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其實,問題出在心理受傷了:心理如何治癒身體,英國皇家醫學會精神科醫師的身心安頓之道

其實,問題出在心理受傷了:心理如何治癒身體,英國皇家醫學會精神科醫師的身心安頓之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50686
艾勒斯特•桑豪斯
呂玉嬋
奇光出版
2021年9月1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0650686
  • 叢書系列:belle vu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elle vue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擲地有聲,動人心弦,掌握時代脈動,讀來饒富興味!

    ──《衛報》書評

    ?

    不要問這人得了什麼病,要問病著的是什麼人。

    ?

    一位精神科醫師對身心平衡的醫療照護,最真摯懇切的省思和提醒──

    我們的心理左右我們對疾病的理解,對症狀的反應,

    主宰我們所接受的治療,甚至決定治療是否能夠見效。

    希望大家用新的方式,來思考你的心理、你的身體以及你的健康。

    ?

      ◆英國皇家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席暨精神科醫師桑豪斯陪伴過數千名個案,在這本發人深省的臨床故事集中,分享親身經驗,闡明我們的情感心境與身體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什麼是健康?是我們身體裡的什麼東西嗎?還是某種主觀的東西——屬於心靈層面的東西?本書精闢闡釋身心之間存在著難以阻擋的連結,反對將疾病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分割開來,對身體有症狀的人,對正在治療症狀的人,甚至對所有人,都是一本重要的書。

    ?

      ◆本書探討近20個重要議題,從輕生的悲劇、憂鬱症的治療、疼痛的意義,到圍繞肥胖和精神疾病的汙名、自我誘發疾病的奧祕,以及世紀之疫COVID-19帶給世人的衝擊,提供審視人類病痛的新穎視角,揭露現代醫學經常失靈的原因,也揭示現代醫學最終能夠取得成果的關鍵在於──以人為本,講求身心平衡的醫療照護。

    ?

      「健康是複雜的,要提供有用的照護,就需要了解人性,也需要了解人體。醫師要做出艱難的判斷,也要承認判斷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必須靈活變通,必須能夠容忍不確定性。人體健康狀態衰退的方式有限,但人的生活、歷練、個性和心理健康與健康的互動方式是無窮的,呈現給醫師的樣貌也是數不清的。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深受吸引的範疇。心理對身體具有如此深刻的影響力,這似乎難以相信,卻是千真萬確的——它決定了我們現在的一切和日後的一切。」──本書作者艾勒斯特•桑豪斯

    ?

      今日的醫療模式辜負了我們,它提倡專業化,

      輕忽了我們健康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的心理狀態。

    ?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性格,不只決定了他承受的疾病症狀,

      也決定了他一輩子身體健康問題的後果。

      無論在身體健康方面還是一般生活中,我們都是自己的個性和心智的囚徒和產物,

      不過未必只能如此。我的經驗是,在幫助人們突破這些牢籠,理解身心相互作用方式的過程中,

      醫學藝術可以結合醫學科學,變得比單獨任何一方都更有用也更有效。

     

      一晚,菜鳥醫師桑豪斯值班,獲知要送來急診室的婦人在救護車上身亡──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太好了,可以回去補眠了!但是,他怎樣也睡不著了,因為他那雀躍的反應錯得太過離譜。就在那一晚,桑豪斯醫師決心啟程,步上從急診室通往精神醫學的漫長之旅。

    ?

      在這本書中,桑豪斯醫師記錄下多年來治療個案的經驗,探討心理對健康造成的深刻但被低估的影響。心理決定了我們對症狀的反應,支配我們所接受的治療,也左右了治療的效果。心理甚至是影響我們會否產生症狀的關鍵。

    ?

      透過嚴酷的誠實、深切的同情和詼諧的幽默感,本書回顧一些疑難病例,揭露最令人困惑也最具爭議的醫療問題——從輕生的悲劇、憂鬱症的治療、疼痛的意義,到圍繞肥胖和精神疾病的汙名,到自我誘發疾病的奧祕,以及世紀之疫COVID-19帶給世人的衝擊。最終,桑豪斯醫師發現,今日的醫療模式辜負了我們,它提倡專業化,輕忽了我們健康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的心理狀態。

    ?

    專文推薦

    ?

      ◆吳佳璇│資深精神科醫師,專欄作者

      回想自己還是菜鳥精神科醫師時,常常比當事者還憤慨,一心想要去除精神疾病汙名,導正民眾觀念。但我漸漸體認,這不是上街遊行,也不是國家訂定心理衛生日,或政治人物宣示打造社會安全網就能一蹴可幾,而須以各種方式持續推進,兩位選手的宣示,正是一例。但我們還需要有更多人從不同角度,無論是接受還是提供心理衛生服務,甚至是政策制定者,說出自己的故事。遠在英國的桑豪斯醫師,應有類似想法而出版了本書,回顧、思索自己臨床生涯,曾面臨的十數個重要議題。而在行醫路上,我也為同樣問題困惑過,以致翻開書扉欲罷不能,完全不因文化差異減少感動。

    ?

