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培養贏的態度
本書是一本詳盡的指引,會協助你了解自律和個人轉型的心理,成為成功的股票與期貨交易者。本書會逐步引導你,適應交易天地中特有的心理特質。
我用「適應」這個說法,是因為闖入交易環境的人,大都不知道交易環境和大家成長的文化環境大不相同。不知道這種差異,自然不知道他們學到的很多信念──在社會上能夠有效運作的,在交易環境中卻會變成心理障礙,嚴重妨礙交易獲利。想達成交易獲利的目標,他們多少必須改變他們對市場行為的看法。
交易天地和其他社會環境不同,具有很多特性,交易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自制與自信,操作才能順利、成功。很多人缺乏自制,因為我們的成長環境,從小到大都由比我們強勢的人所控制,他們刻意控制、調教我們的行為,使我們學到符合社會期望的行動方式。
因此,我們迫於外力和獎懲制度,而學會一些行動方式。我們得到獎勵時,可以用合乎要求的方式,自由表現自己;遭到懲罰時,我們會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覺得痛苦難過,不然就是遭到體罰,皮肉受苦。因此,通常我們只學到一種行為控制方式,就是從比我們強勢的人或事物身上,學到以情感或皮肉受到痛苦威脅為基礎的控制方式。因為我們被迫向別人屈服,我們自然根據這種心智結構,得到很多傳統的成功之道(尤其是學會達成心願的方法)。因此,我們學到達成心願唯一的方法是獲得掌控力量、迫使外在事物改變。交易者會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用來達成心願的心智力量,用在交易環境裡根本無效,除了少數人外,所有的人都沒有掌控市場、讓市場言聽計從所需要的力量和控制力。市場上沒有社會上控制你行為的外在限制,市場絕對沒有力量左右你或控制你,不會期望你有什麼行為,也不會理會你的福祉。
徹底自由、充滿無限可能性與風險的交易環境
事實上,如果你不能掌控市場,市場也絕對不能控制你,那就只有你能夠為你的認知負責,也為隨之而來的行為負責。你只能控制自己,身為交易者,你有力量把錢賺進來或虧給其他交易者,你選擇這樣做的方法由很多心理因素決定,這些因素幾乎都和市場無關。你學會新技巧、學會適應市場環境前,情形都是這樣。
要在這種環境中操作成功,你必須學習你可能完全陌生的自我控制方法,也必須學習獲得心智自由、改變認知、達成交易目標的其他方法。很少人知道自己必須對行動後果負全部責任,更少人接受這種認知對心理的影響,不知道應該怎麼應付。
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在徹底自由、無拘無束的環境下操作。你在交易環境中,必須自己訂定規則,再嚴格遵守規則。問題是價格總是波動無常、不斷變動,和大多數人習慣於墨守成規大不相同。你在市場環境中,看到你打算利用的價格波動時,必須面對無數決定,不但要決定是否進場,也必須決定何時進場、停留多久、何時出場,其中沒有開始、中段,也沒有結束──只有你的想法。
你必須了解隨著這些決定而來的負面心理影響,也必須了解即使你在期貨市場中只投入最低財力,每筆交易只交易一口合約,但可能的獲利和虧損都是沒有限制的。從心理觀點來看,這點表示──每筆交易都可能實現你難以想像的財務獨立美夢;也可能讓你虧光一切。價格不斷波動使你非常容易忽視風險、受到誘惑,認為這次不必遵守自訂的規則。市場環境提供徹底的表達自由,也提供無限的可能性與風險,如果你不注意這些心理狀況(根據外在環境、限制與期望的心智架構操作),你在情感和財務上一定會一敗塗地。
這種殘酷的現狀可以說明為什麼賺錢的交易者這麼少。幾乎所有交易者都完全低估其中的困難,高估自己達成過高期望的能力,因而對自己造成某種程度的心理傷害。我把心理傷害定義為可能產生恐懼的心智結構。恐懼起源於環境狀況可能造成壓力、焦慮、困惑、失望或背叛之類身心痛苦的信念。
基本上,心理痛苦是期望沒有達成的結果,期望不能達成,會在個人認定的應有狀況和不符合實際環境的信念之間,產生衝突,衝突以心理痛苦的方式表現出來,就是我們常說的壓力、焦慮和困惑。
大家似乎會直覺的建立心理防衛,避免痛苦,對抗證明心理衝突存在的干擾性環境資訊。包括否認、合理化和辯解的防衛會扭曲認知。認知扭曲會出現,是因為我們的心智系統自動扭曲環境資訊,形成若干資訊,也選擇性的排除若干資訊,以補償我們的期望和物理環境之間的衝突,這樣會使我們相信自己和外在環境之間,有一種共通的現實存在,因而可以避免任何痛苦。我把「共通的現實」定義為個人的環境信念和物理環境之間協調一致。
加強心理彈性
