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帝國移民三部曲(黎明的守望人+新世界的流亡者+帝國的東方歲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7702109516
瑪雅•加薩諾夫
張毅瑄,馬睿,朱邦芊
貓頭鷹
2020年11月12日
760.00  元
HK$ 722  






ISBN:4717702109516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1776頁 / 21 x 14.8 x 11.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貓頭鷹書房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新生代最才華洋溢史學家,極富啟發性與同理心之作

    「帝國移民三部曲」2020年首度在台上市

    ?

    ?

    瑪雅•加薩諾夫「帝國移民三部曲」榮獲:

    ◎坎迪爾歷史獎(非虛構獎金最高)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非小說類獎項

    ◎喬治華盛頓好書獎

    ◎達夫•庫珀獎(四大歷史獎)

    ◎紐時書評最受注目好書

    ◎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

    ?
    邊緣人的殖民帝國史,無聲者的全球化見證

    ?

    他們是船員、是難民、是收藏家,

    是歷史中的小人物,卻也是時代的先行者、全球化歷程的見證人

    ?

    ?

    《黎明的守望人》、《新世界的流亡者》、《帝國的東方歲月》是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瑪雅•加薩諾夫的三部力作。在這三本書中,她透過三種人物:小說家、美國獨立中的保皇黨、帝國的冒險收藏家,勾勒出這群在18-20世紀的殖民帝國中移動的人物形貌,以及全球化漸漸形成的過程。

    ?

    《黎明的守望人》

    ?

    「極富啟發性與同理心的絕佳之作。」──約翰•勒卡雷(諜報小說大師)

    ?

    瑪雅•加薩諾夫教授透過小說家康拉德的人生經歷與文學作品,探索19到20世紀動盪轉變的全球化時代。但為何是康拉德?其實康拉德的名著的《黑暗之心》曾被質疑,認為那是一種帶有白人歧視眼光的作品。但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認為這本書可以反映出殖民帝國裡的白人到底在想些什麼。康拉德值得今日的我們繼續閱讀。

    ?

    康拉德身處19-20世紀之交,以一名波蘭難民的身份來到英國,此後,馬來亞、剛果、加勒比海都有他船員生涯的足跡。見證了當時三大成就:蘇伊士運河開鑿、鐵路開展、海底電纜,他也體驗到因為輪船發明讓帆船上的海員失業,同時又加速洲際間通航的便利性。在甲板上,更目睹了逐漸縮小的世界,從陸地到海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靠近,空間壓縮帶來顛覆性的變革。這個世界便是我們今日的全球化世界。當然,康拉德的旅程體現了世界的「全球化」,他的文學造詣更留下了難得的精彩紀錄與歷史軌跡。

    ?

    二十世紀初,移民問題、資本主義全球化與民族主義之間的緊張性,再加上通訊技術革命,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從那個時代起,無人是孤島,也無人可以獨居而活。但並非人人都能有所體會,康拉德比同代人更能覺察他們正在經歷一場不復返的轉變。而且他還能預言這些轉變會帶來哪些問題,並寫入他的小說裡。對他而言新科技發展會面臨的問題,在今日網路時代的我們其實也正在發生,至於反殖民主義的浪潮,則又可對應21世紀的各類衝突與恐怖攻擊。本書作者以歷史學家的獨到見解,帶領讀者見證康拉德的筆下世界,認識全球化如何生成,並形塑我們今日的世界。在作者眼中,康拉德是見證新時代的先知。

    ?

    ?

    《新世界的流亡者》

    ?

    歷史是贏家寫的,那失敗者的聲音呢?

    ?

    在本書中,我們看見:

    *美國革命是大英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大的慘敗

    *美國獨立戰爭啟迪了法國大革命的自由與平等,但可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場獨立

    *除了白人,許多黑人與印地安人都是英國的支持者

    *這群被迫離開美國的輸家,在獨立戰爭後十年,建立起帝國延續到20世紀中的力量

    ?

    ?

    美國獨立後,英國怎麼了?

