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業思想概說

業思想概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88503
慧淨法師,佛可法師
淨土宗
2022年1月14日
100.00  元
HK$ 80  






ISBN:9789865888503
  • 叢書系列:淨土宗叢書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5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淨土宗叢書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北傳佛教











      此書有理說(業思想概說)、事證(地獄見聞等)兩部分,理事互相發明、互相印證,而無偏廢。若依次序順、逆通讀,必可得全書要領。



      此書所譯「業因果」思想有幾個重點:1. 業力不思議、2. 身口意三業、3. 共業與別業、4. 因果通三世、5. 業的種子儲藏在第八識,遇緣起現行、6. 因緣和合而生果、7. 臨終三位;這些思想總結為:因果三柱──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自作自受)。一個人若有「因果業報」的觀念,才會相信佛法,對佛法的修持有動力,而導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實修。若從業報成立的因緣果來看,淨土門的「因」是稱名念佛,「果」是往生成佛,「緣」是阿彌陀佛本願(弘誓)力;或者說,念佛為因,佛願為緣,因緣和合,則五乘齊入彌陀報土(果)。這其中,彌陀本願之緣及因果,皆是阿彌陀佛無條件的迴向布施給眾生。



      本書所蒐集「地獄見聞」、「瀕死體驗」、「見證輪迴」三大類事例,能印證佛法的真實不虛,亦能啟發念佛人「專稱彌陀佛名,必生彌陀淨土」的無上信心。若平時不信「念佛往生」,或信而不堅的人,臨命終時,應把握時機,為他開示、助念,令其神識往生彌陀淨土,永離輪迴之苦,徹證涅槃之樂。末法五濁的凡夫,福薄慧淺,只有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是唯一得救的希望,書中雖多說念佛的「現生」之益,但已殊勝於其他法門,乃至超越其他宗教了,更何況命終往生淨土成佛,則是超越無上的大利益。因此,每一則「念佛感應」的真實事蹟,關係到當事人的生死得度,讀者應以莊嚴、隨喜之心面對,不僅增強個人念佛得益的信心,也與當事人共鳴而深結淨土緣。何況每一位往生者,到彼淨土之後,都將快速成佛,乘願再來,為無量眾生作梯航。


     





    壹、業思想概說

    貳、貫通三世的因果道理

    參、三世因果的深意

    肆、八識

    伍、佛說地獄

    陸、地獄見聞(30則)

    柒、瀕死體驗(30則)

    捌、見證輪迴(13則)

    玖、證果無人,人人都需往生極樂

    細目錄

    壹、業思想概說

    一、業力不思議

    二、業思想的由來

    三、作為意志行為的業

    (一)意志——思(Cetan?)

