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2765
蔣理容
玉山社
2021年9月17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2942765
  • 叢書系列:玉山社.其他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8 x 21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玉山社.其他


  • 文學小說 > 歷史/武俠小說 > 華文歷史小說











      從婚禮後才「初識蔣家」的秋霞,

      從生活細節裡常常不經意地感受到無處不在的二二八陰影;

      她親眼見過吳國楨帶美國使節「每天」來訪,

      也親歷了接受民政廳長任命後,蔣渭川遭半山派鋪天蓋地的羞辱……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巨大傷痛,本土菁英幾乎被消滅殆盡,半山與外來集團佔據台灣的權力核心,噤聲成為台灣人普遍的生存方式。



      蔣渭水的弟弟蔣渭川,在二二八事件中失去女兒蔣巧雲,卻也因後來在國民黨政權中當官而飽受不同的評價。本書作者蔣理容是蔣渭川的孫女,她用母親秋霞的視角,參考蔣渭川日記、美國「國家檔案局」已經解密的二二八前後美、中、台三方的往來電文等資料,以小說題材,娓娓道來蔣渭川一家當時的處境與遭遇……



      誠如蔣渭水的曾孫蔣寶漳所言:「史學家和民間對於蔣渭川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始終難有定論,或許跟當時延伸至今仍然詭譎的政治情勢有關,受難後竟能在政府體制內任官更是爭議不斷。但蔣渭川在事件中痛失愛女,且在不知是否有明天的亡命生活中所寫下的逐日手記,絕對是瞭解事件真相的重要且可信的管道之一。理容姑姑以小說筆觸書寫《秋霞的一千零一夜》,還原蔣家人相處的實情實景,並全文收錄蔣渭川當時的日記,深富人性且具臨場感,可說是最能貼近史實的軟性素材。」



    本書特色



      1.以小說體,從蔣渭川媳婦秋霞的視野,看那個時代。



      2.融合蔣渭川日記、美國「國家檔案局」已經解密的二二八前後美、中、台三方的往來電文資料,真實呈現那個時代與那些發生的事。


     





