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共產元年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共產元年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864572
雷克斯.韋德
謝家柔
廣場出版
2021年7月07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869864572
  • 叢書系列:大戰略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7 x 23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戰略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歐洲地區

















    推翻沙皇專制,革命的平等理想,

    為何一年內掉出自由窄廊,落入共產極權?



      劍橋大學出版社長銷二十年史學名著.首次中譯版

      重新理解共產世界與美蘇冷戰的起源──1917俄國革命

      知名蘇聯史學者,俄國革命史權威,雷克斯•韋德教授學術代表作

      俄國史專家,輔仁大學榮退教授,周雪舫審定+專業導讀



      一年內從專制到民主再到專制,

      1917年的俄羅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917:共產政權誕生、改變世界的關鍵一年

      1917年2月,飢寒交迫的俄國人民走上街頭,二月革命爆發。沙皇退位,延續三百多年的君主專制政權就此終結。人們開始期待新政府能夠帶來更光明的未來。然而,就在同年10月,列寧與激進左派便掀起了十月革命,成功控制首都並推翻自由派與中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建立全世界第一個共產政權。



      短短一年之內,俄國從一個專制君主統治的帝國,快速走過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最後直奔最激進的共產主義「烏托邦」。這兩場革命不只帶來俄羅斯歷史的鉅變,也讓美國與蘇聯,自由民主與共產極權的對壘成為二十世紀的主旋律,對世界局勢的影響至今不歇。



      為何俄羅斯一度看似要踏入自由的窄廊,轉眼間又落入專制極權的陷阱?



      充滿動盪、激情與希望的一年,又如何為共產奪權鋪平了道路?



      不只是列寧:重現革命年代的黨派鬥爭與路線競合

      《共產元年1917》作者韋德教授為知名蘇聯史學者,也是俄國革命史權威。本書破除俄國革命的常見迷思,提醒讀者看見一九一七年政局背後的複雜歷史:這既不是布爾什維克(後來的共產黨)對無知大眾的單純操弄,也不僅是一起在列寧縝密計畫下的奪權行動。俄國革命的歷史,既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際局勢相牽連,同時深受國內不同政黨派系政治主張的影響。本書特別著重在二月革命之後,新出現的政治集團與政治主張,尤其左派與右派內部的政治重組,以及溫和中間路線與激進鬥爭路線的之間的勢力消長。為何政治人物最終無能回應人民的訴求?中間路線的失敗如何引發人民的不滿,成為布爾什維克掌權的鎖鑰?這些都是值得讀史者深思的課題。



      時代洪流下的社會百態:看見革命群眾的複雜與多元

      另一方面,革命的歷史也遠遠超出活躍於首都的一小群政治領袖或工運分子。韋德教授指出,除了列寧與布爾什維克黨之外,許多立場各異的政治團體都曾活躍於俄國革命之中;除了政治領袖之外,工人、農民、女性也都追求各自的目標,而未必完全服從「黨中央」的指揮;除了首都與俄羅斯人之外,俄羅斯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也各自懷有革命的理想,而不見得與首都同步。這些過去革命史鮮少訴說的群眾,也是左右政治局勢的關鍵。唯有看見各方路線在俄國革命中扮演的角色,看見他們的投入與參與,期望與挫折,我們才能理解1917年俄國革命的全貌。



      本書以「一九一七年」為經,「黨派、階級、民族」為緯,為讀者勾勒出最完整的俄國革命史圖像:

      ◆在革命前夜,俄羅斯帝國面臨怎麼樣的政治、經濟與階級困境?

      ◆為何在推翻帝制之後,自由派與中產階級的臨時政府無以為繼?

      ◆階級對立與黨派路線的分歧,如何主導了革命的走向?

      ◆為了革命走上街頭的工人、士兵、農民,他們對革命懷有怎麼樣的願景?

      ◆俄羅斯帝國崩解後,少數民族又如何抓住爭取自由的機會?