    (二)思業與思已業

    (三)身、口、意三業

    (四)業的善、惡、無記

    (五)善惡的標準

    (六)十善業與十惡業

    四、業力的殘存與相續

    (一)無表業

    (二)業的種子

    五、業成立的心理過程

    (一)意志的善惡決定

    (二)造業的心理分析

    (三)種種之業

    ?共業與不共業

    ?定業與不定業

    ?引業與滿業

    六、作為生命之流的阿賴耶識

    (一)八識說的概觀

    (二)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的關係

    (三)阿賴耶識與種子

    (四)阿賴耶識與死——臨終三位

    貳、貫通三世的因果道理

    一、無因則無果

    二、決定幸與不幸的是什麼

    三、因、緣、果的關係

    四、怨恨繩子的小偷

    五、因果道理有例外嗎

    六、成為命運之因的業力

    七、阿賴耶識在哪裡

    八、因與果同質時、異質時

    九、出生時的命運

    十、勿自暴自棄

    十一、天道是對是錯

    十二、桃栗三年、柿八年

    十三、打開過去與未來的鑰匙

    參、三世因果的深意

    一、斷見外道與常見外道

    二、業

    三、萬物輪迴

    四、偶然

    五、中有界

    六、喇嘛僧所見

    七、死而復甦

    八、經典的依據

    九、現在是打開過去與未來的鑰匙

    肆、八識

    一、難懂的人心

    二、後生之一大事

    三、人有八種心識

    四、成為萬物之靈的原因

    五、超越認知的本心

    六、儲藏業力之心

    七、無形無色的不滅之心

    八、一偈說明八識

    九、可怕的臨終心相

    十、醫生的臨終心境

    十一、告別式的啟示——無勝此寶

    十二、臨終三階段

    十三、值得驚歎的釋尊教說

    十四、大分兩類的心——凝視矛盾的兩種心識

    十五、即使是知識分子也會有醜聞

    十六、被隱藏的本心

    十七、如屍體般不動的心

    伍、佛說地獄

    陸、地獄見聞(30則)

    一、地獄

    1.親見地獄二則

    2.三叔病遊? 地獄見聞

    3.恒嚴法師? 地獄見聞

    4.心樂法師? 地獄來回

    5.火海地獄? 親身經歷

    6.地獄看見活人的靈魂

    7.念佛一聲? 地獄獸退

    8.念佛一聲? 地獄火滅

    二、入冥、還陽

    9.親眼見到黑白無常的拘捕

    10.念佛讓黑白無常束手無策

    11.倓虛大師? 陰府問辯

    12.佛聖保佑? 女兒還魂

    13.停屍五日復活? 死心塌地學佛

    14.陽壽未盡? 城隍放回

    15.抓錯了——記大姨死而復生

    16.謝老爹死而復活講述陰間經歷

    17.誤抓錯人? 死而復生

    18.車禍昏迷? 神遊冥間

    19.念佛一聲? 陰曹現光

    三、鬼魂、中陰

    20.傑出外交家顧維鈞見證靈魂傳奇

    21.陰間鬼魂? 小孩易見(四則)

    22.墮胎、流產、早夭,一了百了嗎

    23.臨命終時中陰已顯

    24.加護中心鬼話

    25.中陰現前八則

    四、因果、預知

    26.入陰間代人探因果

    27.龍王小姐? 預言奇驗

    28.空難逃不掉? 墜機頭上來

    29.定死期

    30.昏迷念佛? 佛光護身

    柒、瀕死體驗(30則)

    一、學界論述

    31.神識不死

    32.美神經外科醫生瀕死體驗

    33.美暢銷作家被雷擊? 神識離體遇光靈

    34.瀕死研究證實? 人雖死而精神仍在

    35.女學生「靈魂出竅」成研究目標

    36.唐山地震:瀕死體驗在中國刻骨銘心

    37.瀕死體驗九則

    二、中西事例

    38.賴朝河? 瀕死體驗

    39.許志明「死」過一次

    40.口眼已失能? 聽覺猶靈敏

    41.超越時空? 隨念來去

    42.稱念佛號? 死而復生

    43.四大分離魂脫體? 心願未了又回魂

    44.神識離體一下子? 醒來已過三日天

    45.一場車禍? 元神周遊世界

    46.靈魂出竅? 透視過去

    47.失事機長見身體倒掛於林間

    48.陰間遇到死亡丈夫

    49.陰間遇到死亡姊姊

    50.神識離體? 與光邂逅

    51.照見過往? 重新做人

    52.遭暴打生還? 學到慈悲一課

    53.瀕死遊歷地獄? 醒後改過遷善

    54.瀕死遇先人? 被告知要反思生命

    55.一個愛的祈禱? 助人起死回生

    56.面臨審判? 善惡有報

    57.心存正念? 脫離豬胎

    58.孝婦產難? 關公救活

    59.白衣觀音? 救度死厄

    60.神識入冥府? 念觀音脫險

    捌、見證輪迴(13則)

