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15堂必修課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15堂必修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87972
陳清祥
經濟日報
2022年5月09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0687972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組織/管理











      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意外」已成常態,外部除了有系統性風險外,組織內部的弊案、貪污也是層出不窮。如果沒有做好風險預防與管理,風險就會變成危機。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提醒:從公司治理角度來看,任何企業重大計畫或做決策前,別忘了審慎評估風險。

      

      陳清祥,曾任勤業眾信集團總裁,30多年來精研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議題,對於近年與日俱增的舞弊案件,彙整個案資料深入探討後,發現原因不外乎包括:組織未落實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未記取先前風險事件的教訓確實改善缺失、未積極進行前瞻部署、董事會及各級主管機關缺乏持續性督導、員工缺乏風險意識……等。



      為強化企業預防與解決危機之應變能力,進而建構高韌性的營運基礎,本書分成15堂課,從新聞事件談起,結合實務經驗,從宏觀到微觀、從組織到個人,深入淺出地闡述風險管控與舞弊偵防,為企業深化公司治理、善盡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教材。???? ?

    ?


     





    〈推薦序〉 ??跟著會計師腳步,強化風險管理與控制 ??柯承恩

    〈推薦序〉 ??領導者應深讀的永續經營指導教材 ???盧明光

    〈自 ?序〉提升企業永續價值 須強化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

    ?

    第1堂課:從時事話題談風險管理

    1-1注意到了嗎?全球風險事件有增無減

    1-2 風險需要管理? 適度降低企業危機

    1-3 從風險議題調查? 點出重要的風險類別

    1-4 五個關鍵因素? 讓企業常忽略風險

    1-5 建立風險管理文化? 有賴全公司上下齊推動

    【延伸閱讀】

    .2021企業的三大風險

    .提升全員風險意識刻不容緩

    ?

    第2堂課:實施風險管理提升永續價值

    2-1 企業的致命傷:停電、疫情、駭客……

    2-2 營運中斷? 蟬聯風險威脅之冠

    2-3 公司治理評鑑? 引導企業導入風險管理

    2-4 公司治理3.0 ?風險管理機制列評鑑指標

    2-5 風險管理架構 ?董事會應扮演督導之責

    2-6 做好營運持續管理 ?降低營運中斷損失

    2-7 深耕風險意識? 引領產業永續發展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風險管理新思維-結盟新興科技,回應不確定性〉研究報告摘錄

    ?

    第3堂課:落實高階人才接班傳承計畫

    3-1 傳承與接班 ?企業基業長青的關鍵

    3-2 公司治理評鑑新趨勢 ?重視企業接班人計畫

    3-3 厚植組織競爭力 ?來自人才培育發展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健全家族治理? 讓家族和企業永續傳承

    ?

    第4堂課:層出不窮的舞弊案件

    4.1 舞弊現形記 ?國內產業個案分析

    4.2 舞弊行為防不勝防 主動偵防是遏阻之道

    4.3 舞弊三角理論 ?揪出蠶食鯨吞的行為動機

    4.4 履行誠信經營? 降低舞弊發生機會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杜絕貪腐? 共創廉潔、誠信的社會

    .誠信+透明才能嬴得信任

    ?

    第5堂課:內部控制的意義與架構

    5.1 內部控制目的? 促進公司之健全經營

    5.2 五大要素縱橫整合 ?動態回應環境變化

    5.3 築起三道防線 ?確保內控制度有效性

    5.4 受到先天限制 ?內控無法保證達標

    5.5 缺乏高層支持 ?再好的制度也會失效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政府及公營事業應帶頭強化內部控管

    ?

    第6堂課:組織、人員職能適當分工

    6.1 兩則貪腐實例 ?皆肇因職能分工不當

    6.2 職能分工原則 ?相互牽制、互相制約

    6.3 管理職能分工 ?得遵守三大原則

    ?

    第7堂課:內部覆核:層層把關達成嚴密監督

    7.1 如同給藥前須覆核 ?避免人員作業疏失

    7.2 機關組織愈龐大 ?小心覆核有三狀況

    7.3 高層戒心不足 ?神鬼秘書盜千萬無人知

    7.4 加強管控之餘 ?別忘了簡化流程

    ?

    第8堂課:海外子孫公司易成內控死角

    8.1 天高皇帝遠 ?強化三道防線除弊

    8.2 莫嘆鞭長莫及 ?三層面做好風險管理

    ?

