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是哪一型人?最受歡迎的人格測驗MBTI大揭密

你是哪一型人?最受歡迎的人格測驗MBTI大揭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537679
莫薇.安姆瑞
駱香潔
行路
2022年3月09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9537679
  • 叢書系列:Inside
  • 規格:平裝 / 396頁 / 14.65 x 20.7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nside


  • 心理勵志 > 天賦/潛能開發


















    ●特別說明 本書第一版書名為《「性格」販子》,

    本版(第二版)主要再行修潤與校對,內容沒有增加,建議毋須重複購買。



    你可知道,報章與網路上經常提供的趣味性格測驗,

    有不少都是根據「MBTI測驗」變形而來?

    這個知名工具其實極富爭議,但又確確實實幫助了許多人。

    為什麼?

    **********



      邁爾斯─布里格斯人格類型指標(MBTI)主要關注四個領域:

      (1)心理能力的走向:你是「外向」﹙E﹚還是「內向」﹙I﹚?

      (2)認識外在世界的方法:你是「實感」﹙S)還是「直覺」﹙N)?

      (3)倚賴什麼方式做決定:「思考」﹙T﹚還是「情感」﹙F﹚?

      (4)生活方式與處世態度:你是「決斷」﹙J)還是「感知」﹙P)?



      由這四大問題得出的配搭,可歸結為16種人格類型:

      (1)ESTJ大男人型 (2)ESTP挑戰型 (3)ESFJ主人型 (4)ESFP表演型

      (5)ENTJ將軍型 (6)ENTP發明家 (7)ENFJ 教育家 (8)ENFP記者型

      (9)ISTJ公務型  (10)ISTP冒險家 (11)ISFJ照顧型 (12)ISFP藝術家

      (13)INTJ 專家型 (14)INTP學者型 (15)INFJ作家型 (16)INFP哲學家



      這個受到榮格啟發而發明出來的人格測驗,現在不只大眾經常用來探索自己的個性,教育界、人力招聘與培訓等專業領域亦經常運用。MBTI的分類法不僅是這個領域的始祖,還啟發了後續許許多多人格測驗,以及媒體刊載的形形色色心理遊戲。但是,發明它的其實不是專業心理學家,而是一對「素人」母女。



      凱薩琳.布里格斯與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都是認真的家庭主婦、小說作者兼業餘心理分析師。一九二○年代,她們設計這份測驗的目的,是為了把榮格的學說介紹給大眾。這份測驗後來快速發展,在二十世紀中葉風行全美,從煙霧瀰漫的紐約會議室到加州柏克萊,都有它的蹤跡。二十世紀眾多知名企業中創造力強大的腦袋,都接受過MBTI測驗,以釐清發展適性。後來,MBTI測驗走出美國,進一步擴散至倫敦、蘇黎世、開普敦、墨爾本、東京與台灣。最後,就連小學、修道院、療養渡假村,以及黑暗的政治顧問公司與社交網絡上,都能輕鬆找到MBTI測驗的影響。時至今日,它已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人格測驗。



      MBTI測驗廣為流傳後,甚至成為每年獲利高達二十億美元的產業。然而,此領域專家們至今仍無法證明,這項測驗結果是否可靠………。本書作者安姆瑞以原創報導及從未公開過的文件為基礎,檢視這樣擁有文化代表性的人格類型,引導讀者省思「自我」的定義。很多人堅信人格類型能夠理解我們是誰:我們為何選擇現在的工作、為什麼愛我們愛的那些人、為什麼會做出明顯矛盾的各種行為。本書試圖找出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從何而來,探討兩位發明者又是如何為人格類型成為大眾文化現象鋪路,以及這現象背後蘊含的深意。(更詳盡的內容介紹,請參見網頁中目錄的各章引文。)



    名人推薦



      人格特質分析專家 王凱琳

      臨床心理師 丁郁芙

      精神科醫師 吳佳璇



    各界好評



      ?作者用偵探般的眼睛,詳細挖掘橫跨整個二十世紀,發生在這對母女身上的事蹟……作者問道:「為什麼MBTI具有這樣的魔力?」我想,是因為它把心靈的問題及個人救贖的追求,用有形世界所能理解的方法表述出來。藉由發現及培養真實的自我,進而推展出一個人與人之間能更容易互相了解並體諒的世界。——王凱琳,組織心理學博士,MBTIR心理學人格類型分析及諮商師認證,著有《新版30分鐘破解性格密碼》等書。



