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

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04411
張馨潔
九歌
2022年5月30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4504411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增訂版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時時生滅的微物隱喻,每一次與所愛的生發與相遇,都扣擊靈魂深處,成為顫動的回聲。



      繼《借你看看我的貓》後,張馨潔再度以纖柔善感的文字,輕輕撥動自身與萬物相繫的細弦。透過珍重而誠摯的敘說,還原由她眼目所見,心靈與萬物共振的世界。



      全書分為二輯:「你在,煙火盛放」寫交會與愛情,錯雜著執迷與失落的探尋,時空流轉下難以追企及繪測的事物。當關係的結局已然明瞭,每次的相遇是否皆為流逝,以不可見的速度凋亡?回視相愛的日子,企圖以語言描繪定義〈不曾發生卻確實存在的一天〉,卻發現觀測的對象早已在光陰中跨步向前,每個落空的指涉都是追趕不及的殘影。也曾窮盡〈最遠的路徑〉,在探索幽暗地宮的傷與被傷中,識得己身真名;或與〈坐在遊覽車最後一排的人〉,在方醒的清晨相視而笑。模糊的記憶與各異的詮釋不構成述說的困擾,因往事無可核鑑,存疑或深信亦無法更動分毫;所有故事在發生的當下,我們已永遠的失去了它。



      「我在,星空如常」則寫自我與生活中隨起的雜想,透過作者眼光看待日常器物,探究各種關於身體的、情緒的、閱讀的心念,今昔串聯並且彼此暗示。〈持存〉凝佇時光鐫刻自我的飾物,祈願文字同樣貼身不須取下;摩挲製陶家載滿心意的作品,〈敬畏生活如同敬畏神祇〉;嗜甜者撕下邊緣烘烤酥脆的肉桂捲,配上糖漬核桃,讓食慾與記憶在胃底泛漣漪。陌異的他者在踏實又連續性的行動中被賦予意義,同時,作者亦不避諱深入自我的疆域,感受路途中的顛躓與苦澀。試探著同貓兒間關係的距離,也沉浸〈四弦的獨奏〉,在拉奏大提琴中,感受主與客的喧雜交談。最終明白寫作者〈信仰時間〉而非文字,看見生命在時光裡流洩的軌跡,相信事事終有各自的歸屬與流向。



      張馨潔聚攏微末小事,撿拾煙火與星空的碎片,在轉瞬與恆常間思辨愛情與自我,織就斑斕絢爛的夜空。



    本書特色



      ★以《借你看看我的貓》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的張馨潔,用散文指認剎時相遇的煙火斑斕,自身宇宙的恆常運轉,獻上關於愛情與自我最真誠的思考與述說。



    名家推薦



      周芬伶、崔舜華 專文導讀

      徐珮芬(詩人)、張瑞芬(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陳繁齊(作家)、蔡俊傑(作家)、謝子凡(作家) 燦爛推薦



      「她像愛情的盜火者,以犧牲自己,成就文明︰而愛情是如此原始陳舊,連訴說都沒有新語言,愛如巨礦,亦如頑石,她只能挖開礦脈,照明一切,讓它自己成為語言或藝術。」──周芬伶



      「我逼迫自己歸零為讀者,放縱自己既可陷溺於那濃密馥郁的自描裡而讀得過癮,卻又同時深重的心疼於她的誠實,細膩,柔軟,和太多過太密如臟器贅瘤的體貼與妥協,灼得人脾器疲痠,燒得人雙目欲淚。」──崔舜華


     





    推薦序:愛的盜火者�周芬伶

    推薦序:肉身煙火�崔舜華



    輯一 你在,煙火盛放

    關於那個晚上的我們,還不知道的一切

    離地的花園

    不曾發生卻確實存在的一天

    憂傷堪輿紀

    美金與湯圓

    最遠的路徑

    沒有我的樓層

    起床第一件事是先微笑

    坐在遊覽車最後一排的人

    電影背後的電影



    輯二 我在,星空如常

    持存

    敬畏生活如同敬畏神祇

    流體力學

    曲折小事

    逗號般綿長的那種

    不要緊的

    那個戴花札耳飾的少年

    傍晚時刻的迫降

    鮮花易碎

    遲來的蜂群

    水面之下

    第○.五隻貓

    四弦的獨奏

    信仰時間



    後記:屬我的述說



    附件2 推薦序



    ?





