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怪物 FRANKENSTEIN’S MONSTER

怪物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8584761
蘇姍.黑波爾.歐姬芙
蕭寶森
小異出版
2011年9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省下 $16.05
 






叢書系列:SM
規格:平裝 / 39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SM


文學小說 > 恐怖/驚悚小說 > 歐美恐怖/驚悚小說









史上最經典的怪物回來了!
死亡是我的本質、我的身體、我的血液。
如果我不被允許擁有靈魂,那麼就讓我來製造恐懼吧。
重現並延續瑪麗.雪萊的歌德式恐怖小說經典之作《科學怪人》
一個由各種屍塊拼湊而成的生物,如何排除眾人恐懼、鄙棄、殘忍的目光,活出屬於他的人生

  我看見一個似人非人的生物站在那兒俯視著法蘭根斯坦的屍首。它體型高大,四肢不成比例,一頭蓬亂的黑髮遮住了臉部,聽見我的腳步聲,它便轉過身來,露出了它的面容,其猙獰醜惡的程度實為我畢生僅見,使我不由自主的身子一縮,閉上了眼睛。這時,我突然想起法蘭根斯坦所說過的話。世上真有一個由人所創造的生物。

  熱衷科學研究的維克多.法蘭根斯坦,創造出了以各種屍塊拼湊而成的全新生命,然而這個生命卻被他視為怪物。為了毀滅他賦予其生命的怪物,法蘭根斯坦最終耗盡了體力死去。在他臨死之前,將這個詭譎的故事告訴了探險家羅伯.華頓,華頓為了替死去的朋友復仇,決定接下這未完成的任務,追殺法蘭根斯坦所創造出來的怪物。

  當創造者已經不在時,那個被創造出來的怪物會有什麼下場?是否註定過著與世隔絕、充滿仇恨的一生?

  法蘭根斯坦的怪物花了十年光陰逃避自己的過去,逃避世人嫌惡的目光,也逃避羅伯.華頓的毒手。當華頓重蹈法蘭根斯坦的覆轍,同時也重新啟動了創造者和他的怪物之間的復仇戰爭。原本你追我逃的關係演變成一場相互報復的戰爭,華頓努力履行他在友人臨終時所立下的誓言,他心中那與日俱增、不停驅策他向前的恨意已化為魔鬼逐漸吞食他的心,而怪物則因為華頓殺害了世上唯一有可能愛他的女人,而展開報復行動。

  為了報復,怪物長途跋涉至英格蘭,企圖殺害華頓的家人,不料卻結識了華頓那位喜怒無常的外甥女莉莉,並且愛上了她。為了使他的報復更加徹底,怪物劫持了莉莉,內心卻暗自希望對方也能夠接納他。兩人在各懷鬼胎的情況下,一起奔赴多年前法蘭根斯坦創造他的新娘、但後來又將她摧毀的荒涼之地。在那裡他發現世上還有比他自己更恐怖的怪物。

  《怪物》延續了瑪麗.雪萊的哥德式恐怖小說經典之作《科學怪人》的故事,描述了法蘭根斯坦所創造出的怪物,如何在受到逼迫的情況下,發現了自己心中所具有的人性,如何逃離那位向垂死的法蘭根斯坦誓言要追殺他的船長,又如何抗拒那個可能使他們同歸於盡的女人。蘇姍.黑波爾.歐姬芙掌握了雪萊原作中的語言和哥德式的氛圍,以充滿同情心的角度審視文學史上一個飽受詆毀與誤解的人物,你絕對不可能不愛上這個版本的科學怪人。

作者簡介

蘇姍.黑波爾.歐姬芙 Susan Heyboer O’Keefe

  童書作家蘇姍.黑波爾.歐姬芙,曾以《Death by Eggplant》一書入圍《迪士尼冒險雜誌》最受兒童歡迎的圖書獎項。她的其他作品包括暢銷繪本《飢餓怪物》(One Hungry Monster),以及《飢餓怪物ABC》(Hungry Monster ABC)。《怪物》是她為成人所寫的第一部小說。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報社編譯以及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天鵝賊》等多部,生性好奇,喜歡閱讀、旅遊以及所有具美感的事物。