    61.有些人前生原是飛禽走獸

    62.前世白豬? 聽懂人語

    63.亡夫化身鸚鵡再與妻子廝守

    64.轉生畜類? 見證歷歷

    65.已故妻轉世? 捎話見前世夫

    66.述說前世經歷? 令人不得不信

    67.前世埋寶? 今生挖出

    68.摔樹被刺死? 有入出口胎記

    69.鬼差用秤鉤? 今生唇顎裂

    70.前世是外祖母? 死前發願投女兒腹胎

    71.三十六歲猝死? 分離出六個靈魂

    72.活人陰差——隨時奉召外出抓魂(一)

    73.活人陰差——隨時奉召外出抓魂(二)

    玖、證果無人,人人都需往生極樂

    一、三界難出,必墮地獄

    二、惑業難斷,證果無人

    三、自我覺醒,罪惡凡夫

    四、凡夫都需要彌陀的救度

    五、壞人也生極樂,公平嗎?

    六、誓生彌陀淨土

    七、念佛必生極樂









      此書內容有兩部分,「壹、貳、參、肆、伍、玖」是理說,「陸、柒、捌」是事證;理、事相詮互補,無理則事不明,無事則理落空。編排上,理說在前,事例在後,若依順序閱讀,可以明理而解事;或倒過來,以後半事例證前理說,則順逆通讀,得其要領。



      一、理說



      此書所譯「業因果」思想有幾個重點:?業力不思議,?身口意三業,?共業與別業,?因果通三世,?業的種子儲藏在第八識,遇緣起現行,?因緣和合而生果,?臨終三位(階段),以上總結為:因果三柱——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自作自受)。一個人如果有「因果業報」的觀念,才會相信佛法,對佛法的修持產生原動力,由此導向實修,如七佛通戒偈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學佛的最終目的是要自淨其意。因為不論善惡,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沒有離開我執和煩惱,所以惡固然要避免——諸惡莫作,善固然要依循——眾善奉行,但這些仍是輪迴業,致使才上天堂,轉身又跌落地獄。真正可以讓人解脫的,是清淨的功德——自淨其意,所以基礎上先止惡行善,進一步超越善惡,達到意地清淨,朝向成佛的目標。



      話雖如此,無福無知的我輩,其實不了解業的本質,也不確知善惡的界線,只會隨順煩惱業力而造惡受報,卻難以明白因果道理而行善修福。造惡容易,如順流划槳;行善困難,如逆水行舟。雖聞善因善(樂)果、惡因惡(苦)果,理應有所警惕,但多數人不過人云亦云、自以為是,甚至以善為惡、以惡為善,顛倒錯亂,不自知覺;或指鹿為馬、積非成是,明知故犯,難以回頭。縱然以社會公認(約定俗成)的倫理為依據,現實上卻有心無力,徒留沮喪與自責,久後也就麻木了。曇鸞大師說:「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印光大師說:「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尤其「自淨其意」的功夫,對愚惡凡夫而言,有如天方夜譚,我輩生在五濁惡世,以煩惱為心性,終日沉湎於三毒五欲中,污染成習,且冤親敵友互相糾纏,共同淪落,相牽入火坑;偶爾午夜夢迴,良知發現,但眾生心生滅無常,如善導大師所云「縱發清心,猶如畫水」,隨即消逝無痕,而繼續隨業流轉,近朱近墨,愈染愈污濁,如何自淨?因此,若要靠自力修行,自淨其意,若以我輩愚惡凡夫,攬鏡自照將自慚無分,最基本的「諸惡莫作」就做不到了,更不要說「眾善奉行」,況且我們所行的善也不是真實的善。最後只能放下自力修行的妄想,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乘彌陀願力,往生極樂國,如法然上人所說:「欲速離生死,二種勝法中,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這是淨土行人的本分,也是熟知「業思想」的必然自覺。



