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新白話聊齋志異(套書)(三版)

新白話聊齋志異(套書)(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42640
蒲松齡
孫通海等
木馬文化
2022年9月07日
367.00  元
HK$ 293.6  






ISBN:9786263142640
  • 叢書系列:藝文書館
  • 規格:平裝 / 1304頁 / 16.5 x 22.3 x 8.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藝文書館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古典小說











    談狐說鬼經典新譯

    志怪傳奇登峰造極之作



      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

      蒲松齡筆下的狐精、鬼怪、花妖靈活可愛,現形山水竹林間,悠遊試場華府茅草屋;書中各種奇人奇遇,跨越身分階級,嘗盡冷暖無常,生離死別中領悟世緣皆有定數,而尤寄懷於真摯情誼。《聊齋志異》既勾勒社會貪婪險惡的樣貌,也頌揚人間高潔光輝的一面,是為驗證人性的試金石。



      冠絕古今、穿透時代的人性幽光

      蒲松齡身處亂世,屢試不第,一生潦倒,見證官場黑暗與人間百態,化名異史氏將其孤憤之情入筆;故事題材蒐羅自地方傳說、風土民情、奇談異聞,怪力亂神中真實反映塵世間的愛、憎、情、仇,以雋永之筆取得中國文言小說創作的至高成就。



      《聊齋志異》成書以來,不止受文人雅士欣賞,更為民間所喜愛,流傳至今,已翻譯為英、法、日、韓等二十餘種語言,更有中國「短篇小說之王」之盛名。《新白話聊齋志異》期望透過忠實還原聊齋精神的白話譯文,帶現代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穿越古今的志怪經典。



      ◆精彩異聞摘選



      〈葉生〉

      秀才獲知音賞識,陪同在外地苦讀多年,終於錦衣還鄉。家人見他歸來卻驚駭不已,原來他已在多年前死去,遲未下葬……



      〈王六郎〉

      水鬼與漁夫結為知交,一晚,他表明自己將被派任為遠方的土地神,邀約好友前訪;當漁夫不辭千里赴約,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款待。



      〈偷桃〉

      賣藝人獻藝,說要登天偷仙桃。他攀上懸空細繩不久後,天上果真掉下一顆桃子,但隨後紛紛落下的竟是他的手、腳和頭顱──

     

      〈蓮香〉

      是鬼情害人?還是狐媚傷身?當桑生夜夜輪番沉淪於狐狸與鬼魅的溫柔鄉中,難道注定日漸消瘦不久人世?



      〈念秧〉

      吳生和狐狸一起旅行,路上不斷遇到旅人噓寒問暖獻殷勤,竟是同夥預謀詐財劫盜;孰料狐狸早設下陷阱,等待時機黑吃黑!



      〈阿寶〉

      憨郎愛慕鄰家少女,只因對方一句戲言癡心斷指;朝思暮想,一再出神,最後竟化成一隻鸚鵡,飛到少女身邊。憨郎是否如願以償?



      〈三生〉

      落榜的悲憤有多大?書生死後向閻王告考官的狀,兩人成為累世冤家,從官兵強盜、大狗小狗、到丈人女婿,糾纏三世的孽緣如何了結?



      〈狐夢〉

      異史氏的好文筆,連狐仙都知道?人狐愛戀不能善終,分離前狐女囑託:煩請聊齋先生作一小傳,千年後將有同樣愛慕她的人出現……



    本書特色



      1.完整收錄十二卷、四百九十餘篇白話譯文,專家審定,謹遵原著,簡潔流暢。

      2.精心摘選《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名家精彩評論。

      3.隨附兩百多幅清代《聊齋志異圖?》中絕妙繡像。

      4.華文作家龔萬輝獨家繪製,古典新詮插畫封面。

      5.與點堂創辦人陳茻專文導讀,一窺聊齋風靡至今的魅力。



    專文導讀



      「究竟是人間確有如此玄奇精怪?抑或是來自人性幽微深邃的慾望、念想、焦慮或關懷?每個神怪的聚成,皆有著人的意志,我想這也是『志異』最迷人之處。」──陳茻 與點堂創辦人



    聯合推薦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郝譽翔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陳柏洋 厭世國文老師

      廖玉蕙 語文教育學者、散文作家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歷代名家評《聊齋》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清.王士禎



      「才子之筆,莫逮萬一。」──清.紀曉嵐



      「恍惚幻妄,光怪陸離,皆其微旨所存。」── 清.余集



      「當代小說家言,定以此書第一。」──清.馮鎮巒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民.老舍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民.郭沐若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民.魯迅



    ?


