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近代佛教改革的地方性實踐:以民國南京為中心(1912-1949)

近代佛教改革的地方性實踐:以民國南京為中心(1912-1949)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7442
邵佳德
法鼓
2017年4月01日
193.00  元
HK$ 164.05
省下 $28.95
 





ISBN:9789575987442
  • 叢書系列:當代漢傳佛教論叢
  • 規格:線裝 / 552頁 / 25k正
    當代漢傳佛教論叢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其他











      近代佛教發展的一條主線是其改革運動,這條線索串聯起國家、寺僧、信眾,成為觀察和理解佛教如何回應時代劇變的關鍵。本書以近代政治和佛教重鎮南京為例,利用社會史、地方史的研究方法,討論從政府至僧團的雙重改革計畫,以及地方佛教如何進行回應。

      

      國家內部的信仰和利益分歧使得政府的改革計劃成效不彰,而改革派僧人囿於現實困境多所顧慮,也使得僧團的改革藍圖無法落實,這導致佛教在地方上維持傳統多過革新。考察南京的佛教改革,能重審學界對近代佛教史的既有認知,諸如民國佛教是否僅具理性化、去傳統化等現代特徵?佛教改革受挫是否意味積重難返?衰落與復興的研究範式能否反映近代佛教的真實面貌?這些問題均值得反思。

      

      聖嚴研究基金會「當代漢傳佛教論叢」簡介:

      

      「當代漢傳佛教論叢」的出版,主要為推廣聖嚴法師所倡導的「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思想理念,鼓勵與聖嚴法師思想理念相契合的佛教學術研究與漢傳佛教著作。內容以清末民初的現代佛教學術專書為首要,凡釋、儒、道皆可為研究切入點,亦可與社會、文化各議題結合闡述。期望透過本論叢,帶動當代漢傳佛教的研究,並拓展多元的佛教視野。

      

      





    當代漢傳佛教論叢總序/于君方  

    自序/邵佳德  

    ?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回顧 

    一、近代佛教興衰與改革的問題 

    二、近代國家與佛教的研究 

    三、城市佛教史的研究

    第三節  近代南京的佛教社群:研究範圍、方法及意義 

    一、本書的研究範圍及方法 

    二、南京佛教歷史及研究 

    三、近代南京佛教研究的理論意義及貢獻 

    第四節 本書所用史料及章節安排 

    一、本書所用史料 

    二、全書章節安排

    ?

    第二章  民國南京的佛教概貌─調查數據的分析

    第一節 太平天國對南京佛教的影響 

    一、南京佛寺的歷史概述

    二、太平天國造成的破壞

    三、寺廟重建工作的開展 

    第二節 南京的佛教寺廟 

    一、調查登記的動機、時間、方法

    二、南京佛寺的數量與種類 

    三、南京佛寺的地域分布

    第三節  南京的僧人和佛教信徒

    一、南京的僧人及信徒數量 

    二、南京僧眾的籍貫、年齡

    三、南京僧尼的類型及教育程度

    第四節  南京的寺院經濟

    一、廟產的規模

    二、廟產的來源

    第五節  小結

    ?

    第三章  政府對南京佛教的改造及其成效

    第一節 「宗教」觀念的重塑與宗教法令的制定

    一、「宗教」與「迷信」—一個新的判準

    二、民國政府宗教政策的制定

    第二節  首都「模範佛教社區」的建設

    一、民國初年南京佛教的狀況

    二、改革首都佛教的願望

    三、改革的措施

    第三節 首都建設中的廟產糾紛

    一、邰爽秋與廟產興學

    二、廟產興都:首都建設中的佛寺

    三、抗戰及戰後的南京佛寺狀況

    第四節 佛教改造的局限及原因

    一、僧人的抵制 

    二、政界佛教徒的庇護 

    三、做為權力爭奪場域的佛寺 

    四、地方政府與黨部的立場差異 

    第五節 小結

    ?

    第四章  人生佛教改革在南京的實驗及受挫 

    第一節 太虛的「人生佛教」及僧制改革計畫 

    一、「人生佛教」的提出 

    二、僧伽制度的改革藍圖 

    三、首都僧團的分歧 

    第二節 僧團改革的措施及效果

    一、神佛分離的嘗試及困境 

    二、佛教會的創設及局限 

    三、佛學院的興辦及其問題 

    四、經懺改革的受挫

    第三節  僧團改革的局限及原因

    一、保守與激進的反思

    二、改革的方法問題

    三、信眾及菁英居士的反面影響

    第四節  小結

    ?

    第五章  佛教改革背景下的南京居士及信眾

    第一節 居士熱衷的佛教信仰及實踐

    一、聽法:講經說法的參與 

    二、念佛:蓮社的活動

    三、茹素:素食館中的佛法

    第二節 綜合型居士組織及其公共角色

    一、居士林與淨業社

    二、佛教慈幼院

    三、往生蓮社

    第三節 研究型佛學組織的困境

    一、金陵刻經處與支那內學院

    二、其他佛學研究組織

    第四節 民眾的宗教實踐對改革運動的抵制

    一、民眾的佛教信仰方式:以棚戶區為例

    二、信眾的狂歡:佛教節慶與朝山進香

    三、佛教信仰的普遍性及影響力 

    第五節 小結

    ?

