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新世紀臺灣法學: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

新世紀臺灣法學: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6569
元照出版
2021年12月01日
400.00  元
HK$ 360  






ISBN:9789575116569
  • 叢書系列:學術論文集系列
  • 規格:精裝 / 928頁 / 17 x 23 x 12.99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學術論文集系列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總論











      本書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60週年誌慶賀禮,共收錄28篇論文,作者包括法學院現職與退休教師、畢業校友及學界同仁。本書依照法學院六中心分類編輯,涵蓋民事法學、財經法學、公法學、刑事法學、基礎法學、勞動法學與社會法學等領域,結合基礎議題與應用觀點,含括法學研究的哲學、分析、社會及歷史等層面,展現各領域耕耘成果,並寓有傳承、創新與超越之意。在人工智慧世代的新紀元,法學面臨全方位挑戰,許多議題涉及跨域知識與整合,須以新版法學方法才能妥適因應。本書論文綜觀法學發展的趨勢,試圖為複雜問題提供解決良方,藉以實現政大法學院的社會責任。


     





    郭 序�郭明政

    何 序�何賴傑

    許 序�許政賢

    總編輯序�江玉林



    【民事法學】

    .哲學語境下的法學──淺談法學的科學、藝術互補性�許政賢�3

    .親子身分關係建立法則的重思與再造──論德國親子身分關係之修法建議�戴瑀如�45

    .民事訴訟法修法之評析�劉明生�95

    .德國道交法對於自駕車之回應�呂彥彬�137



    【財經法學】

    .專利侵權下跨境損害賠償之初探�沈宗倫�165

    .以不變應萬變?──保險契約法亟待修正的幾個重要問題,兼評2018年保險法修正草案�葉?洲�191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文本評析�許耀明�223

    .論企業併購法就現金逐出合併規範缺失與修正芻議�周振鋒�247

    .初探金融科技監理之跨境協作模式�臧正運�279



    【公法學】

    .市有公用房地使用契約之法律性質──以臺北市為中心�詹鎮榮�303

    .審判權衝突解決途徑──以法國之權限衝突法庭為借鏡�吳秦雯�327

    .由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審查程序談非都市土地開發利用之司法審查�傅玲靜�369



    【刑事法學】

    .第三人參與沒收之第二審救濟程序�何賴傑�425

    .人民有選擇以及接受幫助自殺的權利──對德國聯邦憲法法院2020年判決之省思�楊雲驊�457

    .建構性自主法益保護之刑法思考�李聖傑�479

    .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與司法民主化?──初探美國陪審與日本裁判員制度之多重民主理念與實踐�陳柏良�495



    【基礎法學】

    .基礎法學的教學──對臺灣法律與法學本土化的意義�陳惠馨�537

    .晚清民國社會變遷與法律繼受(1902-1949)�黃源盛�575

    .《領袖萬歲》──國民效忠與音樂規訓�江玉林�607

    .「非西歐法」視點下的東亞法研究──從千葉正士的法文化論談起�江存孝�649



    【勞動法學與社會法學】

    .團體協商作為勞動法問題──一個與法釋義學開放性的對話�林佳和�681

    .我國「一例一休」法政策形成的虛實與光影──2016∼2018縮短工時政策的法律觀察與檢討為中心�林良榮�717

    .經濟危機與勞動法的挑戰�張義德�741

    .社會保險法之回顧──以職災保險為例�張桐銳�751

    .福利服務法律制度回顧──以長期照顧服務法制之建構為中心�孫迺翊�779

    .社會法對經濟危機挑戰之回應──以2019-2021年COVID-19所造成的經濟危機為中心�林炫秋�809

    .大法官釋憲案第781、782與783號宣告年金改革違反憲法平等權部分的社會政策意涵與後續年金改革方向之探討�林宏陽�835

    .社會變遷下社會法的新挑戰與法律課題�林倖如�887





    郭序



      欣逢法學院六十誌慶,謹獻上無限祝福,並祈願政大法學院一甲子又一甲子,無數個一甲子綿延不斷。在此歡慶一甲子的時日裡,也正是法學院館開工的一年。經由一甲子的耕耘,代代相傳,從法律系到法學院,從沒有自己的院館到即將有自己的院館,六十年來一步一步成長,也一年比一年茁壯。



      六十年來,政大法律系、法研所與法學院,肩起國家社會法治人才培育的重責大任。1930年南京紅紙廊中央政治學校設立了法政學系,開啟了法學院的歷史,其後,歷經流離而播遷於重慶小溫泉,再回到南京。再由於戰亂,而於1961年再度復系於指南山下。恩師劉鐵錚老師、黃越欽老師正是復系後首屆入學的院友。1975年我入學時,劉老師是導師,黃老師是法緒的授課老師。新生訓練時,臺上的李元簇校長,是就讀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校友。李校長是背著祖先香火來到指南山下的師長。



      相較於臺大、臺北大學(原中興法商學院)、東吳等校,政大法律系的復系為晚,教師學生人數也少,但六十年的耕耘,其培養的法律人才,則頭角崢嶸,引領社會。校友中,李校長前後出任教育部長、法務部長、總統府秘書長、副總統等職務,功在國家,尤其在憲政與民主改革中扮演關鍵角色而被譽為「寧靜改革的工程師」。劉老師、黃老師及眾多師長、院友也前後出任大法官、部長、政務委員、考試委員、監察委員、最高法院院長、最高行政法院院長、檢察總長與各級法院、檢察署之法官、檢察官以及各級政府行政人員、企業經理人及第三部門的社會工作者。蔡總統、馬前總統,亦先後任教於法學院。



      依據媒體在2012、2013年的法學院評比,政大法學院已是全臺最受肯定的法學院。依據美國自由之家,臺灣在自由、民主與人權的表現高達94分,遠高於美國、香港、新加坡及大陸。此等成就,是日月灌溉、成長的成果。在此過程中,政大法學院的角色與貢獻是重要因素。



      在此基礎上,我們當有更為恢弘的遠景,尤其當院館啟用之後,當有更大的能量。展望未來,或可有以下思考:



      一、不只是培育定紛止爭司法人才的法學院;縱使定紛止爭,更當重視ADR。在此之上,當致力於自由、民主及人權之維護與提升。



      二、法律是社會的共識所在,法學是共識之學,亦即探求社會價值與人民共識的社會科學。當於法釋義學之外,強化法事實,以至習慣與習慣法之探究。



      三、不再侷限於臺灣的法律,也不再止於歐陸、日本等大陸法系或英美法律之研究,而應及於亞洲其他國家,甚且南島國家與區域的法律,包括習慣法,皆為任務所在。



      四、不止是校內青年學子的法學教育,而應擴及全社會,尤其校友的終生教育。也當與實務界有更多連結,並有共同研發、培訓之合作。



      五、不再只是法律、法學的輸入,也當迎接學術輸出的新時代。除了與歐美日的大學合作,也當強化與東南亞等亞洲國家的合作。政大不只是臺灣的政大,也是亞洲、全世界的政大。政大法學院,亦然。



      在此院館業已動工興建之時,特別感謝眾多校友及社會各界對政大法學院的厚愛,尤其捐資李元簇法學圖書館的芶壽生學長、林晉章學長,捐資丘宏達國際法講堂的丘師母及校友,第一位捐資的許作佃學長與引介的周燦雄學長,以及眾多未一一指名令人感動的捐助者。



      但願法學院院館順利完工啟用,也開啟政大法學下一個輝煌六十,以至代代相傳,永無止息。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郭明政

    2021年11月




    其 他 著 作
    1. 新世紀臺灣法學: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六十週年院慶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