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美食大團圓套書(蚵仔煎的身世+花飛、花枝、花?仔:台灣海產名小考+吃的台灣史)

台灣美食大團圓套書(蚵仔煎的身世+花飛、花枝、花?仔:台灣海產名小考+吃的台灣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939331
曹銘宗,翁佳音
貓頭鷹
2022年11月03日
400.00  元
HK$ 400  






叢書系列:台灣珍藏
  • 規格:平裝 / 784頁 / 22 x 17 x 4.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台灣珍藏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美食大團圓,過年吃什麼!?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集結三本台灣美食書籍,從海中到陸地,帶你一觀台灣美食的歷史


    我們不只要會吃,還要懂得為什麼這樣吃!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花飛、花枝、花?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花枝家族吃到螃蟹親屬。


    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


    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


    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


    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


    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


    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


    「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


    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


    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



    吃的台灣史



    台灣美食享譽國際,背後有值得細細探索的美味歷史。位居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會之處,造就台灣兼具生物與文化多樣的雙重特性。數百年來,從南島語族的海上交流,到外來移民的農產引進與改良,使島上擁有原住民族的在地特產、荷蘭時代的歐洲食材,清代的漳泉潮汕菜色,日式西餐到戰後的眷村菜,台灣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食王國。



    台灣與東南亞諸島形成的南島語族文化圈,有些物產和飲食習慣,可遠推至十六世紀以前,比如利用石滬養殖虱目魚有長久的歷史。荷蘭時代,還引入許多歐美南亞的食物,當時台灣已有僱用華人製作麵包的記載,還引進華工與耕牛,產製糖、米並外銷日本等地,發展出最早的農產經濟。



    一般常說的「戰後發明」,除了麵食之外,就是吃牛肉這件事。吃牛被視為戰後外省族群帶來的飲食習慣。但從日本時代的文獻裡,即有記載當時人也許不太會光明正大地吃耕牛,卻懂得吃進口的「和牛」! 而在清代禁止殺牛的石碑,也說明當時真的有人吃,甚至可以將此習慣推至荷蘭時代的牛肉乾!如同牛肉常被誤解,咖哩和沙茶,這些被認為日本時代引入的西式餐飲和戰後的火鍋配角,其實都可以在清代找到線索。



    台灣不僅接收了外來飲食習慣,也發明了不少看似飄洋過海而來的外地美食。比如溫州沒有的溫州大餛飩,四川沒有的川味牛肉麵,以及不產於蒙古的蒙古烤肉,全都是台灣獨有。這些台灣發明也印證了台灣兼具包容與創意的特性。



    吃是民生大計,影響國家經濟,在社會文化層面中潛移默化。本書將以台灣人最喜歡的美食為題,介紹這些食物和吃法如何引進與轉變,透過詳細考察與追溯,解答你我今天為何會這樣吃,而且覺得哪種吃法好吃的歷史根源。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