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京城名醫 施小墨 祖傳進補養身方

京城名醫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55393
施小墨
源樺
2012年12月14日
120.00  元
HK$ 102
省下 $18
 






叢書系列:養生堂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養生堂


[ 尚未分類 ]









這樣吃最補:不生病 真健康 人長壽!

  小心補錯反傷身
  體質養生大不同
  這樣吃補才對!

  隨書附彩頁養生食譜,教您如何對症食療

  ●食補能提升免疫力、防治腫瘤?
  ●不經辯證亂吃,對身體造成反效果?
  ●體內血瘀是造成疾病的元兇?
  ●小心情緒太激動會生病?
  ●「好友」也是一味補藥?
  ●小孩發高燒,能以「通補」來治?

本書特色:

  百年中醫世家名醫.帶您破除進補迷思.掌握補養之道

  ●正確進補是養生關鍵
  ●施家補益食譜大公開
  ●各種體質保健食療法

  補對了顧好一生健康.不生病活到天年

  補≠長壽,會補更長壽

  ◎藥性、體質、氣候缺一不可
  ◎補得恰到好處,才是長壽祕訣!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中醫補「正氣」,強化、調動自身的氣血,使體內正氣增強、通暢,建構身體全方位的防禦網路。

  各種體質辯證

  分清體質、對症調養,將氣、血、陰、陽、心、肝、脾、肺、腎各種虛症,調整為平衡狀態。

  對證施補

  哪裡虛就補,針對不同證候,提供常見食材、中藥和食譜,作法簡明易懂,每道料理具有保健功效,是對證施補的最佳指南。

  順應節氣做保養

  平時保養五臟,預防先於治療。養生之道,就是順應12時辰和四時節氣。

  ◎春天:以溫補為主,早睡早起,適合戶外活動。
  ◎夏天:以清補為主,充足睡眠,午睡小憩,補足一天流失的精力。
  ◎秋天:養陰潤燥宜清補,適當補充水分,保持心情愉快。
  ◎冬天:補養並重宜溫補,保暖防寒,首重足部。

作者簡介:

施小墨

  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之子
  同仁堂施小墨醫館館長
  著名中醫腫瘤專家

  1970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臨床上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西醫辨病、中醫辯證,納眾家之長,且獨具特色。擅長內科、婦科、兒科等疑難雜症,尤其對抗老養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脾胃病有深入研究。



【推薦序】懂得如何「補」,才是延年益壽之道
【作者序】「治未病」是養生的原則

第1章 補益身體之道
人到中年,一般來說會先出現氣虛,即各方面的氣力逐漸衰退。經由補益正氣,時常保持心境平和,平衡陰陽,達到「天人合一」之境;同時對症進補,辨症施治,做到「養心神,養脾胃,養筋骨」,五臟皆有所養,可使全身的氣血充盈、通暢,自然能祛病、長壽。

1 如何遠離疾病?
2 心境平和就是在補養?
【施醫師看診實例1】打破宋代官窯,老軍閥「痛」出一身汗
【施醫師看診實例2】解除心理壓力也是治病的方法?
3 為什麼說體內平衡、順應自然是補養之道?
4 進補要先辨證,補對身體才有幫助?
5 養生首重哪3養?
6 補腎的道理在五臟協調?

第2章 進補要因時制宜
一年四季萬物依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生生不息,周而復始;人類隨著季節變換,以及所處環境的氣候各異,針對自身的虧虛不足,做適當的藥食補益。

1 不同時辰有不一樣的養生法?
2 春季養生祕訣為何?
養生關鍵應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清淡和持續鍛鍊身體
3 夏季養生祕訣為何?
養生關鍵安心寧神,可午睡1小時,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
4 秋季養生祕訣為何?
養生關鍵宜潤肺養陰、飲食清潤,運動有節制
5 冬季養生祕訣為何?
養生關鍵吃溫熱食品養腎、保暖防寒,老人家要預防搔癢
6 因地制宜的進補之道

