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審判數學:在法庭中數字如何被運用及濫用

審判數學:在法庭中數字如何被運用及濫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165663
Leila Schneps,Coralie Colmez
孫斌,柯昀青
新學林
2021年1月31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868165663
  • 叢書系列:台北律師公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340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北律師公會叢書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法律實例/應用











    本書特色



      稍有不慎,數學也可能成為致命武器!



      簡單的數字就足以因政客或媒體的操弄而變得極具威力。若是在法律案件中,正確的計算,就更加舉足輕重,可能左右自由,甚至可能攸關生死。



      在《審判數學:在法庭中數字如何被運用及濫用》一書中,數學家Leila Schneps與Coralie Colmez講述了自十九世紀迄今的十起司法審判案件,這些案件不僅使用,而且全都災難性地誤用了數學論點,並將其作為證據,透過嶄新的視角切入、剖析著名案件,本書作者試圖告訴讀者,錯誤應用數理概念如何可能徹底地左右審判的結果,被告可能據此獲得清白自由,卻也可能因此含冤終生。



      本書揉合法庭、歷史、數學等豐富素材,生動地呈現數學如何遭到濫用與誤用,同時也告訴我們:要證明一個人的清白,法律專業並不總是足夠。



    名家推薦



      審慎對待科學──尤伯祥(執業律師、社團法人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

      法門之內無數學之道?──阮俊人(國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如果你讓十名經濟學家一起開會,他們會產生十一種不同意見。」──郭芳彰(國立中正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


     





    推薦序 尤伯祥�i

    推薦序 阮俊人�v

    推薦序 郭芳彰�xiii

    導 論 孫 斌 譯�xvii

    ?

    數學錯誤第1號 將非獨立機率相乘�1 孫斌 譯

    莎莉.克拉克案:被當成箭靶的母親�2

    ?

    數學錯誤第2號 不正確的估計�29 孫斌 譯

    珍妮特.柯林斯案:髮型的機率�30

    ?

    數學錯誤第3號 無中生有�47 孫斌 譯

    喬.斯內德案:在電話簿中缺席�48

    ?

    數學錯誤第4號 雙重實驗�75 孫斌 譯

    梅雷迪思.克契爾案:沒做的檢驗�77

    ?

    數學錯誤第5號 生日問題�109 孫斌 譯

    戴安娜.席維斯特案:冷案比對分析�110

    ?

    數學錯誤第6號 辛普森悖論�133 柯昀青 譯

    柏克萊性別偏見案:歧視檢測�135

    ?

    數學錯誤第7號 不可能的巧合�153 柯昀青 譯

    露西亞.德.玻克案:照顧者還是殺人者?�154

    ?

    數學錯誤第8號 低估�185 柯昀青 譯

    查爾斯.龐茲案:美國夢、美國騙局�188

    ?

    數學錯誤第9號 選錯模型�213 柯昀青 譯

    海蒂.葛林案:遺囑之戰�214

    ?

    數學錯誤第10號 數學的瘋狂�243 柯昀青 譯

    德雷弗斯事件:是叛國間諜,還是代罪羔羊?�245

    ?

    結論�孫 斌、柯昀青 譯 285

    ?

    參考資料�291

    版權�307

    譯者跋�309



    ?





    譯者跋



      距離本書出版上市近四年前,我才初踏入台灣冤案救援的領域──在當時的我眼中,那還是個相當「純」的刑事法領域,其他學科專業似乎都是外人,無需置喙。



      不過,四年的歲月過去,現在的我將會斬釘截鐵地駁斥當時的自己。實際上,在冤案救援的過程中,其他學科專業(包括數學,當然也包括更廣義的科學)的蹤跡不僅四處可見,許多時候,甚至還可能扮演能救濟無辜、讓冤案平反的關鍵之一。



      在鄭性澤案中,救援大隊與志工曾一度嘗試根據現場量測尺寸與傷口的入射角度,進行幾何計算,確認何處才是可能的開槍位置;鑑定人也曾提出鑑識科學領域的實驗論文指出,制式克拉克手槍擊發後,確有29.45%的子彈彈殼會掉落在槍口左後方的位置,故認定彈殼「絕不可能」掉落在開槍者的左側,過度武斷。而在后豐大橋案中,法院則囑託力學專家透過延伸幾何與力學計算,確認在現實世界的物理法則下,證人所陳述的「犯案方式」是否真的可能讓被害人從橋上,墜落至實際的陳屍處。類似案例可說是不勝枚舉。



      冤案往往是成也科學,敗也科學,而究竟是成是敗,則端視於我們的司法系統以及系統裡面的行動者如何詮釋、理解、運用這些科學方法或科學證據。也因此,本書的翻譯、出版,確實別具意義,感謝台北律師公會為此所投注的資源。



      看到此文,代表讀者已經隨著兩位作者的腳步,走過了跨越古今各國的這十個錯誤案例。然而,難道所有的「錯誤」,都是因為司法人員(無論審檢辯)的「數學不好」嗎?我想並非如此。



      《審判數學》一書,不僅是一本談論「司法如何錯誤地運用數學進行審判」的書,同時也嘗試「審判」數學本身,並提出一個重要叩問:究竟數學應不應該進入法庭,成為法院定奪被告生死的依據之一?



      而兩位作者的意思其實也清楚明瞭:隨著DNA科學分析重振旗鼓,司法終究已經不可能如特萊布法官所建議的那樣,將數學(與科學)逐出法庭。既然如此,在司法界內的每一個人,就更不可避免地必須要學習,如何正確且妥適地運用數學,讓科學與司法得以攜手,逼近真實。



      翻譯此書的過程,恰巧也體現了這種攜手共進的精神。



      大多數時候,翻譯都是個孤獨的工作。譯者總單打獨鬥,在暗夜或清晨時分,推敲著書中每個字詞語彙,斟酌沉吟,揣度作者的意思,判斷哪種詮釋與解讀最為適當(在翻譯的世界裡面,作者沒有已死)。而翻譯一本繼法律又數學的書籍,更是艱困。一方面得要擔心誤讀法律、誤譯數學,另一方面,還得先搞懂那些似是而非的論點,才可能「正確」地翻出那些「錯誤」(我至今還無法忘懷,自己盯著貝蒂榮「幾何理論」時的瞠目結舌與困惑)。



      所幸,本書的翻譯工作並非單兵作戰,而是集結了眾人、眾領域之力。本書前半段由具有法律與理科訓練的孫斌律師著手翻譯,而後半段由我接手翻譯,盡可能運用我過往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所受的基礎統計與機率訓練。除了雙譯者協力外,當時所組成的翻譯讀書會,包括具專業數理背景的蔡武廷教授、具外文與法律專業的金孟華副教授,以及讀書會夥伴王郁茜、林子路、林妤洳、許明翰、游鈞量、羅士翔,還會在每章譯稿出爐後,聚會討論譯者的翻譯困擾,以及讀者的閱讀困惑,或者分工查找案件相關文件或判決,確認譯文正確性。小組討論時常耗費數小時,偶有跨越用餐時段的會議,現場還會出現各種高熱量美食,提升眾人血糖,續行討論。



      如果沒有上述眾人的心血、時間、熱誠與美食,以及所有參與本書翻譯討論過程的每位夥伴,實難想像這本同時橫跨數學、法律、歷史的翻譯書籍,能夠在今日順利出版。由衷感謝。

    ?
    柯昀青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倡議主任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