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燕子飛行日記:一段飛越地球的旅程

燕子飛行日記:一段飛越地球的旅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529761
帕維˙卡瓦塔諾夫Pavel Kvartalnov
張東君
水滴文化
2021年4月29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579529761
  • 叢書系列:繪本滴
  • 規格:精裝 / 48頁 / 27 x 21.6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3歲~10歲
    繪本滴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知識學習漫畫 > 其它











    ???生態綠繪本???

    本書入圍2019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未出版繪本展」




    燕子,是我們最熟悉的侯鳥朋友,

    每年四月起,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燕子飛翔的身影,

    你還會在騎樓發現燕子的巢,

    可以觀察小燕子從嗷嗷待哺、一直到學習飛翔的過程。

    但是你知道嗎?原來,燕子不只是亞洲的生物,

    在歐洲、非洲、美洲,也可以看見燕子的蹤跡。



    在這本繪本裡,讓我們跟著初長成的小燕子,

    透過牠從天上俯瞰的視角,懷抱著忐忑不安的緊張心情,

    彷彿身歷其境,歷經將近一年時間的遷徙過程。



    這隻小燕子從歐洲的愛爾蘭出發,途中經過英國、法國、西班牙,

    飛越庇里牛斯山、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非洲的摩洛哥……

    但是旅程還沒結束呢!牠還要繼續飛過沙漠、雨林、莽原,

    途中雖然有美妙的風景,但是也會遇到惡劣的天象,還有猛獸的獵捕,

    小燕子磨練得越來越壯了,

    終於,牠抵達了非洲的最南端,也和家人們會合,

    更認識了許多鳥類朋友。



    一本最貼近生活的生態繪本,

    讓孩子在閱讀中關心生態、重視環保,也尊重生命。

    ★透過燕子的視角,跟著牠們的飛行路線,

    進行一趟美妙的跨越地球之旅。


    ★風格獨具的繪畫,趣味盎然的文字敘述,

    讓我們對燕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專文導讀

    邱承宗∣生態繪本作家



    驚喜推薦

    丁宗蘇∣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王俊凱∣新北市八里國中教師、新北市中學環境教育輔導團輔導員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姚正得∣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鳥類專家

    梁皆得∣《老鷹想飛》導演

    許增巧∣生態繪本作家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番紅花∣作家

    黃一峰∣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科普書籍作者、外景節目主持人

    謝基煌∣環境生態教育教師、新北市成福國小主任

    (依姓名筆劃排列)


     





    【導讀】壯舉•遷徙──燕子遷徙日記

    邱承宗︱生態繪本作家



    本書《燕子遷徙日記》是由俄羅斯鳥類學家帕維˙卡瓦塔諾夫(Pavel Kvartalnov)和插畫家奧嘉˙普塔世克(Olga Ptashnik)首次合作,根據實際發生的燕子遷徙行為而繪製完成的繪本。在2019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舉辦的「未出版繪本展」中,從35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引發眾多注目。



    本書作者帕維˙卡瓦塔諾夫把整個遷徙過程,利用一隻初長成的雛燕,撰寫成簡單易懂的歷險故事。如果可以一邊閱讀繪本的敘述,一邊對照扉頁的世界地圖標示途徑,會讓人更加體會閱讀的樂趣、燕子遷徙的艱辛以及經歷的風險。



    在此,我稍作簡單的導讀一下。



    每年,隨著秋天來臨,天氣逐漸變得寒冷,住在愛爾蘭數以萬計的的燕子,不約而同的在某個夜晚,開始攜家帶眷地從事一年一度追逐氣溫大作戰的壯舉。



    8月15日,牠們出發囉!



    牠們經過英國、法國著名的地標建築物,穿越海拔3,400公尺的庇里牛斯山脈,躲過各種猛禽的獵殺,到達西班牙海岸,然後再跨越直布羅陀海峽,即可抵達氣候比較溫熱的非洲大陸。這段旅程,牠們不曾休息、牠們在空中補給食物,真是辛苦呀!



