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聽~音樂比你想得更療癒:音樂治療30響

聽~音樂比你想得更療癒:音樂治療30響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1326
賴欣怡
釀出版
2017年3月16日
67.00  元
HK$ 56.95
省下 $10.05
 





ISBN:9789864451326
  • 叢書系列:釀生活
  • 規格:平裝 / 15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釀生活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精神科

















    音樂,不只是聆聽!

    更可以平和你的心情、穩定情緒,進而改善個案的問題?





    序言



    Part A 音樂比你想得更療癒!

    Q1  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Q2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音樂治療?

    Q3  音樂治療是不是一種醫療行為?我國法律允許嗎?(臺灣有音樂治療的執照嗎?)

    Q4  音樂治療的過程是什麼?就像上一堂音樂課嗎?

    Q5  音樂治療要配合吃藥嗎?

    Q6  音樂治療要花很長時間嗎?

    Q7  在家聽音樂也是一種音樂治療嗎?



    Part B 傾聽,請聽!

    Q1  什麼年齡層的人特別需要音樂治療?

    Q2  正常健康的人也需要音樂治療嗎?

    Q3  音樂適合治療精神障礙嗎?

    Q4  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憂鬱症嗎?

    Q5  音樂治療可以改善小孩子的壞脾氣與不當行為?

    Q6  聽說音樂治療可以讓小孩上課更專注?

    Q7  不會彈奏樂器也可以進行音樂治療嗎?

    Q8  聽說音樂治療特別適合失智症的長者?

    Q9  音樂治療可以治癒失智症是真的嗎?

    Q10?  聽障者有可能接受音樂治療嗎?.



    Part C 有關音樂治療可能會有什麼迷思?

    Q1  音樂治療就是紓壓吧!?

    Q2  可以自行從事音樂治療嗎?

    Q3  讓孩子聽莫札特真的會變聰明嗎?

    Q4  音樂治療可以幫助睡眠嗎? 108

    Q5  音樂治療是否都使用古典音樂、水晶音樂、輕音樂等音樂類型?



    Part D 音樂治療哪裡找?

    Q1  臺灣哪些地方有提供音樂治療的服務?

    Q2  音樂治療有場地限制嗎?

    Q3  音樂治療有健保給付嗎?

    Q4  音樂治療的費用是不是很昂貴?

    Q5  臺灣偏遠地區有可能獲得音樂治療的服務嗎?



    Part E 成為音樂治療師的學習歷程

    Q1  音樂治療師一定要取得專業文憑與證照才能執業嗎?哪裡可以接受專業的訓練呢?

    Q2  音樂治療相關的書籍或資料有哪些?在什麼地方可以取得?

    Q3  如果想進修音樂治療,該如何找到相關的資料或洽詢哪個單位比較好?

    ?





    序言



      「音樂」往往是有如細雨潤無聲地淺移默化在我們的生活裡,相信大家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正在聆聽某首歌曲時,心中卻不知不覺地浮起某種悸動或是同理的感受。音樂能快速地轉化人們的情緒,甚至影響我們的生理與心理健康。而「音樂治療」對大眾來說也不再只是個陌生的名詞而已。在國外,音樂治療已經是個成熟的專業,具備集音樂、醫學與心理學為一體的新興專科。但在臺灣,雖已經發展二十多年之久,卻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來予以普及。此書籍是由五位專業音樂治療師所撰寫,希望藉由我們的臨床經驗、醫學的實證研究與知識,幫助人們更深更廣地理解音樂治療的裨益。



      音樂治療的歷史與發展



      音樂治療在西方



      將音樂作為治療工具的想法淵源於遠古時代。在就讀研究所時,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音樂治療緣起,可追溯到古希臘文明的巫師身上─這些神與人之間的中介,他們利用人籟,吟唱和歌詠,來改善人們的疑難雜症。稍後的文獻,亦曾白紙黑字明白地記載了著名的古典樂曲作家巴哈,接受過一項特別的委託:為某位長期被失眠難題所困擾的伯爵創作具療效的樂曲來改善睡眠。但就較嚴格的意義而言,最早有關音樂與療癒的文章,是於一七八九年發表於美國哥倫比亞雜誌上的〈音樂身體〉;第一個系統性地研究音樂與治療相關影響是發生在約一八○○年的美國紐約。



      而音樂於醫學療癒的使用與重視則開始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時許多傷兵的身體與心理都受到了很大創傷,死亡率很高。有些業餘音樂家志願到醫院彈奏樂曲給傷兵聽,而醫療人員也於此發現傷兵的生理與心理的復原速度相對加快了很多。後來,不少醫院也開始招聘音樂家到醫院服務,這也引起了人們對於音樂治療影響力的興趣。結果,一九四四到一九四六年短短兩年時間,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堪薩斯大學先後創立了音樂治療系所,開始培育專業的音樂治療師。一九五○年美國成立世界第一個音樂治療協會,一九五八年英國也成立了協會。接下來,許多歐洲國家,例如荷蘭、瑞典、德國,還有澳洲及加拿大,紛紛建立了系所以及協會。全球目前有約兩百多個國家設有其本國的音樂治療協會,並且持續穩定地發展至今。



