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春天,你爽約嗎

春天,你爽約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87111
曾美玲
秀威資訊
2022年11月09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7187111
  • 叢書系列:台灣詩學同仁詩叢
  • 規格:平裝 / 274頁 / 14.8 x 21 x 1.4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詩學同仁詩叢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春天,你爽約嗎》收錄曾美玲於2019∼2022年的精彩詩作,題材多元,包含新冠肺炎(COVID-19)帶給全球的衝擊、關懷阿富汗婦女、太魯閣號出軌事故、921地震孤兒、北極熊與非洲獅頻臨滅絕的處境和俄烏戰爭帶來的傷痛等,詩行間滿載關懷與憂傷。



      除時事觀察外,本書收錄多首懷念故里的動人作品,亦有作者嘗試與景仰的詩人作家們,如蓉子、楊牧、管管等,以詩進行深刻的心靈對話;另一方面與音樂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等,展開詩歌與音樂的奇幻交流。作者在小詩、散文詩與雙語詩的創作上,勇於突破、持續探險,以敏銳的觀察力與悲憫的心,詩寫人間的悲歡離合,為疫情留下可貴的紀錄。



    本書特色



      ★收錄曾美玲於2019∼2022年的精彩詩作,包含新冠肺炎(COVID-19)帶給全球的衝擊、關懷阿富汗婦女、太魯閣號出軌事故、921地震孤兒、北極熊與非洲獅頻臨滅絕的處境和俄烏戰爭帶來的傷痛等,詩行間滿載關懷與憂傷。



      ★特別收錄李瑞騰與曾美玲的問答十則,幫助讀者更清楚、深刻地認識作者。



    名家推薦



      向 陽(詩人、學者)

      李有成(詩人、學者)

      余境熹(香港詩人、學者)

      林煥彰(詩人、畫家)

      洪淑苓(詩人、台大中文系教授)

      須文蔚(詩人、國立台師大文學院副院長)

      蕭 蕭(詩人、退休教授)

      (依姓名筆劃排列)


     





    【總序】二○二二,不忘初心�李瑞騰

    【推薦序】欣賞《春天,你爽約嗎》�林煥彰

    【推薦序】戀生精神的時代新曲──序曾美玲詩集《春天,你爽約嗎》�余境熹

    【推薦短語】�李有成 洪淑苓 須文蔚 蕭蕭



    曾美玲答編者十問�李瑞騰



    ▍輯一 晨起聽巴哈

    晨起聽巴哈

    深秋印象二帖

    致淡水(中英對照)

    To Dan Shui

    深秋訪吳沙故居

    女詩人座談會

    致玫瑰(中英對照)

    To Roses

    玫瑰幻想曲(中英對照)

    The Fantasy of Roses

    槍聲與玫瑰

    永恆的愛如是說── 聆聽馬勒第三交響曲第六樂章「永恆的愛如是說」

    詩人

    寫詩的理由(中英對照)

    The reasons why I write poems

    冠冕──致戴資穎



    ▍輯二 小詩

    願望

    植物園賞荷

    野薑花

    嘉年華

    護城河──訪捷克庫倫洛夫古城

    小詩三首

    三行微詩三首

    微型詩四首

    小詩二首(中英對照)

    Two little poems

    太空針塔(中英對照)

    The Space Needle



    ▍輯三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廣場──捷克記遊

    春日午後,來到薩爾斯堡──致敬莫札特

    旅途中,遇見卡夫卡與小約翰.史特勞斯──奧地利與捷克記遊

    訪哈爾施塔特──奧地利記遊



    ▍輯四 今年的春天,爽約嗎?

    今年的春天,爽約嗎?(中英對照)

    Did the spring break the promise this year?

    武漢肺炎紀事

    親愛的,別哭泣──為吹哨人李文亮醫師而寫

    重生(中英對照)

    Rebirth

    春會── 觀迷火佛朗明哥舞團新春演出「鬥牛士的祈禱」

    春訊(中英對照)

    Messages of spring

    出走

    那時,此刻──致敬前線醫護

    氧氣瓶──為印度祈禱

    島嶼紀實

    中秋許願

    喜雨(中英對照)

    Welcome the rain



    ▍輯五 散文詩

    國際新聞二則

    奔馳──給親愛的爸爸

    春遊──給親愛的媽媽(中英對照)

    The Spring outing (a prose poem)──to my mom

    圍牆

    公園深秋即景



    ▍輯六 週末午後,在虎尾厝沙龍

    週末午後,在虎尾厝沙龍

    望鄉──看電影「虎尾」

    其實,你從未離開──給侄兒Wesley

    媽媽教我的歌

    兒時記憶──寫於媽媽82歲生日前夕

    國中同學會──給三年五班的老師與同學們

    舊照片──給國中同學們

    請回答1978──北一女光復樓的回憶

    紅樓小聚

    印象校園──追憶虎中

    英文課二重奏

    一位高中英文老師的日常(中英對照)