      若從業報成立的因緣果來看,淨土門的「因」是稱名念佛,「果」是往生成佛,「緣」是阿彌陀佛本願(弘誓)力:強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增上緣(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或說,念佛為因,佛願為緣,因緣和合,則五乘齊入報土。其中,阿彌陀佛本願之緣是關鍵,含括了因與果,皆是阿彌陀佛無條件的布施:眾生念佛(因)往生(果)之事,由阿彌陀佛布署並完成,眾生只是其過程中被動的行為者(弱緣)及承受者。此被動性(隨順、任憑)乃阿彌陀佛慈悲功德力所觸動、啟發而信而願而行;至於為何如此,行者也不自知,可謂之無知的幸福,不須行者的操心與奮鬥,就如腹中的胎兒、襁褓中的嬰兒,雖不識味,身自生長,念佛往生,亦復如是,全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救度因緣而成就。與這一切相關的教理、原則,在淨土三經中已有完整詳盡的開示,淨土祖師的論註也有精闢如實的闡釋,我輩愚癡行者只能信受奉行,聽聞轉述,而不須另有創見——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除了諸佛與大菩薩,誰有能力宣說及架構「整體」佛法?是故歷代祖師以判教而成立宗派,設定一門而專注深入,這就個人的智力與修行,是較如實而安分的。聖道門高深而度人少,淨土門平易而攝眾多。



      「佛法不只是哲學、理論,而是實踐……是有血有淚的,要以法為鏡,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並以「因果業報」來評估自己身心行為的後果;在照出每個人(機)的原形之後,阿彌陀佛以無限的慈悲,徹底的包容(法),讓我們這樣的愚癡造惡之人,只要信受、稱名、願生,活著得安心,命終生極樂,快速成佛,廣度眾生。這樣的機法兩種深信是真實而有效的,我們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二、事證



      本書所蒐集「地獄見聞」、「瀕死體驗」、「見證輪迴」三大類故事中,看到的是人們隨業力而流轉,不能自救,唯有仰靠「他力」救度一途。



      關於瀕死體驗,各國的紀錄大致客觀,也遍述了神識、死後世界、生命輪迴等,使身後之事逐漸為人所共知;至於瀕死狀態下的所見所聞,則依宗教信仰而各別,可說隨業所感、唯心所現,因而各有境界,但卻又有類似的收效,也就是當下知所警惕,有所覺醒,而轉變了心性;還陽復活之後,改過向善,重新做人,不再無知,追逐物欲,虛生浪死,而能有益於自他,並於宗教生信、堅定。淨土行人則對念佛往生更具信心,也更歡喜,任憑彌陀的救度。



      神識離體之後兩種狀況:?只在今生熟悉的人事情境中徘徊,遇見親人朋友;?去到另一個時空(天堂、地獄、鬼道……),遭遇他界的神明、天使、佛菩薩……。流程大致如下:猝死(病危、昏迷、意外)——離魂(飄浮)——敏感、神通(自見其身、心想事成與上天堂、遊地府)——念佛(或見神佛、遇親人)——還陽(附體、復活)——記憶、覺醒(改過向善、重新做人)。



      這些瀕死的案例,有了神識離體、自在遊歷的經驗以後,較容易接受宗教而自信教人信,不只因此了解「死亡」、免除恐懼,也了解「業報」的法則與現實,人生就此改觀;復活之後,多半改過向善,重新做人,宣說見聞,勸化他人。這兩種情況(去惡行善,或修行向道),有些是個人業報,有些可能是神佛之安排,藉以傳達他界及宗教的旨趣。這是很珍貴、很有效的經驗,雖未必人人如此,卻可以見聞隨喜,感同身受而推廣之。



      「瀕死」事例,證明了神識及他界的存在,這是可以科學實驗的,也因此修正了唯物論的偏見;「見證」事例則進一步觸及天堂、地獄、神佛、救贖……等內容,邁入宗教的範疇,傳達了某些不可思議的訊息,讓人擴大心量,知所警戒,怯於為惡,或獲得心靈依靠而從此安心。前者有益於現世,能盪滌身心、改換面目;後者廣澤於將來,能信解三世因果、實踐修行,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如鳥之兩翼。