     





    導讀

    編者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附錄

    ?





    導讀



    穿透時代的人性幽光

    ──如何重讀聊齋?關於經典的再思索  與點堂創辦人 陳茻




      文言經典在轉譯成白話時,必然會經歷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兩套」語言系統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脈絡,也有許多邊界模糊之處。我們很難將白話文視為完全獨立於文言文之外的另一套語言,但也很難忽視它處處展現的獨有規則。《新白話聊齋志異》的翻譯是相當嚴謹的,幾乎保留了文言文最原初的語法特色,要做到這點,需要經歷極為漫長而細膩的思索與推敲,這是本書價值所在。



      文言文有其獨特的語言色彩,很多時候在譯成白話時,那些「味道」必然會走樣,這點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很難要求白話翻譯完整保留那份味道,是以我希望有幸接觸到本書的朋友,如果有興趣,可以找出原文一起讀,必會有另一番滋味。



      而文言在語言表現上的獨特性,卻正好適合用來當作一個話頭,讓我談幾件關於《聊齋》一書的瑣事。



      淺談《聊齋》流行史:從士人賞愛到民間風靡



      數月前受電視台邀約,在節目上談《聊齋》文本。節目內容是與高中生共讀經典,我也因此接觸到幾個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其中有個問題我印象深刻:有學生問我,《聊齋》一書在當時到底紅不紅?



      這個問題我過去沒仔細想過,聽到問題的當下,第一個反應是:應該不紅吧。明清時候,出版業已十分發達,許多讀物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出版社也樂於投群所好,刻印一些「能賣」的書籍。



      過去的社會,讀書人要出人頭地,大多需要在科舉考試上耗去半生。有幸考上者,未必真的才華洋溢;名落孫山的人,也可能是影響後世甚鉅的大才子。但自從出版業越來越發達之後,有的讀書人發現人生的選擇不止一種,科舉這條路走不通,還可以在書籍市場上放手一搏,如果書賣得好,那也未必要去玩官僚體制那套遊戲規則。



      商業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除了讓文人選擇變多,也更加明確了「士人」與「庶民」在種種品味上各自的輪廓。讀書人喜歡的、在意的,一般老百姓不一定當一回事;人民所追求的,又可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鄙視。當然,無論是哪個圈子,都一定受到彼此的影響,這也讓社會價值越來越多元,在文獻、史料上,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面貌。



      我前面提到的文言與白話,雖不能說截然二分的代表著士大夫與庶民兩個階層,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過去的時空並不是一個模板一個樣,每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群體、不同的人,想著不同的事、操著不同的心。白話小說脫胎自說書人的腳本,汲取了歷來流傳在紙上、口頭上的故事養分,成就了明清時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現象,但世上依然有一群人使用文言文進行創作,持續在語言上琢磨出屬於那個階層的味道、關懷、心事。蒲松齡與《聊齋》便是這類人的代表。



      若要論中國史上最知名的重考生,我想蒲松齡應當名列前茅。他可說幾乎終其一生都在考科舉,也因此很多人將《聊齋》視為他用以抒發憤懣的一部作品,然而,將《聊齋》視為一部書憤之作,卻也遮蔽了這本書的其他特色。



      蒲松齡是否有意透過《聊齋》來抒發不滿之情,這點也許可以從他的某些故事或文章中看出一點端倪,但《聊齋》成為經典,卻未必與這些讀書人的牢騷情緒有直接關係。簡單來說,如果我們把蒲松齡的故事想像成:一個失意文人,轉而將畢生心血投入創作,希望藉由作品成就不朽價值。這恐怕是有問題的。至少我們從《聊齋》各版本的流傳現象來看,我們很難相信這本書是蒲松齡寄託了畢生信仰與價值的一部作品。