    推薦序



    愛的盜火者

    周芬伶




      已經很久沒幫學生寫序,說好說壞都不是︰散文尤其尷尬,過於透明的文體,說太多顯得露骨。這本大抵以愛情為主軸的散文集,似乎是加密的情書或告白檔案,真的可以解鎖嗎?



      學生的祕密我常事後從他們的文章猜知,一向不主動問,也不評斷,保持一些安全距離。馨潔在那場十年之戀中逃離母親與師友,我與她總有五六年斷聯,她將自己屏蔽,連閱讀都放棄,遑論寫作?別後第一次相聚,她已三十歲出頭,相別十年,見人低頭,說話聲如蚊聲顫抖,美麗大眼中閃現驚恐神色,那些年到底經歷了如何恐怖之事,我不敢問,她選擇性的說了一些,但也只有一點點。



      感覺這女孩跟受家暴或創傷後症候群類似,會來找我就是想好起來,能不接住嗎?



      記得初見她的模樣,大一拿文學獎,成績常是全班第一,老師們常誇獎的模範生。嬌小的個子,一張明星臉孔,穿一襲白色有荷葉的長洋裝,像長梗白百合,梳公主頭,日系的淑女打扮,卻有一張西方美的臉孔,強烈的五官,說不出哪裏不協調。她站在人文大樓的走廊上,看到我甜美的笑著點頭,這麼美好又這麼年輕,將有如何燦爛的未來?我暗自驚歎,忘記那不協調感。



      那不協調感,是另一個靈魂裝進看似安全美麗的身體嗎?



      十年之間她那不安全的靈魂逸出,顯現混亂與閉鎖的狀態,因此不要求說明也不勸說,就要她來粉圓班寫作,許多友伴與刺激,越寫越好,一年後得獎出書,從書中猜知一些情事,整本書談的都是貓,愛情那篇模糊難解。也許有人認為她出書太快,我覺得是被愛情耽擱太久,她是學生中較早開始寫作得獎的,根基一直在,從早幾年〈鵝黃色的光〉就可看出她的文字特有的華贍與縝密,只是她的情關太難了。



      有些人只是寫,有些人一面書寫一面修鍊,她是修鍊完成揀到文字,就地畫出她的心靈歷險。



      一直迴避的愛情在這本書終於面對,雖不全面,但她對情感對人生的啟悟,可說從血淚中得來,字字入心,金句連連。譬如訴說「愛是自我消蝕的過程」︰



      流逝仍在。因而,每次離開他,你總覺得自己又少了一點點,持續的一點點一點點,像是機器磨切金屬時發散的火光,銀色的合金碎屑,散落在機車後座,或是捷運車廂,還有路旁鋪上磁磚的人行道,粉質不扎肌膚的持續遺落,誰看見了你越來越透明,或是越來越不完整了?以終止回推,時光機靈的分配每個遺落的時機,再也沒有再見的時侯,或是沒有念想的時侯,風會帶走最後一粒沙。



      這樣的消蝕漸漸走向無我、非我、異我。在那個透明的半空世界,擁有等同失去,夢想等同幻滅,有愛與無愛同義「生命中感到最美好的一天,是不曾發生的那一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愛,是我們沒有談過的那場戀愛」,這已不是虛無所能訴說,像是羅蘭巴特《戀人絮語》中解構愛情,其中有女性的哲思:她正在剝離,形成自己的第二時間,那失語的十年是第一時間,讓她倉惶奔逃,常恍惚的回到母親住處,偷偷觀看她的生活,或走一遍她的日常路徑︰在馬路當中奔去搶救快被車撞上的流浪貓,抱養它們比自己更嬌貴。她忘了要愛自己,也忘了自己,以至在那地宮十年中,她變成善於遺忘的人「或許,人際間最大的恩典並非被記憶,而是被遺忘」,她信奉伽達默爾,個體與世界走向統一,同時走向分化,人的身體上存在他者,如此分裂,如此痛苦,這才能讓人在他者中看見自我,如那掩埋地底千古之前的祿豐龍,他們帶著的具大痛楚如此難被理解,它是生命即傷口的隱喻,必需掏挖出來︰或是在《地海古墓》中的轉生女祭司阿兒哈,五歲被帶至神廟,與親人隔絕,因此擁有不滅的靈魂,只有她能在黑暗中看見一切,最終找到自己的真名後,確認自己的身份,然後走出地宮不再回頭。原來想要遠離黑暗只有通過黑暗本身。在〈最遠的路徑〉中可以找到她走過的十年,那是一場心靈的長途黑暗之旅,也是炭治郎的滅鬼旅程,而「阿兒哈」並非一無所獲,她得到真正的領悟︰



