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自主學習大未來:家長最想知道、認識自學的第一本指南

自主學習大未來:家長最想知道、認識自學的第一本指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40776
凱莉.麥克唐納
林麗雪
木馬文化
2021年12月08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3140776
  • 叢書系列:親子課
  • 規格:平裝 / 348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親子課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教育從來不是學校的專利!

    別讓作業、評分、考試等成規,破壞孩子天生的學習力!



    放下制式化學校思維,

    孩子可以學得更好,學習動機充沛,

    對生活滿懷熱情,更有能力應對真實人生!



      ★美國AMAZON逾兩百則4.7星熱烈好評★

      ★自學教育先驅彼得•格雷教授專文推薦★



      學校是後天的,而學習是天生的──

      還記得孩子好奇且熱切探索世界的眼光和笑容嗎?

      孩子生來就有求知的渴望和學習的能力,

      我們能否讓孩子保有這些天賦,而不被體制化的學校思維所抹煞?



      誰說教育一定要跟學校掛勾?教育等同於學校,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當考試導向為主的作業、測驗占據了孩子的大半童年,當孩子展現天性卻被貼上「過動」標籤,家長、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乃至整個社會,是否已準備好有別於傳統學校體制的良好替代方案?



      身兼四個自學孩子的母親及教育研究者,作者凱莉•麥克唐納指出,「自學」首先是一種「去學校化」的思維,加上陪伴者充分的信任與支持,就能讓孩子領路,陪他們發展出獨特而豐盛的旅程。本書帶我們走入一個個自學家庭、自學生與自學組織的真實生命經歷,看這些開創者如何取得百花齊放的改革成果。



      本書揭示了學校和教育在歷史中的糾纏關係,也提供實用的實踐建議,告訴我們如何支持孩子追求真正的教育。書中更深入探討當前既存的各種自主學習模式與資源,舉凡:各類學習中心、創新型夏令營、非典型的自學機構如民主學校等,甚至談及力求轉型創新的公立學校。這些資源與機構的目標一致:協助孩子自主規劃並學習自己人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熟練「自主教育」這項終身受用的能力。



      自學就是生活,允許孩子不帶著常規教育與類學校思維的靈魂生活。協助孩子進行自主學習並沒有一種唯一的方法,每個人各有自己獨特的旅程,但關鍵都在於,信任與支持每一個孩子自己的渴望。



      如今,自學作為一種世界性風潮正在興起,

      目的是允許孩子用合乎他們天性的、快樂而自然的方式去生活與學習。



      選擇自主教育,是家庭勇於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

      在這樣的家庭裡,教育的主動性與方向來自於孩子強烈的內在動機,

      父母與其他成人只是提供所需的環境,以便讓孩子盡其所能地教育自己。



    本書特色



      ▎美國作為介於北歐與台灣之間,自學教育起步早台灣二十五年的國家,是非常好的歷程借鏡。



      ▎詳細介紹了歷年全美各地百花齊放的自學機構,無論想讓孩子嘗試自學到什麼程度的家長,或是對創新辦學有興趣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透過採訪真實的自學生、自學家庭、自學機構,提供大量實用的執行建議。



      ▌我們長年被灌輸和制約的許多迷思,並非事實:

      ◆教育等同於上學──學校制度在人類史上其實十分晚近,是工業時代的衍伸產物,我們將流水線複製到教育上,孩子成為罐頭產品。

      ◆孩子沒人逼,就不會主動學習──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孩子會有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節奏。而且玩耍對認知發展和學習至關重要。重點是不被打壞胃口。

      ◆學習要照特定順序、經成人指導才完整──只要提供足夠的資源,在真正有興趣的情況下,整個小學六年的數學,其實只需要二十個小時就能學完。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現今最熱門的職業十年前多半不存在;父母無法預見未來,強灌知識可能一場徒勞,培養「探索的能力」才是給孩子魚竿。