      《聊齋》成為經典,是蒲松齡過世很久以後的事。《聊齋》最初的流傳以手抄本為主,大概的情況是蒲松齡那些「文壇」的朋友、長輩晚輩們,因為喜愛這位玄奇故事大師的作品,是以在朋友群中轉抄流傳。蒲松齡在重考期間就開始寫故事了,這些故事很多不是「創作」而來的,而是從生活中到處蒐集、記錄下來的。《聊齋志異》的書名,其實已經明確透露了這本書的性質——既然是「志異」,則我們就不能忽視其「志」的成分。蒲松齡身邊的人知道以後,也樂於提供軼聞故事給他,這些故事大多玄怪離奇,在蒲松齡的筆下成為或長或短的小篇章,最後再被集結成書。



      有趣的是,根據早期手抄本的情況來看,可以大致推測出《聊齋》最早只在文人之間流傳,甚至還受到地區限制,未曾形成全國性的大流行。《聊齋》一書最早的刊刻本,目前可見的應是乾隆年間的青柯亭本,而這個版本的印行,已是聊蒲松齡過世五十年後的事了。



      印刷的書本就比抄本容易流通,是以《聊齋》故事的風行,至少也要等到乾隆以後。這些蒲松齡當然見不到,想想也是一種歷史的遺憾。而即便印刷刊物面世,但這依然不代表《聊齋》即將轟動全國。我前面提到的文言與白話之分,即是另一個或許更加致命的、造成《聊齋》只有文人能讀的原因。



      《聊齋》的語言精煉優美,處處展現出熟習官僚體系語言的舊時代士子之才氣,就文學造詣上言,這必然是一本上上之作。這也是為何《聊齋》在文人圈裡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的原因,除了故事精彩之外,那些文言所獨有的語言節奏,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正因為這些獨特的審美需要一定的文化資本,閱讀的門檻一高,庶民就無法好好接觸、接受到這本故事集。《聊齋》故事的走紅,恐怕要等到「聊齋劇」的出現。事實上,戲曲在很多時候都具備比文獻更強的文化傳播力,即便到了現代,我相信真正看過〈聶小倩〉、〈畫皮〉文本的人數,絕對比不上曾看過影視改編作品的。流動的故事本身遠比固定的語言、固定的文本要有感染力,當《聊齋》故事開始被搬上舞台,「聊齋劇」在全國各地皆有演出時,那些書中人物也才真正在庶民的世界活了過來,而這些又更加不會是蒲松齡想像得到的了。



      淺談《聊齋》一書的流行史,很多資訊為了方便跟讀者說明,我就不引經據典掉書袋了。也因為如此,學術上或有失嚴謹,這點也請在意的讀者們多擔待。而我真正想藉由這些提出的,是關於我對《聊齋》一書的幾點思索。



      《聊齋》的女性觀點仍然保守?



      首先,很多人認為《聊齋》提供了豐富的女性形象(人神鬼怪妖皆有),是以他是一部「先進」的、重視女性的作品。我必須很遺憾地在這裡告訴各位,這些恐怕是我們對於古人過於浪漫的想像。事實上《聊齋》是一本超級保守的作品,裡面的女性若違背了父權結構的規則,都要遭到很不好的報應。很多時候男性角色的失能,必須要由女性的角色來代為償還。譬如〈畫皮〉裡的妻子,必須要為了亂帶美女回家的丈夫吃下乞丐的唾痰;又或者如聶小倩如此「討喜」的女性,最後也必須藉由懷孕生子,以成全傳統的婦道價值。其餘父權框架之影響不勝枚舉,蒲松齡在搜羅這些故事時,多多少少也反映出其思想在性別這塊畢竟是屬於舊時代的。



      我會這麼說,倒不是要刻意在性別議題上貼古人標籤,甚至雞蛋裡挑骨頭。我只是想指出一件事:在過去的社會中,許多時候讀書人與倫理框架的關係比較緊密。即便蒲松齡畢生都在重考,但他依然深受那套倫理道德之影響;反之,與商業、民間靠攏的士人們,很多時候更重視人性天然的慾望,也更勇於去思索道德是否成為人的枷鎖。女性議題就是一個很好的試劑,我們確實可以看到早於蒲松齡的許多明代文人、思想家們,在這一塊遠比蒲松齡還進步。



