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文化地圖(暢銷增訂版):八個面向的文化量表,讓你精確掌握文化交鋒的真相,避免淪為「國際文盲」

文化地圖(暢銷增訂版):八個面向的文化量表,讓你精確掌握文化交鋒的真相,避免淪為「國際文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16392
艾琳.梅爾
李康莉,唐岱蘭
好優文化
2023年7月01日
150.00  元
HK$ 120  






ISBN:9786267216392
  • 叢書系列:Pecunia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Pecunia


  •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溝通說話











    跨國、跨地域、跨文化的合作指南



    ?對你而言的「遲到」,可能不是「遲到」?

    ?對你而言的「讚美」,可能不是「讚美」?

    ?「講話比較直」的問題,外國人也有?

    ?「隨和」,可能也是「缺乏領導力」?



    溝通──是最難的事

     

      八個面向的文化量表(the eight-scale model)

      •溝通:低情境,或高情境?

      •評估:直接否定回應,或是間接否定回應?

      •說服:原理優先,或應用優先?

      •領導:平權式,或更看重階級?

      •決策:重視共識,或是由上而下?

      •信任:任務導向,或是關係導向?

      •歧異:不怕對峙,或是避免對峙?

      •時程:線性時間,或是彈性時間?

      讓你精確掌握文化交鋒的真相,避免淪為「國際文盲」!



      「你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張嘴,你應該按照比例使用他們」,這句中國俗諺,不只對中國的孩子們來說很睿智,對所有希望突破文化藩籬、改善工作效益的人也一樣。與來自別的文化的人交流時,試著多看、多聽、少說。聽了再開口,學習後再行動。



      工商業發達的二十一世紀,拜科技進步之賜,事業觸角遍及全世界的跨國企業很多,瀟灑背起行囊便周遊列國的人也不少,但飽覽異國景色,經常商務旅行,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認識很多外國朋友,就表示一個人很「國際化」了嗎?你真的看懂了坐在你面前的那位外國人嗎?真的沒有任何疑惑?



      ▎印度客戶對你的提案半搖頭半點頭時,他是贊成?還是反對?

      ▎美國老闆對你的表現讚不絕口,只是有點「小小建議」,一切真的沒問題?

      ▎為什麼我的提案準備得如此充分,日本董事們卻絲毫不為所動?

      ▎剛才法國同事對我講了那麼犀利的話,現在怎麼卻對我笑兮兮?

      ▎我負責接待美國合作廠商,可是他什麼安排都不配合,怎麼辦?

      ▎為什麼那個俄羅斯的合作案我拿不下來,別人一出馬就搞定?

      ▎墨西哥老闆好熱情,開完會後請我吃飯到半夜,他怎麼不會累?

      ▎上談判桌前要先攀好交情,但是對面那群荷蘭人裡,誰是老闆?



      我們看不懂的,很可能不只是外國人的文化,對於自己的文化,也一樣毫無自覺。於是戴著自己的文化有色眼鏡來看待其他人,依此作出錯誤判斷或誤判,無意間為自己製造了許多困難和挫敗。企業想要成功,你必須具有與全世界的人順利合作的能力,那麼你就要能夠和知道如何欣賞文化差異,同時也要能尊重個別差異。



      行為的文化模式與信仰,經常影響我們的覺察(我們所看見的)、認知(我們的想法),以及行動(我們的行為)。這本書的目標即在協助你,改善你解讀文化這三個面向的能力,以及提升你的處理效益。



      全書在紮實的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學術研究調查基礎之上,再搭配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長達十餘年的跨文化實務經驗累積和研究調查成果——透過地球上最經驗豐富與學識淵博的一群全球經理人,進行各種理論測試、挑戰、證實和修正,充實完善了這本書的核心——八個面向的文化量表(the eight-scale model)。八項刻度中任何一項,都代表一個經理人必須了解的關鍵文化領域,從刻度表的一個極端到反向的另一邊,呈現出文化的多樣變化。