    第9堂課:銷售及收款循環控制作業

    9.1 檢核六大目標 ?確保銷貨的真實性

    9.2 收入循環常見案例:虛假交易美化財報

    9.3 提升授信管控 ?減少收取現金的機會 ???

    ?

    第10堂課:常見的採購舞弊手段與偵防

    10.1 採購及付款循環 ?必須達到八項目標

    10.2 採購弊案頻傳 ?供應商是行賄幫兇

    10.3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貪瀆行為手法多變

    10.4 五個危險信號 ?拆解採購舞弊未爆彈

    10.5 九個重點對策 ?從根本減低舞弊發生率

    ?

    第11堂課:查核固定資產循環

    11.1 資產掏空舞弊案 ?以大西洋飲料為例

    11.2 取得或處分資產 ?處理程序之落實

    11.3 董事會實質審查 ?讓弊案無所遁形

    11.4 嚴防財報地雷 ?隨時緊盯資產減損

    ?

    第12課:避免人才技術兩失:研發及智慧財產管理

    12.1 藉研發循環過程 完備智慧財產管理作業

    12.2 守密的最佳良策 關鍵是留住優秀人才

    12.3 競業禁止還不夠 ?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更重要

    12.4 營業祕密定義 ?三要件缺一不可

    12.5 薪酬會檢討獎酬制度 ?人資部負責員工保密教育

    12.6 依循六個管理規則 ?保護機密降低遭竊風險

    【參考法規】

    ?

    第13課:全球資安威脅來勢洶洶

    13.1 駭客攻擊日益猖獗 ?資安升級迫在眉睫

    13.2 科技與產業創新 ?全方位資安措施不可少

    13.3 資安防護怎麼做?可從三大方向切入

    13.4 政府深化資安監理 ?強制金融業設高階資安長

    13.5 資安不再是IT議題 ?應提高至董事會層級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資安風險管理十大問題

    ?

    第14課:透過內部稽核確保內控有效運作

    14.1 內部稽核人員 ?保持超然獨立性

    14.2 只做表面文章? 內部稽核常見缺失

    14.3 四個監督工作 ?避免子公司乘隙作亂

    14.4 內部稽核年度計畫 ?須依風險評估來訂定

    14.5 內部稽核未來方向 ?從風險評估到風險為導向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防高層舞弊 從強化內部稽核及審計委員會做起

    ?

    第15課:建置有效的吹哨機制

    15.1 設置檢舉機制 ?提升防弊執行成效

    15.2 舉報成效不彰 ?可能犯了這些錯誤

    15.3 金融與保險業? 吹哨者機制法制化

    15.4 檢舉中心委外 ?更能及時有效處理弊端

    【參考法規】

    【延伸閱讀】

    .除弊無死角,「匿名」吹哨該受理嗎?

    ?

    〈附錄〉重要法規、守則及參考資料





    推薦序



    跟著會計師腳步,強化風險管理與控制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前院長 柯承恩




      在企業經營上,一般最關注的議題是企業的成長與利潤的創造。確實,企業設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市場上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而且能夠創造利潤,並且持續的成長。但是,另外一個影響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議題,就是風險管理。



      企業的成長的顯現在營收數字,而利潤的創造顯示在獲利數字,但風險管理就不是只有一個數字或直接顯現在財務報表上,而要較深入的分析,也因此容易受到忽略。然而,風險管理關係到企業的存活,甚至一些成功的企業會因為風險管理的不善而一蹶不振,甚至無法繼續存在。所以,經營者與團隊必須要有高度的風險意識,在經營過程中準備好風險管理的機制與執行,才能持續地在市場中成長。



      企業經營風險有外部也有內部的風險。外部風險來自於經營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產業等各種外在的風險;內部的風險則包括內部組織、制度、系統、流程、人員、職能設計等,可以說是風險無所不在。如果沒有做好風險預防與管理,風險就會變成危機,使得企業得來不易的成果受到重大的傷害,甚至成為生存的問題。



      企業要有強勁的風險管理能量,第一步就是要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可以說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企業預防與管理風險的基礎建設。本書作者陳清祥先生曾任台灣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事務所的所長,有超過35年的會計師查核工作經驗。會計師查核財務報表時不只是查對數字的可靠性,還需要對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估,以決定如何採取適當的查核方法與程序。除此之外,會計師也常接受客戶的委託對於企業的內部控制,做更深入與完整的查核評估或設計,成為所謂的「企業醫師」。