      ?歷史、研究與第一手觀察編寫流暢,無論讀者對MBTI是真心相信或懷疑,都會被這本書打動。安姆瑞以既生動又具說服力的敘事手法,說明人格測驗如何成為一股文化力量,影響力至今不滅。——娜塔莉亞.霍特(Nathalia Holt),《紐約時報》暢銷書《送火箭上太空的女孩》(Rise of the Rocket Girls)作者



      ?優秀的傳記。主人翁不只是兩位非凡女性,也包括她們發明的人格評估工具。莫薇.安姆瑞巧妙揭露MBTI測驗不為人知的起源、人格類型的魅力與致命缺陷。——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著有暢銷書《給予》(Give and Take),並與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有合著《擁抱B選項》(Option B)



      ?風格精彩、活潑,時而展現直接了當的詼諧……捧讀時津津有味。——《旁觀者》雜誌(The Spectator)



      ?敘事技巧高超、絲絲入扣……凱薩琳.布里格斯與伊莎貝爾.邁爾斯的一生,以及她們充滿爭議卻影響深遠的人格測驗,都是相當精彩的故事。——《新政治家》雜誌



      ?引人入勝、影響深遠。安姆瑞發揮偵探、文化評論、歷史研究、科學與傳記作家的本領,調查發明與推廣MBTI的兩位女性……安姆瑞在前言中說這本書是為人格類型的懷疑者、信徒和不疑也不信的人而寫,此言不虛。——《華爾街日報》


     





    ▎第一部 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詞」

    在人格心理學的歷史上,凱薩琳與伊莎貝爾率先察覺大眾渴望以簡單的答案,來解決自我認知的問題。她們從未受過正式的心理學或精神醫學訓練,但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身的業餘身分,創造一套描述自我的詞彙。我看過很多人堅信人格類型能夠理解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選擇現在的工作、為什麼愛我們愛的那些人、為什麼做出明顯矛盾的各種行為。這本書想釐清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究竟從何而來,我在調查過程經歷了不少阻礙:檔案消失、錄音內容被刪、調閱資格申請被拒……,但仍希望試著以批評卻不失公平且不帶個人情感的方式,寫出一個融合各方意見的故事。



    ▎第一篇

    ?第一章 嬰幼兒培訓宇宙實驗室 ?


    一九○○年代,許多人格行為學理論是由生育年齡的女性所發展,而非男性科學家,早期的人格入門書都是母親寫給母親看的,那是「母親」這個概念的巨變年代。失去兩個孩子後的凱薩琳,決意要成為專職母親的領袖,於是把自家客廳隔成「嬰幼兒培訓宇宙實驗室」,以女兒伊莎貝爾的人格作為自己的「教育實驗」,後來更進一步在鄰居與朋友的孩子身上做實驗。每個月她都會寄問卷給實驗對象的母親們,評估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人格,幾十年後的MBTI也是從這份問卷發展出來的。



    ?第二章 女人的本分 ?

    新婚的伊莎貝爾住進了丈夫軍旅訓練營附近的寄宿公寓。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MBTI測驗的起源或許可以追溯到一九一八年夏天在這間公寓發生的事。這段期間,伊莎貝爾不斷尋找符合自己需求及渴望的工作,並體悟出人們應該能找出聰明的分工方式,讓每個人覓得適合自己的工作;於是「找到適合的工作」也將成為MBTI測驗的宗旨。另一方面,凱薩琳讀到了關於榮格的文章,她認為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或許能使她原本慢慢死去的專業化與救贖計畫重獲新生……



    ?第三章 認識自己 ?

    整整五年,凱薩琳的時間幾乎都花在詳讀《榮格人格類型》,榮格彷彿成了她「個人的上帝」。她也承續榮格的理論,發展出了以二乘二表格呈現的「人格顏料盒」,這是世上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人格類型表,後來MBTI著名的四乘四表格便是以之為基礎。凱薩琳把認識自己描述成一場可輕鬆完成、甚至好玩的自我發現之旅;她撰文向大眾述說,發掘自己的人格不需要科學實驗,也不需要嚴肅的自我反省,而是一種最有趣的技能,並且幾乎人人學得會。



    ?第四章 成功的姿態 ?

