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先秦哲學史(2版)

先秦哲學史(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76164
曾春海
五南
2022年4月10日
217.00  元
HK$ 206.15  






ISBN:9786263176164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 x 23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哲學 > 東方哲學











      ★增訂新版!



      ★針對「儒、道」兩家,以宏觀性視域、「比較哲學」的方法,增補「儒、道」具差異性特色,及其共同關注之人類精神文明問題、可資互補處。



      本書是作者累積四十多年在「先秦哲學」研究、教學經驗而撰成。全書依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之學派分類,分為六篇,詳述各學派內涵與特色。



    本書特色



      一、將近世出土文獻的主要哲學論題脈絡性地概括於書中。



      二、掌握原典蘊含之哲學性問題,如:本體論、宇宙論、天人關係、心性論、認識論、人生境界的功夫實踐、倫理學、政治哲學等。



      三、重視原典、基本概念的精確分析、論述脈絡的清晰性、理論結構的系統性及文字表述的可讀性。



      四、兼重文化史和思想史,資料詳備,務求對「先秦哲學」內涵有情境性、脈絡化的理解。



      五、強化對名家、墨家及荀子邏輯和知識理論之紹述。

    ?


     





    自序

    二版序



    第一篇 儒家學派的源流與思想內涵

    第一章 儒家哲的前沿——魯國與西周文化

    第一節 魯國與宗周的文化因緣

    第二節 祭天祀祖的精神傳統

    第三節 禮樂文化中「親親上恩」的核心價值

    第四節 儒家之源流與特色

    第二章 《周易》原經《尚書》及《詩經》所呈現的西周哲學與文化

    第一節 西周《周易》原經的天人思想

    第二節 《尚書》以德配天的天命觀和以德治國論

    第三節 《尚書》對殷商思想之述要

    第四節 《尚書.周書》的主要篇章要旨

    第五節 《詩經》的天論及詩教的人文價值

    第三章 春秋時代的儒家思想——以《論語》、《左傳》為主軸

    第一節 由孔子與隱者之遇,觀孔學的旨趣和精神

    第二節 《論語》中禮義與仁的關係

    第三節 儒家人文生命的實踐–由「敬」的工夫入路省察

    第四節 《左傳》的人文思想

    第四章 孔子至孟子期間之儒學——以近世出土文獻為依據

    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儒家佚籍及分期

    第二節 楚簡儒家佚籍的「性情說」

    第三節 竹、帛〈五行〉篇的「行」與「德之行」之辨

    第四節 《大學》、《中庸》的心性修養之人道與治道

    第五節 《中庸》論「慎獨」、「致中和」及贊天地化育

    第六節 出土儒家佚籍之其他重要論題

    第五章 戰國中期的孟子學派

    第一節 「性」、「命」之實質涵義

    第二節 性命論與人生價值觀

    第三節 存養推擴、盡性致命的道德修養

    第四節 對孟子心學的評價

    第六章 戰國晚期的荀子學派

    第一節 荀子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性偽之辨與天人之與「分」和相「參」

    第三節 緣於人類共同生活需要的社會起源說

    第四節 「維齊非齊」的社會正義觀

    第五節 知識與禮憲的生成論

    第六節 社會建制及其管理系統之規劃

    第七節 社會經濟思想

    第八節 社會理想與社會機制

    第九節 荀子的評價

    第七章 先秦儒家禮樂的人文精神

    第一節 西周禮樂文明之形成及核心人文價值

    第二節?? 孔孟論禮樂內蘊的人文精神

    第八章 孔門易學與《易傳》的哲學

    第一節 馬王堆帛書《易傳》之孔門易學

    第二節 傳世本《易傳》的哲學旨要



    第二篇 道家學派

    第一章 道家思想與文化的淵源

    第一節 道家、黃老之學、道教與齊學的淵源

    第二節 齊的地理形勢與東夷人之原始宗教信仰

    第三節 東夷族之原始宗教信仰對道教的深遠影響

    第四節 以姜太公為代表的齊學特色

    第五節 齊學對道家以及黃老道家之影響

    第二章 老子的形上學

    第一節 《老子》以「無」釋「道」,建立起超本體論(me-ontology)

