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修辭的政治: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

修辭的政治: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42516
康文炳
允晨文化
2023年7月03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9742516
  • 叢書系列:當代叢書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當代叢書


  • 人文社科 > 政治 > 政治評論 >











      從傳統的政治宣傳到網路認知作戰,話語的修辭已經成為一種精良的政治武器;藉助社群媒體的活躍,傳播途徑的普及化,加深了社會意識形態的分裂。在這個意識形態驅動話語的時代,我們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迫切地需要培養獨立思考的閱聽能力。——康文炳



    ?


     





    序言:既要表達自我,也要抵抗世界

    一、前言:語言非小事

    二、我們與世界隔著一層語言

    1、語言的本質

    2、語言的政治

    3、老年成粉

    4、對抗語言的世界

    三、政治修辭的要素──詞語

    1、全稱詞

    2、大詞

    3、委婉詞

    4、蔑稱詞

    5、規避詞

    6、術語

    7、語詞的流變

    四、政治修辭的要素──句式

    1、陳述句

    2、祈使句

    3、疑問句

    4、關係複句

    五、政治修辭的要素──修辭格式

    1、轉義類修辭

    2、語勢類修辭

    六、政治的話語策略

    1、形式邏輯謬誤

    2、論點扭曲策略

    3、話題轉移策略

    4、人身攻擊策略

    5、情緒煽動策略

    6、洗腦策略

    七、政治文本的解讀

    1、新聞

    2、預言

    3、標語與口號

    4、心靈雞湯

    5、道歉文

    八、社會控制與娛樂文化

    1、文化暴力

    2、社會控制

    3、宣傳與教育

    4、大眾文化

    九、結語:重建公民社會

    1、深閱讀

    2、公民教育

    3、公共說理

    4、樹沒有拒絕風雨的權利

    主要參考書目



    ?









    既要表達自我,也要抵抗世界




      思維清晰是獲得政治復與的必要第一步??要想阻止習慣用語對思維的入侵??只有通過不間斷的防範;因為每個現成短語都會讓大腦的一部分麻木。──喬治.歐威爾



      寫作本書的當下,台灣社會正進入疫情變化的新階段,社會因各種流言而騷動;其後再經二○二二年底選舉的「戰爭」恐懼訴求、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去台化」爭議、二三年初美國總統拜登的「毀台」陰謀論等等。看著台灣社會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撕裂,令人痛心;而這股內心的不安,也成了催促我繼續寫作本書的動力。



      如今看來,台灣過去三年對疫情的嚴控,在艱困中取得了足以令我們欣慰的成績。這主要來自全民的配合與犧牲,特別是全體醫護人員與相關行政部門的辛勞付出。這種全民攜手取得的傲人公衛成就,不僅值得我們給自己掌聲,更理應是台灣社會一次集體情感融合、自我尊嚴提升的錘鍊才是。



      如同一個家庭一樣,一個社會一次一次共同經歷的重大事件,可以是一次一次為這個社會建構更穩固的基石,也可以是一次一次侵蝕這個社會的根基;端視在這過程中,人們以什麼態度面對它。遺憾的是,在這三年裡,我們看到各種基於各自利益的惡意言論、不實指控、毫無根據的中傷,讓台灣社會互相仇視,彼此猜疑,傷痕累累。



      誠然,每個國家都有它內部對立的問題,而網路認知作戰也已是全球的現象,但台灣內有歷史留存的族群問題,而外在更面臨強大的中國敵意威脅,這些內外部因素都讓台灣面臨的處境格外複雜而急迫。畢竟,台海兩岸存在的不只是主權與治權的歷史糾葛,更關鍵的還是民主生活方式與極權生活方式的不同選擇。



      在許多歐美國家,主流媒體依然可以發揮制衡的作用,讓各種謠言與極端言論不至於肆無忌憚地到處流竄,為所欲為。但在台灣,媒體的防線顯然早已普遍潰散,甚至連本身也淪為特定利益集團的馬前卒。縱使那些未被特定政治勢力收買的媒體,也因為財務的壓力,時不時在個別的議題上向特定立場傾斜。此外,受限於財力,為數眾多的媒體也只能一再轉載、改寫、抄襲各種來源不明、未經查證的聳動報導,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了謠言傳播的盲流行列。



      疫情之初,媒體對少數事例的渲染,正反映出媒體這種「危言聳聽」的行業傾向。更遺憾的是,疫苗採購的政治化,更使得大多數媒體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施展各種人身攻擊、以偏概全,甚至無中生有的陰謀論,再再加深了社會的憤懣與恐懼感。這些不僅撕裂了台灣社會向心力,如今看來,許多老年人也成了間接的受害者。