    序 自覺的契機 覺人的勇氣 蔣寶漳

    序 秋霞 我的外婆 詹雅安



    前言 追尋祖父的足跡 瞭解自己的歷史 蔣理容




    第一章 初識蔣家



    01、東方露出魚肚白

    02、相親

    03、婚禮.惡人的花圈

    04、我叫妳「秋霞」

    05、小姑和小叔

    06、慢慢認識這一家人

    07、回娘家

    08、白色小洋裝的回憶

    09、充滿了矛盾的家庭

    10、婆婆的迷信

    11、「三跪九叩一百間廟」終於解決

    12、宜蘭來的親戚們

    13、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14、勤來家中探訪的外省朋友

    15、家運好轉

    16、從不一樣的人生到一起生活

    17、公公的書房

    18、傷痕.記憶

    19、關鍵的一九四七年三月五日

    20、吳國楨來訪

    21、不理睬政治,政治卻找上門

    非己所願的政治路 蔣理容補述

    22、哪裡來的敵人那麼多?萬念俱灰



    第二章 回顧二二八事件始末



    二月二十八日 事變突發 官方來訪

    三月一日 柯參謀長與李主委來函,張慕陶團長昨日一函今日第二次來函

    三月二日 第一次會面 陳儀邀約電台廣播

    三月三日 昨天第一次廣播後引發效應 續第二次廣播

    三月四日 受陳炘之託帶領群眾共赴長官公署

    三月五日 關鍵的一天 陳儀親口保證南京絕不會派兵

    三月六日 初衷為平息社會秩序我已盡力達成任務 今日最後一次廣播

    三月七日 氣氛異常融洽 張慕陶銜陳儀命令 徵詢擔任教育部長

    三月八日 事態惡化

    三月九日 屠殺行動開始

    三月十日 「我們奉命來槍斃你!」 三民書局血案現場

    三月十一日 開始一年的逃亡

    三月十二日 僅有新生報有出刊 官員所說皆非事實 我決心整理始末記

    三月十三日 港町派出所散發造謠傳單,謂「三十二條要求是台灣省政治協會某派人提出」

    三月十四日 據報載中央派十多位官員來台調查,蔣經國亦在其中

    三月十五日 知情者匿名來信,分析及警示

    三月十六日 打探子女的安危

    三月十七日 柯遠芬於新生報公布事變之一切暴行皆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所為

    二十二日 女兒巧雲終不治

    二十四日 終日躲著,整理記錄

    三月二十五日 次女碧雲設法傳來家書

    三月二十六日 準備移居

    三月二十七日 第二個藏身處



    第三章 不情願走上的仕途,見識官場作風,感到厭惡



    01、從民政廳到內政部

    02、甚麼?中央?內政部!

    03、「土地公還給他三顆子彈!」

    04、「蔣渭水氏逝世二十年紀念」?

    05、追憶渭水伯父

    06、日產變黨產,公產變私產的中華文化

    07、在杭州南路的自宅

    08、內政部時期

    09、官夫人

    10、生命轉彎處

    11、穩定的家庭生活

    12、碧雲:目擊三民書局的慘事



    第四章 內政部次長時期,相知的政壇友人



    01、是順遂還是坎坷?

    02、離開,不太近也不太遠

    03、堅強的政海一孤舟

    04、政治上的這些人、那些人

    05、朋友都是政治家,不是政客



    第五章 松柏回歸醫生本業,是社會醫生



    01、醫「病」、醫人、醫心

    02、決定了,搬到基隆

    03、悲喜一九五七

    04、與松輝阿兄重逢

    05、多桑的二二八,就此沉埋?

    06、再越過一座山

    07、新朋、舊友

    08、素養、教養、教育

    09、遠離政壇

    10、像巨木倒下



    後記 秋霞看多桑 蔣理容



    ?本書第二章都是全文引用蔣渭川的親筆日記,唯有「解讀」部分是作者蔣理容,以現代的時空觀點加註解釋。





    序1



    自覺的契機? 覺人的勇氣

    蔣寶漳




      蔣渭水先生是我的曾祖父,渭川先生是我的曾叔公,「秋霞」我應該要叫嬸婆。還記得是二○○三年的夏天,我在考取牙醫師執照後等待當兵的空檔,赴美探望兄長,也順道拜訪旅居美國的秋霞嬸婆。嬸婆和她最小的女兒Tina姑姑同住,算起來當時已經七十五歲高齡,也旅美將近二十年了。嬸婆特別稱讚我這個侄孫很「乖」,到美國有記得來看她,慈祥的微笑讓我倍感溫馨,厚重的老花眼鏡也遮不住笑得彎彎的眼眉。嬸婆雖年事已高但耳聰目明,講起和松柏叔公的往事時,眼神雪亮且朝氣十足,言談中也藏不住對「公公」蔣渭川公義清廉的欽慕之情。一整個下午,那次嬸婆的「口述歷史」,是我對曾叔祖除了生硬史料之外的血緣連結與再認識。



      本書作者蔣理容女士是蔣渭川的孫女,蔣松柏的次女,也就是我的堂姑,個性熱情溫暖,愛鄉愛土,慈善公益從不落人後,文筆極為流暢而富有感情。據理容姑姑描述,松柏叔公行醫濟世,氣宇軒昂,仁俠義骨,頗有「伯父」蔣渭水遺風。我雖無緣親睹風采,但從姓名就能感到血濃於水的親切感,因為我的祖父是蔣渭水的長子蔣松輝,據說松輝松柏堂兄弟倆在基隆的重逢,就是我的父親蔣智揚在當時就讀基隆中學的放學途中,看到樂安醫院招牌上寫著院長蔣松柏,才藉由「姓名」重新牽上血親的緣分。



      祖父曾回憶一九四七年攜妻小乘船自上海返台欲入基隆港時,因為島上衝突事態惡化,故在海上滯延數日後始能入港,幸運未捲入二二八事件之中,算是第二次的「命大」。第一次的「命大」,則是因為父親蔣渭水將家產全數投入社會運動又英年早逝,經濟無力負擔,被迫中輟長崎醫科大學,而幸運躲過長崎原爆。