      作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穿插歷史、哲學、語言學、文學等等文化根源解說,抽絲剝繭,帶領大家理解各種文化風格形成的原因和內涵,搭配豐富生動的商場實際案例,系統化說明由文化差異所引發的最為常見的商業溝通挑戰。提供最有效的處理手法,解決因跨文化誤解而產生的棘手問題,甚或能完全避免問題發生。



      法國有句諺語," Quand on connait sa maladie, on est a moitie gueri." 意思是,當你知道你得的是什麼病時,你也就離痊癒不遠了。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大多數跨文化亂局裡。只要能建立起你自己的覺察力,一旦你對你的團隊有了覺察,在改善合作關係的道路上,就已經成功跨出了一大步。



      透過本書,學會你可以如何立體運用八項刻度模型,懂得觀察自己與對手文化的相對位置,從而找到與每個文化最合適的應對方式,培養出能輕巧在不同文化間靈活轉換的溝通技能,真正開始展開分享、學習,乃至最終理解的對話,這也才是所謂「多樣化」與「全球化」的真正意涵。



      當全球化改變了我們工作的方式後,為了與客戶、供應商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能夠更有效合作,如今我們都需要具備譯解文化差異的能力。它很有挑戰性,同時也很迷人。



      這人類文化的範疇,是一個蘊含無盡的驚奇和發現的泉源——是一處充滿非凡體驗和無止境學習的源泉,它永不枯竭!



    各界推薦



      艾琳.梅爾為我們呈現所有商業領袖都該知道的守則:在現今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暢銷書《UP學:所有經理人相見恨晚的一本書》作者 馬歇爾高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也許你正坐在波士頓的桌前,或是在北京的餐廳用餐,無論身在何方,跨文化溝通都會是你在全球化經濟下的一大挑戰,也是通往成功的金鑰。艾琳•梅爾無疑寫下一本寶典,所有的經營者都該拜讀。--Thinkers50創辦人 戴斯狄洛夫(Des Dearlove)和斯圖爾特克雷納(Stuart Crainer)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無論作為專業參考或是閒暇消遣都很適合。身為新世代學者的代表之一,艾琳展現了將複雜的理論模型付諸實用的能力。必讀!--《跨越文化浪潮》作者 佛恩斯特朗皮納斯(Fons Trompenaars)



      即使商業的世界逐漸虛擬化、電子化,《文化地圖》仍提醒我們,了解人際互動中的文化差異是重要的。對於跨國企業領導人來說,調和團隊中的文化和個人差異是提高成效的關鍵。但唯有了解,才能面對和處理。梅爾透過研究與分析,指出一條明路,《文化地圖》將幫助企業領導搭建「文化間的橋梁」,使組織團隊的運作更加順暢。--凱傑管理顧問公司全球執行長 貝納博士(Dr. Didier CL Bonnet)



      或許經濟已全球化,但文化不然。艾琳梅爾的《文化地圖》告訴我們,市場由人群構成;而偏見、期望、不同價值觀都有可能在出乎意料的時刻,使我們做出不同的決策。文化影響人們,人們創造經濟,唯有了解這項真理,才能通往成功。如果你想邁向全球,這本書是最好的旅途指引。--Google歐洲產品行銷經理 派德皮納(Pedro Pina)



    ?


     





    推薦序

    用心傾聽,透過複述與詮釋來確認結果 石滋宜

    前言∣陳女士的智慧箴言

    優遊在文化紛歧的大海裡



    造成世界隔閡的隱形疆界

    對個別差異抱持開放態度還不夠

    描繪世界文化的八種刻度

    如何運用文化地圖?

    我的國家定位怎麼會落在那裡?

    重要觀點:文化相對性

    當我們的內在有文化差異

    感受你正身處其中的「水」



    第一章〡溝通刻度

    我該閱讀空氣?還是文字?

    語言與歷史的交互作用

    什麼造就好的溝通者?

