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圖解五葉松盆栽技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990400
劉立華
晨星
2021年3月12日
160.00 元
HK$ 128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990400
叢書系列:
自然生活家
規格:平裝 / 176頁 / 16.5 x 22.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自然生活家
分
類
生活風格
>
居家生活
>
花草園藝
同
類
書
推
薦
大人的多肉植物鑑賞圖鑑
草坪管理實務
花束�花圖鑑:32款花束X300種花材,神樂?夢幻名店花職人親授,打造讓人一眼難忘的花束作品
陽台種菜樂趣多
以菜種菜真簡單:第一本居家「再生栽培」圖解入門書!利用剩的菜根、莖葉,一個杯子就能種!
內
容
簡
介
盆景藝術歷史悠久,一盆能令觀者深受感動並引人入勝的作品,除了須具備安定、協調及變化等元素外,更有立地環境之聯想,讓觀者達到悠然忘我之境界。
五葉松葉片呈針狀,因5針一束而得名,由於其葉短密集且易於培植,因此經常作為盆景之素材。對新手而言,想創作一盆易上手又有型的迷你五葉松盆栽,建議不妨從種子苗開始,雖迷你盆栽樹齡僅有短短十來年,但它卻可豐富的表達出創作前後上、中、下層次演繹出的立體感以及親子樹葉群的對望互動,若是叢生樹幹數量夠多的話,更可以表現出森林蓊鬱之意境。
本書集結作者四十多年來創作管理五葉松盆栽的技巧,從素材選擇、植物養護,以及每月重點維護工作,從種子實生、胎葉枝剪除、換盆、摘芽剪定、纏線等皆有詳細圖文解說,只要跟著步驟學習,您也能充分享受體驗到盆景藝術的樂趣。
本書特色
?以台灣五葉松為主角,從素材挑選技巧、日照、澆水量、泥土介質選擇、施肥,至相關輔助工具介紹,皆有詳細說明及要點提示。
?配合五葉松生長適期,以月分管理為架構,STEP BY STEP示範胎葉枝剪除、換盆改植、摘芽剪定、頭緒根盤整理、病蟲害防治、纏線整姿等當月重要管理作業,只要跟著內容操作,就能學習整套盆栽管理技巧。
?傳授作品創作技法,以實例解說創作過程中的思維及運用手法,並安排樹形鑑賞單元,引導讀者如何培養敏銳的欣賞眼光,感受作者欲傳達之意象。
目
錄
自序
?
Part1 入門篇
為什麼從五葉松開始
植物養護通則
五葉松素材的選擇
盆栽相關工具
盆栽常用語
Part2 技巧養成篇
◎一月管理
胎葉枝的剪除
種子實生
◎二月管理
換盆改植概述及示範
配盆淺談
◎三月管理
枝條的呼接
改植-地植上盆、換盆改植、介質更換
◎四月管理
摘芽剪定
剔芽的縮短剪定
◎五月管理
素材雛形的剪定作業
後期摘芽剪定作業
頭緒根盤的整理
短葉法
◎六月管理
年中初次剪定
去年老葉的剪除
金屬線的拆剪除
◎七月管理
二次芽的摘剪除
透水性不佳的盆面改善
◎八月管理
病蟲害防治
高壓
◎九月管理
金屬線的整姿及剪定
秋季的水分管理
◎十月管理
多葉量的剪定
軸切的改植
秋季的換盆改植
◎十一月管理
施肥
舍利幹與舍利神枝的整理
五葉松素材的大幅度整姿
◎十二月管理
秋冬季的管理概要
Part 3 應用篇
五葉松盆栽-從零開始創作
◆創作實例
宛若舞者
臨崖樹形範例
◆樹形鑑賞
微揚迎曦三幹五葉松。
斜幹樹形-不對稱中的安定與平衡
山樹大懸崖
迷你趣味盆栽
山樹二代木
山採素材的必要性
金屬線纏線要領
三分品素材改植示範
銅線與鋁線的運用
年中第二次芽的去留
中品素材的剪定整姿
工具、盆器、防蟲網、植栽固定線之準備
草葉集的日常
後記
序
作者序
筆者自幼喜好觀察自然界及植物盆栽的種植。高中就讀中部職校的美工科,畢業後跟隨家父從事木匠事業並取得室內設計師證照,以室內設計為業。
從國中時期,受喜愛植物的父親影響,從接觸生平第一棵五葉松開始,便對五葉松有著偏執的喜好,碰巧自己的居家環境有後院空地,因此對養護盆栽就更加如魚得水,也常取零用錢購入住家附近採集不到的植物來進行創作練習。家父見我興致盎然,偶爾也會從外處帶回一些令我驚喜的植栽,讓我有更多機會學習盆栽管理。當年(西元1980∼2000)年臺灣盆栽界的傳授方式尚屬封閉,筆者幾乎只能靠自學方式,近距離觀察手中所有植物的特性土法煉鋼,走著累積經驗的路。也在那時,從父親手中取得第二棵五葉松苗,開啟了我的五葉松創作之路。
起初,珍惜著得來不易的松苗,一開始的管理只敢以每天澆水,每年略微修剪的保守節奏呵護著,之後,隨著慢慢購入愈來愈多的五葉松培育,才全面開啟創作道路。在這一年的培育創作期間,除了自己觀察摸索自創外,也開始尋求各界種植五葉松前輩們的指導。無奈筆者對於各前輩的分享陳述,總難獲得全面式的創作管理概念。現在想來,當時無非是極度渴望能獲得一本如武林祕笈般的絕世心法,立即讓創作的雙手能如騰雲般行雲流水。
而在經年累月創作後的今天,創作過程中的五葉松帶給我無數的感動與驚豔,啟發了我深切想分享所有經驗給五葉松同好作為參考的念頭。本書內容除了有筆者三十年的創作經驗累積外,更有因長年喜愛騎自行車穿梭於山林間觀察大自然的回饋。經年瀏覽林間的自然樹形,慢慢催化了筆者內心對於臺灣五葉松與山野林間自然樹形巧妙的融合,所以藉著此書,筆者希望能讓有興趣的愛好者在五葉松盆栽創作的世界中,除了一般認定的既有樹形外,也能以較就手的自然樹形及不違背植物特性的方式進行創作。
在積極創作的同時,筆者人生亦起了極大變化,然而未曾間斷的持續創作,似乎也讓我逐漸探究了人生的端倪,而將一切思緒轉化積纂成一本書冊,期盼以更謙卑包容的心,為同好略盡綿薄助益。
感謝一路相陪的好友們,理念的異或同都是切磋前進的動能,只要創作道路的步伐不懈。我要將此書獻給同好們、我深愛的女兒-宇晴,以及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金玲。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