      一九七四年,世界音樂治療大會於法國召開,之後每兩到三年開會一次。這些與會的治療師們一致同意必須建立起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於是在一九八五年正式成立了世界音樂治療聯盟組織大會,並且每三年開一次大會。



      現今音樂治療在國外的發展是比較成熟的,以澳洲為例,遠在一九七八年,第一個培訓學系就在墨爾本大學由荻尼絲.郭基(Denise Grocky)女士創辦,持續至今。經由諸多音樂治療師長年的努力,音樂治療終於在二○○二年正式列入澳洲的專業醫療系統,促進更多醫學領域專家的交流與學術研討機會,並開展更多音樂與醫學的相關研究計畫,音樂治療的價值得以在醫學界受到應有的重視,也讓音樂治療的發展更廣闊、更普及化。目前澳洲已有三所大學在培訓音樂治療師,並有多所醫院、特殊教育機構、療養院、學校等,提供專業的音樂治療課程。此外,澳洲的音樂治療協會也有權頒發認證證書給那些通過畢業考試及並實習課程的音樂治療學生。



      音樂治療在國際上的發展藉著很多實證研究的例子,讓人們更加理解非口語性的治療方式。此外,也有更多的腦神經學家、醫師、護理人員、心理師、教師投入將音樂治療融合本身專業的研究裡,讓音樂、治療、醫學、教育彼此結合,相得益彰。



      音樂治療在亞洲



      亞洲地區,日本、中國、韓國、香港各大學院校皆開設有音樂治療系所以培訓治療師,也有音樂治療協會。日本全國共有十五個培訓音樂治療師的學士課程,也有在地的協會授予認證證書。中國大陸則有七個培訓學校,但在認證方面還在努力中。由高天教授帶領的團隊非常積極地將許多大型的音樂治療國際大會帶入中國,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推動內地的發展。



      反觀臺灣現況,音樂治療的接受度的確提升很多,越來越多醫院的復健科、精神科以及安寧中心設立了服務課程。而目前執行的模式大都是在診所、治療所、基金會以及個人工作室,服務的領域也以早期療育、特殊教育、復健、樂齡者為主要族群,至於培訓在地的音樂治療學生也還在繼續努力中。臺南藝術大學曾在二○○四年設立了音樂治療組,可惜的是,僅維持了短短四年,到了二○○八年,便停止招收新生了。現在有些大學相關系所也有音樂治療的學分課程,包括音樂系、心理系、幼保系等,或是在推廣教育中心裡,也會有這樣的課程規劃。二○一五年,輔仁大學成立在職專班的音樂治療組別,只是更加嚴謹的專業培訓學系仍然需要時間的醞釀。



      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應用音樂發展協會,成立於一九九六年。是由一群有志於推廣臺灣音樂治療工作的專業音樂治療師及音樂界、特殊教育界、醫療及諮商輔導界的熱心人士組成。協會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還沒有一個系統性的培育人才計畫或是認證制度,由此可見,這個專業還有待更多有志之士的投入與推廣才能更加蓬勃發展。目前大部分的音樂治療師都是從國外修讀回國執業的,社會局承認國外音樂治療師的證照或有三年的實務經驗,就能在早期療育機構或是單位服務,而音樂治療也列入在療育補助。



      音樂治療的理論與應用



      音樂治療有任何的醫學理論嗎?我們可以回歸到「音樂與人體生理反應」上做探討。腦神經學家丹尼爾.列維廷博士(Dr. Daniel J. Levitin)在其著作《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The Science of A Human Obsession)中提及:「當我們在從事音樂活動(聆聽、歌唱、演奏、舞動)時,腦內許多部位都被活化起來,包括額葉、感覺皮質、運動皮質、聽覺皮質、視覺皮質、語言中樞、杏仁核等。而這些部位正是掌管人體的口說表達、肢體動作、情緒行為的。」正因如此,當音樂治療運用於個案身上時,由於音樂活動活化大腦諸多部位,所以成效是很明顯的。很多研究發現,聽覺皮質與動作皮質是互相聯繫的,這解釋了人們聽到音樂會不由自主地翩翩起舞的生理因素。近年,音樂也被應用在醫學治療的疼痛處理上,這是因為研究發現大腦在處理音樂時的記憶空間大過於處理疼痛訊息的空間。所以,越來越多燒燙傷病患或是年幼的孩童,在醫院接受醫療行為(復健、抽血、打針、手術)時,往往會伴隨音樂治療師的協助,讓療程進行得更加順利。但是,也曾經有過把音樂治療當成主流方法來與個案互動的例子,例如治療有情緒表達障礙的個案,或是早期療育的介入。