      ◆激進的革命願景又如何變質,成為共產極權體制的開端?



    本書特色



      本書英文第三版發行之際,正逢俄國革命100周年。彼時俄國雖然擺脫了蘇聯共產意識型態的陰影,卻依舊無法脫離專制強人的統治。俄國人民看似不再受到低效率計畫經濟的束縛,但政治的自由、人權的保障並沒有增加太多。為何俄國要進入自由的窄廊如此困難?另一方面,俄國與烏克蘭的戰火未歇,與歐美關係緊張,在中亞則面對伊斯蘭社群與中國一帶一路的壓力。俄羅斯帝國留下的遺緒似乎仍然主導了當代歐亞大陸的政局。



      這些疑問都促使我們重新省思俄羅斯在歐亞大陸的地位,以及俄國革命在歷史上的意義。本書既呈現了舊沙皇體制與社會的緊張,也描繪了革命之後,中上階級與工農階級之間,不同政治路線的競合與對抗。本書也觸及了非首都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對革命的追求與反應。《共產元年1917》提供了俄國歷史的一個切片,讓讀者得以綜覽俄國社會的各個層面,並對革命的影響有具體而微的認識。



    名人推薦



      導讀:周雪舫|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楊肅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劉蕭翔|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副研究員

      蔡榮峰|Pacific Forum非駐點研究員

      (姓氏筆畫排列)

      一致推薦



    各界推薦好評



      ★《斯拉夫評論》(Slavic Review):

      本書毫無疑問,是英語世界關於一九一七革命的最佳單本著作…整合大量晚近研究的可讀作品……韋德教授為俄國革命史做出傑出的貢獻,本書必將成為俄國革命史的標準教材。



      ★《俄羅斯史學》(Russian History):

      本書綜合了過去三十年大量學術研究,針對一九一七年革命的提供了既全面又有分析銳見的權威敘述。



      ★《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

      韋德教授的文字簡潔,內容可靠而審慎……清晰的闡釋堪稱當前歷史著作的典範。



      ★格雷姆•吉爾(Graeme Gill)|雪梨大學政府與國際關係系名譽教授:

      韋德教授寫下了簡短又精彩的俄國革命史。



      ★弗拉基米爾•布爾達科夫(Vladimir Buldakov)|俄羅斯科學院俄國史研究員:

      本書寫作相當深思熟慮且注重平衡,並依序交代了一九一七年事件的來龍去脈……在今日,這本書也平衡了對於過去這場革命的諸多極端詮釋。



      ★安東尼•比古德(Anthony Bidgood)|蒙納許大學歷史系教授:

      學生與感興趣的大眾將選擇韋德的書,不只是折服於韋德教授對革命的再思考與詮釋,也是在這個前個世紀影響深遠、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享受閱讀良史的樂趣。



      ★劉蕭翔|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風起雲湧的1917年俄國大革命影響後世深遠,而作者全方位的詳實闡釋,則讓讀者身歷其境般地重返現場,並洞悉其間的轉折演變。對俄國與國際關係研究有興趣者,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導讀 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一個長期歷史發展的高峰 周雪舫



    第一章 山雨欲來

    第二章 二月革命

    第三章 政治重組與新政治制度

    第四章 俄國社會的願景

    第五章 農民與革命的目的

    第六章 民族:認同與機會

    第七章 躁動不安的夏季

    第八章 「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

    第九章 布爾什維克掌權

    第十章 立憲會議和權力的目的

    第十一章 結語

    年表

    延伸閱讀

    註釋



    ?









