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人的心頭話:《民報》評論選集(二)

台灣人的心頭話:《民報》評論選集(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32893
獨立作家
2022年11月29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6269632893
  • 叢書系列:民報文化藝術叢書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民報文化藝術叢書


  • 人文社科 > 政治 > 政治評論 >











      ▍秉專業良知,堅持說真話

      ▍為時代見證,替弱勢發聲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2014年4月15日,《民報》上承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報》的精神,正式創刊。《民報》內容包括報導和評論,其中又以評論文章最具特色。本書收錄的便是2014-2022這八年間,在《民報》專欄上的精彩時事評論,共有16位專業作家一同共襄盛舉,為台灣發聲:



      許慶雄、敏洪奎、曹長青、陳茂雄、陳順勝、曾建元、楊欣晉、廖天琪、田 牧、劉志聰、劉重義、蔡嘉凌、鄭良瑩、鄭春鴻、鄭欽仁、謝淑媛。



      《民報》堅持言論自由,聚攏無數海內外名家,針對台灣、兩岸、國際的政經、社會、文化重要議題,深度剖析,試圖撥開時代的迷霧,凝聚社會共識,追求共同未來。一篇篇別出心裁、擲地有聲的精采文章,為時代留下珍貴的印記,為混沌年代樹立言論座標。



    本書特色



      ★《民報》,一個反映民間疾苦、在地關懷的媒體平台,編選一本吐露台灣民眾心聲的政論集,理性探討X充分討論X多元分析!



      ★本書收錄《民報》專業作家群針對台灣、兩岸、國際的政經、社會、文化重要議題,深度剖析,凝聚社會共識,追求共同未來。

    ?


     





    【主編序】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陳永興



    【主編序】混沌年代的言論座標�劉志聰



    【作者群簡介】



    ▍許慶雄

    中華民國體制下主張「台灣地位未定」是自我矛盾──台灣地位未定問題再分析

    「台灣地位未定」與建國理論的其他問題

    台灣地位未定之後的發展與事實證據──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影響台灣地位



    ▍敏洪奎

    莫把國人當白痴

    拭目以待去黃埔化

    以以色列為師



    ▍曹長青

    現代世界與天安門屠殺

    蔡英文的謊言讓她人格破產

    彭明敏和李登輝的不同選擇和啟示



    ▍陳茂雄

    既已改嫁 還爭貞節牌坊?

    獨裁政權必有奴才

    錯將中華民國當台獨?



    ▍陳順勝

    赴國外治療有助陳前總統病情

    以神經科學看政治人物的說謊與影響



    ▍曾建元

    是共匪,也是綁匪

    統派的黃昏



    ▍楊欣晉

    台灣?中華?中國?大陸?霧煞煞?連結乎?

    抱死「中華民國」,是為「台灣」好?或為保「權利」?

    「台灣」的改革、覺醒與抉擇



    ▍廖天琪

    談權力的迷思──一段往事的追憶

    獻給蘇菲的白玫瑰──反抗納粹終不悔

    從萬湖會議聯想到「延安講話」



    ▍田 牧

    「反對戰爭」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唯一選擇

    從「互不隸屬」說起



    ▍劉志聰

    說「九二共識」偽造 李登輝錯了嗎?

    敲響九二共識的喪鐘

    為言論自由點一盞燈──《民報》邁向新旅程

    特赦阿扁在蔡英文一念之間



    ▍劉重義

    愛沙尼亞正名制憲步步邁向獨立

    有民族主義才會有出頭天

    ?蔫(lian)的白玫瑰



    ▍蔡嘉凌

    能思想的草葉──若沒有「頑強抵抗,絕不服從」的人,威權如何倒下?

    為你織件綠毛衣

    希特勒.蔣經國.蔡英文



    ▍鄭良瑩

    伯斯現場觀察:不可忽視西澳的戰略重要性

    兩岸和平靠嚇阻

    台灣當然不是阿富汗



    ▍鄭春鴻

    南島語族尋根之旅是台灣最大的旅遊資產

    新聞暴力下的你和我

    帶風向?別傻了!



