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一):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一):大腦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189818
陳偉任
白象文化
2023年1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6267189818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大腦與神經











      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商博士的對話,帶你讀懂「神經心理學」及其臨床實務運用。



      ◎人的自由意志,是否為真實?還是只是腦細胞活動所產生的幻象世界?

      ◎人因為有腦,才有所謂的想法和行為;而想法和行為,反應著意識或潛意識。

      ◎文字與圖畫相互結合,讀者輕鬆閱讀、容易理解。



      人類所有的行為表現,都可以說是腦部不同區域

      彼此相互溝通、合作等電位訊號及化學結構改變,

      進而表現於外的相對應行為表現。

      所以,理論上,

      腦功能科學與心理學,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

      腦功能科學是心理學論述的基礎,

      而心理學是開啟探究腦功能科學的鑰匙。



      西方三大知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阿德勒、榮格,

      都有醫師專業背景,也曾經嘗試將腦功能科學與心理學做連結,

      今日,陳偉任醫師同樣以雙重專業探討腦科學與心理學這兩個領域,

      以及臨床實務上的相互運用。



      神經心理學離你其實並不遠,本書包容:

      大腦基本結構與功能簡介;

      自我意識、記憶與遺忘的腦功能運作;

      早期生命經驗如何在大腦留下印記的說明;

      何謂社會腦,以及壓力反應。



      一旦搞懂腦科學與心理學,

      你的人生將會變得很不一樣。

    ?


     





    作者序

    繪者序

    前言

    ?

    ◎何謂神經心理教育�諮商?

    神經心理教育�諮商歷史脈絡

    心理學與腦科學核心差異

    神經心理學能帶給我們什麼?

    ?

    ◎基本腦功能簡介

    我們能?實地感知世界嗎?

    人類大腦的演化

    大腦概論

    神經細胞、神經神經傳導物質與腦脊髓液

    額葉、頂葉、顳葉、枕葉與腦幹

    邊緣系統、觸覺、嗅覺與松果體

    腦發育、神經可塑性與神經老化

    ?

    ◎人類日常行為與腦科學

    自我意識

    記憶與遺忘

    早期生命經驗

    社會腦

    壓力反應

    ?

    ◎精神症狀與腦科學

    焦慮�憂鬱

    失眠

    成癮

    失智

    ?

    參考文獻

    ?





    作者序



      禪宗《指月錄》記載了?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過的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一段話,似乎也很貼切地描述了我這二十多年來臨床執業生涯的歷程。



      第一重境界,二十五年前,我從醫學院畢業。相對於許多科系的畢業生,其畢業後面臨的第一個困擾,通常是生涯職業抉擇的難題。醫學院的畢業生,在其畢業後絕大部分都不用考慮地就抉擇了醫療職場,我也不例外。接下來的故事,我想你也可以猜得到,以科學為基礎、嚴謹、實事求是的精神醫療訓練,讓我在面對病人做心理問題的診斷時,很自然地就會以疾病觀點來看待來求診病人的困擾問題。在那個時候,我的頭腦並沒有太多複雜的理論架構,所有的判斷只要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為準則就可以了。理解病人,總是帶著DSM黃金診斷的客觀準則來做判斷,僅僅停留於病人表面問題的分析。二十五年前的我,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十五年前,因緣際會闖入了諮商心理學界,一眨眼我也取得了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與博士的學歷。十多年心理學的學習與洗禮,讓我開始好奇探究人事物的本質。透過不同學派心理學的觀點,我對人、事、物的感受,不再只是停留於表面客觀專家建議的疾病描述條文而已,取而代之是,不同心理學派對這個世界人、事、物豐富主觀的詮釋。這個時候的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五年前,也大約是我四十五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夜深人靜、一個人獨處夜晚,自己很容易陷入思考人生下一個階段該做些什麼的氛圍。在一次期刊文獻閱讀的時候,不經意地赫然發現,原來腦科學與心理學也可以有那麼多的連結。於是,又開始對於腦科學有了探索的興趣。這個階段的我,對於腦科學研讀的起心動念,和二十五年前剛進入精神醫療的我很不一樣。當時是為了考取精神專科醫師執照而研讀,而現在我的閱讀,源自於是自己的喜愛。每當閱讀到腦科學與心理學的交集,心中總會激起心理學所說的「Aha!」頓悟的體驗。那是一種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感受。



      心理學與腦科學,原來距離也沒有那麼的遠。於是,有了這本書撰寫的發想。

    ?




    其 他 著 作
    1. 當心理學遇到腦科學(二):神經科學於自我照顧與諮商的運用
    2. 阿德勒勇氣寶典:自助與助人手冊
    3. 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