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現代文學日常、地方與年老的文化性考察【POD】

現代文學日常、地方與年老的文化性考察【PO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518268
傅素春
台灣學生書局
2020年3月01日
187.00  元
HK$ 158.95  






ISBN:9789571518268
  • 規格:平裝 / 483頁 / 15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以日常、地方與年老為題,對日治、戰後女性小說、香港作家西西的文本進行梳理。



      以日治文學文本於地方與物質性日常書寫的重讀為始,討論台灣身處被殖民論述重新擺置的殖民空間,如何可能以地方性、習俗、飲食與身體規訓重新調控劃界,彰顯主體。並延伸人文地理學的空間理論,涉入香港作家西西「我城系列」與「肥土鎮系列」文本,凸顯作家刻意迴避定名、寫實的香港敘事,在敘事與地理想像上採取迴旋反覆並反省知識分子位置的蒼白疏離為基調,以文字香港把現實焦慮中的香港帶離大國與霸權的論述夾縫,以多種香港變異的書寫,實踐其文化抵抗的策略。最後,針對台灣戰後女性小說中述及的「年老」描繪,對應社會對老年生命的問題化傾向,經由抽取不同時代、不同美學脈絡作家筆下的「年老」風貌,梳理女性書寫者在應對青春、年老對立的文化結構,「年老」指涉如何周折在年齡階段,也涉及文化在心理意象的投射。

    ?


     





    自 序? I

    第一章 緒論:有物有質,日常、地方與年老的問題化

    第二章 空間與地方的感知──日治小說空間擘劃的「抵」殖民經驗

    第三章 理性之飲?權力之飲?殖民地的餐桌──日治文本現代�殖民飲食規訓的生成

    第四章 西西小說的香港異╱藝名生成史及文化抵抗史

    第五章 「遲暮之年」的文化考察──臺灣女性書寫「年老」的文化性

    第六章 結 論

    徵引書目





    自序



      「『唯一漫長的工作,』波特萊爾寫道,『是你不敢開始的工作。』幾乎每個人都體會過對開始的恐懼」這是邁克爾•伍德導讀薩依德《開端:意圖與方法》一書的開頭。《現代文學日常、地方與年老的文化性考察》並未以此書為方法架構,借此標記書寫工作所迎來的漫長。波特萊爾如是把恐懼與漫長的感知帶入,薩依德則把開端、敘事虛構形式與欲望聯繫,論及了隱含在開端中的生殖、繁榮與死亡,似乎也成為與本書撰寫過程相隨的諭示,緊緊相隨於在世者「說話」的實踐內部。



      而每一篇置放在開頭的序言,都是死後的言說。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漫長而分散,甚至可以說渺小。家庭與工作居於兩端的現實處境,使我常常處在趕赴下半場的存在,而車行途中時常是我終於拋卻特定身分,可以享有靜謐獨處的美好之地。於是,叢生在往返與空間轉換的身體體驗與情感流動,時常「提醒」著我的閱讀。



      教學之外,我是個妻子與母親。女性身分給予我切割生活的利刃,當歲月轉入下半場,身體以熟成的聲音看待生命與周遭,於是乎,我掛念起文學中那些女性在追尋主體之外,她們如何以語言渡河,為她們所迎╱贏來的年老之境,傷逝或歡呼?



      而不管我是誰,社會的喧囂總是把時代的潛層翻攪湧動。書裡的論文在敲打,我推著坐在娃娃車的女兒參與太陽花運動,時間一瞬來到我在讀寫西西的尾聲,香港反送中事件持續延燒。處在臺灣文學研究的大家之言,以及曾經的百合花世代或年輕世代的社會實踐之路,我都是微小邊緣的。這本論文是一個不定點游離、女性與邊緣的聲音,如果文學評論之志還有一些光彩,那是因為我散漫的受到薩依德、拉岡與傅柯的啟蒙,在百分之一的縫隙中企圖窺見自身與身處的社會,又如果已經高度專業化的評論還容許一點點個性與私我。陪著這本論文成長的還有一本詩集《我想我吃冰淇淋會好》,我把說不完與無法說的話,放在詩集裡,它像是與我的研究並╱病生的幼兒,如託寄著子宮臍帶聯繫著的,美好風箏。



      這本書的撰寫期間,除了暗夜與晨昏顛倒的孤獨與自我否定情境外,更重要的是熱切且友愛的圍繞。感謝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不同領域、不同世代的同仁給予我的最真摯支持,每每於思緒危微之際,把「相信」、「肯認」作為禮物,慎重包裝,在晚餐時光與夜深之際以明朗的言語或手機訊息送達。另外,也感謝觀點讀書會裡諸位摯友,從2015年以來的提攜陪伴,在不受拘束與不受特定觀點限制的聚會裡,得以沉浸在浮想聯翩的甜美氛圍。那些學思歷程中共體時艱的姊妹,每個刻畫家庭、工作熱線的時刻,感同身受的大笑,讓死去的細胞再度於敘事裡死去,絕對堪稱姊妹情誼。



      最後,要謝謝已在天國的父母,你們賦予我寶貴的此身,並戮力一生維護了我在學思上的自由。當然,還有我親愛的兒女。感謝你們倆陪我體驗母親與成為母親的角色變換,在我需要安靜的時刻,給予的理解及成長。



      如果,有所謂成長,那必然是一條很微細的,愛的道路。

    ?




    其 他 著 作
    1. 我想我吃冰淇淋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