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午夜時分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陪你一起自問自答,用科學讓生活有餘裕,人生更自在!

午夜時分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陪你一起自問自答,用科學讓生活有餘裕,人生更自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84299
黃揚名
商周出版
2022年10月06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3184299
  • 叢書系列:ViewPoint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5 x 1.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70歲
    ViewPoint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這本書,寫給想要脫離人際困境和情緒勒索、生活變得更自在的你。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總是感覺自己庸庸碌碌不如人?升官發財老是沒有你?

    經常在人際關係中吃癟,負面情緒一直出現在日常中?

    為什麼別人能順利找到對的人,你的戀愛和婚姻路卻坑坑疤疤?

    作者用32個問答陪伴你,找出人生的可能解答,

    讓心理學成為你的人生助力!



    你是不是——

    .總是左右搖擺,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經常陷入負面情緒中,惶惶終日?

    .在公司被孤立,該怎麼辦?

    .人際關係一直讓你困擾?

    .不知道要繼續奮發努力,還是隨波逐流算了?

    .在愛情中徬徨,到底誰才是那個對的人?

    .老是覺得自己在感情中付出比較多,心中怨懟?

    .就算要結婚了,心中還是滿滿的疑問?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黃揚名將人生的各種面向分為四大類:自我、人際關係、職場和情感,用周遭親朋好友或是讀者、聽友來訊提問與關切的生活大小事,以真實案例、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理論、實驗,跟讀者分享如何肯定自我、穩定情緒、職場不慫,變得更幸福自在的科學方法。



    【名人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光 禹 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作家

    邱發忠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教授

    黃揚明 Hit FM聯播網節目主持人

    曾心怡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趙安安 心理學博士、作家



    這本書在寫作風格上用字淺顯易懂,讓一般未接觸過心理學的讀者可以輕鬆的閱讀。本書在內容上,每個議題除了心理學理論之說明外,亦提出相關之實徵研究成果來支撐理論,因此,每個主題均有相當強韌之論點。最後,作者也引導讀者將心理學之理論延伸到生活中各項議題之反思與應用。……這本書除了提供相當豐厚的訊息量外,也可導正讀者錯誤之「內隱心理學理論」。——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教授 邱發忠



    別誤會,我不是本書作者。

    我的名字發音和黃老師一樣,年紀相仿、長得也有點像,內心曾有過「滴血認親」的衝動,如果有多重宇宙,也許我就是幫他圓廣播主持夢的分身。黃老師博學多聞,也擅長將生活中的經驗與其所學結合,我曾在節目中訪問過他,讀這本書就如同聽他開示,肯定能啟發您的心靈。——Hit FM聯播網節目主持人 黃揚明

    ?

    《午夜時分的心理課》,就像是一本人生的參考書,從自我成長、人際關係、職涯適應,以及感情探索,許許多多關於生活的困惑,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所傳達的心理學知識,得到答案──一種你可以對於自己有更多的允許,跳脫一些思考上的框架,讓讀者感受到因為有選擇所帶來的自由。——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


     





    目錄

    【推薦專文】心理學讓你過得更有選擇 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

    【推薦專文】連結心理學理論與生活之應用?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教授 邱發忠

    【自序】夜深人靜,讓我陪你思考人生

    Section 1 自我面對面──找到自我,不受期待干擾

     1. 先天重要,還是後天重要?

     2. 人生就該立志和圓夢嗎?

     3. 做自己,還是符合社會期待?

     4. 選擇絢麗,抑或平淡?

     5. 階層高低有關係嗎?

     6. 人生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為什麼要自找苦吃?

     7. 愛美,錯了嗎?

     8.? 我就喜歡小確幸,不行嗎?



    Section 2 生活你我他──自由自在,不受情緒困擾

     1. 見不著面,情感如何維繫?

     2. 見面就吵,還要見嗎?

     3. 負面情緒怎麼消化?

     4. 鈍一點,比較好?

     5. 工作以後,你的社群平台越來越無聊嗎?

     6. 網路破壞了這個世代的的社交?

     7. 對別人的疏失,要有多少包容?

     8. 什麼時候該為自己發聲?



    Section 3 職場生存經──輕鬆裕如,不受壓榨霸凌

     1. 職場也有PUA?

     2. 工作肯定不可能事事如意,你要如何面對?

     3. 沒有學以致用,很糟糕嗎?

     4. 高成低就,是問題嗎?

     5. 選擇內卷,還是躺平?

     6. 需要討好同事或上司嗎?

     7. 在職場被孤立,怎麼辦?

     8. 工作之後,進修還是必要的嗎?



    Section 4 感情華爾滋──美好圓滿,不受假象欺瞞

     1. 可不可以我愛的人也剛好喜歡我?

     2. 要不要告白呢?

     3. 感情中有公平這回事嗎?

     4. 遠距戀愛或網戀要如何維繫情感?

     5. 相愛容易相處難?

     6. 放棄是比較好的做法?

     7. 他是我能託付的對象嗎?

     8. 準備要結婚了,但我還有一堆問題,怎麼辦?



    參考文獻





    〈推薦專文〉連結心理學理論與生活之應用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教授 邱發忠

    ?