      作者以其豐富的會計師經驗,非常具體地整合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觀念與實務,深入淺出並分門別類的檢視、分析與建議如何完善一個企業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本書對於有意進一步強化其風險控管能力的企業有很大的幫助,而對於企業內參與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過程中,更是一本難得的工作寶典。



      我國企業在面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轉變與新冠疫情的衝擊中,更需要強化本身因應內外變化的風險管理能力,以便有強健的體質與韌性,能夠抗衡並掌握衝擊帶來的契機。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的出版相當別具意義,我很榮幸並特別推薦給現在與未來參與企業經營的管理與專業人士。



    領導者應深讀的永續經營指導教材

    朋程科技公司董事長.? 盧明光




      非常榮幸受陳董事長邀請為《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15堂必修課》寫序,陳董事長長年執事的勤業眾信會計事務所,是我曾服務的光寶集團簽證會計師事務所,也曾一起在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及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共事,至今每個月一次一起在「不老樂活養生登山隊」爬山,「亦師亦友」共處超過15個年頭。陳董事長處事嚴謹,認真、負責,為人誠懇、親切、熱誠,是表裡如一的性情中人。



      陳董事長35年前從勤業眾信會計事務所的基層查帳員、執業會計師,一路晉升到勤業眾信集團總裁,經驗豐富,除審計專業外,還歷練集團風險管理、財務顧問及管理顧問總負責人,多年來參與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中華民國股權投資協會、中華民國公司經營發展協會等專業組織運作,目前尚擔任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第七屆理事長以及宋作楠先生紀念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退休後積極以專業做公益,從新聞事件談起,結合其多年來實務經驗,完成這一本結合時事與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相關實務的著作,為企業從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及永續經營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教材。???? ?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15堂必修課》探討企業為何風險事件頻傳?弊端重生?如何判斷危險信號?發現:企業組織未落實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未記取先前或別人風險事件的教訓,未積極進行前瞻部署,董事會功能不佳,或員工缺乏風險意識等,進而從公司內部控制九大循環探討、檢討,建立公司治理應有正確觀念及作法。本書內容非常完整和豐富!是非常不可多得的實務教戰守則。



      公司治理的主要功能是興利與除弊,而貪婪經常是造成企業發生弊案的推手,所以內部控制制度要確實執行,並且確保公司各項資訊及時揭露,建立正確的經營理念,企業才能邁向成功康莊大道。本書15堂必修課,從全球風險事件頻傳,到大家還記憶猶新的2021年5月全台兩次大停電,提醒企業注意營運中斷的風險,尤其目前氣候與生態危機已然是全世界長期面臨的重大風險,加上短期流行疫情爆發,在在提醒企業經營除了追求短期獲利外,更要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落實公司治理。



      除營運上的風險外,落實高階人才接班傳承計畫,強化企業競爭力,也是公司風險管理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大型企業或台灣典型的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議題,刻不容緩,而長期培養內外部高階優秀人才,是大型企業永續經營發展,也是台灣家族企業進行專業家族治理以及培養企業接班人的絕對關鍵!



      高階人才培養的發展構面,包含:



      (1)領導發展:強化人力資源,建立成功團隊

      (2)策略創新:創新求變,定義未來

      (3)重塑文化:建立共同願景、使命、核心價值與行為模式

      (4)組織轉型:引領變革



      因為公司優秀領導者的密度等於公司整體的競爭力,所以人員管理是組織的關鍵成功因素。尤其,董事會應建構永續的企業文化,時時給予經營團隊掌聲下的期許,也就是要建立企業願景,給予期待,並且全面性培養高階領導人才,以將士用命,建立成功團隊。



      我是專業經理人出身,帶領「中美晶、環球晶和朋程科技」三家企業都連續多年名列主管機構「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前5%企業。深深肯定與確認本書是一本對台灣全體產業經營實務的參考及訓練教材。



      最後期勉所有企業與企業主,經營企業一定要賺錢,才能對得起股東、員工和社會。可是也要能對「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永續經營」做得完善,才是「良心、良能、良德」的三良企業,也才是為人、為社會的更重要意義!



      很高興看到許多專業經理人退休後像陳董事長一樣,積極努力以專業來做公益,回饋社會。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好企業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積極防弊與興利,以促進國家、社會以及企業的健全經營跟永續發展。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