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從我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記得我媽是位非常喜歡做菜、做點心,美麗又和藹可親,又愛幫助朋友的媽媽。
在1960年代,當時臺灣的大環境並不理想,軍人的薪水是非常微薄的,雖然父親當時已是陸軍將領,家裡環境只能算小康,但我們三兄妹似乎在飲食這方面永遠都是滿足的。無論是上學帶的午餐便當或是晚餐,都是非常豐盛好吃的。當時念書從上小學,一直到建中畢業,中午都要帶便當,我的便當裡永遠都有我最愛吃的炸里肌豬排與煎小黃魚,非常懷念。平日我媽也會做些自學的點心給我們吃,有蛋塔、咖哩餃、各種口味蛋糕,還會自己做冰淇淋。我媽也會在中秋節時,自己做月餅;端午節時,自己包粽子,甜的鹹的都有,每位品嘗過的親戚或朋友們,都讚不絕口,我們三兄妹真的很有口福!
仔細回想,我媽似乎從未拜師學藝,她將每個月做為家用的錢,能省下來的,都放在我們的教育上。例如為了培養我妹嘉瑜學音樂,讓她唸私立光仁音樂班;又讓我哥嘉陵與我再去學小提琴或鋼琴,多培養些音樂素養。我媽是憑藉著自己的興趣,與照顧三位孩子的使命感,從報章雜誌與電視裡的食譜與做菜教學節目裡,自己去學習與嘗試,慢慢摸索出來。這是天分與興趣,加上我媽自我的努力與學習,這些一點一點的過程,塑造她在烹飪廚藝上不一樣的特殊成就。
打從小時候有記憶起,父親就是陸軍將領,都駐守在部隊裡,很少能回家。只有在陸軍總部當作戰計畫署署長的兩年時間,周末較常回家,家裡有時也會請客,讓我媽的宴客大餐廚藝表現得淋漓盡致,客人們都非常滿意,我們做小孩子的也吃得開心!
我父親於1974年12月27日,因督導國軍昌平演習,在最後一天前往聽演習講評與檢討時,因直升機墜機而因公殉職,我們失去了敬愛的父親,國家失去了優秀的將領。我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們三位孩子身上,除了仍畫畫與彈古箏外,都是在準備我們的三餐,我們永遠吃不膩,永遠都喜歡。
在過去這二十年,我因工作搬回臺灣,我們年紀也大了,但她仍喜歡做菜。我媽在家常菜與小菜上有不少的創新與變化,所有來家裡看望我媽的親友、老朋友們,軍中與教會的朋友們等,都對我媽做的菜讚譽有加,沒吃完的都打包帶回家。我媽也因為大家的喜歡,每次都多做一些,讓來家裡吃飯的客人們,都能帶一些回去,大家都很開心與滿足。
在過去這麼多年,我媽用手抄寫的一些食譜與自己改良的食譜,真的非常多,十幾年前就有親戚與好友們提起,應該要將我媽的這些食譜編寫出書,才能讓這些好吃的各種菜餚流傳下去,但我們做子女的都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去執行這個計畫。
我媽於2021年過年期間,在家的臥室摔倒,傷及左後腦,經過北醫與三總神經外科的完美手術搶救與加護病房的細心照顧,各相關醫師們的會診,與愛護我媽的長官們幫助,我媽曾經恢復局部意識,也能坐起看電視。但畢竟我媽已90歲,任何胸腔積水或腎臟不能排尿,都會導致其他器官衰竭。我們也仔細和三總醫生們討論,不能再因自己的私心,做更多侵入式的搶救,而讓我媽受苦。我媽於2021年9月8日離開人世,去了天家,躺在主的懷裡。忙完我媽的喪禮,與完成我媽對天主教會的一些捐獻心願後,我立志要來完成,將我媽的手抄本食譜編輯出書,在我媽過世一周年的音樂晚宴上發表,這也是要來彌補,我媽的90歲壽宴,因為剛好遇上Covid-19的疫情,延了兩年仍無法舉辦,讓人有說不出的無奈與惋惜!
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只能找到九本我媽的手抄本,有一些在美國已遺失,也有一些因朋友借去,仍未歸還,但這九本已有1,921道菜。我突然發現這不是一件簡單的project,因為所有的食譜書都要有每道菜的照片,我需要一個團隊來幫忙,但自己仍有職場工作上的責任須承擔。但神真的是聽我們禱告的神,許多初期遇到的困難,都陸續的迎刃而解。
非常感謝我的好友、同學──三民書局的劉仲傑董事長,及其優秀的編輯團隊,謝謝王惠民處長的介紹,讓我結識很有義氣的前紅豆食府王添滿行政主廚,他又介紹了其好友福容大飯店蔡長庚行政主廚,還有我的祕書江曉莉小姐,她來做總協調。
光是從手抄本轉成電子化,就非常不容易,又花了很多時間,從1,900多道菜挑選出300道菜,再由兩位主廚挑選出最後的58道編入宴客菜、78道為家常小菜。從私廚場地的挑選與租借,廚師與其助手的制服製作,每道菜的專業拍攝團隊,食譜準備過程與記錄的攝影團隊,食譜封面與內部的設計,紙張的選擇及版面的安排等等,都一件一件按照計畫執行。謝謝這些團隊的參與,因為每一位都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非常用心地在做。
許多朋友們因為我媽很好客,個性爽朗又可愛,個子嬌小圓潤,所以稱我媽為「小熊媽媽」,我們有時也這麼喊我媽,這是這兩本食譜名字的原由。唯一的遺憾是我媽無法親眼看到她自己的食譜,但我們終於能完成這兩本宴客菜與家常小菜食譜,能讓喜歡我媽媽,喜愛品嘗我媽手藝的親朋好友們,或是聽說我媽做得一手好菜的朋友們,讓大家都有機會欣賞與珍藏,感恩!
苟嘉章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