      祖父未能如願完成學業成為醫師,由「堂弟」松柏代為延續家族職志,也算是佳話。然而因為戰亂的顛沛流離,堂兄弟倆竟相隔了將近三十年才偶然在基隆重逢,令人不勝唏噓。不過血緣的相牽羈絆一直都在,也一直持續,受過日式教育,日語流利的秋霞嬸婆,和蔣松輝的妻子,也就是我日籍的祖母池田八重子,成為了心靈交流的妯娌之交。我的父親蔣智揚後來就讀台大外文系時,擔任包括理容姑姑在內「堂妹」們的家教,這樣的緣分延續到下一代,我的哥哥蔣濱州就讀史丹佛大學時,也擔任過Grace姑姑女兒Vivian「表妹」的家教。



      戰亂讓人顛沛流離,台灣人的命運在日本殖民政權結束之後,面臨另一項嚴苛的考驗,勇於抗日的知識分子們期盼的「祖國」,顯然並沒有符合他們的期望。二二八事件和之後長年的白色恐怖,成為許多台灣人家庭心中的痛。甚至在當權者的勢力籠罩之下,很多當事人的家屬後代為了身家性命安全,只能選擇噤聲,讓史實真相因為耆老的凋零而逐漸模糊不清。



      蔣渭水英年早逝,未能親見終戰之後的台灣,然而胞弟蔣渭川,卻成為二二八事件的關鍵人物,甚至在事件中牽連兒女中彈,女兒喪生,從前齊心抗日的同志們也多數犧牲。蔣渭川在逃亡年餘後「榮任」黨國體制下的高階官員,不僅不被受難者家屬認同,連後代子孫都背負著原罪,被部分台灣同胞誤解為背叛者或出賣者,這就是史實真相未明的殘忍後果。



      史學家和民間對於蔣渭川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始終難有定論,或許跟當時延伸至今仍然詭譎的政治情勢有關,受難後竟能在政府體制內任官更是爭議不斷。但蔣渭川在事件中痛失愛女,且在不知是否有明天的亡命生活中所寫下的逐日手記,絕對是瞭解事件真相的重要且可信的管道之一。理容姑姑以小說筆觸書寫《秋霞的一千零一夜─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描寫蔣家人相處的實情實景,並全文收錄蔣渭川當時的日記,深富人性且具臨場感,可說是最能貼近史實的軟性素材。



      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二二八。正如我們認同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必定反對中共政權刻意屏蔽六四相關資訊,並絕對同意:若是中國人,豈能不知天安門?理解二二八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放下,充分理解和圓滿放下後,才能真實回歸到現今所有台灣人從日治時期以來,抑或國共內戰之後,各自背負乘載的自我歷史認同,也才能真正達到以古鑑今,放下仇恨的族群融合,促成同島一命的共識,齊心為台灣這片土地努力。



      蔣渭水曾在〈五個年中的我〉自述:「(林獻堂先生)做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的運動。這的消息傳到我的耳?,此請願趣意書,映入我的眼裡,我覺得這真是台灣人唯一無二的活路啊。」可說是他開業五年後重燃學窗政治熱之「自覺的契機」。又寫道:「那時我就逢人便說,台灣議會的設置,是台灣人唯一的活路,有偵探對我說,稻江人士濟濟,人人都不敢表示贊成台灣議會請願的意思,獨你一個人,大呼特呼極力贊成,我說人人都是怕著政府的威嚴壓迫,不敢多言,設能將全島台灣人,一一施以催眠術,使其脫離督府的脅威,我想人人都現出真情,來表示贊成啦。」則充分表現出他不畏威權打壓,號召同志,勇於追求理想之「覺人的勇氣」。



      蔣渭水和當時的先知先覺先賢者們,經過「自覺的契機」,發揮「覺人的勇氣」,秉持著自覺覺人的智慧和熱情,開創一九二○年代台灣人在外來政權統治下的一波新文化運動─「台灣維新」。



      願《秋霞的一千零一夜─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成為現代台灣人再次認識二二八,重拾失落歷史片段,找回自我身分認同的「自覺的契機」,並共同發揮「覺人的勇氣」,相互提攜影響,再次推動「台灣維新」,重返時代榮光。

    ?
    二○二一年六月四日於疫情下的台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