推薦文
科學怪人的復仇之路
既晴



  《怪物》(Frankenstein’s Monster, 2010)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蘇姍.黑波爾.歐姬芙(Susan Heyboer O’Keefe),她曾經發表過多部童書繪本、青少年小說,本書是她第一部以成人為閱讀對象的恐怖小說。

  由於《怪物》一書的故事情節,是延接《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1818)後續發展的仿作(parody),因此在介紹《怪物》之前,先來談談原典《科學怪人》及其創作背景,應更能瞭解作者嘗試以《怪物》對《科學怪人》的顛覆與解構之意圖。

  《科學怪人》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起點,作者是瑪麗.雪萊(Mary Shelly),著名英國詩人雪萊(Percy Shelley)之妻。瑪麗的雙親皆為思想名家,父親威廉.葛德溫(William Godwin)是英國的政治評論家、作家,是無政府主義先驅,其探討社會犯罪問題的作品《凱勒伯.威廉斯》(Caleb Williams, 1794)被認為是推理小說的「遠古祖先」;母親瑪麗.伍士東克拉芙(Mary Woolstonecraft)是社會思想家,是女權主義先驅。

  一八一六年間,雪萊與瑪麗赴瑞士日內瓦湖畔的迪歐達第別墅(Villa Diodati)避暑,並與同行的友人詩人拜倫(George Byron)、約翰.波里多利(John William Polidori)在夜晚談天說地之際,有了「各自創作一則鬼故事」的提議。結果,拜倫寫完一個章節,波里多利將它擴展為短篇〈The Vampyre〉(1819),是吸血鬼小說的濫觴;瑪麗則是在雪萊的協助下,花費一年的時間完成了《科學怪人》。

  瑪麗在書中序言提到,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的生物實驗——這個實驗描述了某些昆蟲或微生物在烘乾以後會失去生命跡象,但只要再給予水分就會復活——以及,拜倫與雪萊漫談了許多關於以電力讓屍體復活、以身體各部位重組成一個新的人……等超乎想像的可能性,給了她故事的靈感。

  《科學怪人》甫一推出,旋即大受歡迎,人盡皆曉。後來還改編為舞台劇,出現各種版本,然而,真正讓這本書成為經典的契機,乃是英國導演詹姆斯.惠爾(James Whale)在一九三一年拍攝的同名電影。這部黑白電影承襲了舞台劇情節大成,起用包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飾演「科學怪人」,搭配傑克.皮爾斯(Jack Pierce)的特殊化妝,賦予科學怪人既瘋狂又理智、既陰沉又天真,令人難以忘懷的具體形象,成為日後角色的典範,也掀起了一連串以「科學怪人」為主角的電影續作,不過內容五花八門、天馬行空,早已與原作毫無關係。後來英國導演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的《瑪麗雪萊之科學怪人》(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1994)一反過去的改編作風,力求原著精神之重現,這才讓觀眾得以從影像中一睹《科學怪人》的原貌。



  《科學怪人》一書,描寫航海家羅伯.華頓船長(Captain Robert Walton)一面與其姊瑪格麗特.薩維爾(Margaret Saville)通信,告訴她他在前往北極進行探險途中,偶然拯救了科學家維克多.法蘭根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的經過。

  法蘭根斯坦告訴華頓,他在一場科學實驗裡,以墳場、停屍間的人體,製造出一個無名的怪物,這個怪物身材魁梧、面貌醜陋,令他十分悔恨。為了向創造他的人復仇,怪物不斷謀殺、陷害他鍾愛的家人,脅迫他必須製造出另一個女性,做為怪物的伴侶。他在新婚妻子被殺後,決心消滅怪物,因此跋山涉水、飄洋過海地追到北極來。