    牠們到達非洲的摩洛哥了,不過並沒有因為獲取較多的食物而停下腳步,因為根據祖先留下的基因提示,牠們若要飛到非洲的最南端,必須穿越最大的難關——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和危機四伏的草原。



    10月15日,小燕子安全的抵達非洲最南端的開普敦,充滿新奇、驚險和興奮的旅程暫時告一段落,終於可以修身養息過著平靜的生活了。



    不過,從西班牙、義大利等地前往開普敦的野鳥、家燕越來越多,食物漸次遞減的情狀下,隔年4月15日,燕子再度踏上返鄉的旅程。遷徙中途的4月20日,主角小燕子行經荷蘭時,牠被眼前的景物吸引,不由得反問是否要繼續飛回愛爾蘭,還是就此留在荷蘭定居呢?這個結局充滿開放性,留下許多有趣的問題。



    在本書的布局上,作者故意選擇歐洲、非洲知名的旅遊地標當描寫對象,除了拉近當地的讀者,也頗能吸引對於燕子遷徙有興趣的觀光客;另外,可以把非常生硬的科學數據,簡化成適合一般讀者閱讀,也是寫作的好手法。而畫者輕盈的畫風,更能描述燕子一路探險的驚奇與艱辛。



    走筆至此,我想補充一點資料。其實,台灣的地理環境特殊,是許多野鳥的中繼站,包括家燕在內,自然也有遷徙的故事喔!





    【譯者序】賞鳥的第一步

    張東君︱本書譯者



    我不是要打書,只是要說有一次我去某所國小的作家日演講,校長在介紹我之前,問我《動物數隻數隻》的「數」,要唸成「鼠」還是「樹」。



    我回答:「鼠」。接下來我對校長的解釋,就跟我當初在對編輯說我為什麼要這樣訂書名的時候一樣。「因為不論是我們這些在野外做調查研究的人,或是賞鳥賞蛙的鳥友蛙友,例如每年在墾丁國家公園凌霄亭算過境鳥的前輩們,只要看到動物,都會一直數幾隻這個幾隻那個啊。何況不是有個類似『抓鬮』的遊戲,在說完『數隻數隻,最多幾隻』之後,每個參與的人就要任意伸出幾根手指,再看看是算到哪個人嗎?」



    《燕子遷徙日記》這本書的主角,其實就是在我說明中出現的「過境鳥」,或稱「候鳥」,是相對於一年四季都住在台灣的「留鳥」。依照造訪季節,侯鳥又分成「夏候鳥」和「冬候鳥」,而且還會看牠們只是在遷徙(飛往溫暖的地方過冬再飛回去)的路程中在台灣覓食休息;或是把台灣當成目的地之一,在台灣停下來繁殖育雛再攜家帶眷、或是親子就此道別的混入鳥群中,回到原本出發的地方。



    在本書扉頁的地圖上,就有許多這樣的燕子遷徙路線,有箭頭指出它們都是南北向,並列出一些在故事中出現的地名,讓小讀者可以知道這些地點在哪裡,也讓大讀者懷念一下過去可以趴趴走時曾經造訪之處。不過,大家也可以看到地圖上幾隻燕子圖下面的字,並不是太熟悉。地圖標題寫的是「燕子遷徙路線」,這些鳥的名字卻是「家燕※※亞種」。動物(先暫時不管植物)不是算一隻一隻、一群一群、一種一種的嗎?為什麼還多出一個「亞」字呢?



    生物的分類,是界門綱目科屬種。最後的這個「種」或稱「物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籠統一點來說,同一個物種的異性個體可以自然交配,繁殖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後代。亞種則是在種下面的分類群,可能是由於地理阻隔而產生的,在某些方面略有差異的同種不同類群。同種但不同亞種的個體是可以交配繁殖,並且繁衍下去的。所以如果在地圖上的這些不同亞種的家燕,因為颱風或是其他什麼原因而偶然相遇,不同性別的家燕又彼此看對眼,也是可以繁殖下一代的。只不過不能稱牠們為「品種」,因為品種是人類培育出來的,不是自然界中原本就有的。



    家燕可說是會遷徙的候鳥之中,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最容易看到的物種。每到春天,只要仔細看,都很容易在騎樓發現燕子的巢。運氣好的時候,還會看到親鳥回來餵食幼雛。在本書的最後,列出了家燕在旅程中遇到的鳥類朋友,牠們也都是候鳥喔,小讀者可以在書中各頁玩玩找找看的遊戲,看看這些鳥類出現在哪裡,學習認鳥。



    這,其實就是賞鳥的第一步。歡迎入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