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祕密警察就像病毒,
入侵到所有人的生活之中
?
首部深入研究監控下的社會
文化、體制、人際網絡的民族誌
?
★? 一部個人生命史與東歐冷戰史相互交織的自我民族誌
★? 被監控的人類學家現身說法,剖析前共產國家如何監控人民,打造恐懼帝國?
?
「本書是有關被監視的效應,而被監視已經成為了人皆有之的經驗。我們現在全都處於監視之下,但我們大部分人對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幾乎毫無概念。……在每天都有新監視方法誕生的今日世界,我希望本書能夠讓某些監視方法和它們的效應曝光。」——本書作者凱薩琳.韋德瑞
?
一九七三年,來自美國的人類學博士生凱薩琳.韋德瑞到羅馬尼亞進行田野調查。她生活在外西凡尼亞一個小村莊,漸漸和當地村民培養出家人般的感情。她以研究當地寫出的著作,更開啟西方國家東歐研究領域先河。然而,隨著九○年代羅馬尼亞共產政權垮臺,她卻從解密檔案中發現:自己曾被當成間諜,受到嚴密監控。國安局中有關她的祕密檔案,多達兩千多頁。
?
韋德瑞決定深入研究自己的監控檔案,藉以了解共產政權下的監控體制與線民文化。她回溯過去、找出線人,甚至訪問到當年負責監控她的國安局軍官。
?
然而揭開真相並不容易,甚至令人難堪。過程中,她曾看見自己被偷拍的影像,也曾發現過往深信不疑的人際關係,其實充滿陷阱。有人懷著目的接近她、更有朋友因她而身陷危險。而她與監控軍官的面對面,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經歷。
?
韋德瑞以自身經驗為田野,發揮民族誌學者的敏銳,引領我們思考:
★ 國家安全的機器如何運作?如何吸收線人,編織陷阱?
★ 國家如何為自己製造敵人? 被監控者如何被創造出邪惡分身?
★ 祕密監控如何與社會關係網絡交織在一起?
★ 冷戰的社會氣氛,如何孕育監控文化?
★ 「加害者」是甚麼樣的人?
★ 身為被監控者,認識真相令她備受衝擊,她如何深入反思,重拾對人的信賴,進而從檔案中剖析出整個監控文化與機制?
?
這是一本對監控體制極為難得的深入剖析之作。不僅曝光監控機制,也讓我們看見體制下的人性。對於臺灣讀者而言,這本書或許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入認識威權時代的歷史。
?
本書特色
?
1. 轉型正義的啟發:促轉會在五月結束任務。對於威權時代的歷史,我們的認識仍然有許多空白。而國家檔案未來將如何,尚未解密的檔案何時解密,也持續引起關注。什麼是臺灣轉型正義的下一步?從《他們說我是間諜》中可以讀到許多啟發。
2. 補足東歐歷史空白:近期臺灣讀者對東歐歷史的關注提升,《他們說我是間諜》補充了共產統治時期與之後的東歐面貌。
?
3. 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認識監控:正如作者本人所說,當今是一個監控技術手法不斷翻新的時代,監控並非與我們無關,我們應該深入認識監控的效應。
?
重要事件
促轉會在五月結束任務,在此時刻以本書探討真相與和解的問題。
?
名人推薦
?
專文導讀
?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推薦人
李志德(《鏡周刊》文化組總編輯)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阿潑(作家)
胡淑雯(作家)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前促轉會委員)
楊翠(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前促轉會主委)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蘇慶軒(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員)
?
各界好評
?
「這本既迷人又重要的書應該被列為人類學家和口訪歷史學者的必讀書單。」──西拉.菲茨帕特里克(澳洲歷史學家)
?
「帶著無畏的好奇,與一顆破碎的心,凱薩琳.韋德瑞帶我們走上一趟憂心忡忡的旅程,深入她的祕密警察檔案,處理田野工作中的信任與背叛問題,她所袒露出的脆弱令你想握住她的手。這是一本自我民族誌與歷史的混合體,讀來縈繞心頭又深具原創性,本書必定會成為人類學的經典。」──露絲.貝哈爾(美國人類學家)
?
「《他們說我是間諜》是兼具深度與好讀的著作,是臺灣罕見的羅馬尼亞社會研究,也是從親歷見聞角度出發的東南歐現代史與冷戰學術史……至於貫穿全文,韋德瑞與羅馬尼亞友人之間的真摯感情,與四十餘年不斷的緊密人際連結也提醒我們:祕密警察檔案雖然黑暗,但人際友誼卻也無比強韌。」──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