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培養孩子恆毅力與心理韌性的45堂實踐課

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培養孩子恆毅力與心理韌性的45堂實踐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053946
安妮.布魯克,希瑟.韓德利
江裕真
親子天下
2023年1月05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3053946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學習與教育


  • 人文社科 > 教育 > 課程設計/教學法/實例

















    相信努力可以改變!

    系統訓練╳教學指引╳學習單

    實踐「成長性思維」的45堂課



      從「我很笨」、「我就是學不會」的定型化思維,

      漸漸轉向「我只是還不會」、「錯誤是學習機會」的成長性思維!



      根據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的研究,「成長性思維」是一種相信人們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與毅力,而漸漸發展出技能、才能與能力的信念。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在學術、工作、人際關係以及人生其他層面上,都能得到比較好的成果。



      「成長性思維」促使世界各地的教育專業人士重新思考「學習」與「成功」的定義,期待培養出能夠解決問題、不畏懼困難、愈挫愈勇的學習者;了解大腦神經就像身體其他肌肉一樣,是可以透過鍛鍊而生長,只要願意懷抱「成長性思維」,便能夠透過不斷學習與努力,激發無限成長的驚人潛力。



      然而,許多人對於「成長性思維」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其與「定型化思維」兩者間的差異;甚至誤解了「成長性思維」,以為只要在環境中貼上具有成長心態的標語,告訴孩子「你做得到」、「勇敢擁抱挫敗」就能達成效果。這使得「成長性思維」容易淪為空洞的口頭鼓勵與支持,反而導致孩子缺乏策略,無法有效從錯誤中學習。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成長性思維」?除了營造一個具有「成長性思維」的環境,家長與老師還有哪些具體策略、對話方式及行動做法?這些問題全都可以在《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書中找到解方。



      本書為《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的延伸力作,作者將前書的理論觀念,進一步擴展為45個可在課堂裡立即實踐的課程,系統地逐步培養孩子的成長性思維。當孩子相信自己擁有無限潛能且有能力改變,便可發展出對學習的恆毅力,以及面對挫折的心理韌性,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課程設計架構】

      書中共規劃45個具體可行的「成長性思維」課程實踐。每個課程的設計,都遵循以下簡單的架構:

      1.給老師的話:課程大綱與摘要。

      2.學習目標:在課程結束時,學生應該學習到什麼,或學會做什麼。

      3.資源與教材:授課所需要的資源與教材。

      4.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教學指引。

      5.檢核重點:關於在課堂中或課堂後檢驗學生理解程度的一些建議。

      6.補充與延伸想法:提供一些簡單想法,做為該堂課學習目標的補充。



    本書特色



      •規劃45堂15∼60分鐘具體可行的「成長性思維」課程實踐。

      •學習目標循序漸進,一步步培養孩子的熱情與創造力。

      •教學方法與提示詳盡,親師可參考步驟並及時操作。

      •每堂教案後附有學習單,讓孩子實際練習成長性思維。



    名人推薦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蘇明進 臺中市大元國小教師

    ?


     





    推薦序 師長抱持成長性思維,就是最好的身教�林怡辰

    推薦序 成長性思維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祝福�蘇明進

    前 言 成長性思維的45堂課



    PART1 認識成長性思維

    第一課 思維類型評估

    第二課 何謂成長性思維

    第三課 改變用詞,改變思維

    第四課 大腦可以被持續開發

    第五課 人類的神經元

    第六課 定型化思維的觸發因子

    第七課 挑戰自我覺察

    第八課 長處之鏈

    第九課 大腦的超強能耐:神經可塑性

    第十課 如何訓練大腦



    PART2 打造課堂社群

    第一課 制定課堂規範

    第二課 開發情緒智能

    第三課 抱持感謝之心:創造善的循環

    第四課 我的核心價值

    第五課 培養同理心?? ?