    ▍鄭欽仁

    以開放的國民主義建立理想的台灣國家

    中華民族論非台灣國民主義的基礎



    ▍謝淑媛

    美國面對烏克蘭危機的省思





    主編序



    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

    �陳永興(前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籌辦民報發起人共同聲明



      「我們醞釀著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我們知道你可能和許多人或朋友一樣,乍聽之下的反應是:你們瘋了吧?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嗎?台灣媒體還不夠多、不夠亂啊……?



      我們完全理解這些疑惑和善意的擔憂。



      我們當然知道,在網際網路和電子媒體高度發展下,全世界許多曾經叱吒一時的報社都已逐漸結束他們的紙本新聞,至於台灣更從來沒有一個階段像現在這樣,媒體氾濫、萬眾爭鳴、百花齊放。



      在這樣的潮流和環境下,我們無數次地問過自己:真的有一份新報紙存在的必要嗎?它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媒體開放曾經是無數人用意志、熱血甚至不惜賠上身家性命所奮鬥的目標,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與原先的期待背離甚遠的結果。



      多數的媒體為了搶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利益的考量早已大於基本的信念,輕薄短小、色腥誇張、譁眾取寵似乎已經成為新聞的主流。



      加上長久以來的政黨惡鬥,媒體背後的投資者各擁其主,各自為各自的意識型態和各自的擁護者服務。



      近年來,我們無法否認,從某個角度來看,媒體在台灣似乎已經淪落成為一種生財以及類似的宣傳工具而已。



      一位為台灣民主運動付出一生的前輩對台灣的媒體和公眾言論的現狀曾經這樣的感嘆,他說:「這是最喧囂的時代,卻也是最沉默的時代。」事實正是如此。



      於是,不分晝夜,台灣處處喧嘩,但我們卻聽不到一點厚實有力的聲音。



      媒體彷彿無所不在,但很多人卻找不到可以說真話、講道理的地方。



      於是,台灣慢慢變冷了。冷的不是天氣,而是熱情、志氣;冷的是對這塊土地真心的關懷和愛,以及對她的未來曾經那麼殷切而且充滿自信的期待。



      有些人甚至連心都冷了,冷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冷到無感、無言。



      於是,我們逐漸看不清事物的真實面貌,聽不到可以心悅誠服的啟示,找不到可以共同尊敬的人,甚至看不到可以義無反顧、一心向前的願景。



      因此,我們決定結合對台灣前途仍然有向上提昇力量、盼望的人。我們相信,在台灣社會仍然有許多熱心、熱情,以正面心態在看待台灣社會及前途,這款力量應該結合起來,用眾人的力量籌辦一份新的報紙,相信必然能對台灣社會形成正面提昇的力量,來創造一個新局面。



      我們希望:未來這份報紙所反映、發掘與關心的每一個議題,都是真正敬業專業的人、對土地有熱情的人,秉著良心之筆而出的。這會是一個反映民間疾苦、吐露台灣民眾心聲的媒體平台。我們將提供開放的空間,能讓社運團體、弱勢團體、文化團體、環保團體、人權團體、教育團體、婦女團體、原民團體、醫療團體、工商團體、司改團體……等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可以獲得充分的討論;我們也希望能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這是我們發起籌辦民報的心願!



      我們知道辦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文字的閱讀和平面媒體的衰微是普遍的趨勢。但我們不願輕忽筆的力量和報紙對文化傳播與大眾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戰戰兢兢誠實面對困難的挑戰,希望這份報紙的誕生能為黑暗中的台灣帶來一絲微弱的燭光,重燃台灣社會冷卻的熱情和希望,也照亮受苦的人們向前邁進的前程。」



      上面是二○一三年我們發起籌辦《民報》時的共同聲明,二○一四年四月十五日,經過一年籌備,《民報》正式創刊,經過八年的時間,我始終參與其中,歷經千辛萬苦也投入了許多心血,我們撐了八年的時間,見證了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個個層面重大的變化與挑戰。《民報》的作者群始終秉持著創刊時的理想和宗旨,為台灣發聲,為弱勢發聲,為公義發聲……,我們沒有財團的支持也沒有政黨的支持,靠著眾多關心台灣前途朋友的認同和小額贊助,讓《民報》走過八年的時間,二○二二年四月,我下了決心將《民報》交棒給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繼續傳承《民報》的精神。從一九二○年代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化協會發行《臺灣民報》,到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陳儀政權來台,當時的《民報》扮演批判監督的媒體角色,到一九八○年代黨外雜誌鼓吹自由、民主、人權,百花齊放屢遭查禁,到二○一四年我們又發行《民報》迄今二○二二年,將近一百年的台灣人追求夢想:獨立建國打造公義社會提升進步文明的理想迄今未實現!