      ◆上學才能社會化──校園外孩子實際參與社區生活,與不同年齡、形形色色的人互動,才是貨真價實的社會化。

      ◆沒上學,若將來想受高等教育會無法銜接──有高比例的自學孩子後來都選擇了上大學,且因為習慣「自己找答案」,反而更適應高等教育。



    專文推薦



      陳怡光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

      彼得.格雷(Peter Gray) 自學先驅、波士頓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



      王婉諭 立法委員

      朱佳仁 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

      吳俞萱 詩人、實驗教育工作者

      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

      劉安婷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諶淑婷 作家



      身為自學生家長,這些年我和孩子一起走在自學的道路上。我常想著,除了教科書之外,我們的教育可以帶給孩子什麼?透過這本書,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想像教育的形狀!

      教育不該只有一種方式,期待每個孩子,都能依照個人特質,得到適才適性的教育,進而發展出各自多元、獨特的模樣!──王婉諭,立法委員



      很多人對學習的理解,還停留在學習就是要上學、要去參加課程,卻不知道在現今的世界,學習可以以各種方式進行。

      很多家長在台灣為子女申請自學,卻仍停留在學校那一套,變成了「一人學校」。建議想落實自主學習理念的親師生們,能讀讀這本書,打開對學習固著的觀念,以一種更彈性、更自由、更量身打造的方式,來面對學習。──朱佳仁,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



      要真正放心讓孩子自主學習,必須相信人類生來就具備了一切善的特質,信任孩子生來就會主動學習,無須刻意教導。但這是學校教育中成長的我們,無法想像、信服的。本書清晰有條理的告訴我們,為什麼學校式的教育並非必須,甚至有害。

      善與學習的本能,使人類繁衍昌盛,創造累積出驚人的文明成就;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我們已經毋須擔憂孩子不上課就學不到東西。

      自主學習是生活的成果,是人生的過程,更是自我賦能。讓孩子做他生命的主宰,從他生命的第一天起,因為孩子生而圓滿,你也是。──林睿育,臺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



      這本是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書籍裡,對自主教育做出最佳介紹的一本。凱莉•麥克唐納有四個小孩,這四個孩子都負責自己的教育。這本書有許多她的家庭經驗,但絕對不只是她個人的故事。這是一本做過徹底研究,包含充分資料的著作,描述了家庭以及愈來愈多的社會正在協助孩子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所有方式。──彼得•格雷(Peter Gray)博士,波士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會玩才會學》(Free to Learn)作者



      無論你目前是正在自學,對自學感到好奇,還是只是對制度化教育感到不對勁,凱莉•麥克唐納這本書都是寶貴的資源。讀了就會意識到教育原來可以多麼豐富。──班•休伊特(Ben Hewitt),《在家成長》(Home Grown)作者



      麥克唐納提出強而有力的證據,不上學依然能取得高品質的教育,迫使我們思考一個讓人不安的可能性:我們的義務教育體制可能弊大於利。──蔻莉•迪昂格利斯(Corey DeAngelis),《事半功倍》(Doing More with Less)作者



      這本研究做足且振奮人心的書清楚表明,自主教育支持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即便其對每個人的影響獨一無二,但經驗顯示它通常可以培養自信、增加社區參與度,以及對學習的持久熱愛。──勞拉•葛雷斯•威爾頓(Laura Grace Weldon),《散養學習》(Free Range Learning)作者



      這本書為讓孩子們重新找回他們的大腦、時間、好奇心、動力、快樂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案例!──莉諾•絲珂娜姬(Lenore Skenazy),非營利組織「讓孩子成長」(Let Grow)總裁暨「散養孩子」(Free-Range Kids)資訊網創辦人



      一本精采絕倫的書,在扎實的數據與真實家庭和年輕人的溫暖故事之間取得了令人欽羨的平衡。寫出這些年輕人如何在我們國家如工廠般的學校體制之外蓬勃發展。──羅伯特•艾普斯坦博士(Dr. Robert Epstein),美國心理學家,《青春2.0:讓孩子和家庭擺脫青春期的折磨》(Teen 2.0: Saving Our Children and Families from the Torment of Adolescence)作者



