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43046
蘭臺網路
2021年6月01日
10000.00  元
HK$ 9000  






ISBN:9789860643046
  • 叢書系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 規格:平裝 / 5088頁 / 19.5 x 26.5 x 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本叢書收錄當代兩岸三地一流臺灣史權威歷史學家: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共十五位名家著作精華出版,由卓克華教授任本叢書的總編輯。

    ?

      蘭臺出版社以服務學術為出版宗旨,2016年推出《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初編)》、2018年推出《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兩套書自上市以來,深獲兩岸的學術界好評,因而再度懇請十五位兩岸名家,貢獻出版其在臺灣史研究上最經典的論文。這三次編著叢書的出書作者,都是臺灣史各領域的研究權威,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標,教授們窮其一身學術研究之力,落實在臺灣史方面的研究。期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開啟兩岸學子研究臺灣史更上一層樓,並為臺灣史研究創新的研究思潮。

    ?

      1.《尹章義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2.《林滿紅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3.《林翠鳳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4.《武之璋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5.《孟祥瀚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6.《洪健榮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7.《張崑振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8.《張勝彥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9.《戚嘉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0.《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1.《連心豪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2.《葉乃齊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3.《趙祐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4.《賴志彰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5.《闞正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尹章義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自序 4

    導讀:為什麼要研究客家史?如何研究客家開發史? 5

    第壹篇、臺灣移民開發史上與客家人相關的幾個謎題 15

    第貳篇、臺灣客家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37

    第參篇、從民間信仰入手研究客家史 73

    第肆篇、客家人與臺北新店的開發 105

    第伍篇、汀、潮客入墾臺北泰山與明志書院爭奪史 121

    第陸篇、潮州、汀州客家人與臺北五股的開發 161

    第柒篇、台灣各地開發史與客家人 189

    第捌篇、橫空出世的客家英雄曾中立與高屏「六堆」在林爽文之役中的貢獻 279

    第玖篇、客家人組黨從政 355

    第拾篇、附錄 365



    2.《林滿紅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經貿史的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作者序 4

