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現代國家如何成形?民主自由如何誕生?性別平等如何發展?一探人類文明邁向現代的關鍵時刻

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現代國家如何成形?民主自由如何誕生?性別平等如何發展?一探人類文明邁向現代的關鍵時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4436
大衛.朗西曼
陳禹仲
臺灣商務
2022年9月01日
167.00  元
HK$ 133.6  






ISBN:9789570534436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


  • 人文社科 > 政治 > 政治學理論/經典著作











    12本撼動世界的經典著作X 12個改變歷史的關鍵時刻

    為何即便經過百年的淬鍊,我們卻仍時常掛心民主的瓦解?

    明明國家是人民所授權,為何我們卻對國家權威毫無招架之力?



      現代國家的最初型態,是在17世紀一連串內戰與暴力之下,人們為了自保創造的合法暴力體制,經過了百年的演變,才逐步變成今日的自由民主政權。然而,政府的暴力性格從未消亡,我們卻早已忽略了穩定之下淺藏的隱憂:從阿拉伯之春、太陽花學運到BLM運動,我們看到當政府要鎮壓群眾時,人民難以反制政府的暴力;社群軟體與AI科技的興起,不但沒有讓群眾更加自由,反而成為政府監控人民的利器。為何如此?政府明明是由人民授權所組成,為何人民卻難以反抗?極端思想與新興科技,為何一步步瓦解了民主政權?



      ◆要理解民主政權的脆弱,就要先理解現代政治的本質◆

      在這個民粹主義、極端政治席捲的當今,民主政權看似下一步就要瓦解,成為極端政治的墊腳石──但若我們綜觀歷史,反而會發現潛藏在民主暗流中的波動,才可能是現代政治的常態。這,是否代表著我們誤解了現代政治的本質?



      在17世紀誕生的現代政治,追求的並不是民主,而是平等的保護。人們將權力交給由人民授權的政府,以尋求一個不被殺害、逃避內戰與革命的自由空間,並在其中安然過著自己的生活。然而,在平等之前,卻是人民授權國家合法使用暴力──國家對人民施加獨占的權威,人民也上繳了反抗的餘力:從疫情期間的人流控管、口罩政策,到抗議活動時的警察暴力,國家權威的行使,也切斷了人民插手與反抗的機會。這種全然壟斷合法暴力的形式,卻是現代政治的真正本質──既不是民主思想,也不是進步理念,而是平等的展現國家的控制權力。



      但,如果現代政治的本質並不是民主,而是平等的保護與國家專斷的權力,那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人人皆受保護的時代,是否還有可能追求安穩且毫不波動的民主?民主的平穩樣態是否反而象徵了國家控制力的全面入侵?



      ◆民粹主義、現代科技的興起,反而象徵了人類的歷史難以終結◆

      法蘭西斯.福山曾指出,自由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人類歷史所能企及的最終樣態,這種穩定恆常卻又充滿波動的政治形態,給予了人們發聲的尊嚴與共榮的可能,但最終卻使得人們難以再去尋求更好的下一步,人類歷史終將停滯。



      從民主型態的代議政治在十八、十九世紀生根發芽後,這種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便席捲了全球,立刻被視為是人類政治的進步象徵:比起極權或君主制,民主制度更加進步與平等,也更適合這個社會。但若回溯歷史,我們將會發現這種觀念與意識形態並不「傳統」,甚至十分新穎,且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支配了當今,現在鮮少有人認為有比民主自由更好的政治體制,彷彿民主的地位已堅若磐石。



      然而,當現代科技席捲全球,促使了極端政治與民粹主義的興起,民主的未來真的如此堅不可摧嗎?為何不論是漢娜.鄂蘭還是《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都預知了人們失去行動而不再是人?如果現代科技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反而促使人們的思考逐漸流於碎片與平面,人們是否會失去全面思考的能力?又為何在歷史上如此堅定穩固的民主體制,卻看起來隨時都在瓦解邊緣?



