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暢銷新增版)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暢銷新增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38155
李靜敏
原點
2023年7月26日
160.00  元
HK$ 128  






ISBN:9786267338155
  • 叢書系列:Plus-life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Plus-life


  • 藝術設計 > 室內設計 > 空間設計/佈置











      +PLUS

      讓茶室也入住你的家

      京都町屋改造實境案例,教你打造家的和風與茶空間。

      ▋利用障子門變換和風生活

      ▋輕和風,充滿陽光的茶味之家

      ▋綠庭繞行的京都家屋



      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

      動線、格局、視線、收納、自然引入……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設計師教你,從動線、尺度、比例、視線、素材,思考你的家。

      ◆不可不知的5大幸福空間關鍵,舒適居家,一次到位

      ◆16個用空間改變家人互動的真實案例,以回歸角度,重尋家的定位、定義。

      ◆從屋主需求,看設計師如何提出 smart 的設計達成!

      ◆以提升居家美學與便利為前提,Step by step,,看見工法細節。

      ◆不可或缺的家具搭配 vs.各式收納櫃體實用規畫大公開

      ◆新增獨門特輯!實際改造京都家屋,教你打造家的和風與茶空間。



      ▋關於家,設計師教你這樣想

      視線安排-視線,講的是眼睛所看見的東西,跟人的走動有關,通常也跟動線綁在一起。 



      ●關鍵思考123

      1.視線安排就是一種情緒的塑造

      2.透過分層手法,創造趣味驚喜或空間延伸

      3.光的運用、端景的設定,可以被精密規畫

      動線設計-雖然是連結房子前後的廊道,也希望能提高它的真正使用價值。



      ●關鍵思考123

      1.動線不只是走道,還可回歸使用性

      2.廊道可以發展成書櫃牆,成為閱讀動線

      3.利用動線移動整合多個空間

      尺度規畫-規畫良好的空間可以被分配得很精細,在使用時卻可以打破格局,充滿彈性。



      ●關鍵思考123

      1.格局規畫,得先想想是為誰而做,如何運用?

      2.創造出可以固定,也可以彈性變化的格局

      3.實櫃vs.穿透視景,淡化空間分割感,小宅也能放大、保有隱私、彼此互通

      收納設計-收納設計要做到定位、納之無形,不只使空間取得平衡,並且涵蓋到未來家族成員的新需求與變化。



      ●關鍵思考123

      1.展示與收納配比先確認

      2.確定每個待收物件都有自己的家

      3.內斂式收納手法讓家更開闊

      自然引入-將自然元素或直接,或間接地引入室內,隨心、隨季、隨時,給家不一樣的自然表情。



      ●關鍵思考123

      1.不一定非得有庭院才能創造自然空間

      2.結合窗景與室內造景,擁有水池與森林

      3.觀察居家微氣候,隨著光、入風處與濕度置入綠植栽

      ▋屋主需求vs.設計達成

      見證16個用空間改變家人互動的真實案例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關於居家,是否常有什麼都做了,但住起來就是不夠舒適,或是看起來很美觀,但卻讓人不能放鬆的感覺。關於家的好感覺,有你看不到的關鍵與細節。



      李靜敏在業界以解放身心靈的自在空間備受好評,他的作品散發著教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第一次不藏私大分享。從動線、格局、視線、收納、自然引入,傾囊相授,教我們怎麼想,怎麼做,才能做對事,不花冤枉錢,讓幸福空間,一次到位。



      本書從不可不知的5大關鍵入手。以平面圖搭配3 ~ 5個案圖片,具體說明5大要素的關鍵思考,教你如何規劃舒服自然、凝聚家人並滿足隱私的空間。



      在第二單元中,進一步透過16個真實案例,傳達16種不同的生活態度。透過屋主需求,學習設計師smart的設計達成。從不說不知的細節設計、圖片解說,到空間主題與精神的充份展現。



      第三單元,設計師獨家私美學大公開。從收藏、配置,思考家具、櫃設計……存在於家中所要引導出的功能與意義。最後



      ▋獨門特輯!

      京都町屋改造實境案例,教你打造家的和風與茶空間。



      關鍵4大元素!

      茶空間∣光線與燈光∣空間材質∣造園&坪庭



      3個京都風空間設計實例!

      •簷廊風--大廣間設計,隱藏版的三房兩廳

      •輕和風--打造日本住宅現代版的「床之間」

      •京都家屋--用修復概念,重啟京町屋生活



    ?


     





    前言: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Chapter1.思考你的家設計

    Point1.視線安排/移動時的家風景

    Point2.動線設計/家的廊道,再多一點點用法

    Point3.尺度規畫/再侷促的坪庭區塊,也能千變萬化

    Point4.收納設計/定位式收納,無有是最終境界

    Point5.自然引入/創造森林與池水的能量入室



    Chapter2.家設計.16種熱愛生活的方式

    Home1.斷捨離,用家學會人生整理術

    Home2.登山人的家,讓每天都像住在山林裡

    Home3.和庭園綠地溫暖窩,陪孩子一起長大 

    Home4 睡、臥、閱讀皆是山,開闊悠遊的熟年人生

    Home5.關掉TV,好讀生活跟著來

    Home6. 黑板大牆,夫婦的溫暖對話vs.旅行溫習

    Home7.陽光總是燦爛,小透天裡的親子一日生活

    Home8.在家族老街屋裡享用年輕空間

    Home9.就是要住大宅門,30坪尋常窩升級

    Home10.陪玩與伴讀,和孩子一起成家?

