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黃文吉
古時候帝王專制時代《易經》為帝王之學,凡人百姓根本接觸不到。可是現在自由民主社會、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任何人可以自由自在運用簡易數據,為自己解決日常生活疑惑及生存迷茫人生。尤其在自由民主的世界潮流裡,除了民主投票與自由化口號的民權,吾人似乎應該積極推廣易經運用的大眾化與生活化。讓人們更能夠便捷地瞭解生命的意義與解決日常生活的生存價值,這才是廣義人權的深層意涵!
黃輝石老師博學多聞,出版多部著作並創新開發極富盛名的「大衍撲克易」。本書將難懂的《易經》透過大衍之數,運用占驗日常生活的實錄,讓讀者深入淺出、易於瞭解與簡便實用。
伏羲氏生處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史記》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創造太極、八卦,發明文字、曆法、漁獵、婚姻等,開創中華易學根基。《易經》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經》也稱《周易》簡稱《易》,易是變化的意思,《易經》就是在講變化的書。《周易》包含三部分:卦象、卦爻辭、大傳。《周易》成書歷經上古、中古與近古三個時期。上古時期伏羲作卦象,中古時期周文王作卦爻辭,近古時期孔子作大傳,三位聖人前後完成。老子《道德經》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總象為「道」,道的性狀表述則為「無極」。過去以《德經》先修自身心意,後以《道經》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史記》(太史公記)為西元前91年,西漢漢武帝時期太史公司馬遷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兩千五百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大衍之數最早出現在朱熹堪定《周易繫辭傳上》第九章,做為占斷的依據可以推演出天地間的萬事與萬物。
黃輝石老師在開南大學及中華道教學院等地任教,且經常受邀聘到國外講學及解決各大企業等疑難問題深獲好評,教育眾多英才更造福廣大社會。如今他將近年來撰寫每日一易的日常解析,彙集成冊出版問世,將有助於易經大眾化、簡便學習與日常活用的推廣。本人樂意為其推薦以真正落實:認識生命與解惑生存的廣義人權內涵。
?
黃文吉
前開南大學教授兼教務長
陶朱公范蠡財神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