    第一篇 綜論

    臺灣商業經營的中國傳承與蛻變──以近四十年臺灣相關研究為基礎之省察 11

    評介陳紹馨著《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 53

    評介赤嶺守著《琉球王國》 63

    第二篇 清末時期

    清末臺灣與中國大陸之貿易型態比較(1860-1894) 75

    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 109

    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的史料價值 133

    第三篇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 151

    第四篇 中華民國時期

    臺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介紹 193

    索引 209



    3.《林翠鳳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自序 4

    臺灣文學研究

    陳肇興《陶村詩稿》之文學表現與詩史價值 7

    田中蘭社百年史 — 一個區域文學史的史料建構實例 31

    藍鼎元《東征集》的文學表現 95

    戰後彰化傳統漢詩期刊探析 119

    發民間真聲,揚臺灣正音 — 鄭坤五〈臺灣國風〉探析 137

    臺灣傳統書院的興衰歷程 — 兼析草屯登瀛書院的世變因應 157

    臺灣信仰研究

    臺灣慚愧祖師神格論 179

    臺灣太乙救苦天尊的信仰與傳播 195

    林爽文事件案首王勳神化崇祀考 209

    臺灣臨水夫人信仰的發展歷程探析 229

    論關帝信仰的發展與扶鸞 247



    4.《武之璋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序 5

    壹、二二八論史:史學、史觀、口述歷史

    從純史學的角度重新檢視二二八 9

    從歷史方法學的角度檢視臺灣二二八歷史著作 11

    二二八歷史資料分類、分析、研究 15

    二二八與統計學 25

    穢史一籮筐-二二八史料之考證與引用 29

    用史學方法評二二八著作 35

    蔣介石與二二八 37

    混亂、矛盾的二二八史觀 57

    從美國波士頓大屠殺談二二八 61

    臺中慘案 65

    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向 75

    論官逼民反兼二二八發生的主要原因 81

    二二八和平落幕可能性探討 85

    二二八蔣介石責任平議兼評《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91

    從史德的角度看二二八歷史的寫法 105

    口述歷史與國家檔案 113

    二二八研究的昨天與今天─以口述歷史為例 119

    貳、日產接收系列

    臺灣光復後日產接受糾紛研究 155

    接收日產相關法令評議 163

    接收日產傳說 181

    日產處理公用拍賣贊成與反對之爭議 185

    介紹《臺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結束總報告》 189

    臺灣接收日產糾紛案例一:陳來成標購日產案 197

    日產接收糾紛案例之二:市民潘道是請願案 203

    參、臺灣史考察

    兩蔣時代的思想自由 205

    《自由中國》雜誌的起落及影響 207

    雷震日記中有關胡適之死 217

    李登輝接班、宋美齡奪權考 219



    5.《孟祥瀚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一、清代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 5

    二、由「卑南天后宮置產碑記」論清末臺東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43

    三、清代臺東成廣澳的拓墾與發展 57

    四、日據初期東臺灣的部落改造:以成廣澳阿美族為例 93

    五、日治時期東臺灣成廣澳的林野整理與土地調查 123

    六、社會教化與地方控制:以日治時期東臺灣新港郡社會教化組織為例 157

    七、日治時期花蓮地區客家移民的分布 185

    八、藍張興庄與清代臺中盆地的拓墾 221

    九、清代臺中盆地東側阿拔溝沿岸番界的研究 257

    十、軸線翻轉-由日治時期萬春宮七媽會看大墩街的變與不變 287

    十一、國家體制下的民間團體--以一九三五年中部大地震為例 315

    十二、林爽文、天地會與大里杙 337

    十三、清季西大墩廖有富案與牡丹社事件的交錯 345

    十四、2010年區域史研究的回顧 359



    6.《洪健榮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自序 4

    一、明鄭治臺前後風水習俗在臺灣社會的傳佈 7

    二、風水習俗與清代臺灣區域開發的互動 53

    三、清代臺灣文教發展與風水習俗的關聯 89

    四、當「礦脈」遇上「龍脈」: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 137

    五、十九世紀後期北臺淡水開港後西教傳佈與風水民俗的衝突 207

    六、清代臺灣方志「風俗」門類的理論基礎及論述取向 227

    七、大臺北地方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90-2013)——以地方志書與學位論文為中心 257

    八、洪患對戰後臺北區域發展的影響(1945-1990s)——以五股鄉為例 291



    7.《張崑振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自序/保存論述的形成—建築史家的實務踐行 4