    一切都是相對的

    與高情境文化的人共事的方法

    與低情境文化的人共事的方法

    多元文化合作的辦法

    什麼時候該訴諸文字?



    第二章〡評估刻度

    「恰如其分」的否定回應

    直言不諱:這是禮物?還是打臉?

    強化詞、弱化詞和轉換的藝術

    低情境和直接否定回應

    高情境和直接否定回應

    低情境和間接否定回應

    高情境和間接否定回應

    「禮貌」的意思是什麼?



    第三章〡說服刻度

    多元文化的多元說服藝術

    兩種推論風格:原理優先vs應用優先

    在說服刻度上的國家位置

    當哲學遇上商業

    跨文化的說服策略

    整體性思維:亞洲人的說服方法

    提高你的效率

    規避錯誤,收獲好處



    第四章〡領導刻度

    你想得到多少尊重?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與權力距離

    影響領導刻度的歷史與文化因素

    在階級式文化中如何管理

    越級?三思而後行

    當國際員工恭敬不足或太過



    第五章〡決策刻度

    誰做決策?如何決策?

    「共識」它就是種粗話

    共識或上對下,你偏好哪一種?

    日本的稟議制度:階級化但又極端共識型

    避免決策過程的文化衝突



    第六章〡信任刻度

    你的信任來自Head或Heart?

    來自認知vs來自情感的信任

    任務導向vs關係導向的文化

    桃子vs椰子:友善並不等於關係導向

    跨越文化分野建立信任的辦法

    展現真實本性:關係就是合約

    慎重看待飯局:午餐可能是你的門票

    選擇你的溝通媒介:電話、電郵或WASTA



    第七章〡歧異刻度

    創意激發?人身攻擊?

    對峙:是沒面子?還是滔滔雄辯?

    兩相對峙vs情感表達

    讓全球團隊愉快地說反對

    讓我當唱反調的惡魔



    第八章〡時程刻度

    要有多晚才叫晚?

    研究文化:直到牛群回家

    關係:了解時程刻度的關鍵

    在斯德哥爾摩排隊vs在印多爾推擠

    開會就像排隊

    以轉換模式來因應時程刻度上的挑戰

    跨文化領導人的建立基礎架構策略

    你的方法超沒效!



    後記〡無止境學習

    如何善用文化地圖

    將所有刻度全放進文化地圖裡

    縮短文化斷層線

    我們都一樣,又都不一樣

    ?





    前言



    陳女士的智慧箴言

    優遊在文化紛歧的大海裡




      「你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張嘴,你應該按照比例使用它們。」對所有希望突破文化藩籬、改善工作效益的人來說,中國陳女士的建議十分睿智。與來自其他文化的人交流時,你可以試著多看、多聽、少說。



      巴黎寒冷的十一月早晨,天剛破曉,我正驅車前往辦公室,要與一位重要的新客戶會面。昨夜沒睡好,在重要的訓練課程前,我通常會焦躁不安,這種情形並不稀奇,但這個夜晚的夢境內容很特別,讓我無法安睡。



      夢裡我發現自己正在一個很大的美式超級市場裡購買雜貨。按照採購清單,我將衛生紙、水果、麵包、牛奶等生活用品逐一放進推車,卻很驚訝地發現,雜貨消失的速度比我放進去的速度更快。我飛快跑過店裡的通道,不斷抓著物品丟進推車,然後它們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既恐懼又沮喪,發現自己永遠不可能完成採購。



