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煩惱與表識:東亞唯識哲學論集

煩惱與表識:東亞唯識哲學論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90794
劉宇光
文津
2020年6月01日
143.00  元
HK$ 128.7  






ISBN:9789863390794
  • 叢書系列:文史哲大系
  • 規格:平裝 / 313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史哲大系


  •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煩惱與表識:東亞唯識哲學論集》由七章組成,是2007-2013年間東亞有相唯識哲學研究的集刊,分別討論:一,唯識煩惱(kle?a)是心理或倫理範疇;二,循佛教禪觀學理看「五重唯識觀」;三,據現象學方法論概念論「唯識觀」;四,東亞和印-藏唯識的分類與關連;五,以兩位東亞唯識學者為例,探討東、西方相遇脈絡下運用西方哲學討論唯識之得失;六,佛教哲學研究遇上的語言、翻譯及釋義問題;及七,藏傳格魯派視野下的兩位異類思想者。


     





    導論章1

    一、議題與線索說明1

    二、篇章主題說明5

    三、原出處說明10



    第一章 佛教唯識學煩惱(kle?a)概念研究:心理或倫理範疇之辨13

    引言:問題意識13

    第一節煩惱(kle?a):梵文和翻譯17

    第二節從早期佛教的苦(du?kha)到唯識宗的「煩惱」21

    第三節煩惱與受(vedan?)心所之間關係的唯識文獻分析29

    第四節唯識宗的第一哲學:倫理學或主體哲學?42

    第五節煩惱與情緒(emotion):經驗論式情緒心理學的誤會45

    第六節煩惱:佛教倫理學的「惡德」概念54

    第七節煩惱的相分:唯識學的獨特詮釋60

    第八節煩惱學說:惡德的德目學(Casuistry)65

    小結:叢林的邊緣69



    第二章 從緣起觀到五重唯識觀(上):佛教禪觀學理分析71

    引言:識與瑜伽行71

    第一節佛教禪觀的學理73

    一、止觀與定慧74

    二、佛教禪觀的淵源:小乘與大乘78

    第二節「五重唯識觀」解釋83

    一、遣虛存實84

    二、捨濫留純88

    三、攝末歸本95

    四、隱劣顯勝99

    五、遣相証性100

    第三節五重唯識觀:定位五道位104

    一、認知真實:密契體驗與証空104

    二、認知虛妄:病理分析108



    第三章 從緣起觀到五重唯識觀(下):現象學分析113

    引言113

    第一節哲學智思與佛教禪觀114

    第二節現象學態度與佛教禪定123

    第三節現象學超越論還原法與唯表識129

    第四節意向性:能取與所取135

    第五節視域廣狹與宗教願力143

    小結:差異、局限與展望148



    第四章 跨傳統的唯識學視野:從東亞真、妄心到印-藏有、無相153

    引言153

    第一節東亞唯識學新、舊二譯:現代重現的前世今生154

    第二節印-藏佛學的有相和無相識論160

    第三節漢傳唯識學新、舊二譯的異、同173

    小結184



    第五章 東亞唯識哲學研究的東西方相遇187

    引言187

    第一節東方遇上西方:以林鎮國教授為例189

    一、基本介紹與問題189

    二、東亞佛教思想的批判-研究者192

    三、檢討研究方法現況的反思者200

    四、佛教學術的策劃者203

    小結205

    第二節西方遇上東方:以悅家丹教授為例206

    一、唯識學與現象學206

    二、《成唯識論》與《佛教現象學》209

    三、異議交織212

    四、逆流論述220

    小結221



    第六章 佛教哲學研究:語言、翻譯及釋義225

    第一節英文佛教哲學研究中譯經驗反思226

    一、藏傳中觀哲學的翻譯228

    二、佛教知識論研究的翻譯230

    三、譯文整體風格235

    四、佛教哲學術語的翻譯240

    第二節文獻學在當代華文佛教學術的角色省思244

    引言244

    一、文獻學:學術移植與新土壤245

    二、文獻學:宗教改革的新角色251

    三、現代詮釋的基礎254

    小結258



    第七章 格魯派視野下的異類思想者259

    第一節摩訶衍在藏傳佛教的形象演變260

    第二節杜永彬《更敦群培評傳》商榷281

    一、《評傳》的內容、架構及論旨281

    二、國族主義的二律背反287

    三、宗教改革或回歸原義?293

    四、《評傳》背後的限制304

    英文目錄(English Content)309





    導論章




    其 他 著 作
    1. 僧黌與僧兵:佛教、社會及政治的互塑
    2. 現代佛教與華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