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十九世紀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華觀察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十九世紀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華觀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71556
明恩溥
李明良
崧燁文化
2023年3月10日
125.00  元
HK$ 112.5  






ISBN:9786263571556
  • 規格:平裝 / 266頁 / 17 x 23 x 1.3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孝敬父母,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勤勞節儉……

    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竟有人搖頭打臉!



    生活在中國54年的傳教士明恩溥透過犀利的目光,

    用西方視角揭露龍的傳人日常生活的性格百態。



    東方與西方的激烈撞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是薪火相傳還是食古不化?讓明恩溥的文字來說話!



      ▎這都是我的命啊!

      當其他民族遇到壓迫,會選擇離開故土、向外尋找幸福;

      中國人則會像一棵向下扎根的大樹,繼續等待開花結果。

      對於生活環境、人權問題、外面的世界是如何毫不理會,

      因為對未來不抱有任何計畫,就不需要做太多無謂的掙扎。

      中國占卜、巫術和算命由此蓬勃發展,一切都是天注定;

      面對許多無能為力的事,順從、忍耐,找人聊聊就好……

      在西方人的眼裡是因循守舊,永遠都無法從落後中向前邁進,

      但中國人在絕望之中還能保持樂觀,依然有其適者生存的道理。



      ▎跟你說話是中國人賞你的恩賜

      至華夏文明崛起,中國人便稱四周民族為蠻夷戎狄。

      面對開始科學革命的西方人,中國人仍不放在眼裡。

      中國人的優越感從何而來?細數有以下原因:



      ◎西方人不懂中文,不明白中國人都懂的風俗習慣

      ◎西方人吃不慣中餐,容忍不了擁擠與太陽的炙熱

      ◎西方人無法接受中國繁複的禮儀,舉止過於輕浮



      因為對自身文化的優越感,導致無法看見他國優點,

      無法意識自己的落後,就沒有更多進步的空間。

      當西方文明充斥在中國大大小小的角落,

      中國人仍會對其展現他們對外國民族的輕蔑。



      ▎人人為自己,上帝為自己,我不得不顧及自己。

      中國官員平時什麼也不做,災難降臨才會做更多事:

      防範洪水並不是因為擔心人民,只是憂慮賦稅增加;

      道路荒廢沒有人願意修理,非要等到花大筆錢造路;

      停車就隨便停在路中間,砍樹就讓樹橫躺在路中央。

      大家絕不會同心協力,總是擔心自己做得比別人多,

      然而歷史上的關鍵時刻,有人起來反抗統治者的壓迫,

      為了正義犧牲生命,這時才能顯現中國人的公共精神。



      ▎中國需要認真面對的現實

      儒家經典就像一張藏寶圖,跟著上頭指令走就能尋獲至寶,

      儒學造就了一批品德高尚的士人,但許多人民仍缺乏良知,

      遠看中國就像一幅春日暖陽下的美景,近看卻是殘破不堪……

      想要讓中國人釜底抽薪,從裡到外徹底改變需要些什麼?

      就讓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明恩溥為你一一說明,一一舉證!



      魯迅:希望有人翻譯出這本書!



      曾對此書中針對中國人性格的審視批判有所感,魯迅評:

      「看了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得對,變革,掙扎,

      自做工夫,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讚,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本書特色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以西方人的視角列舉中國人的性格特徵,結合多年生活於中國的經驗,推翻大家認定的傳統中華美德,並歸納整理中國人性格的弊病,真切地提出解決方針。儘管並不全然客觀,但仍值得後世研究拜讀。

    ?


     





    前言

    一、中國人的衣食住行

    二、中國人孝悌為先

    三、中國人知足常樂

    四、中國人的生命活力

    五、中國人的忍耐力

    六、中國人的勤勞

    七、中國人的節儉

    八、中國人的禮貌

    九、中國人的面子

    十、中國人的慈善

    十一、中國人的同情心

    十二、中國人的優越感

    十三、中國人的間接方式

    十四、中國人的責任感

    十五、中國人的誠信

    十六、中國人的時間觀念

    十七、中國人對精確的概念

    十八、中國人的惰性

    十九、中國人的因循守舊

    二十、中國人的固執與順從

    二十一、中國人的公共精神

    二十二、中國人的思緒

    二十三、中國人的猜疑

    二十四、中國人的人際糾紛

    二十五、中國人的崇拜

    二十六、中國的現實與需求





    前言



      一百多年前,美國傳教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在其所著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裡,列舉中國人性格特徵,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國人的傳統性格。《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是西方人介紹與研究中國民族性格的最有影響的著作。這位博學、不無善意的傳教士力圖以公允的態度敘述中國。他有在中國生活22年的經驗為他的敘述與評價擔保,他看到中國人性格的多個側面及其本相的曖昧性。他為中國人的性格歸納了20多種特徵,有褒有貶,並常能在同一問題上看到正反兩方面的意義。