    第六章  結

    第一節 近代城市佛教的特點

    第二節 民國佛教改革受挫之原因

    第三節 近代佛教地位之評價 

    第四節 近代佛教圖譜之構成 

    ?

    參考文獻

    一、檔案 

    二、報刊、公文

    三、傳統文獻

    四、中、日文論著

    五、西文論著 

    ?

    錄 

    附表2-1:節錄全國佛教機關及佛教徒統計 

    附表2-2:1931年南京市廟宇僧道統計表 

    附表2-3:南京市寺廟概況1936年6月調查 

    附表2-4:南京市寺廟調查表

    附表2-5:1947年南京市各種宗教報告表 

    附表2-6:1950年7月至1951年12月南京寺廟一覽表

    附表2-7:南京特別市寺廟統計 

    附表2-8:南京市宗教人數統計  

    附表2-9:南京信教人口年齡別統計表  

    附表2-10:1948年12月31日南京市登記寺廟名冊  

    附表2-11:1936年南京市憲警檢查僧尼識別證各警局分區辦理情況表  

    附表2-12:維慈(Holmes Welch)統計1930年左右各市寺僧數

    附表2-13:中國佛教會南京市分會會員名冊  

    附表2-14:南京市佛教經懺聯合會會員名冊  

    附表2-15:南京部分佛寺在太平天國中受損及重建統計  

    附表3-1:民國南京佛教寺廟被占情況統計表  

    附表4-1:金陵佛學院課程表  

    附表4-2:1936年金陵佛學院在讀學僧概況

    附表4-3:古林佛學院簡章  

    附表4-4:南京毘盧佛學院章程  

    附表5-1:南京佛教慈幼院章程

    附表5-2:指導人民團體組織總報告表:佛教慈幼院  

    附表5-3:南京市佛教往生蓮社章程  

    附表5-4:南京市第三區承恩寺中心國民學校移存香林寺佛像暨佛教用品清冊  

    附表5-5:往生蓮社重要成員登記表

    附表5-6:往生蓮社理監事略歷表

    附表5-7:南京市佛學研究會發起人略歷表

    附表5-8:首都金剛乘學會發起人略歷表

    附表5-9:中國法幢學會南京市分會發起人簡歷冊

    附表5-10:中國佛學會正信修持部會員發起人年籍經歷表 

    附表5-11:首都佛教正信會籌備處懇求皈依三寶眾等姓名性別職業等項

    附表5-12:南京佛教團體調查表





    當代漢傳佛教論叢總序



      聖嚴教育基金會數年前設立「當代漢傳佛教論叢學術獎助金」是為了推廣聖嚴法師所倡導「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之思想理念。獎助與聖嚴法師思想理念相契合的佛教學術研究,以及漢傳佛教著作之出版。其內容主要以清末民初、現代佛教學術專書為首要,並且不限制以聖嚴法師思想、佛教典籍為主,凡釋、儒、道,皆可為研究切入點,亦可與社會、文化面相關議題結合闡述。



      佛教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經過長久與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動和融合,發展出超越印度佛教傳統的漢傳佛教。天台、華嚴、禪和淨土這四大宗派,都是首次出現在中國,然後傳到韓國、日本和越南,而成為一枝獨秀的東亞佛教。歷來研究漢傳佛教的學者一般認為隋唐是漢傳佛教的「黃金時代」,因此大量的學術專著也以隋唐或魏晉南北朝時代為研究課題。其實佛教在中國一直不斷地演變,如果沒有佛教,很可能沒有宋明理學,也可能沒有道教的全真教。雖然宋、元、明、清甚至現代,都有大師、著述和新的發展或運動值得研究,但如果跟日本及美國學者在這方面研究的成果相較,國人尚須努力。聖嚴法師深深了解有此必要,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明末大師蕅益智旭,他在很多的論文及講演中,多次強調研究明清及近代和當代漢傳佛教的重要性。



      在一次討論漢傳佛教未來發展的講演中,聖嚴法師有如下的建議:「第一,對弘揚漢傳佛法要有大悲願心!第二,要吸收國際上已有的成果,不管是哪一個系統。不過,為了發揚漢傳佛教,去吸收人家對漢傳佛教研究的成果時,首先,可能要大量地翻譯;其次,必須自己去研讀、去吸收這些研究資料。另外,外國人現在已朝向於把佛法跟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等學科加以結合。用佛教的死亡學、生死學,去結合醫學、精神學、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精神醫療學等等,再用佛法談死亡學。現在為何《西藏生死書》那麼暢銷,原因是作者自己研究心理學,所以結合了多方面的觀念和方法。」我認為這是非常中肯的告誡。如果學者能善用現有的中外學術成果,同時採用多學科或超學科的方法論,必定會有豐富的收穫。



      我非常高興由「當代漢傳佛教論叢」獎助的第一本書問世,預祝更多的專著陸續出版,實現聖嚴法師的理念。

    ?
    于君方

    2016年11月9日,識於美國加州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