    PART3 挑戰自我,成長茁壯

    第一課 嘗試錯誤:一種韌性策略

    第二課 WOOP:一種目標設定策略

    第三課 公平與平等:找尋你所需要的

    第四課 刻意練習�深度練習

    第五課 「還沒」的威力

    第六課 觀點取替

    第七課 要好奇,不要生氣

    第八課 半杯水:認識樂觀主義

    第九課 實現目標的恆毅力:從故事中學習

    第十課 寧靜中的傑作



    PART4 學習後設認知

    第一課 何謂後設認知

    第二課 低門檻�高延伸的一課

    第三課 我的最佳學習方式

    第四課 如何把想法說出來

    第五課 正念與挫折復原力



    PART5 好奇心、創造力與品格

    第一課 三十個圓圈

    第二課 如何孕育想法

    第三課 仁慈很重要

    第四課 黃金圈

    第五課 開發你的想像力



    PART6 把所有東西整合起來

    第一課 意見回饋是你的好朋友

    第二課 我的習慣迴路

    第三課 你的策略是什麼

    第四課 了不起的錯誤

    第五課 障礙就是道路

    第六課 反思連結:博頓的反思模式

    第七課 我相信自己

    第八課 找出你的熱情

    第九課 發展近側目標

    第十課 我屬於……



    致 謝

    附錄:45堂成長性思維課程一覽表





    前言



    成長性思維的45 堂課




      在先前出版的《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The Growth Mindset Coach)一書中,我們設計出可實際運用於課堂中,培育學生成長性思維的一年十二個月思維訓練指南;在我們的另一本書《成長性思維遊戲書》(The Growth Mindset Playbook)中,則更深入的探討如何能在課堂與學校裡,透過打造成長性思維,賦予學生能力,提升他們的成就。而在這本成長性思維的系列新作中,我們繼續將這些想法擴展為可在課堂裡立即實踐的課程(每堂時間由15分鐘到1小時不等)。



      在本書中,我們會重新回顧前兩本書的重點,並提供45堂極具價值、可即時操作的課程,以及50多項可拿來重現的授課資源,好讓你和學生們親身體驗成長性思維的威力。



      書中每一堂課的設計,都遵循以下的簡單架構:



      1.給老師的話:課程大綱與摘要。

      2.學習目標:在課程結束時,學生應該學習到什麼或學會做什麼。

      3.資源與教材:授課所需要的資源與教材。

      4.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教學指引。

      5.檢核重點:關於在課堂中或課堂後檢驗學生理解程度的一些建議。

      6.補充與延伸想法:我們在每一課最後都留一個段落,提供一些簡單的想法,做為對該堂課學習目標的補充。包括:如何展現學生的成果、有聲書,以及各種能以某種有意義的方式補充該堂課內容的教材。至於要不要選用,任君選擇;補充內容對於該堂課本身來說是非必要的。



      此外,從課程計畫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會提供一些教師授課時可進行的說明或提問做為參考。這部分沒有強制性,請看成純粹的建議就好。如果和學生的對話已經進入更為深層的提問與對話,你當然可以直接順勢互動下去就好。



      假如你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到或聽到一些學生的反應,而你想要在授課過程中針對這些反應詳細說明,那就空出時間去做吧,可別為了遷就課程計畫,而犧牲那些能讓學生茅塞頓開的神奇時刻。有時候,課程計畫反而應該配合這些時刻來進行調整。因此,不妨讓授課的過程自然發展,如果有適合省略的段落,那就省略;如果有必須追加的例子,那就追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調整。畢竟,如何帶領你的課堂和學生,還是只有你最清楚。我們也相信,只有你能夠在我們提供的基礎課程計畫上,建立起能夠服務學生、真正達到威力十足的課程內容。



      兩種思維的背景



      一九七?年代,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就在研究孩子如何因應失敗。杜維克和她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和艱澀的數學題目有關的實驗,來觀察孩子在挑戰一件事情時遭遇失敗的反應。杜維克從實驗中發現,面對同樣的挑戰,孩子們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某些孩子完全無法因應失敗,但有些孩子卻能夠抱持著「想要從難題中學習」,勇於挑戰問題以提升自己的智慧。 杜維克很好奇,孩子在面對挑戰時這兩種不同的反應,究竟從何而來?這個實驗正是杜維克深入研究兩種「思維」的開端。



      杜維克發明出兩個詞彙:「定型化思維」(fixed mindset)與「成長性思維」(growth mindset),用來分別描述那些逃避挑戰的孩子與積極迎接挑戰的孩子所抱持的念頭。定型化思維就是認定一個人的技能、能力與才能,並無法獲得大幅發展的固定特質。有時候我們會稱之為「天賦才能」(God-given talent)理論——深信自己與生俱來在某些領域的技能或能力就是那麼少而已,也無法藉由做什麼事來改變這樣的情形。根據此一思維,某些人就是會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天賦。