      因為這個情境整夜不斷在夢裡出現,我索性放棄睡眠,起來猛灌了一杯咖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穿好衣服,然後風速穿過空蕩蕩的巴黎街道,來到香榭麗舍大道附近的辦公室,準備當日的課程。昨晚那個徒勞無功的購物噩夢,也許正反映出我對事前準備的焦慮,促使我更投注更多心力去準備會議室,以及檢視預先做好的筆記。標緻雪鐵龍的一位高層主管即將與妻子移居中國武漢,今天我要協助他們做好行前文化調適。如果課程進行順利,今年我的公司將為另五十對夫妻提供同樣的服務,所以今天的會議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協助進行訓練課程的中國專家陳波很早就到了。三十六歲的陳波來自武漢,是一家中國報社派駐巴黎的記者。他志願擔任這次訓練課程的中國文化專家,他的加入是今天能否成功的關鍵。假使他如我預期般優秀,這個課程將會很成功,然後我們就能進行接下來的另五十場。之前的預備會議使我對陳很有信心,他口齒清晰,外向,很有學問,看起來是這項工作的完美人選。接下來的課程會談論到多種文化面向,我請他為這些面向準備兩到三個具體的商業實例,他熱切保證會好好準備。



      伯納夫婦抵達時,我將他們安排在長方形大玻璃桌的一側,讓陳波與他們對面而坐。深深吸了一口氣,我滿懷憧憬地開始上課,就著一張大掛圖,概略說明若要在中國成功,他們所必須掌握的文化課題。隨著早上的時間消逝,我回答伯納夫婦提出的問題,就關鍵事項的各個層面進行解說,同時留神照看陳波,希望幫助他比較容易加入對話,進行補充說明。

    但陳波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話要說。講解完第一層面時,我暫停了片刻,期待他發言。可是他什麼都沒說,既未開口,身體也不靠近,更沒有舉手,很明顯沒有任何例子可以提供。為了避免陳波出糗,我不打算在他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請他發言,因為這會讓場面變得尷尬。我只好繼續闡述我的下一個論點。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整個簡報進行的過程中,陳波除了禮貌性點頭,幾乎一動也不動,甚至沒有做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肢體語言,他全程保持沉默。我把所有能想到的例子都說完了,盡我所能地與客戶交談,針對一個又一個範圍進行解說,與伯納夫婦分享,並給予建議。在一個接一個面向的解說過程中,陳波沒有插任何一句話。



      就這樣子持續了整整三個鐘頭,從起初對陳的失望,終於徹底轉為驚慌——這個計畫需要他的資料補充才能成功啊!最後,雖然不想在客戶面前讓場面變得尷尬,我還是決定冒個險,我對陳波說:「你有沒有任何例子可以分享?」



      就在這一刻,陳波坐直了身子,很有自信地對著客戶微笑,同時打開他的筆記本,裡面一頁一頁滿滿都是打好的筆記。他回答:「有的。謝謝妳,艾琳。」



      然後,讓我完全鬆了一口氣,他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提出各種明確、中肯又吸引人的例子。



      在「沉默陳波」的背後



      回顧我與「沉默陳波」尷尬的交手過程,很自然會以為是因為陳的個性、我的個性,或是兩人之間的互動造成了緊張的局面——也許陳的沉默是因為他不擅長溝通,或是害羞、內向,如果沒人催促,他會對主動表達感到不自在;也或許是因為我是個不適任的協談者,雖然我告訴陳要為會議做準備,我卻直到整場會議快結束時才請他發言;再不然,如果我對自己更寬容點,姑且將原因歸為前一晚整夜夢見失蹤的水果,這件事讓我太過疲憊,以致錯過了陳所發出的「有話要說」的暗號。



      事實上,依照之前幾次與陳的會晤來看,我確定他說話並不會吞吞吐吐,也不是個害羞的人,甚至可以說,他是個很有天分的溝通高手,既外向又充滿自信。但我多年來一直都在經手處理與客戶會面的事情,從不曾這般溝通不良過,很顯然我的協談技巧也不是問題主因。



      實際上,沉默陳波的故事就是一則文化的啟示,與個性無關。但是這個案例在文化層面上的解釋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陳在會議中的行為,正好與我們熟悉的文化刻板印象連結——西方人通常會假設亞洲人安靜、保守或害羞。如果在你帶領的國際團隊裡同時有亞洲人與西方人,很有可能你會常聽到西方人抱怨「亞洲隊員不常發言,在會議中較不直接提供個人意見」。但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並不能反映出陳的行為背後的真實理由。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