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跡》書共分十二卷,十四編。
卷一(歷代編及列國編):作者把中國過去的政權分成兩大類,前者是被認為正統的朝代,從伏羲、神農,以至於元、明。後者是分立的國家,例如魏、吳、元魏、北齊等。前者稱為歷代編,後者稱為列國編。作者即依照此種分類來分別檢討其興衰存亡和用兵得失。對於每一朝代(或國家)都有評論,也常有獨到的見解,但其分析往往失之於簡略,而並不深入;
卷二(將體編及將物編):前者輯錄歷代將帥利用威名、身體以及他人而制勝的故事;後者輯錄利用各種物體(包括人為和天然物都在內)的故事;
卷三(將獸編):輯錄利用各種動物的故事。最後又論及馭將率眾,整肅軍紀,寬容待下等人事法則;
卷四(將能編):記述將帥佈陣攻守,發揮才智,利用各種因素以克敵的故事;
卷五(將效編):分析因敵制勝,轉敗為勝,各種奇謀;
卷六(華境編):分析中國境內各地兵卒的習性、特長以及對他們應如何使用的方法。這也就是一種對民族性的研究,在古書中頗為少見;
卷七(華人編):分析各種不同武裝人員的習性、特點以及使用方法。這代表非正統戰的觀念,也相當新奇;
卷八(上夷編):記述苗、猺等少數民族的風俗和作戰特點;
卷九(島夷編):記述海島諸國(日本、蝦夷-琉球、東番、爪哇、真臘、三佛齊、浡泥、蘇門答剌、佛郎機、馬路古)的地理位置及情況。不過其資料並不太正確;
卷十(近國編):記述亞洲諸國(以周邊國家為主)的情況,內容近似傳說;
卷十一(遠邦編):記述歐洲以及其他遙遠國家(包括美洲)的情況。譯名與今譯也不相同,並無太大價值;
卷十二(邊塞編):記述中國從遼東到甘肅之間邊塞地區的地理情況,以及邊防工事部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