      另一方面,成長性思維則是一種相信人們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與毅力,而漸漸發展出技能、才能與能力的信念。歷經數十年的研究,杜維克和她的團隊所收集到的大量數據已經確切顯示出,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在學術、工作、人際關係以及人生其他層面上,都能得到比較好的成果。



      在先前出版的《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與《成長性思維遊戲書》這兩本書裡,我們概略描述過老師們可以在課堂裡,打造成長性思維的一些步驟。成長導向的課堂,比較會把焦點放在「成長」而非「成績」、「進步」而非「表現好壞」,以及「還沒」而非「現在已經」上。根據我們的推論,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們的成長性思維將最有機會成長茁壯。



      杜維克在她的TED演說《相信自己能進步的力量》(The Power of Believing You Can Improve)中問道:「我們現在是怎麼養育孩子的?身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只看現在、不看未來?我們是否要教養出只執著於拿高分,卻不知道如何擁抱遠大夢想的孩子?孩子心中最大的目標,是否只著眼於再拿一個100分或是通過下次考試?難道他們一輩子都必須仰賴於不斷驗證自己很棒的心理需求,邁向未來的人生道路?」



      如果我們想要像杜維克所描述的那樣,從「看向未來」而非「聚焦現在」的角度養育孩子,我們就必須要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努力與成長之間的正向關係;至於在課堂上,創造機會的源頭則在於老師。值得留意的是,當你以教師的身分教導並鼓勵學生建立成長性思維,然而,只要你自己仍然抱持定型化思維,過程與效果就會被打折扣。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在每一天、每一次的師生互動中,持續展現出成長性思維。你永遠要從成長的角度看待學生以及他們的潛力,而且每天都要以身作則,當成長性思維的好榜樣。



      杜維克在其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中寫道:「一個人真正的潛力是未知的(也不可知)……你不可能事前得知,在多年的熱情、苦幹以及訓練之後,自己能夠實現什麼。」別再以先入為主的想法看待學生,而是要以正向的信念迎接每一天:學生只要肯努力、有毅力,即使是那些學習起來最費勁的學生,依舊有潛力創造出色的成果。



      當教師具備這樣的信念,將會促使你和學生們踏上成長性思維的旅程。一旦學生們知道你相信他們擁有無限潛力,他們就做好了深信自己有能力的準備。這也是我們之所以安排成長性思維課堂的原因,其用意在於讓每個學生都能發展出對於學習的熱愛。



      這個挑戰並不輕鬆,特別是學生們來到課堂時,都帶著各自不同的困難與障礙。有些人可能有學習障礙,有些人可能行為發展技能遲緩,有些人可能家庭環境有狀況,導致心理創傷、長期曠課、缺乏家庭支持,或是正面臨種種挑戰,以至於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意願與學業表現。身為老師的我們,無論如何都有責任幫助學生認識自己,透過和學生建立關係,幫助他們了解努力與進步之間的關聯,協助他們取得成功。



      本書使用說明



      本書宗旨在於教導學生認識成長性思維的威力、關於學習的科學,以及足以影響學生成就高低的特定行為、性格策略與技巧。雖然我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讓這些課程適用於任何一種課堂,但其中有很多活動還是比較偏向較國小低年級。不過,它們全都能夠調整為適用於較高年級的課堂。



      舉例來說,別低估培樂多(Play-Doh)黏土與破冰遊戲(icebreakers)在高中課堂上的威力,我們兩種都用過,而且效果很好。記得要針對學生們對於學習與作業的反應調整課程。我們會在每個課程計畫最後面的「補充與延伸想法」,提供各位建議的做法。



      雖然這些課程都規劃為在15至60分鐘的時間內實施,但是在整個學年裡,都應該一再審視這些課程的目標。要是在教完學生何謂成長性思維之後,接下來好幾個月都把它拋諸腦後,將無助於在課堂上創造出有意義的改變,也很難讓學生持續發展相關技能。每當你看到學生出現有關成長性思維與定型化思維的訊息或行為,就要特意提出來討論,並持續和學生分享大腦在學習時是如何運作的。此外,也要設計一些課堂練習,來表明看重成長與進步更甚於表現與高分的觀點。這些想法都必須時常予以回顧,使其成為你一部分的課堂風景。



      除了參考本書中的課程規劃,並將其落實在整學年的課程實施之外,老師們如果想要在課堂中培養成長性思維,也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練習:



