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第一卷):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第一卷):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113023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4月06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9577113023
  • 叢書系列:臺灣政經史系列
  • 規格:平裝 / 568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政經史系列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台灣歷史 >











      本書預定的宏大編輯目標,就是企圖精選國內現有各類精華佛學主題論文,藉以建構出第一流的高峰詮釋體系,以及真能具有承先啟後學術性質的,一部「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

      因而,多年來,我們兩位編者為了達成原先預定的宏大編輯目標,除不斷激勵我們本身持續進行各種主題的相關論述之外,也曾多方挑選當代學界第一流專業佛教學者(按論文出現順序為:廖肇亨、張崑將、江燦騰、劉淑芬、陳玉女、林朝成、林鎮國、劉宇光),其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最新精華論文多篇,來據以建構出像本書現在這樣的巨幅磅?體系。

    ?

      而其最後所呈現的,全書嶄新多元的豐饒主題內容,共有四個專輯,分別是:第一輯:當代臺灣出發的東亞佛教思想新詮,第二輯:追蹤傳統佛教醫病學及其社會生活實踐風尚,第三輯:當代臺灣學界回應國際佛教哲學熱議的精粹集,第四輯:相關佛學研究的新詮釋史及其書評新檢討。

    ?

      因此本書現有全部內容,就宛如珍貴心智精華已被煌煌薈萃,且光芒四射璨耀,足可據以表彰當代佛教知識群英各類主題論述的超高水平。此即本書的編纂之緣起。? ?

    ?

    本書特色

    ?

      本書共分二卷,精選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其最新穎、最多元、最具代表性的各類高水準主題論文。

      全書六十多萬字,共分四輯二十六章及二附錄,堪稱是具有佛教新知傳遞大效應的精粹論集。?



     





    致謝辭

    本書編者與作者簡介

    導 論

    第一輯:當代臺灣出發的東亞佛教思想新詮

    第一章 從「清涼聖境」到「金陵懷古」── 從尚詩風習側探晚明清初華嚴學南方系之精神圖景�廖肇亨


    一、前言

    二、「尋常尺寸腐鼠」之爭:雪浪洪恩、蘊璞如愚與晚明叢林尚詩風習的再省思

    三、從「青山敝廬」到「人家隙地」:雪浪洪恩詩作中地景象徵論析

    四、「遍禮名山適性情」:晚明叢林行腳參方之風的再省思

    五、「江南春色碧如許」:晚明華嚴學南方系臺山書寫義蘊探析

    六、「觀心難遣世興亡」:華嚴宗匠蒼雪讀徹看天崩地解

    七、代結語



    第二章 博奧渺深 奧義迴環──荒木見悟教授學問世界管窺�廖肇亨



    第三章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廖肇亨?


    一、前言:問題之所在

    二、華嚴法界觀與看話禪:荒木見悟佛教研究方法論

    三、從憨山德清到覺浪道盛: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

    四、忠義菩提:天崩地解的佛教

    五、結語:反思與超越



    第四章 電光影裡斬春風──武士道與禪學�張崑將?

    一、前言

    二、佛教或禪學之於日本武士的魅力

    三、劍術家與禪學:以宮本武藏與柳生宗矩為中心

    四、禪、武之「悟」與「戒律」之比較

    五、結論:日本禪學與國家主義之間



    第五章 江戶中期富永仲基《出定後語》引起的思想論諍及其影響�張崑將

    一、前言

    二、《出定後語》的「大乘非佛說」之論據重點及其方法論問題

    三、「大乘非佛說」引起的論諍波瀾

    四、結論



    第六章 近代臺灣佛教藝術與東亞視野的交涉現象──重估黃土水的本土化佛教藝術創作問題�江燦騰

    一、序說

    二、黃土水早年的生活和傳統臺灣佛雕的關聯性

    三、黃土水被保送「東京美術學校」所涉及的周邊問題

    四、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的深造與在「高砂寮」的孤立所反映的文化理念衝突問題

    五、返歸本土風格的黃土水與「釋迦出山像」的新佛雕創作

    六、黃土水創作「釋迦出山像」的「本土化風格」界定及其所代表的佛教史意義



    第二輯:追蹤傳統佛教醫病學及其社會生活實踐風尚

    第七章 戒律與養生之間──唐宋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藥酒�劉淑芬?


    一、前言

    二、佛教戒律中的藥與酒

    三、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石藥

    四、寺院中的藥酒

    五、寺院養生藥物的背景:唐宋世俗社會中的養生風氣?

    六、結語



    第八章 明代寺產的經營與寺僧坐食形象的扭轉�陳玉女

    一、勸募濟世對坐食蠹蟲寺僧形象的扭轉

    二、佛門募化中的社會價值營造與世俗的回應

    三、佛門的募化省思及其施主的對待

    四、結語



    第九章 明代佛門醫藥的社會服務與教化�陳玉女

    一、佛寺的醫藥資源與行醫濟世形象

    二、寺僧的醫療經驗與社會的依賴

    三、轉化病苦的佛教醫療特色及其教化意涵

    四、結語



    第十章 明代佛教醫學與僧尼疾病�陳玉女

    一、前言

    二、聖山名剎病癒靈驗的佛教醫療特色

    三、佛剎立藥室、植藥草及週邊所產藥材

    四、寺院與僧醫醫療經驗

    五、僧傳所見明代僧尼疾病的面對與治療

    六、醫書所見僧尼常患之疾

    七、結語



    第十一章 佛教護生、放生與功德的傳統思維及其面向當代社會的相關考察�林朝成

    一、前言

    二、護生觀的根源

    三、不殺生、食淨肉與不食肉

    四、不殺生的業報功德與世俗勸化

    五、放生戒律、儀式習俗及其流弊

    六、放生的問題化和對話:面對當代社會的放生行動

    七、結語



    第十二章 二十世紀臺灣現代尼眾教育的發展與兩性平權意識覺醒的歷史觀察──從傳統齋姑到現代比丘尼的轉型與開展�江燦騰

    一、前言

    二、日治時期(1895-1945)尼眾教育的肇始與變革

    三、戰後臺灣尼眾教育的轉型與發展(1945-1987)

    四、解嚴以來臺灣佛教的兩性平權運動(1987-2001)與尼眾曾受社會教育影響的關涉問題

    五、結論?






    致謝辭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