      「志異」之魅力在神怪中的人情



      當然,特別論述這些,並不是為了貶抑《聊齋》一書的價值。事實上,我認為只有在認清這些之後,才能更加看見這部作品的可貴之處。前面提過,《聊齋》畢竟是一部「志」怪之作,蒲松齡紀錄了他所見聞的種種故事,並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整理出來,這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一件事。每個故事、材料都有其生命,在各個時代汲取養分,再各自生長、流傳,為時代增添色彩。《聊齋》的故事固然難脫道德教化意義,但每個角色每個情節,卻依然飽含著豐富的生命力,這是屬於這人間的、是有扎實血肉的。



      「志」的性質固然透顯了作者的意圖,但更大一部分則保存了故事與時代的血脈關係。我們可以思索那些故事為何流傳、為何又被蒲松齡所看重?也可以思索那些故事為何而出現,究竟是人間確有如此玄奇精怪?抑或是來自人性幽微深邃的慾望、念想、焦慮或關懷?每個神怪的聚成,皆有著人的意志,我想這也是「志異」最迷人之處。



      何謂經典?《聊齋志異》當代新解思考



      坦白說,文學經典很多時候是過時的,尤其是在這樣的新舊價值正在交會的時候。我們很難沿用舊時代的方式持續賦予經典意義,儘管總有人試圖宣稱這些「經典」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前面關於《聊齋》的成書與流通之經過,除了給有興趣的讀者一些更具體的思考方向外,特別寫這些,一部分也是為了試圖回應「何謂經典?」、「為何讀經典?」這些有些陳舊卻始終棘手的問題。「經典」地位的上升有其脈絡,下沉亦然。我們當然可以試著去思索《聊齋》故事在民間廣受歡迎的原因,可以試著提出描述與解釋,但我想更重要的,是要認清這些都是過去特定時空發生的事,並不會持續在下個世代、不同的背景之下,再次興發一樣的效果與影響。



      是以,在我們這個世代讀「經典」,有著另一層特殊的時代意義:我們必須思索過去經典何以成為經典,也必須思索未來是否依然需要這樣的經典。據此,也許也可以更進一步勾勒這些經典文本之輪廓、再次說明其特殊性。



      《聊齋》故事既非原創,也很難說其中沒有作者意圖。因此,我更傾向將閱讀重點放在作者選擇了什麼,而非想像出了什麼。這些選擇當然出於個人,但也有著不可抹滅的時代因素。在這樣的眼光下,蒲松齡不會只是一個失意的萬年重考生,他依然展現了一代士人的關懷,這些關懷與新的價值相碰撞,文本背後反映的問題也變得更複雜。在許多個故事中,我們屢屢可看到道德教化的影子,這些道德有的極為守舊,譬如批判善妒之女性。



      我們可以思索的是,為什麼那個時代會需要這樣的文本,這些文本又為何會被作者給選擇保留、再書寫?舊的價值只要沒有被撼動,道德教化就顯得多餘,換句話說,如果道德教化開始以各種形式出現,某種程度上也暗示了那個時代正是諸多價值交會、衝撞之時。而這些問題藉由《聊齋》的內容,以一種看似背離常理的方式被展現出來,也許更突顯了《聊齋》一書的特殊性。道德本來自人間,許多時候藏在日常規矩中,人們早已習焉不察。偏偏《聊齋》一書嘗試將這些「人的規範」加在仙妖鬼怪之上,這麼一來某種程度上也提醒了我們去思索,這些道德教條真正的目的與本質為何,又追求著什麼?人有人倫,是為了成就人間,但鬼狐呢?仙人呢?妖魅呢?我們常說非人之物「竟」有「人性」,更常常由這樣的發現、判斷中,感受到溫暖與感動。但這些感動我們的行為與選擇,真的是屬於「人」所獨有的嗎?對人們來說,真正的道德根源,是這個社會的種種?還是這個宇宙?