    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家大多嚴格區分「個性」與「人格」。個性意指穩定、統一的內在自我,人格則是內在自我隨著社會情境改變的表現方式。此時,伊莎貝爾以人格類型引導寫作方向,寫出了暢銷小說,後來她也鼓勵人們在發掘自己的MBTI時,做類似的角色創作練習。MBTI教導人們用一套新鮮、自由、真實的用語,描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後來,凱薩琳放棄了創作,重新投入最初選擇的專業:好太太。她認為「家庭的類型學實驗室」角色互動的情況,比小說裡的更加生動、緊迫;最熟悉的家人私密的內在世界,是榮格理論最佳的試驗場。



    ?第五章 業餘心理分析師 ?

    一九二○、三○年代,許多分析精神學家對分析夢境很有興趣,凱薩琳也不例外,她利用索引卡設計了一套科學分析方式。而她也想跟某些名人一樣,成為自封的榮格心理分析師。於是她把嬰幼兒培訓宇宙實驗室變成心理分析機構,並命名為「造物主宇宙實驗室」,這段期間的各項經驗累積,後續都在設計MBTI測驗時發揮了功用。然而為了防止違反道德,美國心理學會譴責了業餘心理學,而她向榮格求教的信件,換來的只是榮格譴責她進行干涉。一九三五年,凱薩琳決定把兩間宇宙實驗室都給結束掉……



    ▎第二篇

    ?第六章 人類的科學原理? ?


    《榮格人格類型》用簡易的詞彙,清楚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異同,哈佛心理學診所主任莫雷也因這本書動搖了行醫的自信,改以心理分析為畢生職志;他學會細緻地描繪人類靈魂的樣貌,利用人格類型與類型的組合,創造出動人而複雜的角色。他與克莉絲汀娜攜手建立了新學科──人格學,定義就是「人類的科學原理」。而凱薩琳則終於在正在設計問卷的伊莎貝爾陪同下,見到了榮格。此前互無知聞的莫雷、凱薩琳、伊莎貝爾即將相遇,他們各自的任務也將產生交集,引領人格測驗走入現代。



    ?第七章 人格類型與政治 ?

    莫雷與凱薩琳把人格類型推向政治領域的嘗試,都是由希特勒下手。凱薩琳在未發表的論文中,以榮格心理學分析希特勒的人格類型。而一直希望對戰事幫上忙的莫雷,則接受戰略情報局的請託,整理了希特勒的人格類型報告。科學可以拆除任何戲劇化包裝,莫雷相信這是「人類的科學原理」能做到的,只是這份人格學的嘗試,猜錯了結局。另一方面,榮格的理論對伊莎貝爾來說是把實用的工具,她設計了一個人格測驗的原型──「表格A」,能把天資不同的人跟各種專業做出配對。



    ?第八章 綿羊與山羊 ?

    美國東岸的人格測驗龍頭是合益顧問公司,他們認為聘用、解雇與晉升的決策存有明顯的隨機性,於是著手開發白領階級的職場性向測驗,以求量化員工的表現、智力與人格,為他們找到最適合自身綜合條件的工作。伊莎貝爾在自薦信中自敘對於「把人分門別類的方法」感到興趣,此法能夠「把工作的人放在適當的職位」。於是伊莎貝爾與合益合作了正式出版的問卷「表格C」。而第一個購買的單位並非大型商業公司,而是戰情局,用以根據人格特質為特工與祕密任務配對。起始就懷抱著商業企圖心的凱薩琳,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第九章 完美間諜 ?

    費爾法克斯有座美麗莊園,外界總以為是官方精神療養院,然而實際上是美國第一個祕密特工的人格評估中心:S站的總部。S站要做的是確保任務不會被指派給不適任的人。在這裡,受測者能夠讓人辨識身分的每樣東西都會遭到抹消;而在這裡結合布里格斯-邁爾斯人格類型指標的即興「劇場」情境測試,比起米爾格拉姆透過師生角色扮演,關於「服從權威」與「個人良知」的衝突實驗,又或是金巴多在史丹佛監獄的獄卒、囚犯角色扮演實驗,可都要早上許多。



    ?第十章 人民的資本主義 ?