    每年的七月四日,美國總是大肆慶祝他們的國慶,那是兩百年前脫離英國獨立,象徵理性、民主、自由的偉大日子。但落敗的英國呢?當時奧地利皇帝說:失去美國的英國從此將落入二流國家之列。沒料到,在經歷短短十多年後,英國迅速地重新站上國際舞台,更在半世紀後成為影響力遍及全球的大帝國。

    ?

    不是所有人都想擺脫英國的殖民

    在美國獨立的歷史故事裡,世人往往只注意到華盛頓等人站上歷史舞台,彷彿北美殖民地的居民都反對大英帝國的剝削。但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的兒子卻是站在英國那邊,他被華盛頓囚禁在監獄,無法見到妻子的最後一面。而當時除了白人,有些黑人和印地安人其實也選擇效忠英國,因為當時英國承諾加入英軍的黑奴,將可獲得自由。而土地遭殖民地人民蠶食鯨吞侵占的印地安人,也寄望選邊站可以挽回頹勢。不過他們的任何期望,都在英屬美洲殖民地「變天」以後成為泡影。

    ?

    無聲的輸家與他們的故事

    當獨立戰爭開始,某些英國王室的支持者便因政治傾向而遭到革命者騷擾,甚至用刑迫害,剝頭皮、火烤等酷刑,讓人難以想像這些竟是出自革命派之手;在獨立後,不論是白人、黑人還是印地安人,凡是站在英國那一邊的,在面臨如此的變局時,只能硬著頭皮,踏上「未知」的旅程。

    ?

    本書就是描述這群歷史上選錯邊的失敗者,他們捲入了時代洪流,被迫遷移到東方、中南美洲或返回歐洲的旅程。他們的流散路線與日不落國版圖重疊,是帝國擴展的前鋒,帶去了某些意義上的自由(奴隸解放)但也帶去控制力較強的行政系統(相對於美法的民主),或者默默消失於歷史裡,但同時,他們也在流散的十年間,與大英帝國一起建立在下個世紀繼續稱霸的力量。

    ?

    ?

    《帝國的東方歲月》

    ?

    野心勃勃,全球化的開路先鋒

    他們不凡的故事,也是帝國的祕密歷史

    ?

    從孤島變身日不落國

    1750年的英國是座帝國汪洋中的孤島,僅有北美等少數殖民地,人口也是宿敵法國的一半。可是,不到一百年,世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成為維多利亞女王的臣民,英國更囊括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影響力無遠弗屆。拿破崙戰爭後,英國更取得法國的海外據點。但是,這段通往日不落帝國的道路上,真的如後世所想那般順利嗎?

    ?

    征服與收藏攜手並行的時代

    英國與法國,曾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帝國,在1750至1850的百年裡,有過無數次競爭,既有兵戎相向,也有文化競爭,尤其是文物收藏,往往伴隨著征服而來。蒐集寶物往往能反映國家實力與企圖,偶爾也會被統治者用來掩飾失敗。比如拿破崙遠征埃及失敗後,曾以大量從埃及帶回的文物,轉移了法國人民的注意力。

    ?

    在這段文物蒐集的歷史背後有一群收藏家,他們常常是社會中的邊緣人,到東方尋求機會,以收藏寶物來改造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形象。他們個人的收藏行為,與歐洲人的東方熱緊密結合,據說18世紀每二十個歐洲人就有一人擁有來自印度的收藏品。而19世紀初,更引發一陣「埃及熱潮」,歐洲人爭相購買門票觀看埃及文物展,即使習慣希臘羅馬的他們對於埃及文物的美感抱有疑慮。

    ?

    透過文物收藏的歷史,我們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帝國歷史。1790年英國攻陷了南印度的邁索爾王國首都,當時有無數珍寶文物流入英軍手中,這次的征服改變了大英帝國的本質與方向,從此轉型為征服型帝國,而這些被掠奪的文物就是當時的見證者。

    ?