      面對這些現代政治的扣問,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大衛.朗西曼以12本改變世界歷史發展的著作為經緯,探究霍布斯、馬克思、甘地、韋伯、漢娜.鄂蘭等人的思想如何刻下現代政治的印痕,並藉由這些思想家之口,反思民粹主義、科技控制與歧視偏見等當代政治的問題,試圖觸摸當代政治最艱難的困境,並在絕望之中,帶著讀者找到解答。



      【這本書希望解決的一些疑問】

      Q.為何政府一旦擁有了暴力,人民就不可能反抗政府?

      Q.在這個父權社會的結構裡,受害者不只女性?

      Q.為何追求自由的最終型態,就是人人皆關心政治?

      Q.為何有些公民不服從運動大獲全勝,有些卻徹底失敗?

      Q.為何在政治髒水裡打滾的政治人物,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政治領袖?

      Q.當科技主宰人類社會時,為何不會帶來民主與個人的勝利?



    好評推薦



      【專文推薦】

      陳禹仲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好評推薦】

      葉? 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朱家安 哲學作家

      陳方隅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朗西曼擅於借用近現代政治哲學家的想法與概念來分析當前的政治現實,不但總能籍此提出深刻且獨到的觀點,也讓人一再看到霍布斯以降的政治哲學何以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生命力且能提供各種指引的思想傳統。本書是他首次對思想傳統的整體形貌之勾勒並針對多人物的思想進行了精準的刻劃,雖是一本入門之作,對此一領域的學者專家也是值得一讀。──葉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作者將重要的政治思想置於恰當的脈絡,讓人快速了解它們的內容、彼此的關連,以及它們在現代為何依然重要,CP值非常高的一本書。──朱家安 哲學作家



      什麼是「國家」?本書用簡潔扼要且科普的口吻,講述幾位大思想家的故事以及論理,帶大家認識國家的本質,以及和人民的互動關係。朗西曼教授讓讀者能夠用輕鬆地方式進入這些重要的政治哲學思考。──陳方隅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令人振奮的智慧……精彩的讀物。──《衛報》(Guardian)



      (這本書)出版的時機十分及時,並以美妙與優雅的方式呈現。這本書可以讓思考國家的過程深富樂趣,而這還只是其眾多優點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對於那些想參與頭條新聞以外的政治辯論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精采的入門。──約書亞.金恩(Joshua Pugh Ginn),《先驅報》(Herald)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朗西曼沒有對川普或英國脫歐的行動提出見解,而是深思熟慮地分析了大眾民主的涵義及其替代方案。──卡特琳娜.格利弗(Katrina Gulliver),《旁觀者》(Spectator)



      朗西曼邀請我們參與最成熟的思維討論……論證清晰、深具說服力,有時令人振奮不已,這本書讓每晚的新聞都顯得完全不同了。──《澳洲人報》(Australian)


     





    前言



    第1章? 湯馬斯.霍布斯論國家:《利維坦》

    「在霍布斯看來,唯一真實的政治選擇只有一個:秩序還是混亂。」



    第2章?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論性別政治:《為女權辯護》

    「在這個男人必須將情慾偽裝成其他東西的社會裡,女人如果失去了自持與美德,就意味著女人失去了女人應有的社會地位。」



    第3章? 班傑明.康斯坦論自由:〈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

    「作為一個現代公民,僅僅追求你個人的利益、信仰、與憧憬的生活都不夠,你同時必須對政治感興趣。」



    第4章? 艾列希.托克維爾論民主:《論美國的民主》

    「民主的根本原則就是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是平等的。」



    第5章? 馬克思與恩格斯論革命:《共產黨宣言》

    「當你發現國家只是壓迫你的人手中掌控的某個工具時,國家關於權利、正義與自由的言論會變得不再可靠。」



    第6章? 甘地論自治:《印度自治》

    「唯一一種真正能持續進行的政治變革形式, 需要的是手段與目的相符。」



    第7章? 馬克斯.韋伯論領袖:〈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投身政治,意味著投身一股隱身所有暴力背後那惡魔一般的力量。」