如果你扭曲市場資訊,你和市場之間就沒有共通的現實,你也縱容自己淪落在幻想中,淪落到逃避失望的地步。這時,你會落入所謂的「強迫認知」狀況中。顯然如果市場行為不符合你的認知(若干市場資訊不能證實你的需要或希望)時,就有一方必須讓步。這種扭曲會一直存在,到你的心態和市場資訊極度不協調,導致心理防衛(幻想)破滅為止。這種情況通常會讓你深受震驚,想不通事情怎麼會惡化的這麼快。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力量會強迫你面對你共通現實的幻想,創造出痛苦的強迫認知,在你交易生涯的某一時刻,你需要了解何以我們大家因為共同的教養背景,會設法透過我們認為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的認知,設法控制市場事件,然後堅持這種期望。這就是你需要學習怎麼加強心理彈性的地方,這樣才能改變你對其他選擇和可能性的看法。你可能無法控制市場,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市場認知,變得更為客觀,同時和市場共享更高程度的現實。
強迫認知可能令人痛苦,卻不可能妨礙市場機會對你的吸引力。然而,累積的心理效果對你會有很不好的影響,如果你因為多種強迫認知而覺得痛苦,最後你對市場活動的看法會嚴重偏向避免痛苦,而不是尋找機會,你對虧損、犯錯或錯過機會的恐懼會變成你是否行動的主要動機。
恐懼變成行動與否的動機時,會形成若干重大問題。首先你會把注意力限縮在你害怕的事情上,你看到的機會範圍會因此縮小。這點表示你在所有市場資訊中,只看到可以證實你最大恐懼的資訊,恐懼會有系統的使你看不出顯示其他選擇和機會存在的資訊。你了解恐懼和認知之間的負面關係後,可能會驚訝的發現,你設法避免虧損時,實際上反而創造了虧損。恐懼也會限縮你對任何狀況所做的反應,很多交易者十分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卻在行動時刻來臨時,發現自己完全動彈不得,因而覺得十分痛苦。
突破心理障礙
交易環境具有結構鬆散的特性,想在這種環境中操作成功,事先需要發展出超高的自信和自我信任。我把自信定義為沒有恐懼,把自我信任定義為在需要行動時,知道應該做什麼,然後毫不遲疑的行動。猶豫不決只會造成自我懷疑和恐懼,自我懷疑有多深,恐懼、焦慮和困惑就有多嚴重。
在恐懼、焦慮和困惑狀態下交易是一種負面經驗,會產生或強化既有的無能和無力感。不管我們多麼努力的對別人隱瞞實際狀況,我們顯然都無法對自己隱瞞結果。如果你覺得市場行為神祕難解,那是因為你自己的行為神祕難解、缺乏管理。
事實上,不管你有什麼看法或願望,如果你連自己的下一步行動都不知道,那麼你不可能判定市場的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少數成功的交易者多少已經超脫這些心理障礙,樂於用短短一句和交易有關的智慧語珠啟迪我們,他們告訴我們:「學習認賠」、「隨勢而行」、「趨勢是你的朋友」、「要停損,也要利上滾利」、「要認識市場必須先認識自己」等等。本書徹底探討、解析、整理這些建議中有關心理的部分,改造成一步一步的學習過程,讓你經歷不同的階段,訓練你適應交易環境。本書會說明你需要了解哪些技巧和其中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告訴你怎麼學習。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兩個章節是引言。從第三章到第八章是第二部分,說明要成為成功交易者的問題和挑戰。第三部分的六個章節會教你培養基本慧眼,看出你的心智環境需要什麼變化和變化之道。由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構成的第四部份將整合前述一切,形成統一架構,讓你培養特殊交易技巧,學習客觀觀察市場行為的方法,判定你在什麼地方需要自律,確定你需要採取什麼步驟,用合乎心理健康的有利方式,突破交易時的心理障礙。
專文導讀
股市不是在你眼前,而是在你心裡
本書的內容涵蓋方面甚廣,因為作者在每一篇的解說中試圖從最基礎的觀念講起,然而這個最基礎的東西往往也是讀者感到最陌生之處。為了方便讓讀者能夠快速進入狀況,我先從我自身的經驗開始說起。
我跟一般散戶一樣,初次進場時完全不知道交易者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統」才能進入股市,於是在一九九○年的那一次萬點大崩盤遭到嚴重挫敗;也因為二十年前那次挫敗,使我了解到必須要學習一個「交易系統」才行,但是我當時並不知道我腦子裡想的交易系統其實只是某個「技術系統」,渾然不知這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系統存在──「心智系統」。換言之:一個健康的操盤手應該懂「兩個交易系統」,一個系統是「技術系統」(可以是俗稱的技術分析,也可以指基本分析),另一個是「心智系統」。關鍵在於:在專業操作的領域中(尤其是期貨),你必須要具備兩個系統,而不是只有一個系統!這就好像你想參加F1一級方程式賽車,你不但要有一台性能優越的跑車(技術系統),也應該具備所有優秀賽車手所應該知道的駕駛知識與成熟心理(心智系統)。
我想跟讀者說的是:這市場上九九%的操作者,根本不知道賽車手本人的素質遠比車輛的性能還要來的重要!他們在市場上永遠只在幹一件事,就是:找到一台天下無敵的跑車,然後誤以為只要開的是保時捷或法拉利,即使是不知道轉彎要踩煞車的傻瓜也能夠變成車神。