      這本書包羅萬象:連貫的歷史課、引人入勝的觀察側寫、對自主學習如何運作的解釋以及創新計畫的概述,一切都以生動而鼓舞人心的語言呈現。──葛瑞絲•勒維琳(Grace Llewellyn),《青少年解放手冊》(The Teenage Liberation)、《游擊式學習》(Guerrilla Learning)作者

     

      從制度化教育轉向家庭和社區自主學習,對於各地風起的草根運動,凱莉•麥克唐納做出了非凡的概述。──派翠克•法倫加(Patrick Farenga),《教育自己的孩子》(Teach Your Own)作者、《不上學長大》(Growing without Schooling)雜誌發行人

    ?


     





    作者的話

    推薦序 陳怡光

    推薦序 彼得•格雷

    ?

    導言

    1 名為學校的生存遊戲

    ?2 無校自學是什麼?

    ?3 自學的根源

    ?4 不一樣的童年

    ?5 自然的讀寫與計算能力

    ?6 科技輔助下的自學

    ?7 自學資源中心

    ?8 自學的學校

    ?9 自學的青少年

    ?10 校外自學

    ?11 自學的未來

    ?

    致謝詞

    注釋

    全球資源

    附錄 臺灣自學參考資訊

    ?





    作者的話



      自學就是生活,允許孩子不帶著常規教育與學校思維的靈魂生活。這是融合生活與學習,並把兩者等同視之的行為。要成為一名自學生沒有一個特別的方法,要促進孩子自主學習,也沒有任何單一途徑。這是你、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你的社區──你的人生。你將會以自己的方式定義與實踐自學。我希望,本書的想法可以給你一些觀念和建議,但你的自學冒險是完全獨一無二屬於你的體驗。



      本書表達了我關於無校自學與自主學習的個人看法和經驗,但不代表所有自學生或任何特定自學組織的信念。許多在這條道路上走了很久的人,他們都非常有想法,也有許多寶貴的見解可以分享。書中我已經試著強調當中一些人的看法,其他人的則補充於書末的「全球資源」單元。



      本書所提到的所有人名與細節都是真實的。沒有一個人要求匿名,所有人都非常熱切地想要分享他們對自學的觀點。本書大部分聚焦於美國的自學,但許多概念也可以應用到全球各地。關於各地的自學規範與另類教育需求,本書並無意提供法律指導。對於本書探討的主題,如果想得到更多資訊,請參見網站www.unschooledbook.com。



    推薦序



    彼得•格雷博士�波士頓學院心理系研究教授



      在你開始讀這本由凱莉•麥克唐納撰寫的精采著作之前,我要告訴你,這本書非常能幫助你廣泛思考教育的意義。在日常的語言中,我們經常把教育等同於上學。當我們問某個人:「你接受了多少教育?」我們預期對方會回答他在學校就讀了多少年,或他們的最高學歷。但是,當我們對教育做嚴肅思考,就需要想得比學校教育更宏觀、更截然不同,而且是一件無法量化的事情。



      就人類長久的歷史來看,我們今日常態的學校教育其實是相當新的制度,成為常規只有約莫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其出現的時機是,當時的人們認為,對兒童來說,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服從,為此有些明確的事實(或被視為事實的事情)必須灌輸到每一個人的頭腦中。因此,學校的設計是為了訓練與灌輸服從,而且直到今天,學校仍堅持朝這些目標前進,完全不在乎校內的管理人員、老師、家長、學生本身的目標。



      把學生限制在按照年齡分班的教室裡、由上而下的權威階層體系、必修的課程,以及統一的考試與評分制度,學校的種種結構全都表明,服從與記憶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只要學生服從,做老師要他們做的,記老師要他們記的,他們就能過關。唯一的失敗方法就是不服從。今天,即使不是大部分的人,也已有許多人意識到,針對個人或社會的真正需要,學校並沒有提供完善的服務。學校無法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創造力、批判性思考、對學習的熱愛、社交情感技能(social-emotional skills),在今天的世界中想要成功與幸福,這些是非常寶貴的能力。然而, 我們卻非常愚昧地想藉由行不通的方法──要求孩子每天花更多小時、每年花更多天數、人生中花更多年留在學校,以解決這個問題。