    Home11.從侷促,到滿窗林蔭的單身男子居家

    Home12.藝術愛好者的收藏之家?

    Home13.隱私百分百,和兄弟一起蓋水瀑住宅

    Home14. 看電影學格局,科技人的『顫慄空間』術

    Home15. 日日都住涵碧樓,新婚夫妻的無隔間提案?

    Home16.神隱之櫃,四口之家的超大容量收納宅



    Chapter3.家的構成美學-家具、櫃設計

    Point1.個性迥異的家族好夥伴-家具、設備

    Point2.物件也有自己的家-櫃設計



    特輯--讓和風與茶室入住你的家

    •打造家的和風味與茶之境

    01.利用障子門變換和風生活

    02.輕和風,充滿陽光的茶味之家

    03.綠庭繞行的京都家屋

    ?





    前言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夢想,不要一次完成。我覺得是最棒的。就像玩玩具,喜歡的家具、用品等可以一件一件地收,然後隨意變化,轉換家的風景。



      二十年前,第一次購屋,用自己的房子築夢飛行,成為出道的第一個作品。那是一間半新不舊的高樓房子,我敲掉了封閉式格局,理出成了擁有跟景觀窗水平延伸的平台,貫穿客廳、餐廳,以及我和小美各自獨立的閱讀區,伸向屋後,與主臥前的室內小院子接續,隔著一面玻璃相望。



      沒錯,我堅持要有一個院子。



      於是用陽台切出了一塊院子,彌補大樓住宅所沒有的泥土條件。因為,當我看見綠色時,生命力是無所不在,同陽光、水、空氣一樣,構成所謂「好」空間,讓室內、室外聯結,確保空間的長存時效,擁有一個10年,甚至於是下一個10年的更長時間性。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空間裡透過軟體的變換調整,房子愈陳愈有味,一種有別於他人的辨識符號。



      你想讓房子變成什麼?



      家,是溫暖的,可以是平靜,當中有互動分享。人們從出生、成長、學習,不論是有形或無形中,都是受到家的影響,一個好的空間會帶予人正面、積極的思考,讓人做很多事;同時承載人的心理、身外之物,提供很多想像力。



      怎麼構想空間設計?對現在的我來說,是以「機能性」為主,設計須符合機能,機能要在「先」,而後才是其他。簡約設計是我最想要的,所謂的機能性設計,該是透過減法設計來達成,我希望設計是不突顯的,變成空間的一部份,讓室內設計跟建築結合在一塊兒,兩者一起「長」出來,彷彿它本來就長在那裡似的。



      「你想讓房子變成什麼?」房子裝修前,屋主應該要先理清楚。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家人之間有互動嗎?各自需要的私密獨立性,有嗎?空間不僅是開放、明亮,而且有許多組合概念存在,一種自由平面的組合,空間裡的物件不應該是被預先設定的,提供使用時最大的自由。

      下一代與長輩不單是存在於血緣的親屬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朋友,忘年之交,今日的管教態度已經不是威權式,而是了解彼此的「更尊重」態度。這樣的變化,空間設計時有納入思考嗎?



      設計者,就該像屋主的家人



      做別人的設計,設計者就像是屋主的家人,做出適合他(們)的東西。因為,居家跟商空設計是很不同的思考方式,無法被單一設計所定位。就像東方園林設計,乍看相同,細節設計上各有千秋,因為主導設計的人是居住者,而不是工匠。由此反證至我為業主所做的設計,一次次地、一點點地跳脫自己的天空,最後在一場大實驗,將過去無數次實驗,徹底地貫穿融匯。



      之後,預備為人父母,我們也準備搬遷計劃,希望未來生活的地方有土地承載,小朋友的雙腳可踩踏在土地上,走出家門有村子鄰人可共享。記憶來自於童年時期候的眷村生活,家家有前、後院,一出來是巷弄,小弄連結小巷,眷村的孩子們下了課便是在村子裡奔跑、遊戲,甚至爬上屋頂,沿著家家戶戶相連的黑壓壓屋頂,你追我跑。



      這麼美好的生活經驗,也移情於空間設計裡,希望打造的家,是一個聚落式的社區型態,人與人的關係回歸到單純美好,柴鹽醬醋蔥,隔著窗、開了門,轉手之間。小朋友在家門外玩令人放心,在自家庭院也是自由自在。院子,髒了,只要下一場雨,全部都乾了。



      雨過天青,滿園鮮脆。當我看見綠色,生命力無所不在,希望將這份美好的感動傳承下一代,並與追求幸福成家的你一同分享。

    ?




    其 他 著 作