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 第五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4184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0年11月06日
160.00 元
HK$ 1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04184
叢書系列:
Taida 系列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aida 系列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二版)
愛欲之死
韓炳哲關鍵三部曲:《倦怠社會》、《透明社會》、《愛欲之死》
做哲學:哲學不是沒有用,而是你會不會用
內在他者:莊子.尼采
內
容
簡
介
本書收錄「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九屆(2019)、第十屆(2020)共三十四篇精華作品,各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組,分訂不同重要議題。學生依題深入思考、論述,理性、自省與關懷兼具;學者專家之評論,鞭辟入裡。
各議題如: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嗎?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在多元社會中,念大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了爭取民主,值得犧牲繁榮穩定到什麼地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吃豬肉和吃狗肉有什麼分別?
2020年,因應全球冠狀病毒肆虐,另增議題:人文學科對於思考疫情能有所貢獻嗎?面對新興傳染病,疫情是否應該完全公開透明?科學在對抗疫情上所扮演的角色與其限制為何?當人道考量與防疫嚴重衝突時,如何抉擇?本書既富微觀之哲思,亦有宏觀之剖析,篇篇精彩,值得細讀深思。
目
錄
序一�管中閔校長
序二�校長黃慕萱院長
出版緣起�林明照主任
第九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
首獎�汪旻寬
?獎�金德翰
佳作�黃俊嘉
佳作�邱懷萱
佳作�陳嘉凱
社會組——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嗎?
首獎�金德翰
貳獎�楊劭楷
?獎�李巧于
佳作�張閔喬
佳作�賴永承
自然組——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
貳獎�廖耕賢
?獎�王彥鈞
?獎�汪旻寬
佳作�金德翰
生命教育組——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
首獎�方律元
貳獎�洪千雯
佳作�林世峰
佳作�王偉丞
第十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在多元社會中,念大學到底有什麼意義?
(新增)人文學科對於思考疫情能有所貢獻嗎?
首獎�汪旻寬
貳獎�梁豐綺
佳作�熊偉均
佳作�韓翔中
社會組——為了爭取民主,值得犧牲繁榮穩定到什麼地步?
(新增)面對新興傳染病,疫情是否應該完全公開透明?
首獎�黃禹翔
貳獎�方律元
?獎�陳嘉凱
自然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新增)科學在對抗疫情上所扮演的角色與其限制為何?
首獎�侯乃中
?獎�黃詠晴
?獎�黃楚岳
佳作�邱懷萱
生命教育組——吃豬肉和吃狗肉有什麼分別?
(新增)當人道考量與防疫嚴重衝突時,如何抉擇?
貳獎�杜威儒
?獎�陳羽辰
?獎�王偉丞
佳作�莊文琪
佳作�李典澄
?
序
出版緣起
林明照(臺大哲學系教授兼主任)
大學作為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機構,不僅是給予學生專業領域的養成及訓練,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能力反思自身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同時能夠關懷社會甚至全人類的發展。臺大哲學桂冠獎所著眼的,正是提供一個寫作平臺,讓同學們透過分析、思辯與推論,對自我、社會與人類整體進行意義與價值的反思。目前臺大哲學桂冠獎已舉辦了十屆,歷屆皆包含人文組、社會組、生命教育組以及自然組,囊括了值得大學生加以反思的諸般領域。
目前呈現在各位讀者眼前的這本專輯,收錄了第九屆及第十屆的得獎論文,從這些論文,我們可以看出參賽同學們如何用心思考各領域的核心問題,並提出深有見地,論證嚴謹的觀點。關於第九屆哲學桂冠獎,各組題目分別為人文組的「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社會組的」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嗎?」,自然組的「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以及生命教育組的「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這些題目既回應當時的社會議題,如假新聞的猖獗,也涉及普遍性的價值問題,例如誠信問題,其中道德問題又貫穿其中。在當代社會,我們關注制度、專業與效率,但是若缺乏德行的支持,專業能否發揮力量?而制度是否能有效運作?換言之,在當代的經濟及政治制度中,德行只具私領域的價值,還是仍然在公領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是一個古典的哲學問題,但仍然是當代社會需要反思的。
至於第十屆,則各組皆有二個題目,分別為人文組的「在多元社會中,念大學到底有什麼意義?」、「人文學科對於思考疫情能有所貢獻嗎?」,社會組的「為了爭取民主,值得犧牲繁榮穩定到什麼地步?」、「面對新興傳染病,疫情是否應該完全公開透明?」,自然組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科學在對抗疫情上所扮演的角色與其限制為何?」以及生命教育組的「吃豬肉和吃狗肉有什麼分別?」、「當人道考量與防疫嚴重衝突時,如何抉擇?」第十屆進行期間,全球已遭遇新冠肺炎的襲擊,如何有效防疫與治療正是各國苦心竭慮之處。在防疫上,醫學及公共衛生等科學領域雖是要角,但是其中卻也涉及諸多政治與倫理上的問題,諸如政治考量與專業之間的張力,防疫需求與人道考量的關係等,這些都具有哲學反思的空間。因此,此屆的題目,即包含讓同學們針對疫情來思考相關的哲學問題,例如反思人道考量在防疫中的地位,人文科學對於防疫能發揮的作用為何等,並延伸到思考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等。除了針對疫情所作的哲學思考,本屆的題目還包括讓同學透過討論食用豬肉與狗肉是否有差異,來反思生命價值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動物生命倫理的問題。
整體而言,這本專輯呈現了同學們透過書寫對於諸般問題的反思,我們也期盼未來持續有更多的同學參與哲學桂冠獎的寫作與投稿,以哲學反思為社會及人類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