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重繪臺北地圖:21世紀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再現

重繪臺北地圖:21世紀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再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28008
黃詩嫻
新銳文創
2022年3月28日
140.00  元
HK$ 112  






ISBN:9786267128008
  • 叢書系列:新美學
  • 規格:平裝 / 348頁 / 14.8 x 21 x 1.7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美學


  • 藝術設計 > 電影 > 電影評論











      臺北,東亞大都會。她是屬於誠品書店、咖啡館、101、大都會商圈的,也是屬於寶藏巖、舊眷村、老建物、都更廢棄社區的。她的各式地景是臺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透過電影,成為全球觀眾認識臺北的文化想像。



      作者黃詩嫻以21世紀臺灣電影為研究對象,採用電影研究與文化地理學跨領域研究的「電影繪圖」法,分析《不能沒有你》、《白米炸彈客》、《停車》、《醉•生夢死》、《艋舺》、《大稻埕》、《麵引子》、《風中家族》、《臺北星期天》、《五星級魚干女》等十部代表性電影,討論「後海角時代」臺灣電影中的臺北都市再現,包含「影像臺北」在時間縱軸上的歷史深度與文化內涵,以及空間橫軸上的權力關係、階級差異、社會矛盾、多元流動、文化雜糅,重繪電影所建構出的「臺北」,呈現了「中心-邊緣」的權力分布地圖,不同族群記憶與歷史失落感的記憶地圖,還有全球流動下的族裔剝削、臺北主體認同等議題突顯的多元文化混雜地圖。



      特別收錄2008-2017年近百部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細數「影像臺北」的呈現與變遷。



    本書特色



      ★採用電影研究與文化地理學跨領域研究的「電影繪圖」法重繪臺北地圖,呈現「影像臺北」的文化想像!



      ★收錄2008-2017年近百部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為同領域研究者重要參考資料!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第二節 理論基礎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21世紀以來臺灣電影研究文獻回顧

    第五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臺灣電影史上的「臺北」圖像回顧

    第一節 1950-1970年代

    一、臺語片時代

    二、1960年代國語片

    三、1970年代

    第二節 1980年代

    一、楊德昌電影中的「臺北故事」

    二、侯孝賢電影中的城與鄉

    三、萬仁的「超級三部曲」

    四、虞戡平的臺北電影

    第三節 1990年代至21世紀初

    一、蔡明亮電影:臺北的空洞、疏離與邊緣

    二、李安電影:全球化的臺北

    三、電影中的世紀末臺北

    四、2000-2008年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後-新電影」中的臺北:資本全球化與新的消費空間

    第一節 城市行銷與消費空間的創造

    一、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的成立與電影城市行銷

    二、政治力式微、國族淡化:政治地景的意象轉變

    第二節 電影中的當代臺北都市景觀

    一、全球化東亞大都會:臺北的軸線翻轉與地標變遷

    二、在地精神彰顯與獨特的都市文化

    第三節 臺北的跨地移動族群

    一、新歷史情境下的兩岸流動

    二、跨國流動

    第四節 小結:資本全球化、消費空間創造



    第四章 電影建構臺北「權力地圖」:中心�邊緣的遞嬗

    第一節 臺北的「他者」:南部、鄉下人闖入臺北中心

    一、《不能沒有你》:南部草根「臺北歷險記」

    二、《白米炸彈客》:「空間的爆炸」

    三、小結:「反秩序」、「權力規訓」與影響的產生

    第二節 臺北貧民窟:底層秩序與邊緣權力關係

    一、《停車》:臺北的都市困境

    二、《醉.生夢死》:都市底層的生存空間

    三、小結:底層「異質空間」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空間政治與權力運作



    第五章 電影重繪臺北「歷史地圖」:「懷舊」與「記憶之場」

    第一節 本省族群的記憶與「懷舊」

    一、「後海角」時代「懷舊電影」的興起

    二、《艋舺》:幫派故事與青春展演

    三、《大稻埕》:「穿越時空」與歷史拼貼

    四、小結:媒介懷舊建構地方意義與地方想像

    第二節 外省族群的離散經驗與臺北想像

    一、《麵引子》:眷村與歷史失落感

    二、《風中家族》:歷史時空的再造

    三、小結:「臺北」與「眷村」作為一種想像地理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記憶之場」



    第六章 電影再現臺北「文化混雜地圖」:全球�在地流動

    第一節 《臺北星期天》:臺北的跨地流動與全球化族群景觀

    一、臺北「族群景觀」

    二、以喜劇呈現移工的流動與臺北的流動

    三、「權力幾何學」與全球流動

    第二節 《五星級魚干女》:臺北的文化混雜性

    一、北投歷史、文化與「混雜」

    二、異質文化的拼貼與人物角色的混雜

    三、文化混雜與主體認同

    第三節 結論:臺北的族裔剝削與主體認同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後記 謝誌



    參考文獻



    附錄 2008-2017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地景統計表



    ?





    後記 謝誌



      博士學位論文《重繪臺北地圖─臺灣電影中的臺北再現(2008-2017)》,自2018年完成後,終於在四年後付梓出版了!有些可惜的是,限於完成時間、論文主題以及研究精力等問題,本研究未能涵蓋近5年的影片,只能留待將來繼續努力了。



      這本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首先將我最真摯的感謝、感恩獻給我的指導教授陳儒修老師。博士階段的指導教授應當是人生最重要的導師,能成為您的學生是我學涯中最有福分的事。是您帶我看到臺灣電影的世界多麼美妙、帶我走入學術的殿堂。謝謝您在我身上花費的諸多時間與精力,在我迷茫時給我方向、在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前行。在您身上,我看到我想要努力成為的老師的樣子,讓我終生受益。



      感謝母校輔仁大學的悉心培養。感謝劉紀雯教授,課堂內外給了我很多幫助,幫我找資料、修改論文、調整框架,您的認真嚴謹教會了我面對學術工作的態度。感謝論文口試委員張靄珠教授、謝世宗教授、林克明教授,您們的寶貴建議讓我看到論文的不足之處,給了我新的思考方向、拓展了我的學術思維。感謝輔大跨研所的楊承淑老師、周岫琴老師,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與鼓勵。感謝楊淑卿小姐,您專業、高效率、負責任的工作,是我在輔大學習過程中最堅實的保障。感謝我在跨研所的學友們,這條原本孤獨的路,你們一直是我並肩作戰的同行者。



      感謝秀威資訊出版社,給了這本論文讓更多人看到的機會。感謝編輯尹懷君小姐,謝謝你的細心與耐心,保障了這本書的完成。感謝所有讀者的閱讀。



      最深的感激獻給我的父親、母親,30年來,是你們無條件的支持、鼓勵與陪伴,才使我夢想開花。感謝我的先生,10年來,是你堅定不移的守候與等待,才成就了更好的我。感謝我可愛的寶貝,你是我永遠的動力。所有努力只因有你們在我身後,這本書是獻給你們的。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