    證券經紀告訴客戶「艾森豪牛市」即將到來,親商的這位總統當選人曾說到「人民資本主義」會興起,並預告工業生產的獲利將分出部分給員工,人人都可以是資本家。人民的資本主義成為美國特色,人們想去哪裡工作、投資、創業都可以。一九五六年有多達六成的美國企業使用人格測驗,不只用來篩選潛在員工,也用來確定員工都心滿意足並相信工作本身的好處。人格測驗代表的是新興的白領工作文化。而伊莎貝爾的業務範圍從測驗轉變成諮商,似乎也是可以預見的。



    ?第十一章 家庭派對測驗 ?

    曾在戰情局的S站為間諜任務服務的麥金儂,成了人格評估與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有自信比過去更清楚地看見人格測驗的未來。有些人對現實擁有獨特想像,旁人無法模仿,他想探索這些人的內心深處,於是提出了「生活評估」的計畫。他邀請學者、作家、畫家、建築師與企業主管等,前往舊金山灣區合宿共度連假,在這段時間進行一連串的人格評估、治療課程與友誼賽,「試著」找出哪些人格特質才能成功並快樂地適應現代工業社會。他還為他稱為「週末派對」的這棟屋子取了個俏皮的綽號:「金魚缸」。



    ?第十二章 那個討厭的女人 ?

    喬恩西是教育測驗服務社創辦人兼社長,他是開啟美國大規模認知測驗時代的重要人物。喬恩西有心把大規模人格測驗變成工具,用以補充認知測驗。同時,他卻擔心發展中的人格研究領域,將分裂成眾多小圈圈「派系」;為了對抗智慧分散,他在社內建置了人格研究中心,也開始與伊莎貝爾合作。這段期間,MBTI不只更改了原先的名稱,還進行了一連串的檢驗與改善,以符合科學效度。而伊莎貝爾這位被行家們蔑視的業餘者,帶著這套人格類型的半神話詞彙,也與專業人士在形式化詞彙與統計方法上產生了激烈碰撞。



    ▎第三篇

    ?第十三章 生與死的共時性


    「共時性」是榮格用以解釋「有意義的巧合」的詞語。在壽險公司人事部擔任分析師的瑪麗,因為工作對人格研究產生了興趣,並投身心理學領域,「共時性」讓她遇上了伊莎貝爾。她促成了MBTI測驗最終的成功出版,並將MBTI推波助瀾成一種全球現象。她們共同創立的「心理學人格類型應用中心CAPT」,保存著MBTI一切重要的文獻。伊莎貝爾人生中最後一段發熱發光的歲月,都用於努力保存與母親的共同作品,而這位伊莎貝爾「親愛的冒險夥伴」,肯定是心理學人格類型應用的重要人物。



    ?第十四章 百萬分之一 ?

    每年有超過兩百萬人做人格測驗,MBTI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然而,與MBTI邂逅的人,了解伊莎貝爾、凱薩琳或MBTI起源的極少。透過自我管理與商業心理學日趨普及,MBTI的擴散途徑林林總總、令人眼花撩亂,影響範圍愈來愈大的同時,也稀釋了伊莎貝爾的本意,導致人格評估比過去更容易遭受批評。時代與環境的演進,使得人格類型成了一種最佳的行銷技巧,人們自身也成了商品。隨著MBTI驚人地成長,它被草率利用的風險也愈來愈高;人格類型是否會淪為資本主義時代末期愚蠢、膚淺的文化產物之一呢?



    ▎結語:真正的信徒 ?

    每隔一段時間,人格類型指標就會受到質疑與批評,論者總說這種工具不可靠,或說內容籠統、人人都能對號入等等。然而由於完全不相信人格類型,他們解釋不了為何人格類型會對受測者產生驚人的影響。這個世界已與凱薩琳所處年代大不相同,但是藉由人格類型詞彙在自我發現與自我創造間建立的連結,至今仍未消失;無論目的是什麼,自我覺察仍舊是珍貴的心理學貢獻。儘管效度與信度受質疑,儘管起源與用途遭批評,現下MBTI仍以強大的自我技術之姿,持續運作著。



    ◎致謝

    ◎關於資料來源

    ◎圖片資料





    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詞」




      MBTI測驗(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當今全球最流行的人格量表。調查MBTI測驗的歷史,可能會使你陷入輕度妄想症。檔案突然消失。錄音帶內容遭刪除。有人開始監視你。