    第8章?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論市場:《到奴役之路》

    「政府一旦開始為了正義規劃經濟,將無法拒絕為任何人的命運與處境承擔責任。」



    第9章? 漢娜.鄂蘭論行動:《人的條件》

    「透過言說與行動,我們將自身投射進人類的世界裡。這種投射有如新生,而藉由這樣的新生,我們確認也接受了自身原初外貌的真實。」



    第10章? 法蘭茨.法農論暴力:《大地上的苦難者》

    「被壓迫者應該要主動逼使壓迫者出手,並藉此揭露壓迫者的真面目……所求的並不是一場公民不服從的運動,而是要號召革命,因為擁抱暴力卻不使用暴力沒有意義。」



    第11章? 凱薩琳.麥金農論性別壓迫:《邁向女性主義國家理論》

    「法律不怎麼賦予女人那些它也無法賦予男人的事物,法律一方面維繫著性別不平等,一方面表現得彷彿面對了性別不平等的問題。」



    第12章? 法蘭西斯.福山論歷史:《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自由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應該要能夠超越自我毀滅的衝動,這是民主應該要運作的方式。」



    延伸閱讀與觀看影音



    ?





    前言



      這本書的原型,是我在二○二○年春季到初夏期間所進行的一系列講座。當時的英國與世界多數地方相仿,都處於嚴格封城的時期。學校與大學都關閉了,多數人被限制在自己家裡。許多人突然有了不少時間。這些演講原本是我從二○一六年起主持的podcast《談談政治》(Talking Politics)的一個環節。而在這系列的講座中,我希望能做到兩件事情。首先,是為政治系的學生,以及那些突然無法前往學習場域就學的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政治思維。第二,則是希望將觀念史與疫情期間產生的重大政治議題產生連結。封城的經歷是一種獨特的政治經歷。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我們被國家脅迫了。我們被告知唯有放棄我們的自由才能挽救自身生命。我們之中有許多人並沒有經歷過疾病大流行,而這種鮮明的選擇在我們看來極為新奇。但與此同時,我也認為這種選擇看來異常熟悉,和過往四個世紀以來思想家們對政治的著作有些相似之處。在這本書裡,我將藉由十二篇這類的著作,來解釋它們在成書當下有什麼意義,以及它們對我們現在又有什麼意義。



      貫穿整本書的核心主題,是現代國家的觀念。在第一章裡,我將會解釋在我看來,現代國家的觀念具備什麼特質,解釋它從何而來,以及它的起源如何與我們今天所面對的諸多難題密不可分。之後的每一個章節,都可以被分開來獨立閱讀,但連貫讀下來,這些章節會構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從十七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現代國家這個觀念發生了什麼改變。這本書談論了戰爭與革命、帝國興衰、民主的擴散與共產主義的失敗,與此同時它也談論了女性主義與後殖民批判。在過去四百年間,政治相關的一切事物都發生了巨大轉變,讓人們難以辨識政治最早的樣貌。然而在這些巨變裡,政治的核心難題(諸如權力、領袖、責任歸屬與自由)依舊存在。在二十一世紀初期,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的公民,意味著我們得以享有許多非比尋常的好處,與此同時我們也在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這意味著我們正在面對面地接觸現代政治的核心悖論:我們創造出來,用來保護我們的國家,將會是我們的救星還是毀滅者?它可以同時身兼兩種身分嗎?



      在這本書裡,我盡可能地保留談話的風格。我想要避免陷入學術辯論的泥沼,也想避開專業的技術用語。這本書所代表的,是我對這些經典文本的個人觀點,而我盡可能用我自己的話來講述我的想法。與原本的Podcast相比,我在書裡加入了一些引文。在錄製談話時,我不太可能做到這些,而我當時也盡可能地不去參照太多筆記。在每一章的開頭,都會有附上章主角的極簡傳記。而在這本書的結尾,我將會附上建議的延伸閱讀、延伸的聆聽與觀賞節目。關於本書所談論的思想家與他們的想法,存在著大量更為優秀的材料足資參考。現在學校與大學重新開放了,我相信會有一些讀者對我所談論的主題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很正常。這本書並沒有要為這些主題提供一個正確或定調的論點。我所希望的只是,對那些持續形塑我們現代政治的重要觀念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是一個幫助我們思考現代政治利弊得失,一個不錯的起點。


    劍橋

    二○二一年五月




    其 他 著 作
    1. 民主會怎麼結束(2023年版)
    2. 民主會怎麼結束:政變、大災難和科技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