      如絕對的光或絕對的黑,那樣安靜的涵容一切,因為識得的過程必然有所犧牲。並非容許自我被傷害,而是明白傷害也是關係的一種,而是明白傷害也是關係中的一種可能,無所回應也是一種回應,在人生中靜待認明其中多層的含義。



      因此,她不悲觀,還特別寬容。她總是為別人的錯誤找理由,並輕易的原諒。如此她形成強韌的自我,並越來越有信心,如今她笑靨如甜霜香花,氣定神閒密密織著文字。



      現在的她跟一般正常女孩談傻傻的兩小無猜戀,搞笑的一面漸漸顯露,天兵之事談也談不完,感覺她漸漸好了,一切黑暗都過去了。事實上不管她跟誰在一起,都是自己一個人,她在也不在,她指出人生是一道道缺損,然後告訴你這些都是珍寶,這是矛盾或弔詭?那些還沒開始的戀愛,那些還沒想起來的悲傷「不是遺忘,而是還沒想起來」,那些不知後悔,無從後悔的感情,關在地宮中找不到出口,難以啟齒,羞憤不已的十年之問,仍是沒有回答,或者永遠沒有回答,那都不重要了,因為她已找到訴說自己的文字,因此這第二本散文的意義,於她特別重要。在那場鬼的旅程中她找到文字,文字就是她的真名。



      這本用甜美書名與篇名包裝的散文集,因此具有多層含義,它是愛情書、性靈書,也是符號書。



      她像愛情的盜火者,以犧牲自己,成就文明︰而愛情是如此原始陳舊,連訴說都沒有新語言,愛如巨礦,亦如頑石,她只能挖開礦脈,照明一切,讓它自己成為語言或藝術。因此她有十幾年的失語期,並疏離自己,成為他者,並與主體頑抗。



      這讓我想到莒哈絲,她一再書寫的童年與愛情,流成一條河、其中滾動的只有母親。馨潔書寫愛情一直存在異於己者,非己者、不得己者、不由己者的錯位,愛在,人在,但沒有真正的出席,永遠缺席,這是她的一面。



      她的另一面是會吃(超會買甜點的糖人)、會玩(去日本狄斯耐過生日)、插西洋花(她說要追求油畫感)、拉大提琴(獨自演奏四小時),仿如中古世紀城堡中的公主,垂著長髮辮,穿公主風的衣服,過著略優渥的生活,別忘記她獨力經營一家補習班,經濟獨立十幾年,是我見過少數很會賺錢的中文女子。



      這一切豈不矛盾?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人容得下兩個靈魂或以上。



      通過文字她貫通一切,更加認識自己,她常一面寫一面痛哭,然而我們只看到從容靜定。



      隱約、微細、氣韻,如夜鶯歌唱直至泣血,其中有散文新舊交織筆路,如六朝文般得華贍神韻之美,又如新葉脈紋,鏽花針腳,初讀不易進入,進入後鑽進紋理。



      要說抒情美文中的愛情書寫,在以親情為主軸的散文傳統中,一直受到漠視,愛情難寫,好的文字都被寫光了,現代散文家如蘇青、張愛玲、蕭紅已被談太多,莒哈絲都走了。她更像是向田邦子,一面叨絮日常,一面說「人類這種生物都是藏?各種心情在生活。大家都是抱?如果刨開肚子、掏心挖肺,會面紅耳赤無法出門見人的心思過日子。只好掩蓋自己的心情,走一步算一步,自欺欺人的活?。大家都是這麼活過來的。」,她把人性看得太透了,然而在愛情上堅持「一輩子一次就好,我想談個戀愛」、「井聲替代戀情悲,身有限而情無盡」。