      二○一五年秋天,我挺著七個月的孕肚,在位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翻查檔案。大家都知道,ETS是學業性向測驗(SAT)的長期出版單位。但它也是第一家出版MBTI測驗的出版商,更在一九六○年代率先嘗試為MBTI測驗確立科學效度。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文章探究MBTI測驗的起源,引發不少爭議。看來我的名號比我本人早一步抵達ETS,他們的人早有準備,事先抽走了某個檔案夾——裡面存放著ETS寫給MBTI測驗的發明人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的信件。我請工作人員提供信件,他們交頭接耳並短暫諮詢律師後,檔案保管員告訴我這些信件含有「敏感資訊」,無法提供。那天稍晚,我拜訪ETS時(我後來才知道)負責監視我的一名年輕男員工發了一則推特:「上班中,任務是跟監一名孕婦。」這名監視者若非內心充滿掙扎,就是跟監能力不佳。他後來又發了一則推文,轉貼我那篇文章的連結,還標註我。他的發文寫道:「今天我監視的孕婦寫的文章,厲害。」



      其實,在我研究人格測驗的過程中,這種情況可謂常態。寫這本書的那幾年,祕密、謊言和各種官僚手段我都碰過,有些手段既明目張膽又令人作嘔。二○一三年初,我開始研究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的生平與事蹟。世人對她所知甚少,只知道她生於一八九七年,死於一九八○年,以及在母親凱薩琳.庫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的協助下,於有生之年的某個時候發明了人格類型指標。伊莎貝爾死後,她兒子把她的個人文件捐給距離心理學人格類型應用中心(CAPT,Center for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Type)僅僅五分鐘車程的佛羅里達大學。CAPT是伊莎貝爾過世前協助成立的非營利研究機構,但現在專門保護MBTI測驗的營業祕密與發明人的遺物。照理說,她的文件是羅里達大學的財產,理應對大眾開放,實際上卻需要獲得CAPT許可才能借閱。我向CAPT申請過兩次許可,全被一名親切的圖書館館員語帶抱歉地提醒,我一定不會獲得許可的。「他們非常保護伊莎貝爾的形象,」他提醒我。為了不讓外人仔細檢視她的人生,他們曾經不擇手段。至於她的形象為什麼需要保護,當時我並不明白。



      我提出申請九個月後,CAPT要求我證明我是認真想了解MBTI測驗,所以必須參加一個「培訓課程」:為期四天、學費將近兩千美元的MBTI認證課程,上課地點在曼哈頓東五十九街的猶太聯合會(United Jewish Federation)大樓。老師是一位五十來歲、既時髦又自信的女士,名叫派翠莎(Patricia)。她保證一定會讓我和另外二十五位學員「把人格類型說得琅琅上口」——這是派翠莎的原話,意思是我們很快就能把「使用人格類型詞彙」當成全世界最自然的一件事。「今天只是第一步!」我們魚貫進入教室時她說。「你們可以把這個課程當成沉浸式語言課程。」



      我在培訓課程中觀察到各式各樣的人與各種指示,當中最令我驚訝的,莫過於派翠莎堅持:要能「把人格類型說得琅琅上口」,取決於為門外漢說明MBTI測驗時遣詞用字的功力。派翠莎說,想要說明人格類型,首先得背熟人格類型的歷史。一九四○年代、二次大戰邁入尾聲的那幾年,凱薩琳.庫克.布里格斯與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這對母女設計了一份很長、也很別出心裁的問卷,把人類的日常行為區分為四大類:「外向」(extraversion)與「內向」(introversion)、「實感」(sensing)與「直覺」(intuition)、「思考」(thinking)與「情感」(feeling),以及「決斷」(judging)與「感知」(perceiving)。派翠莎說,這些類別簡單易懂,也容易引起大眾共鳴。「你比較喜歡關注外在世界,還是自己的內在世界?這是外向(E)和內向(I)的區別,」她展示第一張投影片時說道。她點開第二張投影片。「你比較注重你接收到的基本資訊,還是喜歡自己詮釋並賦予意義?這是實感(S)和直覺(N)的區別。」第三張:「做決定時,你會先考慮邏輯與連貫性,還是先考慮人的差異跟特殊情況?這是思考(T)與情感(F)的區別。」最後一張:「與外在世界應對時,你喜歡做出明確決斷,還是對新資訊與各種選擇抱持開放態度?這是決斷(J)與感知(P)的區別。」



