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療傷之書:寫給為愛心碎、不受待見、過度努力的你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712947
辛蒂.史碧格
謝明珊
和平國際
2021年9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712947
  • 叢書系列:Enjoy Lif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Enjoy Life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生活讓你心裡有傷、既焦慮又沮喪,

    看不見光卻說不出口……

    如果你想要改變現狀,

    那麼,讓這本書幫你好不好?



      總是否定你所思所想的家人,

      不願意理解你的豬隊友、

      遇事只想擺爛的同事、

      充滿負能量的朋友……

      總會有那麼些日子,身邊的人讓你心煩、令你受挫。

      只不過是小事,只不過是小問題,

      你這樣安撫自己,但你知道自己受傷了。

      就像是指尖上的小小傷口,

      不嚴重,但是,會痛。

      你沒打算向外尋求安慰,因為你想要堅強,

      因為你只能選擇堅強。

      在這樣的日子裡,

      希望你為自己讀一篇《療傷之書》。



      「衷心希望你能在這本書找到需要的句子,幫助你在這個荒唐瘋狂的世界,好好的療癒、生活、愛人、成長,以及做自己。你會從字裡行間,逐漸找回慈悲,感到被人理解。你所擁有的特質——無論優點或缺點,都會為你帶來力量。」——辛蒂•史碧格(Cyndie Spiegel,本書作者)



      「身為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心理醫師,我很高興辛蒂的讀者們能讀到這本睿智、易懂的書,她讓讀者們知道,人的思維對感受和行為有多麼強大的影響。辛蒂寶貴的見解,肯定能引起讀者共鳴。我建議所有希望在 2019 年及以後更加有意識生活的人讀這本書。」——蘿倫•哈佐里醫師(Dr. Lauren Hazzouri,臨床心理醫師)



      ★★★實際可行的自我療傷方法★★★

      療傷方法一:建立「愛與好事資料夾」


      人在最低潮的時候,很容易忘記別人對你說過的好話,這時候更要準備「愛與好事」資料夾備用。這個資料夾可以是數位或實體的,用來放入別人寫給你的卡片、列印出來的電子郵件、溫暖的小紙條和正面肯定語。

      把資料夾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盡可能增添新的內容物,並且不時拿出來細細品味。



      療傷方法二:做感恩練習

      感恩並不會帶走痛苦或悲傷,但確實會轉移注意力,讓你忘記那些控制不了的事物。你不妨挑戰在未來十天,每晚都列出三件今天發生的好事。

      完成十日挑戰後,跟三位親朋好友分享這份清單,覺察這項十日挑戰對你的影響。



      療傷方法三:練習接納自己

      花一點時間關注自己的獨特性,寫下二十五個你喜歡自己的心理或生理特質,盡量寫,別急著否定自己。寫完了,讀一遍,然後收起來。

      每隔六個月回來看一遍(或者縮短時間也可以)。每年慶生都要做這個練習,或者想做就做。愛自己永遠不嫌多。



      ……不只這些,書裡還有其他可以治癒你、讓你轉念的好方法。



      【如何有效使用這本書】

      Step 1:隨時都可以開始的彈性使用方式

      雖然內文是從1月1日起、12月31日止。但不需按時序,只要你準備好了,隨時可以開始。



      Step 2:366個正向思考練習,培養成長思維、善意與愛

      透過無數次練習正向肯定語和反思,每天給自己挑戰,培養自己的成長思維、善意和愛。



      Step 3:蛻變人生

      沒錯,改變想法就會改變人生。當你閱讀這本書,你腦中所思所想、日常所過的每一天乃至一整年,都會慢慢改變,進而顛覆你的心態、激勵你,讓你更有膽量、勇氣和韌性,展開人生蛻變的旅程。



    療傷推薦



      女王|作家

      大坦誠|作家

      少女老王|作家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柚子甜|心靈作家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陳志金|ICU醫生

      蔡侑霖 Danny Tsai|作家

      謝雪文(雪兒)|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序)



    各界推薦小語



      「你很可愛,你值得被愛,你很清楚,但又常常忘記。一天一句提醒你,每天記得愛自己。」——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當時間與社會趨勢急躁的時候,請好好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最真實的、自在的、還有你現在不可取代的是什麼!」——蔡侑霖 Danny Tsai(作家)



      「一天一句,本書帶你走出大腦負向偏誤(negativity bias)的迷霧。」——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好評



      ★★★亞馬遜五千多則讀者評論,4.5顆星高度好評★★★

      「我在某個焦慮到無法入睡的週六清晨開始翻閱這本書,一開始讀就停不下來了,它就好像辛蒂在對我說話,字字句句都以我無法塞住耳朵不聽的方式傳達到我心裡。」——Taylor Lee(美國亞馬遜讀者書評)



      「如果你沒辦法去聽辛蒂演說,那麼這本書會是你的好選擇。書裡的金句可以用來當作每日寫作提示、晨間冥想、夜間反思主題或電郵簽名檔,這些句子簡短而中肯、植根於當下。我買了很多本送給我身邊的人——不分男女。」——Skully(美國亞馬遜讀者書評)



      「我在2018年時聽了辛蒂的演講,她的話語簡潔、充滿革命性的訊息,那次的體驗十分美好。辛蒂的文字風格一如她的演說,真誠且富有智慧,我幫自己跟媽媽各買了一本,也打算再買幾本送給客戶。如果你想鼓勵、激勵某個你生命中重要的人,那麼這本書會是完美的禮物。」——Hannah(美國亞馬遜讀者書評)

    ?