    一、清代臺灣地方志所載官祀建築之時代意義 11

    二、清代官祀空間的祭祀關係及臺灣附祀空間特徵之探討 33

    三、印尼婆羅浮屠石刻中所見原住民建築圖像探討 57

    四、由清代官祀天后體系看臺灣官祀天后宮建築的幾點特色 89

    五、臺灣齋堂空間所屬觀音信仰特質的探討 115

    六、找尋金門洋樓的南洋文化基因:以新加坡為例 135

    七、基隆月眉山靈泉寺與福建鼓山湧泉寺的建築淵源 153

    八、客家嘗會的真實性:由新埔林氏家廟的籌建歷程讀起 161

    九、遷徙與定居:略論清代新埔潘庶賢家族住居空間變遷與意涵 183

    十、在地的百年建築教育:記工業講習所木工科的成立 203

    十一、跨世紀的轉變:1990年以來的臺灣建築史研究 225

    十二、從關渡宮的遷徙看關渡隘口的地景變遷 241

    十三、臺灣產業遺址保存價值探討:鐵道建築遺構真實性的追求 259

    十四、建築遺產保存真實性議題的衍伸:臺灣博物館再利用的幾點觀察 293



    8.《張勝彥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自序 4

    一、臺灣古名考 5

    二、鄭成功的家世及其少年之探討 19

    三、臺灣清代地方志之研究─以康熙年間所編之臺灣府志為例 53

    四、清代臺灣知縣制度之研究 71

    五、清代臺灣廳制史之研究(一) 137

    六、清代臺灣廳制史之研究(二) 159

    七、清代臺灣廳制史之研究(三) 181

    八、清代臺灣漢人土地所有型態之研究 229

    九、清代臺灣書院制度 271

    十、臺灣近代教育的發展 307



    9.《戚嘉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荷人據台殖民真相及其本質之探討 5

    鄭成功與清初臺灣國族認同內化之歷史意義 53

    日據殖民在臺近代化建設本質及其影響 65

    林茂生228之死的美日陰影vs.當下兩岸警惕? 77

    國防科技跨越半個世紀 125

    中國三十年經改沉思 145

    中美建交、經改與臺灣 165

    中蘇和解、臺灣與中國崛起 189

    臺獨與藏獨 209



    10.《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自序 4

    一、同化主義與日本治臺時期的關稅政策 7

    二、1928 年中國的排日運動及其對臺、中貿易的影響 39

    三、戰時體制下的兩岸貿易(1941-1945) 75

    四、終戰前後的臺日貿易(1941-1961) 117

    五、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港口變化與商貿網絡 159

    六、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纂、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 193

    七、20 世紀上半臺中地區閩客族群的分布——幾種日治時期種族祖籍調查的分析比較 241

    八、日治時期臺中盆地東北角的客家土地開墾 285

    九、日治初期臺南大新營地區的族群與寺廟 313

    十、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 年總督府初次客家調查與日治時期客家認識的關聯性 341



    11.《連心豪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顏思齊登陸墾拓臺灣笨港鉤沉 5

    鄭氏海上商業活動芻議 15

    石原道博著《鄭成功》評介 23

    施琅與清初開海設關通洋 35

    再論施琅與清初開放海禁 47

    吳英將軍史蹟二則 59

    蚶江鹿港郊商個案研究 69

    東山商貿口岸及其對臺通商貿易 89

    日本據臺時期對中國的毒品禍害 99

    三十年代臺灣海峽海上走私與海關緝私 111

    七十年代以來臺灣海峽走私問題 129

    菽莊花園與海關稅務司公館訟案始末 141

    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內地文化關係探析 153

    《臺灣通史》早期版本考略 167

    閩臺連氏源流續考 181

    閩臺江都連氏源流 191

    閩臺民間信仰蠡測 199

    閩臺保生大帝信仰圈與慈濟祖宮祭祀圈的交叉重疊 209

    曾厝垵民間信仰形態考察 217

    漳浦藍氏與閩南民間信仰 225

    灞頭龍鳳宮連海外 233



    12.《葉乃齊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自序──台灣建築歷史散策 4

    推薦序──徐 序 6

    第一篇 保存滄桑

    第一章、臺灣古蹟保存技術發展的一個梗概 11

    第二章、澎湖二崁聚落保存 41

    第二篇 建築物語

    第三章、臺灣閩南建築的大木作架棟結構特色 69

    第四章、臺灣傳統木工工具與操作技術於日本殖民時期之影響研究 87

    第五章、臺灣日治時期民宅變化之意義—一個生活形態變遷的觀點 151

    第六章、晚清臺灣口岸城市的海防?臺與火? 189

    第七章、臺灣晚清到日治時期穀倉類型源流初探 213

    第三篇 故園陳煙

    第八章、臺灣私家園林之源流與變遷—從清朝到日據 243

    第九章、潛園:詩文中的園林生活—清中葉臺灣文人園林的乍現 291

    第十章、臺灣板橋林本源花園空間之詩情畫意與閩南傳統 303

    第四篇 大地詩篇

    第十一章、圖繪在地世界︰文化地景考掘對歷史空間規劃設計的意義-以馬祖北竿的文化空間田野調查為例 339



    13.《趙祐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一、「順和棧」在橫濱(1864—1914) 5