      八年來,我們堅持以台灣人的主體性發行《民報》,不依附權勢,不盲從政黨,尊重言論自由及作者和讀者的獨立思考與判斷,提供充分開放的台灣本土輿論平台,充分反映台灣人民的心聲,為追求台灣人的理想而努力!現在我結束了自己的時代任務,交棒給年輕世代繼續努力!我請《民報》總編輯劉志聰兄,將八年來發表於《民報》的重要文章收集整理,涵蓋了三十五位作者的精彩言論(其中邱垂亮教授及陳銘堯兄的作品另有專書出版,就未收錄進來)出版為兩本選集留作歷史見證,讓讀者們能從其中回顧《民報》八年來走過的路,「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是《民報評論選集》出版的心聲,希望得到讀者的共鳴!



    混沌年代的言論座標

    �劉志聰(前《民報》總編輯)




      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太陽花學運爆發,籌備年餘的網路新媒體《民報》,也於當年四月十五日正式創刊。《民報》與三一八學運並無關連,卻不約而同地反應時代的脈動。當時馬英九第二屆總統任期即將過半,露骨親中路線引發社會疑慮,加深國家認同危機;又因治理失靈,民怨高漲,各種形態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於三一八學運達到高峰,埋下政黨再輪替的伏筆。《民報》躬逢其盛,紀錄了大時代驚天動地的一頁,編採同仁以一雙拖鞋支撐一只iPad,將學運訊息在第一時間傳布世界,展現新媒體的傳播威力,為學運留下經典畫面。



      《民報》內容包括報導和評論,又以評論文章最具特色。創刊以來,秉持「為時代見證,替弱勢發聲」精神,針對台灣、兩岸、國際的政經、社會、文化重要議題,深度剖析,試圖撥開時代迷霧,凝聚社會共識,追求共同未來。《民報》媒體平台開放,堅持言論自由,聚攏無數海內外名家,共襄盛舉,撰發一篇篇別出心裁、擲地有聲的精彩文章,為時代留下珍貴的印記。



      今年春,創辦人陳永興醫師以階段任務完成,決將《民報》交棒新世代接手,並選輯若干過去刊載的專欄文章,以實體書及電子版形式,結集交由秀威出版社出版,留做紀念。選輯文章涵蓋國家主權、台灣國際地位、兩岸關係、政府治理、政黨競爭、領導人誠信、經濟、國防、司法等面向。選輯文章雖由時事議題所觸發,但撰稿人以其豐富學養及深厚功力,得以跨越時效框限及時空條件,提出獨到見解及深度觀察,經得起時間的淬鍊。



      當然,要將《民報》八年來刊出的文章,結集為篇幅有限的「書冊」,選輯過程不免陷入魚與熊掌的掙扎。也因此,我們強烈建議讀者直接進到《民報》網站(http://www.peoplenews.tw/),點入「歷史回顧」欄目,即可在舊《民報》網頁的「專欄」、「專文」欄目,快意瀏覽《民報》創刊以來所有文章,展開奇妙的思辨旅程,保證入寶山,滿載而歸。



      《民報》相信,求真為媒體最核心的價值,假新聞殺死人們的思想,因此,我們堅持言論或報導應本諸良心說真話。《民報》編採言論內容或有疏漏,卻絕不刻意造假。秉持專業良知,在訊息混亂、真假難辨的媒體環境中,堅持說出真話,為時代留下見證。這也是《民報》的言論及編採準則。



      《民報》強調台灣主體性,遵守法律規範,儘量做到尊重百分之百、或接近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這本是媒體職責所在,卻是台灣媒體圈絕少兌現的承諾。《民報》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及堅定信念,受到海內外關心時局人士的信賴,願意挺身而出,鼎力相助,共同為時代留下見證,為混沌年代樹立言論座標。

    ?




    其 他 著 作
    1. 台灣人的心頭話:《民報》評論選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