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本叢書的出版計劃原先出於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多年來的構想,曾先向政通提出,並希望我們兩人共同負責主編工作。一九八四年二月底,偉勳應邀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三月中旬順道來臺,即與政通拜訪劉先生,在三民書局二樓辦公室商談有關叢書出版的初步計劃。我們十分贊同劉先生的構想,認為此套叢書(預計百冊以上)如能順利完成,當是學術文化出版事業的一大創舉與突破,也就當場答應劉先生的誠懇邀請,共同擔任叢書主編。兩人私下也為叢書的計劃討論多次,擬定了「撰稿細則」,以求各書可循的統一規格,尤其在內容上特別要求各書必須包括(1)原哲學思想家的生平;(2)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3)思想傳承與改造;(4)思想特徵及其獨創性;(5)歷史地位;(6)對後世的影響(包括歷代對他的評價);以及(7)思想的現代意義。
作為叢書主編,我們都了解到,以目前極有限的財源、人力與時間,要去完成多達三、四百冊的大規模而齊全的叢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光就人力一點來說,少數教授學者由於個人的某些困難(如筆債太多之類),不克參加;因此我們曾對較有餘力的簽約作者,暗示過繼續邀請他們多撰一兩本書的可能性。遺憾的是,此刻在政治上整個中國仍然處於「一分為二」的艱苦狀態,加上馬列教條的種種限制,我們不可能邀請大陸學者參與撰寫工作。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獲得八十位以上海內外的學者精英全力支持,包括臺灣、香港、新加坡、澳洲、美國、西德與加拿大七個地區;難得的是,更包括了日本與大韓民國好多位名流學者加入叢書作者的陣容,增加不少叢書的國際光彩。韓國的國際退溪學會也在定期月刊「退溪學界消息」鄭重推薦叢書兩次,我們藉此機會表示謝意。
原則上,本叢書應該包括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哲學思想家,但是除了財源問題之外也有人才不足的實際困難。就西方哲學來說,一大半作者的專長與興趣都集中在現代哲學部門,反映著我們在近代哲學的專門人才不太充足。再就東方哲學而言,印度哲學部門很難找到適當的專家與作者;至於貫穿整個亞洲思想文化的佛教部門,在中、韓兩國的佛教思想家方面雖有十位左右的作者參加,日本佛教與印度佛教方面卻仍近乎空白。人才與作者最多的是在儒家思想家這個部門,包括中、韓、日三國的儒學發展在內,最能令人滿意。總之,我們尋找叢書作者所遭遇到的這些困難,對於我們有一學術研究的重要啟示(或不如說是警號):我們在印度思想、日本佛教以及西方哲學方面至今仍無高度的研究成果,我們必須早日設法彌補這些方面的人才缺失,以便提高我們的學術水平。相比之下,鄰邦日本一百多年來已造就了東西方哲學幾乎每一部門的專家學者,足資借鏡,有待我們迎頭趕上。
以儒、道、佛三家為主的中國哲學,可以說是傳統中國思想與文化的本有根基,有待我們經過一番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重新提高它在世界哲學應有的地位。為了解決此一時代課題,我們實有必要重新比較中國哲學與(包括西方與日、韓、印等東方國家在內的)外國哲學的優劣長短,從中設法開闢一條合乎未來中國所需求的哲學理路。我們衷心盼望,本叢書將有助於讀者對此時代課題的深切關注與反思,且有助於中外哲學之間更進一步的交流與會通。
最後,我們應該強調,中國目前雖仍處於「一分為二」的政治局面,但是海峽兩岸的每一知識份子都應具有「文化中國」的共識共認,為了祖國傳統思想與文化的繼往開來承擔一份責任,這也是我們主編「世界哲學家叢書」的一大旨趣。
傅偉勳韋政通
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