      在新世代散文中書寫愛情較深刻的女散文作家如鍾文音、李欣倫、言叔夏,同志作家如丘妙津、郭強生,他們對情愛的書寫是亂世中的高音,延襲著獨抒性靈的美文傳統,重點在性靈,沒有靈氣的愛情書寫更是惡俗,大智若愚的馨潔應該列在這系譜中,這是阿兒哈的真名──恬娜。符號。



    推薦序



    肉身煙火──略評張馨潔《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

    崔舜華




      我幾乎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張馨潔──一方面,是我們猶如雙生姐妹的親暱交誼──每次好不容易見面,我們緊緊擁抱著彼此,互贈花珠:我感受到她瘦骨嶙峋如危崖之花的腰背曲線,她則緊緊用細瘦雙臂抱住我日益豐腴的肩背。我總是添了幾分彷彿她又總減了幾分,她噙著晶澈變色片、猶如星石的眼瞳,迅速的殞落在我的眼眶裡,像溫柔不可抗的天外流星。



      另一方面,則是她本人所具備的、兩種極端且頑抗的拉鋸張力──甜蜜與堅硬。巨大的溫柔與鋼焰般的實踐能量。以及,那溫柔美妙纖細的雪膚墨睫底下,存在著的核桃般堅硬的蕊芯。



      若是她佇立在一場地震的震央,我們將聽到那核果喀啦喀啦搖動的細音,以及她擁有的一副如水霧柔弱,如提琴嬌嫩,如霓羽單薄的身軀。



      馨潔養花,豢貓,喜甜食,不沾酒氣,她是那種無涉人間煙硝的存在,如林中之象,如湖面天鵝。她拉琴,大提琴彷彿是為她天生的纖細骨架而量身訂造的那種存在。(我曾對她說過,如果明天就要死去,我多想親眼見她演奏一回拉赫曼尼諾夫,而她也鄭重的遞出了允諾。)



      她習琴多年,幾乎沒有在他人面前拉過琴,單單只有她心愛的貓貓們曾有幸聆聽她的獨奏──



      我喜歡拉大提琴時,那擁抱的姿態是那樣的寬厚。身體被撐開以包容樂器,無防備的伸展,琴背傾靠,猜疑卸甲,胸懷也一起開展,邁向群眾,漫向演奏空間,或整個地球。琴身隔著胸膛共振,胸骨後心臟被血液包裹,持續的篤篤躍動。大提琴以琴腳插地,生根,從造物重新回返成為一棵年輪生長的樹,開散的枝葉感受陽光與風雨,享盡天地的餘裕。



      除了她與她的琴,關於馨潔的一切我都依偎著熟悉。由於對彼此實在太熟識,所以,當我閱讀這部散文集時,竟有種無言可說的彷彿偷窺狂般的猥褻自懺之感,但,我逼迫自己歸零為讀者,放縱自己既可陷溺於那濃密馥郁的自描裡而讀得過癮,卻又同時深重的心疼於她的誠實、細膩、柔軟,和太多過太密如臟器贅瘤的體貼與妥協,灼得人脾器疲痠,燒得人雙目欲淚。



      但她終究是跨越了那一座擊壤如碎坷的土丘,赤著腳橫渡涉那滄浪之水,濯其裸足,光潔如筊白,細滑如初雪。如披袈裟、履冰層地,她如是寫道:



      那令人執迷的短暫交會,你以為自己能甘於永久的,但長情仍有限,有時你往後一站,不經意就站到對方的視線之外。……人們永遠都不知道相處最後一天是什麼時候,你隨口說著,繞過他身旁,他認同的點了點頭。沒有任何徵兆,幾個月後再想起,那天之後你們竟也沒有再見面。



      她以細嫩如薄霜的膚表赤足行過極其粗礪之的荊棘窄徑,而那荊刺與枯藤編織的王冠,僅供識得愛的險途之人加冕。



      走過了愛情又走進了愛情,而戀愛的沿途往往有花。鮮嫩花身頻繁的如同水晶雪球,迎著微風搖動,便熠熠的承擔春陽且綻開顏頰。



      佳人怎能無鮮花加持?馨潔也常送我花,她送我的花往往是新鮮的猶含著鬱鬱水氣的新鮮花束,一如她在文字中所歷歷數算的美好馥郁眾芳名—珍妮白桔梗、庭園法式第戎玫瑰、吊鐘百合桔、小檉柳、小飛燕草、符號金玫瑰、泡盛、蔓荊—她仔細的審視從含苞,綻放,乃至萎謝的過程──