      這份問卷有九十三道題目,答題結果能夠判斷一個人的人格:四組字母構成的十六種排列組合中,有一種反映出真正的你。伊莎貝爾很喜歡說,這是你「脫了鞋的自我」。講師說,這份測驗與這套人格分類法(E/I、S/N、T/F、J/P)奠基於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作品。榮格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人格心理學家,曾於一九二一年出版著作《榮格人格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我們只要知道「榮格」這個名字就夠了,無須深入探究。「榮格是個備受尊崇的名字,超響亮,」派翠莎說。「不知道榮格是誰也沒關係,只要記住這名字就好。他的名字讓MBTI深具說服力。」



      說明人格類型的第二個原則,是絕對、絕對不可以說人格類型指標是一種「測驗」。派翠莎說它是「自我評估工具」,也是一種「指標」。「大家很愛用『測驗』這個詞,但其實它是一種基於測驗結果分析出人格的指標。」雖然這解釋聽起來像廢話,但派翠莎向我們保證絕非如此。MBTI測驗跟SAT之類的標準化測驗不同,標準化測驗要求應試者選出正確答案,但MBTI測驗的答案沒有對錯,而是在兩種偏好中選擇一個:「閒暇時閱讀,你喜歡(a)奇特或有創意的文字,還是(b)直白的作者?」「如果你是老師,你喜歡教(a)實作課程,還是(b)理論課程?」(略)MBTI的十六種人格類型不分好壞,各有優缺點,也各自在世界上擁有特殊位置。



      說明人格類型的最後一個原則,我認為是所有原則中最重要、卻也最令人不安的:你必須把人格想像成天生的特質,一輩子固定不變,就像眼睛是藍色或生來慣用左手。「你必須相信人格類型絕對不會改變,」派翠莎這樣要求我們,還要我們跟著她複述:「人格類型不會變!人格類型不會變!」「我們會把這句話烙印在你的大腦裡,」她語氣堅定地說。「人格類型的理論基礎,證明這四個字母能代表你與生俱來的人格。如果有人說『我的人格類型變了』,他們肯定是錯的。」她堅稱人只有一個基本自我,而這四個英文字母能具體呈現基本自我的情緒與祕密。當前的大眾文化充滿飲食、運動與旅行風潮,以及認為心理治療和冥想都能改變自我的樂觀主義,因此在我聽來,派翠莎的說法與時代嚴重脫節。可是另一方面,這種虛構想像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那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妙,一種希望之光。只要學會說明人格類型,就能把混亂又複雜的人生壓縮成簡潔的故事,我們不但能透過這個故事,了解現在和過去的自己,也能向別人清楚說明。人格類型藉由它最客觀超然又簡單明瞭的形式,告訴人們他們是什麼個性。人格類型問:「你是誰?」派翠莎說:「我是ENTJ。」坐在我旁邊的女學員輕聲說:「我是ISFP。」還有比這更清楚明瞭的用語嗎?誰會不願意相信這套指標?



      以上就是第一天的課程。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很忙,有各種指導課程與考試,以及團體練習與遊戲。課程結束前的高潮,是兩名當天早上才由加州森尼維爾(Sunnyvale)飛抵紐約的高級主管對學員大力推銷一番。森尼維爾是諮詢心理學家出版社(CPP,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的所在地,目前MBTI測驗就是由CPP負責出版。兩名主管鼓勵我們利用認證資格多多購買MBTI產品,並且盡量找時間多多參加工作坊。最後有個類似結業典禮的儀式,他們發給學員每人一張口袋大小的證書與一枚電鍍金屬別針,上面刻有「MBTI認證」字樣(MBTI Certified)。



      課程結束後,CAPT的聯絡人通知我:鑑於我在認證課程的表現,他們決定還是不讓我進入伊莎貝爾的檔案庫。我要對方說明為什麼他們這樣決定,但都沒有收到任何回音。對方這樣迴避反倒令我懷疑,CAPT最害怕回答的問題應該是:他們到底在隱瞞什麼?



