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不須辛苦問虧成
寫作無關乎賺錢、成名、約會、一夜情,或交朋友。
最終,它所涉及的,乃是豐富了那些讀者的人生,
也豐富了你自己的人生。
Writing isn’t about making money, getting famous, getting dates, getting laid, or making friends. In the end, it’s about enriching the lives of those who will read your work, and enriching your own life, as well.
——美國暢銷作家 史蒂芬.金
?
前不久,跟一位友人喝茶聊天,對方問及我的業餘寫作生涯,究竟啟航於什麼年紀,我不假思索的告以,讀大學時就已開始投稿賺零用錢了。
當時《中央日報》副刊,算是全台數一數二的文藝園地,主編孫如陵先生則是備受敬重的文壇前輩,他抱持副刊應有「尺幅之內,有千里之觀」的理念,主持編務公正不阿,其審稿之嚴、退稿之速,人盡皆知,但我亦愈挫愈勇,補白的短文不計,竟也有兩篇長文幸邀青睞,刊於版面的正中央。
在那樣青澀的年紀,家境清貧的筆者,能靠塗塗寫寫就掙錢買書、吃冰、看電影,真令人感到開心。而更重要的是,這種微不足道的收穫,竟開啟了此後一生中筆耕不輟的志趣,且在多位出版家及主編厚愛之下,陸陸續續出了十來本譯著與散文集,給我的人生留下了幾許雪泥鴻爪。
飲水思源,我在寫作道路上遇到的貴人,包括隱地先生(爾雅出版社)、王榮文先生(遠流出版社)、蔡文甫先生(九歌出版社)等,都是台灣出版界開疆拓土、胸懷遠大之士。他們為斯土斯民出版了無數好書,提攜了無數作家與寫手,對知識的傳播、閱讀風氣的推廣,乃至社會人文素養的提昇,可說厥功甚偉,有口皆碑。
此外,長我十來歲、遠流的前總編輯周浩正先生,也是一直讓我感念在心的兄長。回想我跟周大哥結識的過程,不得不說冥冥之中似有一種特殊的緣分。猶記,大學畢業服預官役,我抽中「金馬獎」,發配金門外島,在野戰師司令部當少尉侍從官,某日有位少校人事官來到我居住的斗室檢查內務,看見我床邊貼的名條,就放下嚴肅的面孔,笑著說:「王壽來啊!我認識你,我寫的文章中引用過你在中副上刊出的翻譯文字!」
就這樣一句話,兩個階級懸殊、素昧平生的軍人,頓時熱絡起來,令人頗有一見如故之感。之後他多次屈駕前來看我,噓寒問暖,深怕我不適應戰地生活。如今回首年輕時在金門服役的那段日子,儘管淡忘的記憶,彷如清晨早已散去的寒煙,唯獨跟周大哥初見的那一幕,卻仍鮮明如昨。
說來,我跟周大哥緣結匪淺,在他告別軍旅生涯之後,無論是負責《書評書目》、《新書月刊》等文學雜誌的工作,或出任遠流出版社總編輯,常邀我寫稿,甚至在他創辦「實學社」,以首獎台幣百萬之破天荒壯舉,徵選「羅貫中歷史小說創作獎」時,邀我擔任三人評審團之一員,由此亦可見出他對我的知遇盛情。
此外,在周大哥的鼓勵下,我翻譯了多篇南非近代短篇小說大師柏斯曼(Herman Charles Bosman)的作品。讀者閱及其作,若想到現今世界各地族群及宗教衝突問題仍方興未艾,又如何能不佩服這位非洲文學家的不凡胸懷,以及洞燭幽微的睿智。附錄中所列的〈歸於塵土〉及〈基督徒與天主徒〉兩譯文,即為柏斯曼的代表之作。
當然,我之所以能勉強成為一名業餘寫手,也得歸功於多位文壇友人的美意,例如《聯合文學》的主編許悔之兄找我寫專欄、小說家東年兄延攬我在《歷史月刊》開闢「金石銘言」園地、《中華日報》副刊主編羊憶玫邀我寫「心靈的綠洲」系列文章等等,不一而足,無形中陸續點燃了我寫作的爝火。
然而,儘管稿約不斷,但創作的困境與甘苦,也使我領悟為何古人會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感慨了。就我個人而言,遇到文思枯竭、力不從心之時,每每想到以《老人與海》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曾如此表白:「我一再重寫《戰地春夢》的結局,最後一頁重寫了三十九次才告滿意」,跟這位文學巨擘相比,不知一般作家有誰是如此努力呢?而凡夫俗子如我,更是望塵莫及,豈能不加倍自我勉勵?
事實上,近年來我寫的文字,多半有一點勵志的味道,而勉人的同時,也在自勉。這倒不是因為自己心存「以文濟世」的宏願,而是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益發感受到人間多苦難,亦多旦夕之禍福,即使是再順遂的人生,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劫難,誰能倖免?