    The Routines of A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輯七 青鳥遠行

    青鳥遠行──送別詩人蓉子女士

    讓風朗誦──致詩人楊牧

    春雷的歌唱──送別詩人管管老師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送別作家鍾肇政先生

    星星、獅子與百合花──敬悼《乾坤詩刊》創辦人藍雲老師

    詩集、小火車與冰淇淋──送別卡夫

    野薑花的回憶──送別劉藍溪



    ▍輯八 點燈

    點燈

    太魯閣號出軌紀事

    返鄉──哀悼太魯閣號出軌的罹難者

    給天上的爸爸媽媽──為921大地震的孤兒而寫

    小麗的故事

    動物悲歌二題

    姊姊在這裡──為五歲敘利亞小女孩莉涵而寫

    戰爭素描──為烏克蘭祈禱



    ▍輯九 新書發表會

    新書發表會

    烏來詩人──敬賀詩人麥穗90大壽

    比西里岸之夢──北美館觀畫家江賢二回顧展

    陽光普照──電影「陽光普照」觀後

    立冬下午茶

    家電二題

    黑貓與白貓的日常

    結婚三十五週年紀念日

    假日公園寫生

    雨中散步

    公園裡愛唱歌的鵝

    花季

    我心雀躍(中英對照)

    My heart leaps up



    【附錄】文本內聯網的狂想曲:讀曾美玲〈週末午後,在虎尾厝沙龍〉�余境熹





    總序



    二?二二,不忘初心

    �李瑞騰




      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是為「詩社」。「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台,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台灣詩學季刊》(出了四十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台灣詩學學刊》。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台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今年又增設「台灣詩學散文詩叢」。迄今為止總計已出版超過百本了。



      根據白靈提供的資料,二?二二年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有八本書出版(另有蘇紹連主編的吹鼓吹詩人叢書二本),包括截句詩系、同仁詩叢、台灣詩學論叢、散文詩叢等,略述如下:



      本社推行截句幾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也更日常化、生活化了,今年只有一本漫漁的《剪風的聲音──漫漁截句選集》,我們很難視此為由盛轉衰,從詩社詩刊推動詩運的角度,這很正常,今年新設散文詩叢,顯示詩社推動散文詩的一點成果。



      「散文詩」既非詩化散文,也不是散文化的詩,它將散文和詩融裁成體,一般來說,以事為主體,人物動作構成詩意流動,極難界定。這一兩年,台灣詩學季刊除鼓勵散文詩創作以外,特重解讀、批評和系統理論的建立,如寧靜海和漫漁主編《波特萊爾,你做了什麼?──台灣詩學散文詩選》、陳政彥《七情七縱──台灣詩學散文詩解讀》、孟樊《用散文打拍子》三書,謹提供詩壇和學界參考。



      「同仁詩叢」有李瑞騰《阿疼說》,選自臉書,作者說他原無意寫詩,但寫著寫著竟寫成了這冊「類詩集」,可以好好討論一下詩的邊界。詩人曾美玲,二?一九年才出版她的第八本詩集《未來狂想曲》,很快又有了《春天,你爽約嗎》,包含「晨起聽巴哈」等八輯,其中作為書名的「春天,你爽約嗎」一輯,全寫疫情;「點燈」一輯則寫更多的災難。語含悲憫,有普世情懷。



      「台灣詩學論叢」有二本:張皓棠《噪音:夏宇詩歌的媒介想像》、涂書瑋《比較詩學:兩岸戰後新詩的話語形構與美學生產》,為本社所辦第七屆現代詩學研究獎的得獎之作,有理論基礎,有架構及論述能力。新一代的台灣詩學論者,值得期待。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是詩人的素養和能力;一旦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台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不執著於一端,在應行可行之事務上,全力以赴。



    推薦序



    欣賞《春天,你爽約嗎》

    �林煥彰(詩人、畫家)




      1.

      文學藝術,主管精神和心靈;尤其是詩,這種精緻的文類,我向來就認為她就是這樣,所以我喜愛讀詩,也愛寫詩。讀到好詩,讀到自己喜歡的詩;就特別感到快樂,特別的開心。



      2.

      讀女詩人曾美玲老師的詩,是很輕鬆、很親切、很愉悅的;這本詩集《春天,你爽約嗎》收錄2019年到2022年美玲老師所寫的新作,內容非常多樣多元;分成九輯,近九十首詩,每一首詩作都分別在各報副刊和多家重要詩刊刊載過,足見美玲老師這三、四年詩的創作是相當勤快耕耘的,自然就是豐收。



      3.