  但,終於現身的怪物卻有另一套說法。它指控人類,只因它醜惡的外表而急欲除之而後快,使它不得不抵抗、反擊。它渴望擁有伴侶,只因為它渴望愛,所以,只要法蘭根斯坦為它創造出來,它就願意遠走隱去,與人類永無爭端。

  故事在一場羅生門的情況下結束,怪物消失無蹤。華頓無從判斷,他所聽見的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只知道怪物確實存在。本書《怪物》即以此情節做為開頭,敘述華頓為了實現壯志未酬的法蘭根斯坦之遺言,繼續追捕怪物。

  相對於《科學怪人》中運用了主觀敘述、書信等多重觀點,以製造情節的矛盾與衝突,《怪物》則以怪物的第一人稱敘述為主,對怪物的內心世界更為側重,關於它對自我的嫌惡、對人類的憎恨、對情感的渴望、對復仇的偏執,處處都有生動而驚奇的書寫,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將《怪物》視為一種「非人非屍」者的心理小說。

  怪物從北極一路往南逃逸,行經羅馬、威尼斯,以流浪漢的身分在街頭逃竄、躲藏。一日巧遇了乞丐路奇歐,路奇歐因眼盲不識怪物之真貌,反而成為它的友人,這段描述無疑與《科學怪人》裡怪物與瞎眼老人狄萊西(De Lacey)的相遇、產生友誼的情況如出一轍,更顯示出人類慣以視覺來決定好惡的「本質性仇視」。

  華頓的追捕行動愈演愈烈,在《科學怪人》裡,他原本是一個勇於冒險、充滿理想的尋夢者,但到了《怪物》中,他的形象遽然一變。因船隻慘遭流冰破壞,長年心血毀於一旦,於是他把這股受挫的怨念,化為趕盡殺絕的怒火,將矛頭指向怪物。於是,被逼入絕境的怪物遂決定反撲,怪物與華頓的死鬥,將瑪格麗特的家族一併捲入。

  然而,在狂暴、激情的行為之外,怪物卻也有愛智、求知的另一面。從《科學怪人》起,怪物便一邊受本能的驅使,一邊循著書頁的指引,尋找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根本原因,並思索自身的定位。這樣的傾向在《怪物》中益形顯著,它學會與人溝通,嘗試付出感情,但圍繞在它身邊的眾人,或恐懼、或懷疑、或憎惡、或欺瞞,「本質性仇視」依然如同詛咒般糾纏它,使它時時掙扎於人、魔之間的灰色地域。

  在復仇之路上,怪物卻發現自己深陷於一群性格扭曲、心理異常的人——歐姬芙設法結合現代的精神病理學,使怪物一角成為映射人類黑暗面、醜陋面的鏡子,相形之下,怪物本身反而澄淨。如是處理,超離了原著「法蘭根斯坦情結」(對科學的恐懼)的範疇,稱得上是對原著最驚人的致敬,也是最驚人的反叛了。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杜若
/ 台灣台北
2011.12.12看杜若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怪物》是一個會讓人讀得很不舒服的故事。它的負面情緒太龐大沉重,甚至數次讓我不得不把書本放下,只因我無法再承受那種黑暗。

怪物本身就是極盡悲哀的存在。他在見過溫特邦之後曾經說過,如果他的父親是溫特邦,那麼他的人生也許不會如此扭曲。在他的生命裡,他唯一可以感受到的感情就只有恨和恐懼。創造他的父親恨他,見過他的人恐懼他。生存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世界裡,他又如何能去愛、如何會去愛呢?縱使他擁有愛人的能力,擁有愛這種情感,但卻沒有人願意讓他愛,沒有人願意接受他的愛。讓他那股遲遲無法宣洩的愛,變得越來越扭曲,變得越來越深沉激烈。既然不能去愛,那他只好以同等的仇恨和怒火,來面對這個世界給予他的贈恨和恐懼。

我無法判斷他是愛過米拉貝拉或莉莉,或者那只是因為寂寞而產生的寄託。只是因為需要一個精神支柱,所以傾其自身所有感情來換取一點溫暖。他將那些無法對別人付出的情感,通通宣洩在這兩個女人身上。不管那是不是愛,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確在面對這兩個女人時,展露了他內心柔軟的那一面。

