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我住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我非常喜歡那些綠色的大樹和閃閃發光的小溪。我們的村子裡有巧克力色的兔子在田野中跳躍,還有在草原裡穿梭的小老鼠。保持整潔、讓環境適合居
  住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這裡的生活。在故事裡,犀牛只是丟了一小張糖果紙,他覺得這麼做沒什麼大不了。但是──糟糕!在他意識到嚴重性之前,所有的朋友也都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一切變得既吵雜又髒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他人著想,大家都能過得幸福快樂。
繪者的話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說:「 只是一個而已嘛!」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丟「一個」垃圾,環境可能馬上就會變得亂七八糟!讓我們一起維持整潔,努力做環保,並且維持美好的居住環境。首先,我們可以這麼做: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學著為他人著想。大家一起照顧我們居住的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譯者導讀
和幼兒談公德心──具象化抽象的概念
  「公德心」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這本書用孩子可以懂的方式,和孩子討論公德心的具體意義為何。有時候人們為了圖方便,順手做了自以為無害的小事,然而,如果一個群體裡大多數的人都這麼想的話,社會很快就會失序。隨手亂丟糖果紙、摘公園裡的花、大聲放音樂或和朋友一起大聲喧嘩,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呢?本書的作繪者用誇張的視覺表現,讓孩子看到如果每個人都想著「只丟一個又不會怎樣!」,後果會如何一發不可收拾。
  作繪者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經驗,從社區的小環境出發,讓孩子了解身為群體的一份子,家園需要每個成員用心照顧,藉此埋下一個種子,等孩子慢慢長大,便可以了解在更複雜的大環境或社會裡,每個人都擔負著改變和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如果每個人都「做一件小小的好事」,即便看似微小的個體也擁有改變社會的能力。
  「同理心」是公德心的基礎,年幼的孩子的心智還在發展,從自我中心逐漸發展成能夠推測、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孩子的照顧者可以透過每日的對話,與孩子練習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例如:在公園裡看到別的小孩搶玩具,可以跟孩子說說被搶玩具的人是什麼感受、搶玩具的人心裡的想法又可能是什麼。另一個增進孩子同理心的方式則是閱讀,因為在故事裡,讀者有機會一窺角色的內心世界,能夠從文字裡讀到他人的想法。陪讀的大人也可以跟孩子討論每個角色的內心感受,例如在本書中被垃圾丟中的烏龜是什麼感覺、打開窗戶看到一堆垃圾的長頸鹿又是什麼感覺。
  本書的作者崔西?寇得羅依已經出版了非常多的童書,包括繪本、幼幼書和系列小說等,她也曾多次與插畫家湯尼?尼爾合作繪本,兩人都很了解兒童讀者的特質。他們知道與其說「不可以」、禁止孩子做什麼事,更應該教給孩子的是他們「可以」做些什麼,才是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在本書最後,每個動物角色都說了一件自己可以做的事,像是「把音量關小」、「把垃圾放進垃圾桶」、「分享玩具」等,將行動的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打從心底主動去做出對他人的關懷。
周婉湘博士(《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