本書談的就是:怎樣去了解並建立「心智系統」。首先,交易者並不知道「交易市場」跟「一般世界」的不同之處是:「世界會變成由能量構成的電脈衝,變成承載資訊、感覺和情緒的能量」。這意思是說:你觀察到的市場價格變動,會變成融合各種資訊、感覺和情緒的雜燴,存放在你心中。此時的市場不再只是單純的價格跳動,而是存在你心中的一個無形無相的「心靈世界」,這個心智的世界,贏家把它整理的井然有序,而輸家則是像垃圾場一樣亂七八糟。換言之,股市不是在你眼前,而是在你心裡。如果你的知識只能向外看而不能向內看,那一切都完了。
所以,擺在交易者面前的第一個難關,就是他必須認清有兩個系統──市場,以及自己──不是只有一個。但是絕大多數在操作的時候渾然不覺「心智世界」的存在,以致於當他交易遇到挫折的時候都誤以為是「自己使用的方法有問題」,而不知道更嚴重的問題是「自己的心理有問題」,這就好像賽車手每次輸掉比賽以後總是怪自己的車不好,而從來不檢討自己。
交易者怪這個、怪那個,但是就是不會怪自己的心理出問題,於是乎他在操作的時候總是用偏差的心理去看待市場,拒絕承認他接觸到的問題有一大部分其實都是自己心理的問題,「如果我們拒絕承認,拒絕接受每一個時刻的完美性質,就是拒絕接觸自我改善所必須的資訊」。所謂「每一個時刻的完美性質」就是指「當下」(看盤或操作的時候)我們遇到的種種技術問題以及心理問題其實不是分開的,而是結合得非常完美,而差別就在你看得到看不到而已。例如說:向上突破某個關卡買進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害怕買在比較貴的高點」的恐懼,而這個「恐懼感」就是「突破關卡買進法」的副產品,你必須去正視這個恐懼、用「心智系統」去解決「恐懼」,而不是用「技術系統」去解決恐懼!如果你總是想要換個操作法去解決心理問題,就好像得了心臟病的人去吃治療胃病的藥,這樣你的心臟病永遠不會好。
本書在第二部分「交易心理與交易環境的特性」重新為讀者詳細描述了市場的最重要的幾個特性,其目的是在摧毀讀者舊有的錯誤認知;等到讀者清理出新的空間來接受新觀念之後,將會赫然發現作者要求讀者做到的第一項功課是「了解心智、了解自己」。換言之: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了解心智是個什麼東西、也不了解自己在各種環境中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心理無知,因為不了解「記憶」、「聯想」、「信念」是什麼東西,以致於無法「適應」市場!不能適應市場的後果就是痛苦、不舒服,最後賠錢。但絕大多數的操作者並不知道賠錢是因為「自己不能適應市場」,而誤以為問題全部出在「自己用錯方法」。一般操作者並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無法學到正確方法?」、「為什麼自己無法使用正確方法?」,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適應市場」。
雖然本書在第三部分「建立了解自己的架構」,以及第四部份「如何成為紀律的交易者?」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方法來鼓舞讀者如何實際去發掘問題,像是「向自己提問」、「用寫作推動改變」,但是我還是認為其最關鍵的兩個重點在於:「當下」與「適應」。「要發現真正的起點,必須接受每種當下的結果都是反映整個個人的事實,這樣我們才能看出自己需要學習什麼技巧。」
如果能夠「接受當下」,才有辦法逐漸「適應」這個市場。如果你不能夠「適應市場」,你就會千方百計去尋找如何逃避交易失敗的技術方法,而伴隨「逃避」這種偏差心理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接受當下」,請注意:這是在逃避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這就好像有個人開車撞到了人,他經過「分析與檢討」,認為「因為路上有行人,所以才害他撞到人」,於是他就建議政府從此禁止全國人民在街上行走,渾然不認為是因為自己開車疏忽或根本不會開車才會撞到人。
我希望讀者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記住一個重點:本書的種種解說,其實都是希望讀者看問題的時候能夠「直指人心!」──指向自己的心。那麼,要如何體會自己的心呢?就在「當下」!當下就是你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當下也就是你在看盤、操盤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夠了解自己內心的不足,那麼你就永遠無法接受當下、永遠無法適應市場。建議讀者在讀這本書的每一頁結束之時,都好好想想:「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平常的思考跟這一頁所講的有什麼不一樣?」、「這一頁提醒了我什麼?」、「我錯在哪裡?」—這樣反覆的檢討自己、思索人性,就表示你正在經歷一場真實、有意義的心靈革命。
?
專職投資人�王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