華頓之所以會這樣持續追殺怪物,我後來認為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怪物。他擁有的那種扭曲感情,讓他無法見容於這個社會,更讓他在心底始終認為自己是個怪物。二是因為他同法蘭科斯坦一樣,他也創造了一個怪物。對他來說,那段扭曲感情產生出的結果,無非只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錯誤,一個怪物。但不管是哪個理由,其實都跟怪物本身無關。華頓追殺的根本不是怪物,他只是想藉由追殺怪物來試圖忘卻自己扭曲的心理。他追殺的其實就是他心裡那個扭曲的自己。

這整本書裡我最喜歡的部分,大概就是結局了吧。那應該也是這整個故事裡,唯一一段可以讓人看到希望和溫暖的段落了。莉莉自始至終都說要殺死她肚子裡的蟲子,這種心態其實跟法蘭科斯坦對怪物的怨懟大同小異。但在最後的結局裡,怪物卻接受了那個孩子,那個差點就要走上他這條路的孩子。怪物一直都是會愛的,他也一直嘗試要去愛,只是沒有人可以讓他愛。但那個孩子卻可以讓他愛,讓他徹底宣洩出他長久以來積累的愛。畢竟,還有誰可以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這樣,毫無保留的接受他的愛呢。也或許,在他愛這個孩子的過程中,他才可以真正撫平自己那股扭曲而充滿怨恨的愛,學會如何真正去付出自己的愛。
艾蜜莉
/ 台灣台北
2011.11.03看艾蜜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怪物會說話、會思考、會寫字、會有慾望、他希望成為真正的人,他希望有人愛他,他只是個靈魂困在醜陋身軀裏的人。

怪物,他是由很多屍體組合而成的生物,居然還有動物參雜在其中,不協調的肢體,粗糙的組合,縫合得亂七八糟,連怪物本身都埋怨,製造他的父親縫合的手法不夠高明,太噁心了吧!這位怪物爸爸;怪物的製造者,更像怪物,心裏大概有毛病;看前面的時候,因為比較著重在描述怪物的內心世界,還有看著他的日記,覺得他真是一個溫柔善良,是個具有人性的怪物,只是因為外表讓人害怕而無法接近,他博學多聞、學識淵博,聲音也很溫柔(聲音是華頓形容的),他依靠讀書、寫日記過每一天,日記成了他追尋為人之路的見證,不斷的在冒險路上,上山下海,不斷的記錄。(他可以出一本冒險犯難之歐遊日記)

怪物自稱是維克多,直接用製造他的父親的名字,他是藉由書來認識人類,得到智慧,並且把書當作珍貴的禮物,只是那些禮物大都是偷來的;而怪物的性情是忽而善良,忽而憤怒,喜怒都因為周遭人的反應而變化,其實,怪物的溫柔內涵期盼有人能發覺與接納,他只是想要有個伴,好不容易有個啞女米拉貝拉,願意全心全意的待在他身邊,可惜,被華頓所破壞,讓怪物好不容易想放下恩怨的心盡碎,引起復仇的念頭,千里迢迢的到英格蘭塔肯谷找華頓的姊姊瑪格麗特,就是為了要殺掉華頓可能愛的每個人,可是等著他的卻是一個更複雜的狀況!

怪物本身已經很怪了,他周圍重要的角色也都是瘋子 ~~覺得,只是瘋的程度不盡相同!

華頓,追殺怪物十幾年,到任何一個怪物去的地方,原本好好的人,為了一個莫名的承諾,把自己搞得要死不死的,無法形容的瘋狂,逼的自己愈來愈像個怪物,本來以為他只是個沒出息的人而已,到後來發現他根本心理不正常,才會有那麼多匪夷所思的舉動!有時覺得他是個鬼魅,專門在人家背後就一句話出現,一出現就有殺戮,傷害人也傷害自己,愈看就愈覺得可怕!逼別人也等於是在逼自己,多麼不值!

