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

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10∼25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0388602
羅倫思.史坦伯
蕭寶森
天下雜誌
2015年6月29日
117.00  元
HK$ 99.45
省下 $17.55
 





ISBN:9789570388602
  • 叢書系列:健康人生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健康人生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家長、教育工作者、所有關心青少年者必讀的教養指南!





    推薦序? 重新省思青少年教養策略,協助順利轉大人

    鄭瑞隆博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序言? 陪孩子青春不闖禍地安度10∼25歲



    第一章? 把握時機

    另一個「零到三歲」期

    值得關切的現象

    新策略



    第二章? 大腦的可塑性

    回憶高峰

    青少年的大腦具有可塑性

    可塑性的作用

    建造更好的大腦

    成人期的可塑性

    可塑性是局部的

    你最重要的網路並不在臉書上

    「近側發展區」內的經驗會改變大腦

    為大腦奠定日後改變的基礎

    青少年大腦發育的三個R

    一段不穩定的時期

    進入青少年期之後大腦的可塑性變大

    青春期與可塑性

    以「可塑性」換取「效率」



    第三章? 最長的十年

    青少年期已經變長

    孩童為什麼變得更早熟?

    青春期是如何發生的?

    青春期提前有什麼關係?

    成年期的延遲

    是放縱自己、合理選擇還是發展停滯?

    成年期的延遲有利有弊



    第四章? 青少年的思考模式

    青少年冒險比兒童、成人都多

    青少年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

    大腦的衛兵:邊緣系統

    追求享樂

    青少年期的意義所在

    大腦的執行長:前額葉皮質

    「爛老師」

    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這樣嗎?



    第五章? 讓青少年免於自我傷害

    遏阻危險行為

    同儕效應

    社會腦

    群體的愚昧

    讓青少年免於情不自禁的狀況



    第六章? 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現在或以後

    終極的棉花糖試驗

    最長的等待期

    安婕莉卡的故事

    露西所欠缺的特質

    成功的決心

    非認知能力

    我們為什麼忽略了動機

    自我管理是決心的核心

    自制力的養成



    第七章? 家長可以這麼做

    做溫暖的父母

    做個堅定的父母

    多多支持、鼓勵孩子

    不同的教養方式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力量

    幫助青少年發展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八章? 改革高中教育

    利用在校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制力

    重新思考中學教育

    品格教育可以解決問題嗎?

    在神經科學中尋求替代方案

    訓練大腦的執行功能

    正念專注

    有氧運動

    教導自我管理的技巧與策略

    持續性的「鷹架支持」式的刺激



    第九章? 贏家與輸家

    一開始就處於劣勢的青少年

    自我管理能力與犯罪

    四個原則

    強制互動的惡性循環

    貧窮與青春期

    脆弱時期的防護措施

    資本的形成

    延遲進入成年期的好處與展望



    第十章? 受審的大腦

    任何家長都知道的事

    虛偽自白



    結語



    參考文獻






    推薦序



    重新省思青少年教養策略,協助順利轉大人




      青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身心劇變期,不僅青少年本身常感困惑,父母親或師長也常常會陷入不解的焦慮,為何原來乖巧可愛的孩子會突然變得任性、叛逆、粗暴、傷人?說謊、逃家、不做功課、花錢無節制、偷竊、嗑藥、過早性行為、打架鬧事、頂撞父母或師長,是讓親人及師長最感頭疼及無奈的偏差犯行。



      《不是青春惹的禍》是一本多年難得一見的好書,羅倫思.史坦伯博士提出了顛覆傳統思維,對青少年時期長度的看法,他認為以當前社會的結構現狀及個人發展歷程,青少年時期有長達16年的時間,大腦的可塑性仍相當大,即使短期的情緒及行為略有脫軌表現,仍不應放棄教養的努力。



      犯罪防治專業研究領域,近年來早已將觸角延伸至整合腦神經科學、精神醫學、臨床及諮商心理、矯正及司法社會工作、家庭與學校教育,這些領域融入傳統的犯罪學研究,更能為犯罪預防、犯罪人矯正、青少年輔導、家庭教養及學校輔導教育注入新的活血。史坦伯博士從腦神經科學、臨床心理的研究發現與學理,及其個人累積之法庭專家證人的經驗,寫成本書提醒青少年的父母親及師長們,要重新省視青少年教養的策略。



      我常說:「當父母親是天下最難的工作」,要如何扮演好各種稱職的父母親角色,相當挑戰。本書提醒父母親及教養者一些容易忽略的迷思,例如要表現對孩子的關心及為孩子好,常會過度干預或過於專制;要表現民主風範又能與孩子像朋友般的互動,卻又不慎流於疏忽、放任,或使得孩子沒大沒小、不懂規矩。提醒家長溫暖、堅定且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及自治力,管理衝動與憤怒挫折的情緒,或慾望不滿足的緊張壓力。



      除了解析權威與專制之差異、培養孩子具有延宕滿足的能力、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史坦伯博士更指出我們的社會政策、公共衛生政策、少年司法政策應在理解青少年大腦發展的特徵狀況下,做出最適切、最能順利幫助青少年順利「轉大人」的具體方案與措施,培養青少年成為負責任、能自治、能獨處、能合群的健全公民。



      青少年出生於家庭、學習於學校、成熟於社會,家庭、學校及社會(社區)都應該共同承受培育優質青少年、防治青少年偏差犯行的責任。所以,史坦伯博士具體提出了多項培育、教養、輔導、照顧、教育孩子的守則,都是非常適合家長、教師、社會工作者、輔導人員學習,甚至少年刑事司法系統的法官與調查保護官們作為教養、輔導、關照、處遇青少年時的參考。



      個人從事青少年問題與輔導、矯正及司法社會工作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多年,有幸能拜讀這本科際整合的好書,深受感動、深感認同,特別在此為文為之推薦,期盼所有讀者及台灣社會能共同獲益。



    鄭瑞隆博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