      ***



      沒想到,他們隱瞞的事情還挺多的。但是MBTI測驗最有趣的祕密,會讓對人格測驗存疑的人跌破眼鏡。眾所周知,MBTI測驗缺乏科學實證,它的理論基礎沒有臨床心理學證據,它是一家高獲利全球企業的旗艦商品,這家公司靠工業心理學與自我照顧之間的模糊地帶獲利。此外,批判類型學思維的人還嚴厲指控人格評估「消除了個體性」,這個說法引述自社會理論家希爾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跟許多撰文質疑的評論家一樣,阿多諾認為人格類型是一種相當陰險的花招。它說服人類相信自己既完整又卓越。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把人類行為簡化成一組靜態的、生來便已決定的特質。這些特質大多符合大型機關團體的利益,方便他們利用人格評估來合理化自己的作業方式。到了二十世紀末,已有許多企業依據人格類型,來招聘、解雇和晉升員工,例如標準石油公司與通用電氣公司。名校依據人格類型來招收學生,例如斯沃斯莫爾學院與布林莫爾學院。教會依據人格類型任命牧師。政府單位依據人格類型任命公務員。在人格類型的原則底下,由於人們被當成無情社會中可以取代甚或拋棄的零件,他們被貼上標籤,個體性遭到抹滅。簡言之,人格類型是極為粗暴卻也偽裝得很好的工具,就像披著羊皮的狼。



      這些質疑都不是第一次出現。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明明知道這些質疑,卻還前仆後繼地相信人格類型,甚至帶著宗教般的狂熱捍衛它,認為人格類型神聖不可侵犯。幾乎每一家世界五百大企業與美國大專院校,以及社區活動中心、教會、伴侶渡假村、美國陸軍、海軍、中情局等單位,都使用人格類型測驗,每年受測者多達兩百萬人。「MBTI測驗就好像我的信仰。」這句話經常在認證課程中出現,就是我參加的那種培訓課程。「它幫助我找到自己。」「它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不再是過去那個人。」我看過很多人堅信人格類型能夠理解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選擇現在的工作、為什麼愛我們愛的那些人、為什麼做出明顯矛盾的各種行為。儘管人格類型堂而皇之地將人分門別類,並且成為職場、學校、教會、政府機構、甚至家庭將官僚階級合理化的依據,這套系統依然屹立不搖。這本書想釐清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究竟從何而來。在這個謎團的核心,有幾個關於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什麼是人格?人格從何而來?我們為什麼熱中於將人格分類?當然,還有那個最宏大的問題:我是誰?



      雖然在人格心理學的歷史上,凱薩琳和女兒伊莎貝爾不是唯一提出這些問題的人,但她們率先察覺到大眾極度渴望用簡單、自我肯定的答案,來解決自我認知問題。她們是自豪的妻子、母親兼家庭主婦,從未受過正式的心理學或精神醫學訓練,但她們相信自己能創造一套描述自我的詞彙。這套詞彙不帶批判與惡意,也不像(她們認為的)專業醫生那樣冰冷而淡漠。她們的第一批受試者是她們最愛的人:丈夫跟孩子;她們的第一間辦公室就是自己的家。她們確實借用了榮格的類型名稱,但她們與榮格的關係存有爭議。(略)



      我在拼湊凱薩琳與伊莎貝爾獨特而令人著迷的生平時,發現她們的人生故事能夠間接回答我的疑問:為什麼我們要帶著強烈的使命感,把人格類型說得琅琅上口?借用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的話來說,人格類型是「一種展現自我的現代技術」,換句話說,是個致力於自我發現與自我照顧的個人詢問系統。了解人格類型,才能開始詳細討論和思考自己是誰。在這個自我理解的論述中,「外向」與「內向」、「思考」與「情感」等字眼建立起一套共同詞彙,幫助你反思並接受自己(真正的自己)和他人。在陌生人與朋友之間,家裡與職場中,以及我在紐約參加的認證課程課堂上,這套辭彙都備受崇敬。大眾文化裡處處有它的蹤跡:勵志書籍、線上小測驗、小說、電視節目,就連一些約會網站都會請使用者註明,自己想找的對象是「浪漫的ENFJ」還是「理性的INTP」。它在純粹而富開創性的個人主義,以及隸屬於某個超越個人的社會階級所產生的歸屬感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這群人說著同一套描述自我的詞彙,只要聽到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大家立刻明白對方在說什麼。