    黃揚名博士孳孳不倦的推廣心理學知識於生活中,雖然開展的事物是繁重的,然而,黃博士仍樂在其中,也得到相當顯著的成效,因此,他是我相當佩服的年輕學者。商周出版邀請我是否能為他的大作:《午夜時分的心理課》這本書寫推薦序,我就很開心的答應了,也在這個機會裡,我完整的閱讀了這本書,覺得相當的享受與收穫滿滿。讀完了這本書不僅對自己的生活有顯著的幫助,對於從事教學工作的我,也可適時的分享這本書的訊息,對學生的自我、生涯、職場、學習、情緒調控、生活適應、人際關係,及愛情等議題具有醍醐灌頂之效。



    這本書在寫作風格上用字淺顯易懂,讓一般未接觸過心理學的讀者可以輕鬆的閱讀。本書在內容上,每個議題除了心理學理論之說明外,亦提出相關之實徵研究成果來支撐理論,因此,每個主題均有相當強韌之論點。最後,作者也引導讀者將心理學之理論延伸到生活中各項議題之反思與應用。書中的「午夜小提醒」可讓讀者在簡短的語句中掌握相關主題之精要。過去本人學習心理學之歷程中,老師總會提點說:「當研究結果與人們常識想法不一致時,就代表該研究是具有價值的」。因此,這本書也點出一些科學心理學論點與一般大眾常識不同之處,由此,可促使讀者在生活中不會被口耳相傳之迷思概念給誤導。因此,這本書除了提供相當豐厚的訊息量外,也可導正讀者錯誤之「內隱心理學理論」。



    我閱讀完這本書後,發現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議題。在自我相關議題上,作者指出一個人在發展早期並不需立下一個明確之志向,可以開放自己體驗不同領域後,逐步找到自己的志向。這有如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指出的:「當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你不可能將這些點滴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顧的時候將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因此,你必須相信這些點滴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這個達成人生目標之未來歷程需要的就是個人之自信心、能力、毅力、勇氣、人際關係、感恩、奉獻及幸運等特質或條件。在消除情緒困擾部分,作者也提出未必在面對負向刺激時一定要使用直接面對(直球對決)的方法,來降低自己之負向情緒反應。當刺激或事件可能引發強大之負向情緒時,與其正面迎接,倒不如使用轉移注意力方式,例如,先做其它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焦點,等到情緒強度減弱,或事情往好的方向流動時再去面對,反而是比較有利的因應方式。



    在職場生存方面,作者提出之「積極與佛系並存」之概念,作者提到之積極,是指自己有決定權之事物部分,然而,佛系為那些自己無權無勢改變之事物。對自己有決定權之部分,就要努力做到最好,止於至善;然而,自己沒有決定權之事物,就選擇讓它自然發展,這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其中,針對自己無法改變之事物有可能會誘發負向情緒,那應如何因應?這就有如《金剛經》提到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態度,即自己想法與情緒不受外境影響而產生困擾,而能自在的生活。在愛情議題上,一般大眾都會認為不要因為感性而失去了理智,然而,愛情並非可以全然可用理性來看待,有時說不出的感性才是重要的。腦科學研究指出,男女朋友在看到對方的照片時,大腦與感情處理有關之區域會活化起來,半年前發現大腦與感情區域活化較低者,與活化高者比較起來比較容易分手。由此可見,愛情具有生理基礎,這個愛的感覺並不全然可以使用理性來加以評估或做決策。



    最後,在閱讀《午夜時分的心理課》這本書時,我建議的方法是先專注的好好閱讀,當獲得各議題之心理學概念與應用方法後,檢核自己的狀態,如何使用這本書的概念使自己更好。接下來擬定行動計畫來改變自己,並且不時的反思應用的效果,即監控自己目前狀態與自己想要改變之目標距離。然後,再訂立計畫,再行動,反覆進行這樣的程序。經由這樣的歷程,讀者將不會只是讀過這本書,經由實踐也會讓自己朝向更佳生活適應與幸福的方向前進。親愛的讀者們,生活就是一門心理課,我們一起來上課吧!





    〈推薦專文〉心理學讓你過得更有選擇

    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



    如果要問我心理學可以怎麼幫忙人們?我一定會推薦揚名老師在各種平台的分享。從教養,到情緒調節,到怎麼有效率地過生活,我們都可以從揚名老師的著作找到答案。簡單來說,心理學是一門可以幫助人們過得更有選擇的學問。



    是的,有選擇。這是我看完《午夜時分的心理課》之後第一個浮現腦中的詞。我和揚名老師同年紀,經歷過一樣的時代與教育體制,他在書中所提及的廣播也是我高中生活的一部分,更甚者,我還因為當時各種年少與家庭的困惑,寫信給當時的電台主持人光禹,很幸運地得到了回信,成為我高中升大學時的支持力量之一。《午夜時分的心理課》,就像是一本人生的參考書,從自我成長、人際關係、職涯適應,以及感情探索,許許多多關於生活的困惑,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所傳達的心理學知識,得到答案──一種你可以對於自己有更多的允許,跳脫一些思考上的框架,讓讀者感受到因為有選擇所帶來的自由。透過心理學知識的佐證,我們可以知道人生的路上不用學以致用也可以盡其在我;我們可以因為在小確幸中得到快樂而不用覺得自己很廢。



    例如:在書的第一章節是關於自我探索,有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適合的事情,與其靠後天的努力,來做好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你更應該花時間找到自己天命,並且好好發揮。」這點在讓身為心理師與母親的我非常有感。在成長與教育的過程,我們為了要升學,需要把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救起來。然而「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多少學子在不擅長的科目中失去了對於學習的興趣,或是忽略了發揮自己的強項,提升自我效能才會是讓學生擁有學習動機的好方法。許多大人是帶著學生時代的挫敗感長大,而形成了負面的自我印象。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用對了力氣與方法,就能盡量減少繞遠路的辛苦以及挫折的堆疊。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走到諮商室裡,讓自己心裡的聲音被聽見,讓心理的困惑被釐清。然而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參考別人的生命經驗與被驗證過的知識,讓我們有機會和自己對話,突破思考過程中的盲點,我想這也是揚名老師推出這本書的用意。



    生命都有其困境,我想,對一個人最大的祝福不在於無風無浪,而是每個挑戰都能夠找到最適方法來度過,每個心理的傷都有機會被療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