    收藏出一個帝國

    本書以帝國收藏家與藏品的視角,描繪百年間英國如何經營東方、遭遇困難以及與法國的爭奪主導權。最初英國就如同那些去東方尋找機會的邊緣收藏家,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地位,安居於大西洋沿岸。但透過收藏,英國也塑造出帝國的使命感,漸漸形成一個後世所熟悉的征服型大帝國。而且這正是與法國對抗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並在此過程中將印度與埃及的領土收入東方帝國之中。

    ?

    ◎專業推薦

    羅伯特•漢普森(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榮譽教授)

    王偲宇(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汪采樺(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林志龍(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莊德仁(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陳正宜(南湖高中歷史教師)

    陳思仁(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馮卓健(美國聖路易大學美國史博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廖鴻基(海洋文學家)

    蔣竹山(中央歷史所所長)

    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學系副教授)

    盧令北(東吳歷史系副教授)

    ?

    ◎國際好評

    瑪雅•加薩諾夫的傑作……她是年輕一代最才華洋溢的史學家之一,寫出我們這時代關於殖民主義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威廉•達爾林普(William Dalrymple),《衛報》(The Guardian)

    ?

    失敗者鮮有機會撰寫歷史,但北美效忠派總算有了自己的歷史學家瑪雅•加薩諾夫。這本書不僅寫了他們在獨立戰爭期間辛酸乃至悲慘的命運,還寫了效忠派大流散,六萬多黑人和白人男女流散到加拿大、加勒比地區、非洲和印度的經歷。

    ——《那一代:可敬的開國元勳》作者約瑟夫·J. 艾理斯

    ?

    無論眼界還是立意,所涉之廣還是研究之深,求真精神,都應證了瑪雅•加薩諾夫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勤奮的研究人員和優秀的歷史學家,而且她還是一個天才。

    ——《最後的莫臥兒:一個王朝的覆滅:德里,1857》作者威廉·達爾林普爾

    ?

    一部歷史傑作,精彩的原創與罕見的素材融合成頗具說服力的新敘事。大英的帝國再也不是往日我們熟悉的模樣。

    ——《衛報》(倫敦)


     





    《黎明的守望人》

    ?

    前言:是我族類

    第一部 國族

     一 無家亦無國

     二 分水嶺

     三 異鄉異客

    第二部 海洋

     四 逐海而生

     五 登上輪船

     六 遭船遺棄

    第三部 文明

     七 心對心

     八 黑暗之地

     九 白色蠻人

    第四部 帝國

     十 一個新世界

     十一 物質利益

     十二 這世界甘願也好,不甘也罷

    尾聲  讓你看見

    ?

    ?

    《新世界的流亡者》


    ?

    推薦序 歷史是勝利者的證言?─以閱讀與敘事角度來看《新世界的流亡者》�莊德仁

    導讀 效忠派的美麗與哀愁─美國獨立革命一個有血有肉但鮮為人知的後座力�馮卓健

    ?

    人物介紹

    引言 1783年精神

    ?

    第一部分 難民

     第一章 內戰

     第二章 惶惶不安的和平

     第三章 無序新世界

    ?

    第二部分 殖民者

     第四章 帝國之心

     第五章 荒野世界

     第六章 保皇北美

    ?

    第三部分 臣民

     第七章 風暴中的島嶼

     第八章 子虛烏有的避難天堂

     第九章 應許之地

     第十章 自由帝國

    ?

    尾聲 所失與所得

    附錄:計算大出走人數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彩圖版權

    地圖版權

    索引

    ?

    《帝國的東方歲月》



    前言: 帝國的世界,世界的帝國

    ?

    第一部分 印度 1750-1799

     第一章 征服

     第二章 跨越

     第三章 妥協

    ?

    第二部分 帝國的碰撞 1798-1801

     第四章 入侵埃及

     第五章 奪取塞林伽巴丹

     第六章 勝利的收藏品

    ?

    第三部分 埃及 1801-1840

     第七章 對手

     第八章 搬運

     第九章 復蘇

    ?

    結論 收藏一個帝國

    ?

    致謝

    資料說明

    注釋

    圖片來源

    索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