莉莉,瑪格麗特的女兒,是個很會假裝的一個惡魔,未看完根本無法知道她是怎樣的一個人,總之,是另一個瘋子,美麗的怪物,心地醜惡與言行,讓維克多幾次想離她遠去,愈發現真相,愈覺得怪物愛上她,真是自找麻煩,不過也是因為她的出現,讓怪物有機會證明他是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人;人都是因為比較而有所差別,有時覺得差勁的人,跟更惡劣的人一比較,差勁的人反而成了不錯的人了,我們常會說某個人,至少不像誰誰誰那麼糟糕!

溫特邦,瑪格麗特的第二任丈夫,是個紳士,本來以為怪物是個被華頓迫害的人,非常同情他的遭遇,曾想幫助怪物,也給了怪物一絲希望,後來因為莉莉的關係,溫特邦對怪物很不諒解,也使得怪物一會兒把溫特邦當成父親,一會兒又非常恨他不信任自己,但是始終把溫特邦當成一生中很重要的人,後來溫特邦只想為自己的妻女著想,雖然覺得自己的妻女不是很正常,而且莉莉並不是他親生的,仍然不顧一切的想幫莉莉做最好的安排,讓她此後衣食無缺;我覺得他是這故事中最無辜的人,被牽連的很慘的人。

維克多•法蘭根斯坦,我覺得他才是最瘋最怪的人了,沒事製造個自己都厭惡的怪物,然後害死自己;怪物維克多追尋為人之路,吃足苦頭,後來被莉莉折磨得EQ愈來愈好;而華頓卻從人變成了怪物,真是自作自受,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怪物呢?

遇到描述如何製造怪物的過程,膽子小的人不要看得太仔細喔,不然看過去不要想像就沒事了;我就是那個膽子小的人啦,愈看愈害怕,可是又深深被故事所吸引,而且每當覺得事情好像已經結束了,劇情又出人意表的再繼續的往前進行,這種感覺就很像是,有些電影中的壞人或魔鬼,明明已經倒下了,過了一會兒又站起來結束不了,周而復始。

在距離最後結局揭曉之前,有點眷戀,看得很慢;我們雖然陷入作者設下的陷阱,卻不想太快離開這個文字的牢籠;不知道怪物之所終,如果他沒活下來,會讓人覺得這世界沒什麼希望,因為可以看得出來,他多麼努力的活著想成為真正的人;可是如果他活著,他能在那裏生活?那裡的人才會接納他?他會有怎樣去留的抉擇?本書結尾讓人有點希望,一定要耐心的看完喔;也希望這世界的科學怪人或是醫學怪人不要有樣學樣啦!怪恐怖的哩!

說起來,雖然我很同情怪物的遭遇,但是如果這樣的人出現在我的面前,我也是會驚聲尖叫的,就算反應沒那麼激烈,也會害怕得退避三舍;怪物自己遇到他認為醜惡的,也會在心裏厭惡他,覺得醜,可是遇到臉上對他有嫌惡表情的人卻怒不可遏,每次都用他那101招,掐住人家的喉嚨,真沒禮貌!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接受的人,不管是人美心醜或是人醜心美,重要的是人貴自知,不要勉強別人接受自己,也不要勉強自己接受不喜歡的人。
蒼野之鷹(破曉)
/ 台灣台北
2011.10.03看蒼野之鷹(破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灰暗的情節步調主宰著怪物的生命,在漫無目的逃亡生活裡,給予他偶然一閃而逝的靈光,以為窺見的未來,一伸手抓住,卻在轉瞬間消逝於掌心的溫度,幸運的是這位擁有探索人心的好奇心、比尋常人壯碩的身驅、無法抑制暴力衝動的怪物,最終還是演繹出人性,學會了無私的付出與關懷他人的慈悲心,讓人即使在闔上書本後,仍無法不對怪物曲折離奇的冒險感到嘆息,也在同時為作者那帶點憐憫的文字風格感到驚艷,我只能說,這真是一本很棒的小說。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