      ◆蘇冠賓│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身心介面研究中心主持人

      現代醫學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而突飛猛進,使得醫療中的主體──「病人」顯得更加渺小。英國精神科醫師桑豪斯的大作,記錄多年來治療疑難身心病例的經驗,用深切同理心和詼諧幽默感,揭露醫學教育和醫療體制最具爭議的問題──醫學「生物化、物質化、專科化」的巨浪淡化了「以人為本」的基礎。身負醫學教育重任的老師,我們不禁思考:在面對醫學困境上要如何強調「思辨」的訓練?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上要如何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視角?在保險給付和效率掛帥的潮流中要如何保有人本精神?

    ?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在這本書中,作者從他還是一個孩子、一名學生、一位受訓醫師的不同記憶裡娓娓道來,這種忽視「心」的社會氛圍、醫療模式,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健康。以及,這種不平衡的關注,又會如何影響到患者所接受的照護。對於身心健康、疾病與文化等醫療社會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千萬別錯過本書。當然,從事各種醫療服務的專業,也都能從本書中找到許多提醒,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助人的初衷。作為一位對於「心」的瞭解,多於「身」的臨床心理師,也期待不久之後,在每一個關注不同「身」的醫療場域,都能有「心」的專業加入,補足「心」知識與能量,讓「身心平衡」的完整照護,能助益每一位病人。

    ?

    媒體好評

    ?

      ◆《衛報》(The Guardian)「每日一書」書評

      一部文字優美、立意梗直的行醫回憶錄。桑豪斯自細微之處著手,生動描繪了個案的外貌、言語和舉止,這些小細節往往遭到忽視,可卻比肥厚醫療紀錄文件夾中找到的任何東西都更能說明問題。越來越明確地證實身心之間存在著難以阻擋的連結。本書擲地有聲,動人心弦,並掌握時代脈動。桑豪斯的文字脈絡分明,但讀來仍舊饒富興味,能給每個讀者帶來寶貴的啟示,因為即使我們可能相信自己是睜大著眼走路,也會時不時被自己的錯誤觀念絆倒。

    ?

    名家推薦

    ?

      ◆陳嘉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精神科專科醫師

     

      ◆Allan H. Ropper醫學博士|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著有《How the Brain Lost its Mind》

      一名經驗豐富的精神病醫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行文曉暢,且情意真摯。桑豪斯深入探究心靈如何塑造人對於一己身體和病痛的觀念,這樣的反省靜思令人感激,尤其在這麼一個「自我」的時代。各章標題本身也透露了審視人類病痛的新穎視角:例如,〈利他行為〉,〈慢性疲勞〉,〈惱人的體重問題〉,〈規避風險的文化〉和〈另類健康信仰念〉等。如果你對從醫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有興趣的話,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

      ◆Guy Leschziner|倫敦國王學院神經學教授

      文字精采,其味無窮。這本書發出令人感動的號召,反對將疾病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分割開來,反對健康不良的汙名化,也反對將正常狀態當成醫療問題來處理。對身體有症狀的人,對正在治療症狀的人,甚至對所有人,這都是一本重要的書。

    ?

      ◆Lori Gottlieb|《紐約時報》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桑豪斯精闢闡釋了生活經歷如何以離奇神祕的方式影響身心健康。議論深刻,內容引人入勝,更充滿人性關懷。

    ?

      ◆James R. Doty醫學博士|史丹福大學神經外科臨床教授,著有《Into the Magic Shop》

      透過個案的經歷,桑豪斯醫師帶領我們走上他深入認識心靈的旅程,「不要問這人得了什麼病,要問病著的是什麼人」。鏗鏘有力,字字雪亮,見解深刻又透澈。

    ?

      ◆Matt McCarthy|康乃爾大學醫學助理教授,著有《Superbugs》

      不只深入認識一位經驗豐富的精神病醫師,更一探他異乎尋常的個案的心靈世界。《Head First》探究了現代醫學經常失靈的原因,揭發了現代醫學最終能夠取得成果的關鍵。



     





    【推薦序一】在身心醫學邊界──吳佳璇

    【推薦序二】「頭過身就過」──大腦保健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醫學難題──蘇冠賓

    【推薦序三】養「身」不忘重「心」──蘇益賢



    1 踏入精神醫學的旅程

    2 精神疾病的汙名

    3 規避風險的文化

    4 憂鬱症

    5 利他行為

    6 慢性疲勞

    7 企圖輕生

    8 惱人的體重問題

    9 另類健康信念

    10 醫學之謎

    11 活出意義來

    12 接納病人,接受自己

    13 疼痛的意義

    14 求死

    15 想不開的代價

    16 精神能力

    17 最後的日子

    18 世紀之疫:COVID-19



    後記

    致謝






    推薦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