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詩溫柔明媚的執著
廖亮羽(詩人.風球詩社社長)
讀威宏的詩,讓人徜徉在溫柔明媚的執著中。溫柔,如同跟著他在「早安,世界」裡,踩進水窪仍然對星期天的感謝,跟著他「螢夜行」,即使走在狹小骯髒的巷弄,也能善良芬芳。
明媚如同跟著詩人見證「香檳黃」,那陽光之下,不只是威宏的黃花風鈴木,還是天際線讀不盡的快樂,詩人贊頌陽光,海,噴泉,端出一幅幅明媚的內心風景。
而執著是詩人對寫詩的信仰,我們跟著威宏進入〈夜間報告〉裡,放下災厄,得以看見有人寫回音寫山谷。在〈理想的旅行〉裡,甚至靈魂其實也是不斷以複述來書寫,沿途的見聞,如同詩篇擴張的版圖。
在〈我相信徒勞的紙張〉裡,以詩句寫進肌膚、軀體、日子、以及時間的長河裡,寫作並喜悅著,那是詩人最虔誠且堅定的信仰。
推薦序
有詩的靈魂始自於溫柔
德尉(詩人)
不認識威宏。
但約莫覺得,是個浪漫的人。
臉書上的照片模樣是,分享的生活角落亦是,其詩文字更是。只是威宏的浪漫,不似他人的不羈與騰湧,他有一種端正規矩,不起風波的靜謐──像座人工湖,雖有如鏡的翠綠與幽閉,但也有著開放式的通道不拒往來,更自帶調節資源的責任與意義,不只碧灩美麗,還有些正面的積極。
與其說這像一個教師創作出來的詩,倒不如說這些詩作,合貼於一位溫柔的老師──那會不會是最初孔子,想像「詩言志」的樣子呢?
關於威宏的浪漫抒情,我便不多說,以免剝奪讀者賞評之樂。但就形式,我倒想提供一點觀察:威宏詩多分段,而每段皆約用三至五句,這樣一組一截,形成這座湖泊節約用度的一種抒放節奏,你大可以安全徜游在他無礙無波的寧靜水面,於段式之間穩妥完成閱讀的享受。亦如威宏詩自敘「人生盲目生長�蜷曲手臂,時間流啊,此刻寫作�我能隱藏在有神的喜悅裡」,於此善與美的節拍中,「我相信徒勞的紙張」,也相信,有人是為微笑而存在,有詩的靈魂始自於溫柔。
推薦序
詩的生活,用詩與生活認真對待每一刻
趙文豪(詩人)
在詩人的視界裡,他的凝視往往自成一個世界。在威宏的詩中,常見到的是那份溫柔與執著,真誠而內斂。在《搖籃曲和雨的包裹》裡,更看見繽紛的色彩,以及經由陶冶後所閃現的慧光。詩集共分為七輯,各具十篇左右作品,可自成風景,也能上下對話,相映成趣。像是一條在詩的路上,「又給彼此隱喻世界的機會」(〈微悟〉),又像日子間排隊的點點滴滴,「如果海的隱藏與前進是用�同一組名字」(〈讀雜有感〉),自盛著過往建構的詩宇宙,將抒情凝結於《夢遊幻境》,徜徉在《我愛憂美的睡眠》,每一句詩句裡,關照著每個生活的細節與物件,在每個如詩般──陽光燦爛的日子。
推薦序詩
虔誠
劉曉頤(詩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
金,祈禱的顏色──
如果你能道出這個奧祕,必然你已
稍明白了時間與詩的關聯
你嗅到它駁落時
旋轉著兩千個詞牌混合的香氣──
孩子,你敏於各種感官
總能最先感受那些溫暖的,靈性的,闇啞
但醇厚的,如你愛過那離開的人
留在門扉上
秋天與酒的顏色與氣味
你註定是最敏慧的祝禱者
祈禱如香氤氳上騰
形構了靈魂炊煙,又被神以駁落的方式
撒下金箔片落在
每個你念得出名字的人眉心。
時間如固體的蜜水
從你傷口中映出,前一刻你慎重的動作:
栽下雪的種子──
你將是最深情的豎琴巫師
彈奏仿舊式雪花,願顫音
取代他們餘生的顛簸──
時代入睡了,綿綿的雪落在你夢中
雖然總是有人失眠,有人持刀
卻只是愣著。你輕柔地吹熄最後一根蠟燭
回憶母親的安眠曲
溫習你快不記得的節拍
繞成刀尖上,腳踝的一圈旋轉──
整個入睡的時代,穿著泛黃的
舊蕾絲寬袍,睡衣將會換新嗎,月亮會嗎
抑或有補丁更美?
至少此時是安謐的。夜打個噴嚏
你鼻子沾上月光的奶泡,拭一抹淺嘗
你笑了。
註:本詩致總是虔誠於詩的威宏。
自序
暮陽下不罷休的我
那不是梵谷的鳶尾花,卻仍於池塘邊群聚成畫,靛紫得如夢似幻。它們忘卻凡間的嘈雜種種,歷史博物館施工的塵灰就在不遠處恣意飛揚。行步匆匆的建中男孩們,隨興的歡快笑語,如同那些稀落的初生小草,穿插在暮陽之間,不在乎光陰是否徒然擦過彼此傾斜的肩膀。
不用再過多久,綠挺挺的荷葉要擴張他們的勢力。脫俗的荷花也將再次掠奪世俗的相機之眼。松鼠越來越膽大,時不時窩在腳邊等著人餵食;反倒是我們,驚恐大自然的驟然親暱。
然後,漸漸地習慣了季節更迭,我們啃咬它,咀嚼它逐漸乾涸的歷史。關於不可拆封的白色孤獨,我想知道:當我仍是年輕的水澤,有多少次,你曾為我,走進泠泠不絕的雨聲中?
一個個從身邊離去的人們,我無法得知他們的靈魂是否安好?此刻,無能為力的我,還能獻上由衷的祝福。人世泥濁如此,璀璨有時,凋零有時。即使相信我們最終是有罪的,在這個短暫的的魔幻時刻,我們還是不願醒來。
白布鞋上的污泥,鬆開的鞋帶,垂下的襪子高度,也許有一點點蛛絲馬跡,可使我停下?可是我仍繼續前行。傲然漠視的姿態,使我也懷疑:重啟這扇門,以及後來發生的一切是否值得?
一生極愛梵谷,來世我還在這個星球嗎?那麼還能與他的畫作相遇。梵谷在信裡寫到:「我擁有自然,藝術和詩歌,我還有什麼不滿足呢?」有的,有的,我都寫在這裡了。取不盡的貪婪與良善皆是我們的成長動力,此生短瞬即逝,我怎麼可能輕言罷休?
二○二二年五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