      女詩人美玲老師的詩,內容題材相當多元,足見她是一位宏觀的詩人;由個人內在心境抒寫親情出發,關注全球人類健康、和平大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詩是小我和大我的良知關照和呼喚……我喜歡讀美玲老師的詩。



      4.

      女詩人美玲老師的詩,從詩的形式,由小詩三、五行到二、三十行,自自在在的揮灑,她都能輕鬆自在自如的鋪展;展開現今當下世間眾人之事的書寫,值得細細品賞玩味……。尤其小詩,如〈三行微詩三首〉和〈微型詩四首〉,都是三行,極精簡空靈。



      5.

      有關親情的詩寫,我特別鍾愛她寫給父親〈奔馳──給親愛的爸爸〉和母親〈春遊─給親愛的媽媽〉這兩首散文詩,是多麼的天真可愛,彷彿讀著讀著我們也跟著她和她的爸爸、媽媽一起都隨著時光倒流、回到了清純無憂的,他們的童年……。



      6.

      美玲老師的詩,是屬於明朗的詩風;明朗的詩,需要讀者特別用心體會,不要輕易錯過,細細的讀每一首詩,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2022年7月20日寫於九份半半樓



    戀生精神的時代新曲──序曾美玲詩集《春天,你爽約嗎》

    �余境熹(香港詩人、學者)




      世有「戀屍」的文學,亦有「戀生」的文學。前者參考埃里希.弗羅姆(Erich Fromm, 1900-1980)的論說,元素共包括:(一)喜歡機械和不能成長的東西;(二)傾向將事物數據化,敏感於經濟議題;(三)是法律、秩序及強權的忠實信徒,以之主宰生命;(四)只知懷緬過去,不展望未來;(五)喜歡黑夜、海洋、洞穴;(六)扼殺植物、昆蟲等的生命,沒情由地將有生物變成無生物;(七)喜談疾病,對殘障的形體異常迷戀;(八)是排泄物、嘔吐物、分泌物如血、汗、唾液、鼻涕的愛好者;(九)對死亡、葬儀一類事情格外感興趣,為屍體、腐爛的東西所吸引;(十)對死者產生愛戀,渴望佔有屍體,與之發生性行為或將其吃掉。



      文學作品若包含以上十項的任何一項,籠統言之,即「具有戀屍書寫的元素」;包含項目較多,即為「高密度的戀屍書寫」;包含較後項目,即屬「高濃度的戀屍書寫」;而「高密度」、「高濃度」云者,一篇作品、一位作家可兼而有之。必須留意:文學名家筆觸「戀屍」,構成「戀屍書寫」,此說絕無貶義。如金庸(查良鏞,1924-2018)《笑傲江湖》多目盲去勢之徒,三島由紀夫(MISHIMA Yukio, 1925-1970)耽溺被殘殺的王子,白先勇(1937-)小說常見血光傷逝,而皆有其藝術效果、精神漫溯,乃至乎社會之寄意等,內蘊深邃,價值殊高。



      另一邊廂,曾美玲(1960-)非不知現實黑暗困苦,如疫症橫行,戰火四起,權貴侵凌,人情冷漠,耳聞目睹,隔之不絕。但她的文學小舟卻執持「戀生」態度,不願負載太多「戀屍」亂石,以免增加自身,也增加讀者的心靈壓力:「生命裡推不完�巨石的負荷與憾恨�全部拋向遠行的小舟�會不會太沉重?�會不會載不動?」〈致淡水〉相反,曾美玲的詩筆效法約翰.施巴提恩.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G弦之歌」,總渴望能「綻放嬰兒天真笑容�傳揚天國永生信息」,「輕鬆推開黑暗惡夢�打開囚禁的心」〈晨起聽巴哈〉。



      是以,曾美玲的詩不是全無「戀屍」的材料,她卻往往點到即止,保持文字園圃的「輕鬆」。她的〈詩人〉自述職責,是要「四處考察人間風景�謙卑地閱讀眾生的臉譜」,當然也會看到「地球澆不息的戰亂烽火�哭不停的苦難和雨」。但她並不鋪張渲染,而是著意於撫慰,即刻便「以愛之名�祈禱」,不讓血污屍臭在紙上暈開。



    ……

    ?




    其 他 著 作
    1. 未來狂想曲:曾美玲詩集
    2. 貓的眼睛
    3. 人際溝通:團體互動與職場工作取向
    4. 相對論一百
    5. 終於找到回家的心:曾美玲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