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愛上寫作的樂趣
2010年我出版第一本書時,好友張琦對我說:「恭喜妳!妳是作家了。」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常自我提醒:「要成為作家,只出版一本書是不夠的。」雖然我用這第本書在當年順利通過審核,成為「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會員,但2011年我參加在武漢舉行的年會時,創會會長陳若曦大姐提議,入會申請標準提高為二本書,於是我告訴自己:「繼續寫!妳還沒達標。」
爾後多年雖然有心再寫,卻因幫助外子忙生意,又得了青光眼,我的第二本書遲至2018年才出版。隨後參加「華僑救國總會」舉辦的華文著述選拔,第二本書《歸人絮語》獲得佳作獎,這份鼓勵使我更有信心與興趣繼續寫作。
自2012年我擔任北德州文友社社長以來,每週須編輯文友社專欄,再加上「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諸多姐妹們的切磋鼓勵,我對寫作興趣更濃。更幸運的是,這些年有許多藝文界成就斐然的前輩,如著作等身的施叔青大姐,時時關切我的寫作情形。勤於筆耕,創作不斷的韓秀大姐,常解答我的疑問並介紹我多讀好書。現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姚嘉為也常鼓勵我多寫作。這些關懷與指教都成為我不斷寫作的動力,終於我要再出書了。
2019年底,我開始規劃第三本書的內容,這本書仍以散文為主,共分為六輯:
「第一輯」,以我這兩年的旅遊見聞為主,從2018年底的台灣東海岸之行,到2019年初的埃及、約旦之旅,及同年5月的巴黎與法國南部之遊,以至秋遊絲路,都使我在遊古蹟、賞美景的同時,知性與感性兩方面收穫豐碩。我將回家後寫出的篇章收集在此集中,取名為〈旅見屢愛〉,以記錄我旅遊時的見聞與感受。
人在異鄉,思念親友、懷想往事,經常有清晰景象浮現腦海,我記下親友們無限的關愛,將之收錄在「第二輯」,定名為〈思親憶往〉。
歲月匆匆,我已是坐六望七之人,體能逐漸衰退,疾病也悄悄上身,我如何面對這現實,以安度人生的夕陽時光?幾番思量與檢討,我將結論收集在「第三輯」中,篇幅不多但足以提醒我歲月不饒人,要理性面對,特定名為〈老之已至〉。
移民來美已近三十年,異鄉事中仍常有新鮮見聞,以學習心態面對,也常有心得值得一記,我將之收集在「第四輯」中,定名為〈異鄉見聞〉。
無論多忙,我總要求自己每季都要讀完一本書,出新書時一定要有讀書報告,這次我選擇兩本現代作家的作品,分別是黃春明的《九彎十八拐》與張翎的《勞燕》,這兩位都是我非常欣賞的作家,每次閱讀他們的著作後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另外一本是世界名著,福樓拜寫的《包法利夫人》;四十年後再讀此書,為的是要找出年輕時代閱讀時的不解處;經過三個多月的閱讀,我將心得寫出,算是我再讀此書後找到的解答。無論「重讀」或「新閱」,展書一讀其樂無窮,我將三篇讀書心得收集在這「第五輯」中,篇章不多,但字數不少,字裡行間都洋溢著我閱讀時的喜樂,因而定名為〈讀書樂〉。
散文寫作多年,數年前我開始嘗試寫小說。在不斷學習中,我將自己熟悉的人與事組合成小說,無論人物、景致的描繪,情節的安排,故事的鋪陳,我邊學邊寫,期間不時請教前輩與同好,成篇後的心情是愉悅的,特將這些人世間悲歡離合的篇章,收集在「第六輯」中,定名為〈人間事〉。
2020年3月我將六輯篇章,定下書名《旅見人間事》,交給秀威出版社審核,準備出版。
完成一本新書總是喜悅的,我特別珍惜愛上寫作後的樂趣,為了常保這份樂趣,我會繼續寫,並感謝時時鼓勵我的親朋好友,特別是為我這本書作序的施叔青大姐,以及姚嘉為會長。
謹以此篇為序。
?
2020年5月15日於達拉斯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