      緩慢的萎謝,像綻放的速度那樣,只是一顆半開的花苞,從視角之外一處小地,練習向外延展的角度,讓橘彩從花瓣逐步轉淡過渡鮮黃,在花瓣之後劃出兩道直紋,如挺直的背脊,勾出昂挺的線條,在時間中走了好一會,才走入你的目光。



      ……



      上個冬天我等待著三種花,金合歡、白頭翁、鈴蘭,最後我只遇見金合歡。



      上個冬天我等待一個故事,最後無所著落。



      愛至盡頭,便是荒園一座。以至於最終,花終於也成就了涅槃般肉身,透過掏心的餽贈與寓意岐繁的花語,下方這一小段文字,簡直便是「張馨潔」贈予自我的預言,並同時慷慨的分贈所有愛她、識她且讀她的人──



      我想送你一束花,我想給你一個新的名字,我的名字。我想告訴你,關於一束花的先後離席。



      對於時間本身,張馨潔也毫不吝惜地慨捐一具肉身,以及補給品一盒:盒內有黃昏曖曖如絲的餘暉,有傍晚家戶煙火的氣息,有對於漫漫長夜的企盼與慌張,是故她寫下──



      總覺得傍晚是一些騰餘的白日,騰餘的夜晚,像是倒進瓶子裡的補充包,往往有所畸零,只求盡快且奢侈的消耗,最好有如不曾存在。人潮趕忙的腳步中以及回堵的車陣中,慢下腳步的人總有些尷尬。



      大風吹,吹傍晚不知道要去哪裡的人。



      她從黃昏寫至深夜,又從夜深寫至凌晨,極其有耐心的描述每一個時間刻度的感官饗宴:光調,色調,音調,這些不同的調譜造就了她更強韌更吹彈不破的核心。她將時光切碎、烹調、燉煮,觸唇淺嘗,便知曉了時間內部正有著萬花盛綻,正盛放稜鏡萬象──



      ……成為握有權力的最高者,常會擁有身在福中還不知福的孤單。只為自己而活的人,令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悖論。雖白天難以覺察這種心緒,我奮力地向前衝刺,夜晚則必須反芻這些光明帶來的後座力。面對過往,雖並不為人生中的任何選擇後悔,因如今看來也並未有其他更好的選項,只是,對於所有人事並非毫無虧欠。



      所以更多時候只能選擇早睡,只有與床重合才覺得實在。隔天又是新的世界,像是小說中的孩子在混雜現實與想像的歷程中與惡勢力搏鬥,下一幕他只是睡眼惺忪地醒來,無法確定昨晚的事,是現實或夢境,還是介於兩者。



      終究,《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裡,彷彿煙火之有無竟不如了星空的真實心腸。煙火不過是日常微細的情緒爆破,正如她在第一本散文集《借你看看我的貓》裡,關於貓的書寫的延續:三隻小貓依舊挨溺著她,以她為行星而旋轉跳躍,貓毛色光美一如歲月靜好。所以,她可以開啟她的一日,就像她無數次的魔幻般以教人安心的平庸幻術開啟每一天的初章──



      尤其是早晨五點喝下第一口咖啡,那些陰鬱的氣氛,就這麼被嚴肅又苦澀的口感壓下。手機顯示電池電量已充足,處理晚上擱置的訊息與郵件與桌上堆疊的資料夾,把披散在桌上的衣物放進洗衣機按下清洗設定。



      這也是照顧自己的一種方法吧!家中開始一掃頹廢,連資料夾間的貓毛都被審慎拭淨,子彈整理術、斷捨離、減塑與環保、低糖少油,這些關鍵詞開始了它們的晨間簡報,喚出我人格中積極的那一面,繼續向整個世界,囂張叫陣。



      (本篇引文皆來自《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  




    其 他 著 作
    1. 從下筆開始:40則突破作文難題新方法
    2. 你是盛放煙火,而我是星空(博客來獨家簽名版)
    3. 借你看看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