    二、甲午戰前李春生的「教戰」思想 21

    三、連橫《臺灣通史》的史學思想之研究—以「國史」之體作臺灣漢族之史 55

    四、日治時期臺灣的商工會與商業經營手法的革新(1895—1937)──以「拍賣」、「廣告」技術為例 69

    五、草根崛起——日治時期臺北商工協會的發展 135

    六、戰爭動員下的臺北商工會議所(1934—1944) 163

    七、在臺日人菁英之家族觀與企業的繼承(1895—1945)──以126個繼承事例為例 199

    八、地緣網絡與盛進商行、高進商會、菊元商行的營運 243

    九、地緣網絡與在臺日人企業的經營(1895—1945)──以近江商事等12個鄉土閥企業為例 267

    十、日治時期日本政黨派閥與臺灣官營企業的運作─以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為例 317

    十一、日人退職官員網路與臺灣商工界(1895—1945)──以519位退職官員為例 331

    十二、日治時期高雄陳家的資本網絡分析──以企業經營與投資為中心 371



    14.《賴志彰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自序 4

    歷史名園—霧峰林家萊園 7

    近•現代台灣史上的霧峰林家 59

    一個日本海外殖民地的原鄉都市風格型塑過程——日據時期台中市的「京都」風格型塑 127

    福佬客的帶狀村落:彰化八卦山山腳路民居的調查報告 157

    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建築篇 203

    古地圖見證滄桑 227



    15.《闞正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總序 卓克華 Ⅸ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龔鵬程 ⅩII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推薦序 王國華 ⅩⅤ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編後記 卓克華 ⅩⅦ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代序:跌宕起伏的臺灣佛教 5

    壹、清代佛教歷史與信仰篇

    1-1:清代治臺初期的佛教(1685-1717)——以《蓉洲詩文稿選集》、《東寧政事集》為中心 13

    1-2:清代臺灣府、縣僧侶的活動 35

    1-3:清代鳳山縣城的泗州觀音信仰 53

    1-4:臺灣佛教寺志與佛教史——以《開元寺寺志》及宮廟志為例 69

    貳、日本殖民佛教與兩岸交流篇

    2-1:殖民初期日本佛教「從軍僧」來臺的隨軍布教 83

    2-2:殖民初期日僧來臺轉赴福建的活動——以臨濟宗與真宗東本願寺派的「廈門事件」為例 107

    2-3:殖民時期西本願寺派在宜蘭的布教 127

    2-4:殖民時期兩岸華僧的交流——太虛來臺與儒生見聞記遊 145

    2-5:殖民時期兩岸佛教交流舉隅 163

    參、殖民到戰後宗派人物篇

    3-1:新竹靈隱寺與無上法師 177

    3-2:曹洞宗臺北別院與東和禪寺 197

    3-3:真言宗弘法寺與臺北天后宮——《閱讀臺北天后宮》內容的商榷 233

    3-4:百年前廣西籍茂峰法師臺港弘法記——日本佛教殖民史上一段塵掩的歷史 247

    肆、戰後佛教文化與實踐篇

    4-1:戰後政局巨變下的佛教文化跨海——1950年代臺灣佛教的改革運動 271

    4-2:七世章嘉呼圖克圖在臺行述(1949-1957) 303

    4-3:1949年來臺陸僧的再移出—「太虛法系」在菲律賓的弘化 313

    4-4:戰後臺灣佛教結社與淨土行人(1949-1987) 331

    4-5:社區的愛情見證——從佛刊看戰後臺灣「佛化婚禮」的歷史演變 351

    4-6:戰後臺灣的「反創價學會」運動 373

    徵引書目 391





    龔鵬程推薦序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