      再來,音樂與長期記憶的聯結從很多阿茲海默症病患與腦傷病患中可以看到明顯成效。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醫師是位相當推崇音樂治療的學者,他也是個腦神經學家,在他的臨床病例與著作中,記載著他關於音樂如何影響患者心理與生理功能性進步的觀察。其中,一位患有腦瘤的個案,在手術後失去記憶功能與表達能力,但在復健的過程中卻發現到音樂能把他帶回某個時期,而語言功能也跟著回復的情形。此個案接受了薩克斯醫師的音樂治療課程,而他的故事也被記錄在電影《最後的嬉皮》(The Music Never Stopped)中。



      所以,從生理回饋探討音樂治療與醫學理論,就不難發現:其實,大腦並沒有單一的音樂中樞,很多區域都在回應音樂性活動。正因為掌管全身運動與行為的大腦如此深受音樂的影響,進行音樂治療之後,很多症狀便能得到改善。神經學音樂治療師麥克.陶博士(Dr. Michael Thaut)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音樂治療活動的節奏刺激(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可以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走路步調,而節奏與說唱結合的活動可以協助重建腦傷病患的語言功能。音樂治療師海倫•休麥博士(Dr. Helen Shoemark)在早產兒與音樂治療的研究中也獲得很大肯定,在她的研究中,音樂治療活動裡的歌唱可以協助平穩早產兒的生理功能(心跳、呼吸),幫助他們更早恢復自主呼吸。另外,許多音樂治療師與醫療人員所共同關注的研究,即是音樂與疼痛的相關研究,他們都在諸多實證裡看見了功效。最新的研究是將人的心跳聲融合在音樂裡,可以作為安寧病房的道別曲,或是在院病患的激勵曲,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強而有力,可以振奮病患繼續抵抗病魔的決心。



      從以上提及的幾個簡短例子就可看出,音樂治療與醫學是需要相輔相成來達到協助病患的最大成效。雖有學派說明聆聽特定音樂能影響腦波讓人變得平穩,甚至有效醫治多種疾病,諸如心臟病、失眠、癌症等,但這些說法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研究及文獻支持。音樂治療處理的是人的外在行為(情緒、功能),醫療針對的則是人體內在侵入性行為(手術、用藥),兩者彼此合作,才是最理想也是能達到最大裨益的方式。在這裡,必須特別澄清一項關於「聆聽就是音樂治療」的迷思:實際上,單純地「聆聽」,而沒有音樂治療師設計的課程或是陪伴,只能說是「自我療癒」的一種,而不能視為音樂治療。



      權威級的音樂治療師肯尼斯.布魯夏(Dr. Ke n n e t h Brusica)對於音樂治療的定義是:「音樂治療是一個結構式的介入模式,是音樂治療師使用設計過的音樂活動與跟個案在治療過程中的互動關係所發展出來的動力,來協助個案促進健康。」簡短幾句話就重點說明了,音樂治療注重的是「結構式」的音樂活動,及與個案的「互動關係」。而之後所發展出越來越多的學派中,也可以看見此一精髓的延續。以下幾個學派是較多學校選擇使用的:音樂引導想像(Guided Imagery and Music)、認知行為音樂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Music Therapy)、諾朵夫─羅賓斯創造性音樂治療 (Nordoff-Robbins Music Therapy)、心理動力取向音樂治療(Psychodynamic Music Therapy)、神經學音樂治療(Neurologic Music Therapy)、人本音樂治療(Humanistic Music Therapy)。



      目前的臨床實證研究,越來越多跟醫學團隊合作的專案,這樣的方式讓治療師與醫療人員共事,能同時照顧到心理與生理的健康。舉例來說,現在不少醫院都聘請了駐院音樂治療師,藉著他們在病床旁與個案的互動,大大減低了病患在醫院的緊張與不舒適感,也有效提升醫療作業的配合度(抽血、換藥)及成效。此外,研究也證實,音樂可以協助的年齡層沒有限制:由小到老,從出生到死亡;可以協助的醫療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心理與生理障礙的重建與恢復,從早產兒、發展遲緩、特殊教育、青少年、成人精神疾病、帕金森氏症、失智症、中風、安寧等。



      音樂治療在臺灣的確還算是個很新興的方式,「新興」這個詞意味著在地普羅大眾的接受度和瞭解程度都有待提升。音樂治療這個專業在國外已經受尊重與受用很久了,請大家帶著輕鬆的心情繼續閱讀,我們希望能藉由深入淺出的「Q&A」的寫作方式來答覆一些常見的問題,讓大家對於這個專業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更希望這樣的認識能幫助到更多需要協助的人們。

    ?




    其 他 著 作
    1. 琴鍵上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