      教育和上學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只要我們是人,教育就是人類天性的一個必要部分。我們可以把教育定義得非常廣義,它可以是讓一個人能過上一個滿足而有意義的人生所學習的一切事務的總和。這包括不管一個人住在哪裡,他或多或少都要學習的事,例如如何直立行走、如何說母語、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制定計畫並貫徹執行,以及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並做出良好的決定。此外還包括某些文化上的特定技能,例如在我們的文化中如何閱讀、如何計算、如何使用電腦,也許還包括如何開車,這些都是大部分的人覺得必須學會的事,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在他們成長的文化中過上他們想過的生活。但是,對每一個人來說,教育大致上意味著一套個別差異很大的技能與知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文化中也是如此。由於每個人對「滿足而有意義的人生」的看法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個人需要的教育也是獨一無二的。而社會也能從如此的多樣性中得益。



      這樣定義下的教育,就一定是一種自主性的教育。教育來自於自我選擇的活動,然後人就在這樣的生活體驗中完成教育。這樣的教育需要一種主動、質疑式的思維模式,而不是被動、服從式的學校教育思維模式。隨著學校教育占據孩子的人生愈來愈長,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家庭開始意識到,這種方式沒有留下多少時間給自主學習。因此,有愈來愈多的家庭把孩子從標準的學校帶走,不給孩子任何形式的強制性課程,而是提供時間、自由、授權,以及所需的資源給孩子,讓孩子能主控自己的教育。



      事實證明,只要我們給予機會,孩子的自主教育也會做得非常出色。這其實不足為奇。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一直到非常晚近以前,孩子幾乎一直都在負責自己的教育。若非孩子精通於此,人類這個物種也不會生存下來了。天擇已經塑造了孩子的好奇心、玩心、社會性、個人意志,還有一種天生的渴望想在這個世界表現良好,而他們的方式都非常符合教育的目的。



      許多選擇退出集體學習的家庭讓孩子成為合法的在家自學生(homeschooler),但他們不是只在家自行教育小孩,而是讓孩子培養與投入自己的興趣。這些家庭的孩子通常自稱為無校自學生(unschooler)。其他人則讓孩子在合法學校中註冊,但是那些學校在結構上允許孩子培養與投入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學校通常稱為自由學校(free school)或民主學校(democratic school)。不管選擇這當中的哪一種,有愈來愈多的家庭用自主教育(self-directed education)這個詞彙來描述他們的做法,因此我很高興看到凱莉•麥克唐納在這本書中從頭到尾都採用這個詞彙。這個詞彙可以用來統稱所有選擇以不同方式支持孩子自主學習的家庭,而且也幫助我們看到,這些家庭都是一個更大的世界性風潮的一部分,這個風潮的目的是允許孩子用合乎他們天性、快樂而自然的方式生活與學習。



      這本書講得很清楚,選擇自主教育並不是要家庭放棄責任,反而是一種勇於承擔責任的表現。因為在這樣的家庭裡,教育的主動性與方向都來自孩子內在的動機,父母與其他成人只是提供孩子需要的環境與安全,以便讓孩子盡其所能地教育自己。



      這本是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書籍裡,對自主教育做出最佳介紹的一本。凱莉•麥克唐納有四個小孩,這四個孩子都負責自己的教育。這本書有許多她的家庭經驗,但絕對不只是她個人的故事。這是一本做過徹底研究,包含充分資料的著作,描述了家庭以及愈來愈多的社會正在協助孩子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所有方式。你將在本書讀到主要在家進行的自主教育、世界教育、各種形式的自由或民主學校,以及各式各樣讓孩子能夠追求自己興趣的學習中心與社區資源。就像作者一再告訴我們的,幫助孩子進行自主教育不存在一種唯一的方法,但是所有方法的關鍵在於,信任與支持每一個孩子自身的渴望。



      所以,現在就好好挖掘,享受閱讀這本書的樂趣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