      這些讀書心得,分享給各位讀者,希望藉由這樣的分享,能讓過去的經典好好的走在下個世代的道路上。

    ?
    二○二二夏 寫於與點堂




    其 他 著 作
    1. 聊齋志異十三.解語花下
    2. 聊齋志異十三.解語花下
    3. 聊齋志異十二•命運流轉
    4. 聊齋志異十一.勁節女力
    5. 聊齋志異【6-10冊盒裝版】
    6. 妖仙鬼狐與神隱幽微套書: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誌異
    7. 粵語聊齋
    8. 聊齋志異十.滄海一粟
    9. 鬼狐傳:真心的都是鬼,負心的都是人?蒲松齡,與他筆下的付出真情的狐仙與幽魂
    10. 聊齋志異九.莫逆之契
    11. 聊齋志異八.秀才難為
    12. 聊齋志異七.天仙下凡
    13. 聊齋志異六.薄命姻緣
    14. 聊齋誌異(精)
    15. 白話聊齋
    16. 巧讀聊齋志異
    17. 聊齋志異(二版)
    18. 聊齋:愛聽秋墳鬼唱詩,蒲松齡的一千零一夜
    19. 聊齋志異選譯
    20. 聊齋誌異選(上冊)
    21. 聊齋誌異選(下冊)
    22. 聊齋志異選譯
    23. 聊聊聊齋(上)
    24. 聊聊聊齋(下)
    25. 新白話聊齋志異 (上、中、下三冊套書) (二版)
    26. 精選白話聊齋誌異
    27. 聊齋志異【1-5冊盒裝版】
    28. 聊齋志異五•神靈有難
    29. 聊聊聊齋(下)
    30. 聊聊聊齋(上)
    31. 聊齋志異四•夢覺黃粱
    32. 從小讀經典5 聊齋故事
    33. 東方妖異錄•聊齋誌異(新增精緻角色圖20張+故事簡介摺頁)
    34. 聊齋誌異
    35. 新白話聊齋志異(上冊)
    36. 新白話聊齋志異(中冊)
    37. 新白話聊齋志異(下冊)
    38. 聊齋志異三•幽冥審判
    39. 聊齋志異二•倩女幽魂
    40. 聊齋志異一•義狐紅顏
    41. 新雅•名著館-聊齋
    42. 聊齋志異卷八(紅動出版)
    43. 聊齋志異 卷七
    44. 聊齋志異卷六
    45. 聊齋志異卷五
    46. 聊齋志異 卷四(紅動出版)
    47. 聊齋志異卷三
    48. 聊齋志異卷二
    49. 聊齋志異卷一
    50. 聊齋
    51. 聊齋
    52. 聊齋誌異 (上)(2版)
    53. 聊齋誌異 (下)(2版)
    54. 聊齋誌異
    55. 聊齋誌異
    56. 最詭奇的蒲松齡童話:浮生若夢
    57. 白話聊齋誌異
    58. 聊齋志異(重校本)
    59. 聊齋志異評註 上下
    60. 新白話聊齋志異 上中下套書
    61. 新白話聊齋志異 下冊
    62. 新白話聊齋志異 中冊
    63. 聊齋志異【白話本】
    64. 聊齋故事導讀
    65. 小聊齋
    66. 聊齋誌異(上)(精)
    67. 聊齋誌異(下)(精)
    68. 聊齋——讀名著學拼音
    69. 聊齋故事選:花妖狐魅
    70. 通俗本聊齋志異
    71. 小聊齋──聊齋志異故事精編 附CD
    72. 聊齋誌異(上、下)(精)全套2冊
    73. 聊齋誌異(上)(精)
    74. 聊齋誌異(下)(精)
    75. 足本聊齋志異(之一∼之六)
    76. 聊齋誌異
    77. 聊齋誌異(附漢語拼音)
    78. 聊齋誌異(附漢語拼音)
    79. 全本新注聊齋誌異(全三冊)
    80. 《聊齋 》
    81. 聊齋志異選
    82. 聊齋志異(青少年版)
    83. 蓮花公主
    84. 大羅剎國
    85. 0005. 聊齋誌異[精]
    86. 聊齋誌異 (二)
    87. 聊齋誌異選
    88. 中國文學全集# 2 聊齊誌異
    89. 聊齋誌異(三)
    90. 《聊齋精選 》
    91. 聊齋誌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