      用新視角看世界的感覺,世界存乎於心,存在於解讀者的眼中。明恩溥以外族的眼光看待我們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事物,類似的如《馬可波羅遊記》(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等等,有一千個讀中國的人,就有一千個中國。解讀者所處時代的世界格局也影響著他的眼光和心態。



      明恩溥的有些評價並不合理。比如他認為中國人思緒含混,不能嚴格遵守西方式的邏輯,用事實本身解釋事實;有些特性完全是相因的,比如說節儉持家、勤勞刻苦、頑強生存、能忍且韌、隨遇而安,再比如說漠視時間、不快不慢,還有漠視精確。有些特性看似是矛盾的,如仁愛之心和缺乏同情,但誰又能說這兩種矛盾的特質不是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呢?



      明恩溥用局外人的身分尖銳指出,這個國度的烹飪水準極其高超,但普通百姓卻依靠簡單的稻米、青菜和魚過日子,絲毫也不敢浪費,為了省下5分錢早餐可以走上46里路;這個國度的讀書人文字工整有力,語言精闢,但普通百姓大多不識字,或文字掌握水準非常差,錯別字使用風行(搞不好把各地簡化字當成錯別字了);這個國度非常勤奮,皇帝天不亮就上朝理政,6點鐘歐洲還在熟睡,中國人已經趕完了早集,但是他只用一中午就做完了4個木匠半天的工作。



      顯然,明恩溥看到的只是「一個衰老而略顯憔悴的古老文明」。



      明恩溥是位誠實、細心的觀察家。讀者在閱讀中不難發現這一點。然而,誠實與細心並不意味著客觀與準確。因為文化與時代的偏見與局限,對於任何一個個人都是無法超越的,尤其是一位生活在1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士。西方文化固有的優越感、基督教偏見,都不可避免的影響著明恩溥在中國的生活經驗和他對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印象與見解。基督教普世精神、西方中心主義,構成明恩溥觀察與敘述中國的既定視野。中國人的性格形象映在異域文化背景上,是否會變得模糊甚至扭曲呢?辜鴻銘說「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樸的」,「比如那個可敬的明恩溥先生,他曾著過一本關於中國人特性的書,但他卻不了解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不夠深沉」。(《春秋大義》「序言」)



      美國傳教士眼裡的中國人的形象,並不具有權威性。它是一面鏡子,有些部分甚至可能成為哈哈鏡,然而,問題是,一個美國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國人,一個中國人就能了解中國人嗎?盲目的自尊與脆弱的自卑,懷念與希望,不斷被提醒的挫折感與被誤導的自鳴得意,中國人能真正的認識自己嗎?《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已經出版整整100年了。一本有影響的著作成為一個世紀的話題,誰也繞不開它,即使沉默也是一種反應,辜鴻銘在論著與演說中弘揚「中國人的精神」,明恩溥的書是他潛在的對話者,回答、解釋或反駁,都離不開這個前提。林語堂的《吾國吾民》,其中頗費苦心的描述與小心翼翼的評價,無不讓人感到《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的影響。《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性格》已成為一種照臨或逼視中國民族性格話語的目光,所有相關敘述,都無法迴避。



      一個在中國生活了22年的人,並不能完全保證他有能力寫出關於中國人特性的書,正如一個在銀礦裡埋頭苦幹了22年的人,並不足以證明他有資格撰寫出有關冶金學或複本位制的論文。中國是一個極大的整體;一個還未考察過她的一半以上省分且只是在其中兩個省居住過的人,當然沒有資格對這整個國家做出概括。



      我們不能盲信明恩溥的觀察與敘述都是事實,但也不必懷疑其中有事實有道理。讀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來判斷。了解自己既需要反思也需要外觀。異域文化的目光是我們理解自己的鏡子。照這面鏡子需要坦誠、勇氣與明辨的理性。魯迅先生一直希望有人翻譯這本書,在他逝世前14天發表的〈「立此存照」(三)〉中,先生還提到:「我至今還在希望有人翻譯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氣質》來。看了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得對,變革,掙扎,自做工夫,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讚,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