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刻鏤於心的島嶼:西吉嶼島民移住(遷村)紀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11151
張朝勝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22年12月01日
83.00 元
HK$ 74.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211151
叢書系列:
文化藝術
規格:平裝 / 229頁 / 21.2 x 29.7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傳藝季刊第143期(111/12):奔跑吧!傳藝
拾鱗:廢棄魚鱗×生質材料×工藝新用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循絲:臺灣蠶絲材料工藝探索
藝脈相傳:林瑞華陶藝創作展
內
容
簡
介
本書書名來源有二。其一,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將西吉嶼標示為「傷心的島(t’ verdrietich Eyl.)」,在《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一書,內文提及:「有些島嶼則是以曾經發生的事件來命名,例如海盜的島、傷心的島、危險的島等。」此外,康培德(2018)分析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所使用的紀念性地名,包含有船隻名稱、人物名、地理名和事件屬性名稱,其中的船隻名稱和事件屬性名稱,與在地關聯較強,且與悲劇事件有關。種種跡象,在在顯示「傷心的島」背後必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而由後來清代方志和日本水路部所描述的海勢之險,以及近代所肇生的船難事件,「傷心的島」或與船難事件有所關聯。其二,《澎湖廳水產基本調查報告書》描述西吉嶼為:「該嶼位於東吉嶼西方二浬半,係如心臟形狀的小島,……。」本書在撰述和繪圖過程,整合諸多西吉嶼地圖,但在閱讀該報告書後,才會心西吉嶼島型確如心臟。
對於外人來說,西吉嶼或許孤懸海隅、海勢凶險,但島民對於該處海流、暗礁俱都熟悉,摸索著與「海」「島」共生之道、累積著豐饒的「地方知識」。於外,那可能是座傷心的島,於內,那是島民的家鄉,即使這些年人去島空,可昔日的傷心故事化成鄉愁,漂浮於腦海、聚斂於廟宇、回味於圖像和言談,而傷心也就不怎麼傷心,人們還是繼續往前走。由前二文,以及島民對於家鄉的情感,遂成本書書名「刻鏤於心的島嶼」。
目
錄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意識
第二節、研究方法
第三節、架構體例
第貳章、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理位置
第二節、氣候海象
第三節、玄武地景
第參章、歷史人文
第一節、島嶼名稱
第二節、行政沿革
第三節、人口變遷
第四節、船難事件
第五節、海勢海景
第肆章、清治時期入臺指南
第伍章、日治時期聚落面紗
第陸章、戰後時期刻苦生活
第一節、船難催生東吉測候所
第二節、各戶分布和建築形制
第三節、經濟調查和基礎生活
第四節、地景形式和島嶼地名
第五節、宗教信仰和守護領域
第柒章、移住施策發展脈絡
第一節、臺灣省改善離島居民生活計畫(1975-1980)
第二節、龜山島遷村案例(1972-1978)
第三節、西吉嶼移住脈絡(1976-1981)
第捌章、西吉嶼島民移住原因
第一節、孤懸海隅且始終無良港
第二節、船難事件所肇心理壓力
第三節、遷村創念觸發自行移住
第玖章、結論
第一節、初探西吉嶼結論
第二節、西吉嶼後續轉變
第三節、西吉嶼重要特點
參考文獻
序
序
西吉嶼比鄰東吉嶼,處於澎湖南海邊陲地帶,屬八罩群島之一。島嶼人口數量以日治時期最多,達408人。民國60年代以來,該村人口開始急遽流失。探究其因,當受於環境氣候不佳與冬季海象險峻,造成鄰近海難頻傳,其中尤以民國45年的「第二光盛輪」觸礁於西吉嶼東南方的沉沒事件最為嚴重,除了被救起的6名生還者,折損達百人,令聞者遺憾。為此,現於馬公市觀音亭並立有(第二光盛輪遇難乘客碑誌)以供悼念。此事件及其前後所發生的大小船難造成當地居民心中難忘的記憶,加上島嶼謀生不易等因素之影響,讓多數西吉人萌生移居的心念。
在人心與自然環境交互影響下,西吉遷村之路始於民國65年「策動遷村評估」計畫,歷經幾次轉折,終於民國67年8月15日由島民以自行移住的方式完成「遷村」。民國68年7月1日,西吉村併入東吉村,西吉村的行政區域正式走入歷史,也讓西吉嶼的許多傳統聚落自此覆上一層神秘面紗。
此後自民國80年開始,澎湖觀光遊憩逐漸興盛,西吉嶼成為許多磯釣或船釣愛好者的熱點。加上近10餘年來,西吉嶼的所在位置設置了許多自然保護區,包括民國97年的「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東吉嶼、西吉嶼、頭巾、鐵砧)」、民國102年的「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週邊海域禁漁區」、以及民國103年的「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等,經旅遊業者行程規劃的推廣,西吉嶼再度受到高度的關注。
西吉嶼遷村迄今已近半個世紀,時間封存了島嶼的自然文化地景,島嶼聚落建築風貌堪稱澎湖唯一。然有關論述西吉嶼的文章甚少,外界對這個島嶼始終保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有鑑於此,本府文化局透過研究者張朝勝老師的投入,將本縣西吉嶼島民移住(遷村)的脈絡利用田野調查資料分析,再經相關文獻的整理歸納,進行系統性的紀錄並結集成書,冀盼為這座美麗神秘的島嶼留下珍貴的文化史料。
《刻鏤於心的島嶼:西吉嶼島民移住(遷村)紀實》為張朝勝老師從數年來的田野調查與實訪過程中,透過人與地方生活情感的串聯,才能堆疊出如此充滿在地溫度的文章,為本縣海洋文化研究發展再添新頁。值此書輯付梓之際,綴以微言表達對於張朝勝老師之謝意,樂為序。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