      讚許學生的努力



      別用「你很聰明」這樣的說法,而是針對學生的行為做評論,或是談談學生所做的努力。在稱讚學生時,重點要放在他的學習過程。例如你可以說:「 哇,這次考試你考得很好,你是怎麼讀的?」或者說:「我真的很欣賞你花時間仔細畫這幅畫」,而不要說:「你好有藝術感。」當我們不把稱讚放在當事人身上,而是放在過程上,這將相當有助於破除「有些人天生就是擅長把某些事做得很出色」的想法,或是建立「只要肯努力,而且用對方法,任何人都有能力成為他想要的樣子,有能力去做或學習任何事」的想法。



      讓犯錯變成一種平常的事



      誰都會犯錯,尤其是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我們要將課堂中的錯誤,視為學習過程中很正常的一部分,而且會為學習者帶來助益。可以的話,請在錯誤中找尋做得好的部分,並協助學生思考某種做法行不通時,如何重新擬定做法。假如你的課堂能夠歡迎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將有助於培養成長性思維。



      在課堂上打造給予意見回饋的文化



      教導學生細細斟酌自己與別人的作品,也教他們運用一些聚焦於做法上、用於彼此給意見的明確用詞。在具有成長性思維的課堂上,作品永遠都是可以再改善的,計畫永遠都是可以重新審視的,大家也都能夠把他人的意見,當成是更深入了解一件事的途徑,而不是一種批評。



      提供家長在家裡也能促進成長性思維的工具



      任何為人父母者都能夠把成長性思維此一概念融入家庭生活中。教師可以和家長們分享相關研究的內容,教導他們認識成長性與定型化思維,再給他們一些在家裡能夠用來面對挑戰、應用成長性思維的具體做法。



      順帶一提,老師讀者們可能會注意到,本書的每一章都放入「美國學校諮商人員協會」(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簡稱ASCA)所發行的《為每位學生準備的ASCA K-12學生之大學與職涯準備度評量標準》(ASCA Mindsets & Behaviors for Student Success: K-12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for Every Student)裡的「ASCA K-12學生之大學與職涯準備度評量標準」認證過的思維與行為評量標準。這本書正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協助讀者聚焦於鼓勵學生發展恆毅力與挫折復原力時,所需要的自我管理、社交技巧與學習策略。



    推薦序



    師長抱持成長性思維,就是最好的身教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在二十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中,我常接觸許多孩子,有的是陪伴一年、兩年,有的是六年或甚至是更久,因為從孩子幼兒園時期開始,我就一路看著他們成長。在這樣每天、緩慢、長期的過程中,在每一個轉角、每一個轉折,都可以清楚看見孩子的改變。常見新學期換了一個老師,孩子的氣質就有所不同,或是原先表現不亮眼的孩子,在師長的勤加擦拭下,閃閃發亮,最後發出令人讚嘆的天賦之光。而細細深思這一切,往往都要歸功於「成長性思維」。



      師長本身是否是個抱持成長性思維的人,最為關鍵。不輕易把問題歸咎在孩子本身,而是思考:「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得更好嗎?」當孩子每天看見的是師長永不放棄的身影,不斷相信孩子可以更好,並給予各種機會去嘗試,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身教。



      接著,小小的話語是最大的力量。針對不同背景和個性的孩子,經過長時間的理解和相處,看見他的掙扎和努力之後,老師可適時給予鼓勵和讚賞,用持續推進的話語,一次次表達對孩子的高期許和高關懷,以及永不放棄的持續陪伴。一天、一週、一月、一學期、一年、兩年,讓改變慢慢發生。



      在孩子好不容易相信自己只是「還沒有」學會,而願意開始嘗試的時候,給予他們一點一滴的小小成就感和回饋是重要的。除了為孩子指出對與錯,更重要的是給予不同的學習策略,讓不同學習類型的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的孩子適合使用學習平台,紓緩面對真人的壓力;有的孩子適合玩桌遊,透過遊戲一次次練習;有些孩子需要實物操作,一次次嘗試練習;有些孩子需要挑戰題,滿足想要挑戰的想望……多元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回饋,指出錯誤的部分在哪裡,重新示範一次正確的,並清楚呈現正確和錯誤之間的差距,讓問題具體且可視化,也讓孩子對於學習印象深刻。



      凡是長時間的學習,成功都不是一蹴可幾,需要長時間的師生交流和奠基信念,時時記錄細節和給予回饋,看見孩子一路以來的認真和努力、成長和收穫,幫助他們奠定信念,往前邁進。最後,邀請孩子周邊的重要他人一起並行,大家一同帶起孩子。