    第二節 「道」所涵具之形上屬性──道體與道用

    第三節 以「道相」、「道徵」闡發道化的人格典範

    第三章 老子的生活智慧和政治管理智慧

    第一節 老子的生活智慧

    第二節 老子的政治管理智慧

    第四章 《易傳》與《老子》的幸福觀比較

    第一節 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觀

    第二節 個人安身立命的幸福觀

    第三節 家庭的幸福觀

    第四節 公領域的公共幸福觀

    第五章 郭店及上海博物館出土簡文之道家思想

    第一節 當代道家出土文獻概況

    第二節 郭店竹簡中的〈太一生水〉

    第三節 〈恆先〉

    第六章 莊子的形上學

    第一節 道論:道樞與兩行

    第二節 莊子的氣化論與形神說

    第七章 莊子的逍遙說及其美感人生

    第一節 煩惱與痛苦之肇因:以形役神的「成心」

    第二節 形役神勞的治療:心齋坐忘

    第三節 神與物遊的逍遙之樂

    第四節 依道製器的藝術實踐

    第八章 莊子〈天下〉篇與〈齊物論〉之道術觀

    第一節 〈天下〉篇對諸子析評所展示的道術觀

    第二節 〈齊物論〉的道術觀

    第三節 對比〈天下〉篇與〈齊物論〉的道術論

    第九章 莊子與孟子「內聖外王」思想之比較

    第一節 莊、孟的時代困境和問題意識

    第二節 莊子與孟子的人性論

    第三節 人性的墮落,提升工夫和境界

    第四節 理想的外王世界

    第十章 《管子》與《黃帝四經》的天道與治道

    第一節 《管子》書中「道」之形上屬性及其與人之關係

    第二節 《黃帝四經》的天道論

    第三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天道論之比較

    第四節 《管子》書中的治道論

    第五節 《黃帝四經》的治道論

    第六節 《管子》與《黃帝四經》治道論之比較

    第十一章 鶡冠子

    第一節 《鶡冠子》

    第二節 《鶡冠子》的「道」與「法」



    第三篇 墨家學派

    第一章 墨子及《墨子》一書

    第二章 「天」的超越特徵及其與人的關係

    第三章 兼愛之德的涵義

    第一節 文王為體現天之兼愛的「法儀」

    第二節 兼愛與別愛之異

    第四章 貴義之德的涵義

    第五章 墨學的政治、社會實踐

    第一節 尚同於政治菁英和天志

    第二節 尚賢使能

    第六章 墨學的知識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 墨學論認知的條件、途徑與表述方式

    第二節 辯論之推理方法

    第七章 評論



    第四篇 法家學派

    第一章 法家的源流與特色

    第一節 法家的源起、分流和前驅人物——管仲

    第二節 子產

    第三節 李悝

    第二章 法家的三大派

    第一節 重法派的商鞅

    第二節 重術派的申不害

    第三節 重勢派的慎到

    第三章 集法、術、勢三派之大成的韓非子

    第一節 時代、思想背景及問題關注所在

    第二節 「法」的涵義及其超越依據–「道」之屬性

    第三節 人與道的互動關係

    第四節 趨利避害的社會人性論

    第五節 法、術、勢交互為用的集大成者

    第六節 韓非政治管理哲學的侷限



    第五篇 析名辨實的名家邏輯學

    第一章 對名家的概述

    第二章 鄧析的名實論

    第三章 《尹文子》的邏輯學說

    第四章 惠施名學中的邏輯思想

    第五章 公孫龍子的主要名學論題



    第六篇 陰陽家學派

    第一章 「陰」、「陽」釋義及其相互關係

    第二章 做為「氣」概念的陰陽

    第三章 〈易傳〉中的陰陽概念

    第四章 五行的源流

    第五章 鄒衍與陰陽家

    第一節 鄒衍的「始終五德之運」說

    第二節 鄒衍與齊學

    第三節 戰國至漢初「陰陽」與「五行」合流之氣化宇宙觀



    參考文獻





    二版序



      本書自二○一○年十月初版以來,已歷三刷,在即將第四刷之際,本人除了將全書校正錯別字之外,亦增加了新的內容。有鑒於先秦哲學的「六家」是中華民族遠古先聖先賢們的共同智慧,不同學派既有縱向的發展,亦有橫向的聯繫,非各自獨立而可切割的六學派。其中儒、道兩家的原創性智慧對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凝聚和發展,有源遠流長的影響,可謂中華文化精神文明的兩大本根。雖然儒家由於許多因素而形塑了其構成中華文化主流的地位,但是道家的形上智慧和人生智慧也是安身立命的不朽經典。質言之,儒家和道家是各有獨特性,也可互鑒交流而具備互補性。



      由是之故,本書擬第四刷之際,增加與上述相關之三大論題而成增訂版,這三大論題分別是:「第一篇 儒家學派的源流與思想內涵」的第七章〈先秦儒家禮樂的人文精神〉、「第二篇 道家學派」的第四章〈《易傳》與《老子》的幸福觀比較〉及第九章〈莊子與孟子「內聖外王」思想之比較〉。這三大論題皆屬宏觀性視域,並以「比較哲學」的方法,標舉出儒家和道家具差異性的特色,及其共同關注之人類精神文明問題、可資互補處。相信這三大論題的攝入,或可將本書內容臻於完善,且更具可讀性。

    ?
    曾春海謹識於臺南老宅

    2022年2月9日




    其 他 著 作
    1. 竹林七賢的道家哲學與人生
    2. 宋明理學及其發展
    3. 中國哲學概論(2版)
    4. 陸象山(二版)
    5. 中國近當代哲學史
    6. 竹林七賢的玄理與生命情調
    7. 中國哲學史綱
    8. 秦哲學史
    9. 中國哲學概論
    10. 陸象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