      從對社會的影響來看,媒體必然是社會公器,縱使所謂「自媒體」也是如此。對所有媒體工作者而言,文字、影音都只是工具,它既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其間的差別往往存在一念之間而已;而這樣的「一念」,卻關乎著報導者的是非道德與價值信念。



      「作新聞」、「作標題」、「蹭流量」不難,如今必要的修辭手段,大多數「小編」都已熟稔在心、應用自如、爐火純青,甚至走火入魔了。真正難的,是在使用文字之際,我們依然能澄澈地保有自己的是非道德與價值信念,不被個人私利及譁眾取寵的心態所誘惑。古人說「修辭立其誠」,說的正是語言文字的道德立場。



      從傳統的政治宣傳到網路認知作戰,話語的修辭已經成為一種精良的政治武器;藉助社群媒體的活躍,傳播途徑的普及化,加深了社會意識形態的分裂。在這個意識形態驅動話語的時代,我們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更迫切地需要培養獨立思考的閱聽能力。



      不輕信的懷疑主義成為標準配備,接受不確定性是公民心理素養,而解構話語的政治修辭則是基本求生能力。我們必須對語言的修辭保持警覺,因為它既是我們表達自我的工具,更往往是他人藉以壓制我們思考、驅策我們行動的手段。



      語言文字作為溝通、說理工具的有效性,在我們的公共生活中幾乎已淪喪殆盡。政治語言不再是用來平等溝通,甚至也談不上理性的說服,而是一種思考的壓抑,讓我們全然接受,而無從想像何謂「事實」,更不可能追究何謂「真相」。《牛津英文字典》二○一六年宣布將「後真相」(post-truth)列為年度代表字,其定義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自此以來,我們看到政治話語的情緒化趨勢未曾稍歇,而公共說理的風氣則日益頹敝。



      本書是我繼《寫作的風格要素──修辭之書》的後續之作,兩者各自呈現了我們與語言文字兩種不同面向的關係。《寫作的風格要素》探討的是「文學修辭」,解析的是「我們如何表達自我」;而本書探討的是「政治修辭」,要說明的是「我們如何抵抗世界」。



      修辭的雙面性看似矛盾,其實反映的正是個人與社會基本關係的拉鋸──我們既要有所歸屬,能被他人所理解所接納,但又不甘被掩沒在云云眾生的世界裡,而渴望著維持個人的獨特存在與風格。



      修辭既在讓我們能更精準、更生動、更有說服力地與別人溝通,反過來看,他人往往也正以這樣有力的語言形式,企圖感動我們、說服我們、勸誘我們,甚至欺瞞我們。因此,「文學修辭」的閱讀,要求讀者應該全情投入其間;但「政治修辭」的閱讀,則要求讀者克制情感,冷靜閱讀,優先發揮理性的批判辨識力。



      批判性閱讀,即是對政治文本的解構性閱讀。要察覺他人試圖說服我們時所用的修辭術,我們就必須先了解這些修辭手段。這有助於我們察覺別人是否以及如何使用了訴諸情感的非理性修辭,並從而予以消解,甚至給予反擊。



      本書所謂的「政治文本」,泛指一切公開的口語與書面言論,只要這些言論觸動人們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並進而影響人們對未來共同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包含在內。而所謂「政治的修辭」,則是為了彰顯、強化政治文本的說服力與感染力所採用的修辭技法,而不論其意圖是有心還是無意,或是其自以為的動機是良善還是卑下。



      在我看來,當前台灣社會對有毒政治傳播的抵抗,要比對其它文化、性別、商業廣告的傳播抵抗急迫得多,而這也正是我寫作本書的意念與目的。我相信,強化對政治話語的敏銳度,識破虛假的修辭手法,是公民教育裡「媒體識讀」的必要素養,也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核心。正如漢娜?鄂蘭所言:「如果我們放棄了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我們將可能犯下難以想像的極端之惡。」



      當然,我們每個人的視野必然都受困於我們所屬的時代,並經常高估了所處時代的困境;我們這個時代將在台灣歷史上扮演什麼樣的位置,需要時間來檢證。本書的寫作既有我個人急切的期盼,疏漏難免,還請讀者不吝指正。





    ?




    其 他 著 作
    1. 寫作的風格要素:修辭之書
    2. 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3. 編輯七力(修訂本)
    4. 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5. 深度報導寫作
    6. 編輯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