     





    寫下屬於你的人生金句�沈雅琪

    找到敞開世界的路�陳志金

    如何有效使用本書

    謝辭

    前言



    1月 January

    2月 February

    3月 March

    4月 April

    5月 May

    6月 June

    7月 July

    8月 August

    9月 September

    10月 October

    11月 November

    12月 December



    ?





    前言



      就某種意義而言,我並不那麼適合寫正向思考的書。我這個人實事求是,從小就不習慣樂觀看事情。



      我媽對孩子十分保護,她的教育方式很嚴格,但骨子裡慈愛心軟,全心全意在家帶小孩。她總共養育四個孩子,二十歲就生了第一胎,我們幾乎都靠她拉拔長大。我爸愛喝酒,為人海派,是個四海為家的藍領階級,直到我八歲,才總算常看到他在家。我家所在的社區很窮,不太可能有社區支持力量,我和三個哥哥都是問題兒童,人生際遇並不很順遂,總感嘆這個世界不公平,但也只有認了,盡人事聽天命,一切向前看,不為已發生的事情懊悔。



      長大以後,即使有了其他寶貴的人生感悟,但我一樣實事求是。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富足和匱乏、仁慈和殘酷、希望和絕望並存。我也發現人生像極了柳橙,有苦澀有甜美,它不會只有快樂或痛苦。



      我體會到,擁有在黑暗中看見光明的能力,可以讓世界敞開,讓心充滿熱情,但我也知道這是一種自由選擇。除非頭腦清醒、有足夠的勇氣,否則不可能放下負向思慮,選擇正向思考。當我沉浸於各種修心練習,例如:瑜伽、冥想、佛學、印度教及古老智慧,尤其是正向心理學時,這些感悟終於進入了我的生命。



      正向心理學幫助我培養正向、慈悲和知足的心態,讓這些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形中加強了我的恆心、毅力和韌性,以及從創傷中成長的能力。當有了這些特質為基礎,我在三十五歲轉換職業跑道並創業有成。如今我每天練習和教授正向心理學,擔任策略企業教練和個人組織轉型講師,一切都是以正向思考為本。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請先灌輸自己這個最強大的信念:你可以有自覺地轉念,進而轉化大腦。無論身為什麼種族、身處何種社經地位或宗教背景,你都有能力轉念!



      念頭會如何形塑大腦呢?大腦有神經可塑性,一輩子都能夠建立新的神經鏈結,進而改變結構。每當有新的念頭出現,便會建立新的神經路徑,如果相同的念頭反覆出現,當然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這就是為什麼反覆練習修心,如正向思考,可以讓大腦變得更正向。



      不過,保持正向未必容易,因為大腦有負向認知偏誤(negativity bias)。基本上,人腦天生就是會傾向留意壞消息;怪不得相同強度的負向和正向經驗,負向經驗總會影響人心較深。



      芭芭拉•佛列德里克森博士(Barbara L. Fredrickson PhD.)是知名的正向心理學家,著有《正念》(Positivity,暫譯)一書。她指出,大約要有三個正向思考,才能夠抵掉一個負向思考。你不妨想像一個天平,槓桿的兩端分別放著羽毛與小小的碎石,天平當然會朝碎石的一端傾斜,畢竟要三根羽毛的重量才能夠抵過一顆小小的碎石,所以我們需要大量的正向思考,來抵消負面思慮對大腦的影響。



      因此,當你自主決定善用正向思考能力,就是在施展強大的轉念魔法。思考方式改變了,你就可以改變行為和你自己。



      這本書充滿了智慧、勇氣和靈感,帶領你體會正向思考和正向心理學的力量。每天輕輕鬆鬆地讀一則內容,你的心態便會從緊抓著負面經驗不放,轉而擁抱希望、鼓勵、勇敢、韌性和可能性。



      我希望的是,你每多翻閱一頁,就更有力量在生命中展現正向、善意和勇氣。至於那些沮喪、提不起勁的日子,我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安慰你,讓你再度整理好自己,試著從寬恕、韌性和愛的角度體驗世界。



      衷心希望你能在這本書找到需要的句子,幫助你在這個荒唐瘋狂的世界,好好的療癒、生活、愛人、成長,以及做自己。你會從字裡行間,逐漸找回慈悲,感到被人理解。你所擁有的特質——無論優點或缺點,都會為你帶來力量。



      如果你準備好了,真的準備好了,就一起來邁向最美好的人生吧!



