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代書的歷史考察
|
作 者 : 吳俊瑩
出版社 : 高雄復文
發行日 : 2010年5月14日
分 類 :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土地
系 列 : 政治大學史學叢書
原 價 : 100.00 元
特 價:
9
折
90 元 省下10 元
|
|
本書以人們所熟悉的「代書」出發,剖析代書在臺灣經歷性質相異政權統治下,內涵與意義呈現何種轉變,以及代書深根民間社會的歷史動因,嘗試發掘這個過去受人忽視的現代型西方法律制度向下傳播的中介管道。今日臺灣社會的法律事務分工具有濃厚「日本因素」,代書的存在即是著例。代書在日治時期「生活法律化」脈絡下,逐漸職業化與專門化,在臺灣人首次接觸現代型(modern-style)法院訴訟、土地登記、政府行政規制等面向上,都與代書密
...更多
|
|
|
|
「丘八爺」與「洋大人」:國門內的北洋外交研究(1920-1925)
|
作 者 : 應俊豪
出版社 : 高雄復文
發行日 : 2010年4月01日
分 類 :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系 列 : 政治大學史學叢書
原 價 : 167.00 元
特 價:
9
折
150.3 元 省下16.7 元
|
|
承襲清末地方軍事主義與西方條約特權體系脈絡,加以民初軍閥亂政影響,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逐漸出現兩種類型的特權人物:一個是手握槍桿子的「丘八爺」,另一個則是操持著條約與砲艦的「洋大人」。
「丘八爺」現象是中國軍閥割據與頻繁內戰的產物。處於軍閥主義高漲的1920年代上半期,數以百萬計的「丘八爺」身著戎裝,動輒打打殺殺,作戰失敗或軍隊欠餉時,則譁變作亂,化為草莽土匪,到處打家劫舍。但遇軍閥招安,則又由匪轉兵,形
...更多
|
|
|
|
清代蒙古與滿洲政治文化
|
作 者 : 林士鉉
出版社 : 高雄復文
發行日 : 2009年12月01日
分 類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系 列 : 政治大學史學叢書
原 價 : 133.00 元
特 價:
9
折
119.7 元 省下13.3 元
|
|
「滿洲政治文化」意指清朝的滿洲統治特色,尤其是討論滿洲政權身處於少數統治的政治現實之下,所表現出的特殊行動風格。本書的主題,在於以蒙古因素為核心,著重討論滿洲政治文化裡的蒙古因素。論述清朝的北亞民族文化背景,始終是清朝的重要特徵,也由於滿洲政權持續不斷地從蒙古學習、引進各種經驗與資源,不但豐富了滿洲的特色,也把蒙古併入清朝,此種特徵深刻地表現在蒙古史學、宮廷音樂、滿文佛經、滿文字書的政治文化功能等等面向。
...更多
|
|
|
|
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嘉靖政治文化
|
作 者 : 尤淑君
出版社 : 高雄復文
發行日 : 2006年6月01日
分 類 : 社會科學 > 政治 > 中國研究
系 列 : 政治大學史學叢書
原 價 : 167.00 元
特 價:
9
折
150.3 元 省下16.7 元
|
|
本書以明代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為切入點。首先探討,「濮議論」與「人情論」的名分原則,再分析《明倫大典》的理論體系及後來的禮制改革運動,瞭解大禮議不僅破壞名分原則,動搖禮法秩序,更讓公私之間產生灰色地帶,皇權的公共性質逐漸異化。最後,探討君臣身分、職權及其互動關係,瞭解大禮議破壞名分禮秩的結果,勢必打破原有的權力分配原則,讓皇帝、內閣首輔及官僚體系三者各自脫離以「禮」為主的政治文化體系,從而開啟明帝國政府紛亂與社會
...更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