      既然是一種展現自我的技術,人格類型(使用的)詞彙不只消除了個體,也解放了個體。這些新詞彙帶著強大的自我意識,使得個人在擺脫傳統與慣性後,開始將自己視為自身命運的主宰者兼仲裁者,由此去認識自己(的人格)。可以說,人格類型只是換個方式複誦一些古老箴言,像是: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入口所刻的「認識自己」,聖奧古斯丁的懺悔(「回到你自己;真實存於內在」),莎士比亞的名句(「誠實待己」),以及黑格爾的哲學沉思(「自我意識是真理之源」)。只不過人格類型擄獲大眾想像力的規模前所未見、令人驚嘆。人格類型產業的利益高達二十億美元、遍及二十六個國家,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包括南非荷蘭語跟粵語。從墨爾本的牧師、東京的工人,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心理分析師,人格類型強調的重點都是:唯有透過真正認識自己,才能真的做到掌控自己。把人格類型說得琅琅上口,為的是利用人格類型讓眾人培養出自省的精神——在以往,有許多人只能由宗教組織與宗教權威提供這種對內的省視。



      在動盪的二十世紀,這對白手起家的母女努力過著有意義、有創意、自主的人生。她們都是為人妻、為人母,也是不得志的創作人,這一點並非巧合。無獨有偶,我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碰過不少自豪的「人格類型觀察家」(type watcher),也都和她們處境相似。男性在發掘自我的道路上享有先天優勢,尤其是凱薩琳跟伊莎貝爾那個年代的男性:接受高等教育和求職一路順暢,無須承擔家務跟育兒的責任,參與社會與政治事務時都享有寬容對待。女性則經常被要求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與自我及自我需求有關的想法通常得祕密進行或被迫妥協。凱薩琳工作的年代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人格類型的神祕力量深深吸引著她。人格類型給她探索心靈的機會,而且不只是探索她自己的心靈,還有孩子的心靈。這使他們更加貼近上帝,以及她心目中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榮格。伊莎貝爾是小說家,她在二戰結束後承接母親的使命,對人格類型的現代化應用充滿興趣:它似乎提供一個極度理性卻又啟發人心的系統,可以用來管理社會上各種截然不同的領域,從她自己的四人小家庭,到全國上下的勞動力。在人格類型的發展過程中,神祕與現代、心靈與世俗的融合,描繪出一種榮格稱之為「更完美的男性類型」假象:男性的自我認識直接滿足社會與社會制度的目的。



      為了追求更完美的男性(或女性)類型,人格評估以驚人且出乎意料和令人不安的方式發展,大大超出凱薩琳與伊莎貝爾的意料。它跟二十世紀最有名的人格學理論家與治療師擦出火花,包括哈佛心理學診所(Harvard Psychological Clinic)的主任亨利.莫雷(Henry Murray)、美國人格顧問先驅艾德華.諾索普.海伊(Edward Northup Hay)、美國軍方心理學家兼人格評估研究所創辦人唐諾.麥金儂(Donald MacKinnon),以及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的創辦人兼首任社長亨利.喬恩西(Henry Chauncey)。它感動了長期遭心理學遺忘的女性,她們把人格測驗視為個人獲得力量的機會。它鞏固了某種資本主義文化,用(伊莎貝爾常掛在嘴邊的)「做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的話鼓勵大家賣力工作,蠶食鯨吞人類的心理健康。它提倡許多與種族、性別、階級和社會完整性有關的虛假而危險的觀念,這些觀念一直以來都持續激發可怕的偏見與歧視。



      人格類型在二戰期間漸漸擴散全美,從東岸的企業會議室到西岸的地方社區,都受其影響。這本書將跟著人格類型的腳步,從凱薩琳跟伊莎貝爾的家出發,走進各大現代機構:軍方、企業、大學、醫院。人格類型先在這些機構裡吸引一批忠誠聽眾,接著在一九八○和一九九○年代爆紅,「MBTI」這個縮寫已經完全看不出是凱薩琳與伊莎貝爾的發明,開始吸引邪教般的狂熱信徒。這本書不只是傳記,也不只是哲學上的調查,更是為了說明這兩位女性不為人知的非凡人生,如何為人格類型成為大眾文化現象鋪路。唯有把人格類型的私人歷程與公開歷程放在一起檢視,才有機會了解人格評估為什麼(還有以什麼形式)風靡至今。







    其 他 著 作
    1. 「性格」販子:最受歡迎的人格測驗MBTI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