    推薦文



    寫下屬於你的人生金句

    沈雅琪老師(神老師&神媽咪)




      我喜歡看人生故事,有一次剛看完一本書,興匆匆的跟朋友分享,他說:「勵志書?我從來不看勵志書!!」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每個人遭遇的問題和狀況都不一樣,哪有什麼經驗可以學?都在隔靴搔癢講屁話!!」



      我不太會去說服別人,別人說的話是不是屁話,只有自己才能決定。很多的想法別人說什麼都沒用,真的要自己走過一遭,才能夠打從心裡改變。



      三十五歲的時候換了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上司,工作非常不順,任何事都盡心盡力,所有考評拿了特優,卻無法得到認同。那一年生了全面性遲緩的妹妹,跑遍了醫院做了各項檢查,不斷的復健,妹妹卻沒有絲毫進步,所有的事情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法改善當時的困境,最慘的時候跟僅有的朋友們決裂,我的人生陷入深淵裡。



      人在不知道該怎樣走下去的時候,好希望有個人來告訴我,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到底該怎麼辦?



      去算了命,師父要了我的生辰八字,他說:「遇到這個上司,你應該是做什麼都沒用。你就剛好走十年的壞運,這十年會過得很辛苦,會遇到很多傷害你的人,人生、工作和家庭都很不順利,不過十年過去以後,就是十年的大運。」



      天呀!!十年!!是多麼長的一段時間?



      但是我沒有放棄,沒有忍耐。遇到難過的時候就到海邊去大哭一場,知道妹妹的身體出了狀況就去掛號、開刀,哪裡能復健就去排,把時間全部排滿,讓自己沒有時間怨天尤人,既然組長的工作不被認同,就辭去後專心帶班,把下班後加班的時間、暑假、寒假、以前和朋友聚餐的時間拿來陪妹妹復健。



      不是不難過,而是在最難過的時候,找到發洩情緒的管道,把該做的、能做的事情做好,把時間放在值得的人身上。



      那些年我很喜歡看人生故事,從別人的故事中找到面對困難的方法;看勵志小語,用那一小段一小段話來療癒自己在人際關係上所受的挫敗。看到跟自己相似的經歷,安慰自己不只有我笨;在難過的時候,孤單的我有這些文字可以陪著真好!!那就像是個無聲的朋友,沒有目的的,沒有立場的,在難過的時候靜靜的陪著我。



      才翻幾頁我就愛上了這本正能量的書,看著一段又一段打動人心的句子,想起低潮時的每件事,果然是年紀大了,傷痕累積夠了,每一句都觸動到心靈深處。



      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寫下屬於自己的人生金句。



    推薦文



    找到敞開世界的路

    陳志金醫師(《ICU重症醫療現場》作者)




      我從小成長的環境,讓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先想到黑暗的一面。



      一直到年近四十歲,我才有機會接觸到正向心理學,學習「在黑暗中看見光明」的這種能力。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嘗試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所提的正向心理學技巧——「好事成三」(Three Good Things):在睡覺前花一點時間把一天當中,三件值得感恩、令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手寫記錄起來,詳細的回想及寫下當時的感受。這樣連續寫了五天,我就發現,自己會開始去注意身邊一些美好的事(奇怪,平日怎麼都視而不見呢?);看待事物,也比較會轉念,會以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轉變,對我在加護病房這麼高壓的職場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從演化上來看,人類在面對事情時,腦子總是很自然的,就會先想到一些負面的事,而正向思考則是需要練習的,透過不斷的練習,我們腦子裡荒蕪的「正向之路」才會越走越寬敞。



      當你覺得難過的時候、腦中不斷出現負面想法的時候,隨意的翻翻這本書,當中的一則短句,或許就能療癒你的傷,幫助你轉念,開始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你眼前那令你難過的事。



      在忙碌、心情沮喪的時候,我以前愛看看笑話,但是,笑一笑之後,卻又感到莫名的空虛。《療傷之書》裡的溫暖短句,卻能夠適時的鼓舞人心,讓人重新?動,是一種充實的力量。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本書有三百六十五則短句*,你可以一口氣就把它看完,或者每天看一則,依序的看,也可以隨機的翻一則來看。我喜歡在特定的日子,就翻到那天去看,甚至只是讓它靜靜的躺在書桌上,偶爾看見它,不用翻內容,也還是可以提醒我自己,該轉個念、換個角度想一想了。



      我不喜歡看長篇大論的文章,這些精簡的短句恰如其分,有如黑暗中的光,留給我更多的時間思考,讓我可以找到敞開世界的路,在此誠摯的向你推薦《療傷之書》——跟對的書在一起。



      *編按:原文書共三百六十五則,繁中版加錄2月29日金句,合計三百六十六則。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