      《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是兩位作者接續前一本作品後,又一本更貼近現場的精華之作。其中,在認識成長性思維、課堂社群、挑戰自我、後設認知、好奇與創造等重要議題中,每個部分都有適合班級實施的教學活動,相當簡單易使。每一次教學都是一次師生信念的交流,幫助孩子相信自己的潛能,改變本來抱持的定型化思維。



      眼見為真,親自體驗才能創造真正深刻的改變。如果可以送孩子一份禮物,經過《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而生成的成長性思維,是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用的珍貴資產,強烈推薦給你。



    推薦序



    成長性思維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蘇明進(臺中市大元國小教師)




      近年來,我對於「成長性思維」十分著迷,這主題不但讓我重塑多年來自己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同時也不斷思索該如何將這些收穫傳達給我的學生。



      尤其是在最近幾場講座裡,雖然分享的主題與成長性思維無關,最後還是決定把這些內容又放回講座主軸裡。原因是我發現,即便講述了諸多的教學實例,若所持有的信念仍是偏向定型化思維,不管是大人或孩子,都很難引發本質上的鬆動與改變。



      在教學現場裡,我看過太多的孩子及家長,以定型化思維來面對學習。孩子們總覺得「很難」、「很煩」、「我很笨」、「我就是學不會」,限縮了自己想要更進一步的前進動力。同時,家長若未能用成長性思維及時引導孩子,未能把每次評量結果視為學習的補救及動力,那麼孩子就會承受極大的壓力,在學習中一次一次感到挫敗,最終只能從學習中逃走。



      我曾經按照《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書中建議,在班級裡實施一部分課程,看到成長性思維帶給孩子們許多啟發。但在《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書中,有著更詳細、更具體的教學步驟,書中將成長性思維拆解成45堂課,由簡易入門到延伸應用,讓孩子們能夠更全面地反覆練習與實踐。



      例如,第一課即是〈思維類型評估〉,讓學生先以表格進行思維的評估, 第二課再引導孩子去理解〈何謂成長性思維〉。如此的安排極好,我曾經在班上實行過類似課程,不過由於沒有先讓孩子逐項評估自身的思維類別,結果孩子們上完課後,都覺得自己很符合成長性思維,無法讓他們產生認知衝突,並進一步帶來改變動力。



      還有第六課〈定型化思維的觸發因子〉,在教室裡設置六個可能會觸發定型化思維的任務點,讓學生在困難任務中記錄當下在想什麼,藉此找出觸發自己定型化思維的環境因子與內部因子,再引導學生擬定克服定型化思維的計畫。透過遊戲化找出自己的思維慣性,再試著擬定計畫,這是很重要的自我覺察與實踐能力。



      這本書對於現場老師十分受用的原因,在於書中將每堂課的學習目標、資源與教材、教學方法、檢核重點、補充與延伸想法,全都系統化呈現。老師們可以按照書中引導,輕鬆地完成一堂又一堂的成長性思維課程。



      還記得前陣子,有位家長拍下孩子所寫的一篇作文並傳給我,這篇作文題目是〈最受用的名言〉。男孩現在已是高一生,我還記得小學的他,是一位天資聰穎,但總是對班上事務冷淡、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的資優生。意外的是,畢業多年後的他,在作文裡寫下這些文字:



      「我一直都有個毛病,就是懶、叛逆,我認為不想做的事情,我絕不多耗費一絲一毫的力氣去做。但記得六年級班導總是對我苦口婆心地說著:『永遠要用成長性思維去做事,不能用定型化思維去想事情。』老師的忠言總是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時不時地提醒著我,儘管如今的我已經是高中生了,但這句話還是能夠時時刻刻地幫助著我。」



      原來,當時對他們苦口婆心地叨唸,以及為孩子們精心設計的課程,雖然看似未能有即時的顯著效果,但不知不覺中,卻已烙印在孩子們的心靈裡。



      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面對未來的許多挑戰與挫折,需要有勇氣同行。而那源源不絕而生的勇氣、不放棄的恆毅力,就是來自內在所持有的成長性思維。



      請跟我一起在教室裡進行成長性思維的實踐,那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未來祝福。而我們自己也會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更珍貴的禮物!




    其 他 著 作
    1. 【成長性思維-學習╳行動指南】加贈「成長思維班級海報」限量套書組
    2. 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幫助孩子達成目標,打造心態致勝的實戰教室(長銷經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