第3章 進補要因人而異
中醫將人體的虛虧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心虛、肝虛、脾虛、肺虛,以及腎虛等9種,因此進補時要有所區分,對症藥食。

1 體質有哪些?該如何進補
2 氣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補氣、性平、味甘、平補的食物
3 血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補血、氣、腎、健脾的食物
4 陰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清補、甘涼滋潤、生津養陰的食物
5 陽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溫補的食物
6 心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補陰、陽、氣、血的食物
7 肝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滋補肝腎的食物
8 脾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健脾益氣的中藥材、補脾的食物
9 肺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補益肺氣的食物
10 腎虛怎麼補?
滋補藥食宜吃補腎壯腰、強筋健骨的食物

第4章 對症進補
不同需求的人應選用不同的補品

1 銀髮族要抗老、通便,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多運動、飲水,適量以藥膳進補
2 糖尿病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補脾為主
3 冠心病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通補為宜
4 健忘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補養心、脾、腎,增強記憶力
5 女性更年期症候群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疏肝潤燥、補脾腎,安度更年期
6 失眠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實性可清補,虛性可養心
7 高血壓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調補肝、腎,能使血壓平穩
8 高血脂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以降血脂、膽固醇為主
9 肥胖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宜吃健脾、利濕、化痰的食物
10 考生應試、兒童如何調養?
補養關鍵考生飲食清淡,兒童不宜大補
【施醫師看診實例】孩子補過頭,抵抗力有可能降低

第5章 《神農本草經》的上品補藥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首部藥學典籍,共載365種藥,將藥分為上、中、下品,滋補身體的藥材,分為益氣、養血、滋陰、補陽等4大類。

1 益氣中藥有哪些?
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耆、山藥、甘草
2 養血中藥有哪些?
當歸、熟地黃、何首烏、白芍、阿膠、龍眼肉
3 補陽中藥有哪些?
鹿茸、肉蓯蓉、淫羊藿、杜仲、海馬、補骨脂、冬蟲夏草、蛤蚧、鎖陽
4 滋陰中藥有哪些?
沙參、石斛、玉竹、黃精、百合、枸杞、桑葚、女貞子、龜板、白木耳、黑芝麻

【附錄】中藥的小常識大學問,統統教給你!
將中藥的煎煮、服用、配伍小常識,一一收錄,讓您能掌握原則,以正確的方式煎煮和服用,使身體健康無負擔!
◎中藥煎煮學問大
◎中藥煎煮原則
◎特殊中藥煎煮法
◎正確服藥方法
◎「十八反」和「十九畏」
◎中藥+西藥配伍禁忌
◎四氣五味調陰陽
◎中藥材與藥膳療方(飲)速查表
◎十二時辰經絡養生速查表



推薦序

懂得「補養」,才是延年益壽之道

  2000多年來,中醫藥一直以「家傳身教」的方式進行,很多名家的驗方效方,因此而失傳於世,漢代神醫華佗的「麻沸散」(一種麻醉藥)如今也只聞其名不見其方。效方驗方一直被歷代醫家當作神聖的瑰寶,祕而不宣。

  上個世紀末,竟有數十個家傳祕方公諸於世,並被製為常用藥劑。施小墨先生在中醫日漸衰微時,不吝將自己耗費半生精力整理的「施今墨家傳祕方」公開。

  1996年,他又將自己苦心鑽研的治小兒脾胃病、提高兒童免疫力的祕方公開。如今,這個方子被定名為「小兒健脾化積口服液」,在中國各大藥房均有出售。

  重視病證結合、預防勝於治療

  施小墨的父親施今墨先生在臨床上,根據前人經驗和八綱辨證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將氣血與八綱辨證結合,首次提出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氣血這「十綱辨證」的學術思想。