      冥界見聞及還陽所述,在世界各大宗教經典中幾乎都有宣說,而深奧詳盡過之,也更普遍,多數人雖未必經歷或親證,只要聞而信之,就有慧根與信根。其實,在每個人無量劫的輪迴過程,如善導大師所云「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亦如曇鸞大師所說「我從無始循三界,為虛妄輪所迴轉,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塗」。過去至今生,天堂、地獄幾多往返,也曾出家為高僧,也曾為尋常百姓,乃至於殺人放火、五逆謗法,各種善惡行為、順逆境界,都反覆經過無數次,且薰習成業種子,儲藏在第八識中,但因隔陰之迷而暫時遺忘。又且從小接受現代化唯物論與無神論的教育,傾向於感官欲望的現實,而自拘於眼前,不見則不信,輕率否定,所謂「人間匆匆營眾務,不覺年命日夜去。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茫然麻木,尋求刺激,及時行樂。直到某一天,因傷病而瀕死、昏迷而離魂,經歷各種不思議境況,或見聞各種超現實景象,才終於醒悟而信受「宗教」所開示的一切內容——這些本是明顯而確證的事實,只因眾生福薄智淺或意志不堅而難解難信,必須有特殊的方便(瀕死與見證)才能重新喚醒。如慧淨法師《瀕死體驗》一書的前言所說:



      「瀕死體驗」的各種現象,印證佛法的真實不虛,亦能啟發念佛人「專稱彌陀佛名,必生彌陀淨土」的無上信心。生必有死,但一般人對死後的有無,死後將會如何,一無所知,一旦面臨死亡,往往驚慌恐懼,不知所措。……若有人死而復生,告訴我們死時的意識狀態及死後的種種歷程,讓我們有生之年做最好的選擇與充分的準備,則能身心安穩,生死安然。……透過「瀕死體驗」的各種事例,讓我們明確知道,並非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而是死後尚有善惡報應,六道輪迴;也有但受諸樂、無有眾苦的極樂世界與彌陀救度。



      以上是瀕死體驗對一般人的警惕,讓人們來得及預先作準備。若平時對「念佛往生」沒信仰,或雖信而不堅定的人,到了臨命終時,應把握時機,為他開示彌陀救度,助念彌陀佛名,使其神識往生彌陀淨土,永離輪迴之苦,徹證涅槃之樂。臨終者一旦體會彌陀大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心靈轉變:一者,放下對身體的執著與世間的依戀,面對死亡不再驚慌恐懼;再者,內心頓感安穩,平靜之餘,對所有人也充滿寬恕、關愛與感恩。他的心結已被解開、撫平,不再有生和死的不安與掙扎,所以容貌也因之端正祥和而有光彩。在這樣的心境下斷氣,其人神識,即蒙彌陀接引,往生彌陀淨土。



      三、結語



      此書中列舉關於地獄見聞、瀕死經驗、見證輪迴的諸多事例,若不以佛教的業報因果及念佛往生為思想前提,或將流於人天善業或神道信仰,並非了義的思想,亦不是究竟的解脫。末法五濁的人間,煩惱造惡、福薄慧淺的凡夫眾生,唯有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是他唯一而徹底的希望,如本書中經常出現,最震撼人心的事例:〈念佛一聲,地獄獸退〉、〈念佛一聲,地獄火滅〉、〈念佛一聲,陰曹現光〉、〈念佛讓黑白無常束手無策〉、〈昏迷念佛,佛光護身〉、〈稱念佛號,死而復生〉……。雖然只說及念佛「現當二益」中現生之益的局部,但已較其他法門殊勝,乃至超越其他世間宗教了。至於當來之益——往生淨土成佛的事例,則另外蒐集在《念佛感應錄》七大冊中。



      每一則「念佛感應」事蹟,因為是真人實事,關係到當事人的生死得度,是極緊要、極重大的,讀者應以莊嚴、隨喜之心面對,不僅增強個人念佛得益的信心,也與當事人共鳴而深結淨土緣。何況每一位(已經或未來)往生者,到了極樂淨土之後都將成佛,並乘彌陀大願,迴入十方世界,廣度眾生,為無量眾生作梯航。

    ?
    淨土宗編輯部

    佛曆二五六五(二○二一)年五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