此外,命運的乖舛、事業的受挫、情感的受傷與背叛等,無不是紅塵舞台上日夜輪演的戲碼,因而,我們需要更多正向的能量、心靈的撫慰,以及精神上的支持,激勵我們面對人生的風雨,鼓勇前行,走出生命的幽谷。
就我所寫文字的內容來說,大多為閱讀心得、旅遊感想、社會見聞,以及平日的所思所感。乍看題材或許不一,惟其風格卻相當一致,亦即無不是在揭示人生的光明面,擴大生命的視野,激發面對逆境的勇氣,探討如何活出成熟的人生,以及鼓吹活在當下、愛要及時的人生至理。
讀者不難發現,幾乎每一篇文章,都引用了世界名人的佳言,作為全篇的警句與亮點。事實上,年輕時筆者就極愛閱讀偉人傳記及語錄,近二三十年來所蒐集到的英文語錄書,少說也有一兩百種之多,它們不僅僅是筆者的精神食糧,而且也成為執筆時取材的源頭活水。
回首漫漫來時路,自認可圈可點之作寥寥無幾,但我一直很認同美國驚悚小說泰斗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所說的:「寫作無關乎賺錢、成名、約會、一夜情,或交朋友。最終,它所涉及的,乃是豐富了那些讀者的人生,也豐富了你自己的人生。」
僅此一語,已道破了寫作一事的終極意義,讓我覺得,不管過往的創作成績如何,更「不須辛苦問虧成」,自己終歸沒有虛擲歲月!
末了,我要特別感謝慨然作序的散文家陳幸蕙與小說家東年兩位文壇先進,以及推廣閱讀卓然有成的黃國珍老師,他們的推薦序,讀來親切有味,引人入勝,也讓我有如獲知音之感。當然,我也要衷心感謝遠流的董事長王榮文先生,他是台灣出版界的舵手,長期以來,對我這個業餘寫手始終鼓勵有加。
此外,負責本書文編的曾淑正副總編輯,為使此書能以最完美的風貌出場,所展現的敬業、專業、耐心與才華,在在令人感佩不已,她隱身幕後,默默付出,我將永銘在心!
推薦序
揚升與洗滌心靈的文字賦格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黃國珍
?
當我讀完編輯寄來《心靈的綠洲》書稿的第一篇,我就被文章的內容與作者王壽來先生溫厚的心思給擄獲了。
閱讀這本書的經驗很奇妙。構成每一篇文章的設定是一致的,像是字典一樣,先有一個字,接下來是該字的解釋。而這本書將字轉換成一句寓意深刻的語錄,而後面開展一篇動人的故事,作為語錄的演繹。這看似簡單的規範,卻嚴酷的考驗作者本身的生活底蘊,同時也考驗其寫作的筆力。而王壽來先生精準又溫潤的故事敘述,加上適切地涉入作者的反思,連結起引領開頭的語錄,讓語錄文字更加閃耀著靈光與智慧。一篇一篇的讀著,反覆的格式積疊,竟成為如巴哈音樂的賦格,轉化似心智揚升與精神領受的洗滌。這心中的悸動,一如語錄本身所帶給讀者的觸動。
另一個閱讀此書的感受,讓我聯想到喝茶。茶樹吸收天地日月雲露精華存於翠綠的葉子,經過繁複的手續與工法,濃縮於捲曲的茶葉中。而語錄凝鍊來自於生命日月生活的體悟,就像尚未沖泡的茶葉,蘊含飽滿的香氣與茶露,而作者以他書寫的溫度,釋放出語錄的智慧,讓我們品嚐其中的甘美況味,這過程像極了泡茶。在每一篇閱畢後的停頓片刻,內心感受會如飲畢一杯茗茶般,緩緩回甘,尾韻綿綿。
我在閱讀時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書中王壽來先生為此書挑選四十則語錄,除了這每一則語錄是這些偉大人物生命與心智的精華外,作者也藉由其內容在全書每一篇文章中召喚許多恆久、美好卻逐漸模糊的生命態度。書中作者以今日生活情境作為對應,賦予語錄文字外更為真實的同理連結,演繹出如實的體悟。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情境劇,讓曾在他人世界中發生的感悟,於此在讀者心中真實上演。
「語錄」在今日有了一個年輕、新鮮的名號叫「金句」。這新詞雖然直白了些,卻也以「金」字點出其符合今日的價值感。但我依舊喜愛原有老派詞彙「語錄」,因為它有種純然屬於文字與精神面貌的質地。
「語錄」在現代的價值是什麼?我認為它以一種最精鍊的文字形式如咒語一般,提醒閱讀或持誦者一份不可遺忘的精神價值與信仰,同時也賦予內心力量,而這本書也具備同樣的價值。
王壽來先生這本新書《心靈的綠洲》,以名人語錄為引,融入他自身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生命的關懷與社會的反思。在文字的表現上,可以感受到他藝術涵養的底蘊,同時展現人文精神的廣度與深度,全書處處可見正向的精神力量及圓融的智慧。在這真假不明、是非難分、未來難解、人心不安的時代氛圍中,發行這本書的意義恰如書名《心靈的綠洲》,為每位讀者在心靈上,安置一座能夠休憩沉澱、蓄積力量、懷抱希望的綠洲。
日日是好日!
作家 陳幸蕙
?