      俄國革命無疑是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俄國革命既在塑造二十世紀的世界史具有核心地位,且革命的遺緒,直至今日仍具有影響力。蘇聯的解體,讓人能更好地從歷史角度思考俄國革命,因為書寫這場革命時,不再牽涉對現存政府或體制的針砭批判(此為蘇聯時代的常態)。然而,與此同時,俄國如今再度面臨民主與政治形式的掙扎、階級與社會經濟問題、非俄羅斯人的自治與獨立、俄國的強權地位與其他自一九九一年以來摧殘該地區的各種問題,在在也肯定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的重要性,因為當時也是這些問題首次訴諸於鬥爭。其後果,無論當時或現在,都對世界、俄國及其鄰國相當重要。



      儘管俄國革命很重要,也有大量相關著作,卻缺乏可信的通史,尤其是相對簡短的通史。本書除了企圖補上這個缺口,也意在書中反映近年學術研究的積累。本書結合我對革命的長期針研究,以及許多近年專門研究的成果。不論在撰寫原版,或是修訂新版時,我也在反思我們對革命主要特色的敘述與詮釋。我希望,結果是這本書既能接近、吸引一般讀者的興趣,同時也引介一些能夠刺激我的俄國研究同僚的新觀點。



      在俄國革命一百週年前夕,似乎也是合適的時機,來回顧本書舊版以及之後發表的大量學術成果。除此之外,來自同僚的鼓勵,也造就撰寫第三版的決定。由於原版頗受好評,所以看來最好是保留基本架構與內容,並在行文中適時加入新的資料與理解。重要的是,延伸閱讀也添加了晚近出版的研究。同時,曾閱讀舊版,以及曾在課堂上使用或推薦本書的教授們,也會發現本書的基本特色在新版並未改變。



      本書整體敘述旨在就俄國革命提供清楚說明,並採用了幾種新的研究取徑與詮釋。其一,此書重新爬梳了此次革命的政治史,並強調隨革命而來的政治重組以及新政治集團的重要性。於革命期間,這些新政治集團在許多方面比傳統的政黨標籤更重要。這讓我們得以適度地關注革命防衛派(Revolutionary Defensist),即「溫和社會主義」集團在革命初期幾個月的領導作用。同樣地,我們也可適度承認十月革命期間,除了布爾什維克派以外的激進左翼集團的重要性。本書也著重「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All Power to the Soviets)這句口號,以及「蘇維埃政權」這個概念,在推進十月革命上的重要性。研究也強調十月革命的錯綜複雜,並探討十月革命多大程度上是大眾真的為了「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而鬥爭,只是後來卻成為「布爾什維克革命」。這種視角得以消除長久以來籠罩在此重大劇變上的迷思與誤解。這場革命並非是憤世忌俗的布爾什維克黨對於無知大眾的單純操弄,也不是列寧(Lenin)在全知指揮下,縝密計畫且執行的奪權行動,這些都是常見對十月革命的傳統迷思。本書新版增加了二月與十月革命前夕的政治發展之討論,並擴充立憲會議(Constituent Assembly)之作用、跨黨派政治的合作,與列寧的相關內容。



      本書也給予俄國革命時的社會經濟史與文化史相當的篇幅,著重於群眾運動與社會經濟問題對於塑造此次革命進程與結果的重要性。不同群眾的願景,以及他們為了促進自身利益而成立的許多組織,正是本故事的核心。歷史學者一直爭論此次革命的社會史與政治史孰輕孰重,本書則指出這兩者息息相關。未考量民眾的願景與行動,以及他們如何與政治黨派和領袖交互作用的話,便無法完整理解此革命。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此版本擴充了語言、符號,和節日之作用的論述,這些方面很明顯的是革命的一個關鍵部分,且可以讓讀者更清楚體會該動盪時期的日常百態。



      本書也納入在革命的敘述中,經常被遺漏的人與地方,探討俄國革命對女性、舊上層階級,與宗教的衝擊。本書延伸至首都彼得格勒(Petrograd)之外,且在並未忽略事件之核心的情況下,視各省的革命為俄國革命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別是書中包含少數民族以及他們和革命對彼此的重要性。本書也關注農民、前線士兵、女性,與俄羅斯外省、組織與各地發生的事件,這些層面在關於此革命的歷史論述中往往只粗略帶過或隻字不提。我認為,綜合以上成果,會是更豐富、更完整的歷史。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