  他繼承父親的經驗,將這種辨證思考落實,於20世紀90年代,發明「施氏糖尿安」,據朝陽醫院臨床實驗證明,該藥物對糖尿病併發症,如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末梢神經炎,和腎病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不僅如此,施小墨在腫瘤的防範和治療上更是獨闢蹊徑,提出「以證統病,病證結合,整體調治,突出特色」的16言方針,歸納出寒、熱、虛、實、毒、瘀6種主證,為中醫在治療腫瘤這個面向,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式和選擇。

  談及補養,施先生對古代醫家多有讚譽,他推崇《黃帝內經》中「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的理論,也認同「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說法,主張心境平和為天下第一補藥。

  「七情」過度易傷臟腑

  現代人生活富足,多半遠離戰亂及貧困,在這種情況下,精神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越加重要。中醫講究「七情」,把人的情感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任何一種情緒太過都會損傷臟腑,引發疾病,例如,過喜傷心、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大怒傷肝等。

  而諸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多是因不當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中醫講究陰陽、氣血、臟腑平衡,不平衡就會生病,所以對於這些慢性病首重預防。

  現代人注重養生,補養自己的身體,但「補」也是一門學問,如體態肥胖的人,飲食宜清淡,適合平補、清補;消化功能差,食納不暢的人則應通補。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補就是吃山珍海味、雞鴨魚肉,這是錯誤的進補觀念。例如,孩子容易感冒,大多是由於內熱食火,家長以為是體弱,給孩子煲湯時,放許多大補的中藥,結果不僅沒有發揮補養效果,反而火上加油,陰陽失調,更易感冒。

  中醫進補講究辨證施治

  中醫把進補分為溫補、清補、平補、峻補、通補等補益方法,講究辨證施治,依每個人的情況做判斷,講究陰陽、氣血和臟腑調理,使其達到平衡狀態,才是補益的最佳效果。

  施小墨先生不吝在百忙之中,將多年臨床經驗和自身養生實踐的體會,與諸位讀者交流。這是一位老朋友的關懷,更是希望廣大讀者健康長壽、生活幸福的懸壺之心。古語說:「仁者壽」,希望此書將作者的愛心傳遞到每一個家庭,同時,也願施先生健康長壽。

梅群

作者序

「治未病」是養生的原則

  《黃帝內經》一書中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就像口渴才去挖井,要打仗才去鑄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嗎?以上的例子十分具體、貼切地告訴我們防患於未然的道理。

  古人認為「治未病」難於「治已病」,所以提出只有「聖人」、「上工」才能承擔「治未病」的責任。為什麼「治未病」難於「治已病」呢?

  首先,未發之病,沒有明顯的症狀,病患和醫師都難發現。這就如同扁鵲發現齊桓公已患重疾,勸其馬上醫治,但齊桓公並未發現自己有任何病況,拒絕醫治,直至「病入膏肓」。也只有像扁鵲這樣高明的醫師,才能及早從齊桓公身上發現大病的端倪。

  其次,「治已病」目的明確,治法專一,而「治未病」猶如不知敵人要從哪發動攻勢,掌握何種先進武器。所以,對付看得見的敵人好辦,而防守看不見的敵人困難。

  當前醫學科學的研究,已由臨床醫學轉向「預防醫學」和「養生醫學」。這種現況說明老祖宗上千年前提出的「治未病」理論,現在更要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當代醫學正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演進。「治未病」即「養生醫學」,對醫師的要求更高,因為不僅要具備「臨床醫學」的知識,更須有多方學科的知識。我不是什麼「聖人」和「上工」,但是我讚賞和欽佩古人「治未病」的智慧。

  中國傳統醫學是一門綜合眾多學科內容的人體科學。它不只談治病,而且談防病,談養生;它不只包括醫學知識,還包括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的多方知識,實為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也正因為如此,身為中醫,我才能把中國醫學中,有關養生醫學方面的瞭解及體會介紹給大家,和大家一同分享。希望發揚「治未病」的理論和實踐,使大家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施小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