據說,名列「全球五十位最偉大領袖」,同時也是中國首富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對著鏡子激勵自己,然後出門工作。
我的一位朋友也說,她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先看手機,而是「對自己say yes!」讓自己「一起床就保持好心情」,然後,晨讀「充滿正向思維」之書十分鐘,為這全新的一天定調——
「那是我,」
猶記朋友說這話時,臉上綻放著開心的陽光表情:
「那是我,為自己加油和照顧、寵愛自己的方法!」
這位老愛說「一日之計在微笑」的好友,是我無話不談的閨蜜,我們常分享彼此對閱讀、生命和現實人生的看法,從不藏私。
因此,當我讀完王壽來新書《心靈的綠洲》後,一個雀躍的想法便是,一定要向她推薦這散文集,列入那優質晨讀的書單中。
因為,首先,書名「綠洲」的召喚,便令人興起悠然神往之情與欣然展卷之思。
其次,王壽來不只是誠懇的創作者,更是溫暖的分享者,因此全書包含作者自序在內的四十帖隨筆散文,不論娓娓道來、侃侃而談,或生動述說,莫不筆調親切,讀來令人愉悅。
而王壽來擷取自人間、生活的題材,立足島嶼、放眼世界的書寫取向,更帶領讀者突破狹隘格局,從開放性角度去思考、檢視諸多現實或生命課題如:親情、友誼、婚姻、愛、閱讀、旅遊、說話之道、掌握時間的藝術、積極的自我觀照等,當然,這之中也不乏作者在歲月激流中的個人省思與感悟。
此外,更由於王壽來是「語錄控」,自青壯時期便「緣結語錄書」,熱中蒐藏這類集靈思妙語之大成的書籍,於是在這本《心靈的綠洲》和他上一本書《生命的支點》中,遂都具體反映了這種有趣的熱愛傾向。
簡言之,此書在形式設計和書寫策略上,採取了一種獨樹一格的做法—每篇文章前,均冠以一則耐人尋味的名人雋語,然後,在此名人雋語的思維基礎上,信馬由韁,自在發揮,既與讀者於字裡行間切磋交談、經驗分享、觀念激盪,復在作者個人的推敲辯證中,建構心靈的綠洲,尋思人生的正解。雖不一定追求文字的尖新度與含金量,讀來卻無一不是有溫度的書寫。
至於王壽來於書中所精選的四十則名人雋語,也都是啟人深思、值得細品、可引為座右銘的錦句或警句。我個人最有感,也最喜歡的便至少有如下數則:
?
• 好好過你的人生,忘掉自己的年齡吧!
• 最要緊的一件行李,就是始終保有一顆愉悅的心。
• 壞消息是,時光飛馳而去;好消息是,你是駕駛員。
?
這三句嘉言均宛如暮鼓晨鐘,隱含修鍊當下的智慧,如再與王壽來演繹這三句話的作品合而並觀,更令人湧生如下體悟——
不管今天吹的是逆風,或順風?都應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擁抱自己,去打造一個充滿幸福感的日子!
而這,實在是讓生活趨於積極、讓個人心理素質強大的不二心法啊!
此外尚值一提的是,本書附錄收輯了王壽來所譯南非作家柏斯曼的兩篇小說〈歸於塵土〉、〈基督徒與天主徒〉。
王壽來曾派駐南非工作數年,在《加油,人生!》一書中,他曾說:
「我住過的南非,一直是我們一家子魂夢相牽的第二故鄉。」(〈與大自然同行〉)
因此,以南非小說家柏斯曼充滿在地關懷的作品為翻譯對象,收編至本書中,文學意義外,應更是作者對往昔難忘之南非歲月的一個紀念。
如就文學論文學,柏斯曼這兩篇小說,也確實都以高度戲劇性和充滿畫面感的筆法,呈現了上世紀南非種族歧視、宗教排斥的社會問題與現象,在極富張力的敘事進行中,充滿強烈的批判性。雖僅聚焦南非一時一地,但其中所指涉隱喻的理性思考、多元包容的暗示,卻超越時空,直指人性,具有滌淨人心的意義,令人難忘。
於是,在誠懇親切的散文之筆外,我們遂又有幸得見,王壽來手中另一枝生動的翻譯彩筆了。
簡言之,除附錄兩篇小說和〈紅寶之緣〉一文外,《心靈的綠洲》一書所收三十九帖隨筆散文與自序,都是作者自我對話,也與讀者,與歲月、世界對話的淡定書寫和真誠告白。
唐末五代之際,雲門文偃禪師曾說:
「日日是好日!」
雖然《心靈的綠洲》一書中並未如此明言,但透過作者所自在流露的樂活精神,能量滿滿的陽光心情、陽光態度,如是我讀,如是我思,如是我見且莞爾,卻明晰看見了這種幸福思維的映現。
若在婚姻、愛情世界裡,我們應該找一個「對的人」,才能幸福。
那麼,同理,在閱讀、書的世界,我們也應找一本「對的書」,才能開卷受益,有所收穫。
王壽來《心靈的綠洲》,便是這樣一本——
對的書!
?
二○二○年九月三十日.中秋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